庚子初春的普宁学宫
庚子年前有文管部门来电话找要一些普宁学宫的老照片,说是要搞个电视节目等春节播出,让市民知道学宫在重修。那几天找了时间翻了老照片,有些感慨。不久后还真看到一集节目。记得学宫是前年戊戌岁中夏天的时候开始重修的,进程似乎总赶不上计划,到了这会庚子正月还在进行,不过慢活出细工,其实才是更好的。
昨日,洪阳的朋友福辛发了一张学宫实况照片,是棂星门前的照壁万仞宫墙重建起来了的画面。算起来,我是有大半年没去过普宁旧县治洪阳城西门内看看学宫了。今天清早路过洪阳城外,顺便试试快一年没启动的飞机,幸好还能飞。雨水后的普宁,没有什么雨水,倒是总见雾霾重重,飞机在数十米高空上看,学宫还算清晰,就是少了点阳光,色泽不是那么好看。
时隔半年来看学宫,这里修复进展还是挺多的,比如东路最前摆放魏忠贤石像的石亭重装好了,伯公土地庙修好了,儒学门在换屋顶,射圃一侧重建起走廊,暹华楼屋顶重修中,及后的教谕廨即三厅亘的会文精舍看起来全修好了;西路的省牲所、训导廨,以及中路大成殿后五开间的崇圣殿,皆都重修或重建起来。而学宫最核心的大成殿,外围塌毁的屋檐重装楹桷了,院内两侧庑栏貌似已经搞好,至于大成门则还如久前来时所见一样。
普宁学宫的重修,如今所见,真不少看头,有些意外的,是没想屋顶用上红瓦,而非已被恶俗的黄琉璃,好是难得,也非常好看。
关于普宁学宫棂星门外的万仞宫墙,多年前曾在华工的李哲扬兄处得知,按其团队勘察,墙基完好留在埕边溪墘那丛竹子下;照壁上朝外一面原来嵌有一方太和元气石质横匾,因后遭破坏,长匾被移走开成两条架到附近一座瓦窑口当门柱,多年后索回置于村委处。这次重修,照壁按原规格恢复,太和元气石匾也回归正位。从这会现场看,照壁宽为大三间,三块墙体呈朝内拱护状,墙高有四五米,厚度看起来有四五十公分,厚重而大器。
关于普宁学宫
广东省普宁市的老县城洪阳,即今洪阳镇属东西南北村,是一座有着厚重文化沉淀的古城。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正月,朝廷析潮阳三都置普宁县,及后建城。古城历明、清、民国、共和至今,已有近五百年历史,虽经岁月沧桑、天灾人祸,及受现代化发展的冲击,但今城中明清时所兴修的古建筑大部分还较为完好的屹立原处,普宁学宫便是其中最具重量级的一座,且,也是目前普宁境内绝无仅有,唯一的古代官方大型建筑。
学宫,是古代地方政府所设立的学校。据资料载,学宫一词在西周已经出现,与后世常用的辟雍一词意义相同,是周天子设立的大学,专门教授国子和贵族子弟的场所。随着后世发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宫渐成了讲授儒学之所,也奉入了孔子等先圣,并由官方固定时间每年进行祭祀,学宫也因此被称为孔庙。
普宁学宫,本地人俗称之黉学,其位于广东普宁洪阳城西。按资料上记载,落成于明万历三年(1575),清初由于动乱遭拆毁,至时局稳定的清康熙六十年(1721)进行重修,修后历代均有修葺,现保有始建时之古貌。洪阳城,是普宁的老县城,按传统说法,置县之初,需建三大官方标配建筑:学宫、城隍、县衙,即以之教民、保民、管民。未建县衙,必先建学宫!一城最先布局建设的是学宫,其内供奉文圣孔子,及诸多先圣。学宫的建成,标志象征着地方教育的发达和人文的昌盛。
普宁学宫具有明清宫殿建筑的特点,雄伟壮观,古朴大方。其分东西中三路,由多个各有功能的单元建筑组成,整体坐北朝南,依小丘而临城内河,面阔有29米,纵深78米,总建筑面积2262平方米。
学宫主体建筑依中轴线排列依次有:照壁万刃宫墙、棂星门、泮池、左右腾蛟起凤两牌坊、大成门、名宦祠、乡贤祠、东西两庑、大成殿、明伦堂、惠风亭。
东路建筑依次有:石栏杆、进贤桥、儒学门、魏忠贤生祠、土地庙、龙珠南泉井、儒学堂、射圃、暹华楼、教谕廨、办公室等。
西路建筑依次有:石栏杆、南山学舍门、省牲所、训导廨。
学宫建成后沿用至清末,到民国九年(1920)由县长张五云倡导,改为普宁县立第一中学,抗战期间曾做乡镇保甲长训练所,后复为洪阳联中、洪阳一小校舍,一直到上世纪末学校移址,学宫又做西村老人活动场所,再后荒废,至今。如今所见的普宁学宫,除了照壁万刃宫墙、泮池、左右腾蛟起凤两牌坊等皆毁,其余建筑大多保存下来,当然由于民国后的历次改造以及失修,很多组成建筑不伦不类,而整体则是破落不堪,摇摇欲坠。
普宁学宫,是岭东潮府九邑中现存一处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及社会价值的官办大型古建筑,就本邑而言,则是唯一、仅有、幸存的了。普宁学宫是明清官方所设孔庙、儒学之处,民国起改做县立第一中学等教育机构,自古以来,为本土人才培养贡献良多。学宫的设立,是地方教育发达和人文昌盛的象征标志以及灵魂所在。
摄影\文字:安静声音、张野
声明
本作品为普宁青年摄影、岭东忘时堂、普宁村落荣誉出品。
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作者【安静声音】署名并保留水印。
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
图文不得直接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行为,违者必究。
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