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冰敷的几个小细节
『跑你』普及跑步/铁三/越野/急救。运动+安全=全为健康。
原创技术文章,真实案例分析
受伤后要及时处置,相关的RICE原则、PRICE原则,以及更新的POLICE原则我们很早就介绍过。上面这几种原则,其核心I、C和E,大家都一样一样的——I指的是ICE,冰敷的意思;C指的是Compression,加压(包扎);E说的是Elevation,要抬高患肢。
为什么要ICE冰敷?
照一些传统做法,你要是不小心受了伤,热毛巾赶紧敷上啊,活血化瘀。
这个做法是不对的,也不关文化差异的事儿——
在软组织扭伤以后24小时之内,受伤部位会疼痛和肿胀,所以不能立即热敷。热敷会使血管放松,提升温度,局部的血液循环会加快,会变得更加肿胀。不仅如此,由于立即热敷还会利于血肿的生成,还会影响软组织损伤的康复时间。所以此时要先进行冷敷,再进行热敷。
一般来说,在扭伤的24小时之内,最适合冷敷。这个时间段肌肉损伤,血管处于开放状态,冷敷可以缓解疼痛,帮助止血,应先进行冷敷。在扭伤过了24小时之后,可以进行热敷。此时消肿退热,血管停止出血,此时热敷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温经驱寒,尽快排除炎性物质,使扭伤组织恢复的作用。
冰敷在运动损伤的初期非常关键。
冰敷的效应在于使血管收缩,减慢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细胞的新陈代谢率(减少细胞组织的受伤及坏死);降低患处疼痛感觉;减轻肌肉痉挛;减低血管壁的渗透性,阻慢肿胀加剧及软组织出血。
生理上,当肌肉温度降低到20度左右时,肌肉张力会减弱,低到10度时,痛觉神经的传导也会变慢或暂时阻断,产生有效的止痛效果。
因此,当急性运动伤害发生的时候,此时肌肉或是韧带刚刚受到剧烈的冲击,可能有挫伤、撕裂甚至断裂,同时伴随着毛细血管出血、组织液渗出、局部肿胀,这时就需要冰敷来减少毛细血管出血、组织液渗出控制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