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读史之大唐(170):当年外交官来唐朝,主要就干两件事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70)

搞科举,李世民解决了干部队伍问题;搞府兵,又解决了部队建设问题。'党政军’除了那时候没有党,政和军的问题都得到解决,这下岂不是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高枕无忧是不可能高枕无忧的,做了老板,这辈子都别想高枕无忧的。康熙晚年曾对底下人发过一通牢骚:“人臣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仕而归,犹得抱子弄孙,优游自适。帝王之肩无可旁委,不遑宁处,终鲜止息。”——你们这帮人还可以混个光荣退休,我这差使可只有干到死。

第一个来给李世民找事的,是西边的邻居吐谷(yù)浑。

吐谷浑源自东北鲜卑族慕容氏。鲜卑族曾经统治中国北方,北魏、北周,都是鲜卑人建立的国家。吐谷浑的地盘,主要在今天青海一带,都城'伏俟’(sì,鲜卑语,王者之城)在青海湖附近,到今天遗址还在。

伏俟城遗址

吐谷浑当时的可汗叫伏允。这家伙是个老油条,隋炀帝那时候就经常来捣乱。李渊时期也是打打谈谈,和东突厥的颉利可汗属于一类货色,基本上年年要来抢一把。

到李世民这时候,伏允可汗年纪大了,大概有点昏了头。眼看老伙计颉利可汗被李世民抓了个现行,押送长安反省改造,他居然没有任何触动,照样我行我素。

李世民起初并不想和他纠缠,毕竟刚吃掉个东突厥,还有点消化不良,没功夫搭理他。贞观八年(634年),伏允'遣使入贡’,派人来长安进贡。古代中国周边国家所谓的进贡,绝大多数情况只干两件事:做买卖、领红包。吐谷浑代表团喊完万岁领完红包,美滋滋地往回走。大概时间没算好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人还没出境呢,那边部队又出来抢劫了。'使未返,大掠鄯州而去。’鄯州,就是现在青海、甘肃交界的海东市乐都区。

这种当场打脸的行为太过份了,唐朝立即向吐方表达了最强烈的谴责。接下来,双方进行了几个回合的外交活动:唐朝方面要求伏允来长安说明情况,伏允说我身体不行啊,要不咱们两家和亲吧,作了亲家什么都好说。李世民说那也行,你身体不好,叫你儿子来迎亲吧。伏允心想:这一迎亲搞不好就成了人质。最终也没敢派儿子来。

谈判不成,伏允又操起了老本行。这次搞得更大,一路打劫深入到兰州才回头。

伏俟-鄯州-兰州

这种情况下,李世民就考虑:要不然给他点教训?恰好此时边防一线的同志、鄯州刺史李玄运又打了个报告,说伏允家里有好东西:'吐谷浑良马悉牧青海,轻兵掩之,可致大利。

听说不需要动用重兵,又有好处可捞,李世民就动心了。国防部的同志们加班加点,拿出个作战计划:以禁军大将段志玄为主帅,兵力使用边防军和就近少数民族的部队,采用奔袭作战,进行一次'外科手术式打击’。任务:夺取青海湖的良马。贞观八年(634年)六月,'遣左骁卫大将军率边兵及契苾、党项之众以击之。

这仗打胜了没有呢?胜了,也没胜。说胜了,因为没打败仗,据说还抢了几万头牛羊回来;说没胜,因为最重要的目标——马没抢着。

段志玄是李世民一员心腹猛将,此人最大的特点:沉得住气。李渊从太原起兵攻打关中,主要对手是屈突通率领的骁果兵团。潼关一战,唐军起初落败,段志玄率敢死队出击,足部中箭受伤,硬是忍着不吭声,'更入贼阵者再三’,终于反败为胜。后面跟着李世民打王世充。一次冲锋时战马跌倒被俘,两名敌军骑兵扯着他发髻往回拖,他咬牙忍着,乘敌人渡河时一个发力,把敌人从马背拽下自己逃回来了。李世民做皇帝后,一次半夜派使者给他送信,段志玄拒绝开门,说:“军门不可夜开。”使者急得直跳脚:“这有皇上的亲笔信啊!”('此有手敕!’)有亲笔信也不开,志玄曰:“夜中不辩真伪。”谁知你真的假的。硬是等到天亮才开门。李世民听说后大为赞叹,把他比作汉朝周亚夫那样的'真将军’。

一贯沉稳的段志玄带队跑了八百多里地,没遇上什么象样的抵抗,眼看离青海湖只有三十里了,他大概觉得气氛不对,停下来安营扎寨。他这一个放松,就被吐谷浑赶着马跑了。这里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出境作战,情报工作始终是个难题;二是段志玄打仗还是中规中矩、缺少点灵感。当然不能说他错,深入敌境,能带着弟兄们安全回来就是大功一件。但差这么一点直觉,他就成不了一流名将。消灭吐谷浑,还有待另外的高人出场。

这次出兵没捞到什么便宜,差不多搞成个'青海湖一日游’。本来计划打'奔袭夺点作战’,现在弄成了'军事威慑行动’。李世民心想:给点教训也行,再做做外交工作吧。

没想到的是:伏允不但不接受教训,还以为唐军不过如此。态度越发恶劣,甚至扣留了唐朝的外交人员。

眼看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唐朝方面仍然保持了克制,先后派出多达十拨人去谈判。最后,李世民还亲自出面,接见吐方使节,'临轩亲谕以祸福。

李世民打仗出身,正宗'吓大’毕业的。看他这次处理国际纠纷的过程,就可以理解:国际政治是个很慎重的事,哪怕大国,也不好动不动就拨刀子。抗议、让步、谈判,这些还是最常用的手段。因为一旦动武不顺不好收场,不到万不得已尽量避免用这招。

但是伏允也犯了一个错误:他有一个事情没搞明白,或者说一个明显的信号他没在意——李世民出现在了谈判桌上。

外交谈判是有权限的,多大的干部定多大的事。我们现在也搞不清楚,李世民和吐谷浑代表谈的'祸福’究竟是什么内容,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唐朝的底牌。

老大都交了底,这时候就要慎重了,你必须掂量掂量:再干下去,有什么后果。

伏允没有意识到这点,或者说他没当回事。这样,最后的机会被他错过,吐谷浑的命运就此决定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