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在宜兴陪伴你的第2627天
(♬ 点上方绿标收听音频)
宜兴是一座有文化、有故事、有温度的江南小城,走进《在宜兴》有声内容,听不一样的宜兴故事。
位于太湖之滨的宜兴,有“三山、二水、五分田”之称,物产丰饶,美食众多。除了大家所知的和桥豆腐干、宜兴乌米饭、阳羡米酒等美食之外,宜兴还有一道独有的特产——高塍猪婆肉。当年乾隆下江南时,偶在宜兴尝过猪婆肉,赞不绝口,甚至亲题匾额。高塍猪婆肉,现已成为宜兴流传百年的特色美食。一百三十年前,宜兴高塍桃园村的一位陈姓乡民不忍猪婆肉被弃而不食,开始寻找改善味道的办法。他尝试加入各种佐料,长时间的烧煮,反复试验,最终制成美味的猪婆肉。相传当年乾隆下江南,途径高塍,走到陈氏经营的猪婆肉店前,被一股独特的香味吸引。亲自品尝后,连声称好,于是挥毫题匾“高塍猪婆肉”。店家将为乾隆烧制猪婆肉的肉汤敬称为“乾隆老汤”,盛一勺“乾隆老汤”加入第二天的汤里,经年累月,即成烧制高塍猪婆肉的“祖传秘方”。高塍猪婆肉如今已是流传百年的宜兴美食,其制作技艺也成为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宜兴城北九公里处的滆湖之滨,有一个小城镇叫“高塍”。高塍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人才辈出。自宋至明清,计状元1人,进士67人,曾有人位列九卿。现代更出现过一街双星光耀海峡两岸教坛的佳话。高塍物产丰富,美食众多。但要说最有代表性的美食,非“高塍猪婆肉”莫属。
“猪婆”即母猪的别称。猪婆肉的口感、肉质、味道较差,甚至有一股腥味,因此不受消费者待见。当大家都在市场上锤炼自己的火眼金睛,避免挑选到猪婆肉时,一百三十年前的宜兴人,已经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将猪婆肉变成一道独特的美味佳肴。制作上乘的高塍猪婆肉,要挑选不肥不瘦、五至六年的老母猪为料。猪婆肉宰杀洗净后大卸六块,全部入锅后放原汤,加盐、陈酒、硝、茴香、桂皮等作料。用文火煮二、三小时,至九成熟时停火,将肉取出凉一、二小时,复入汤。靠余火焖至十成熟,清晨起锅拆骨,待凉即成。
肉香:用料讲究。
味鲜:原汤烧煮。
皮沙:不肥不瘦、五至六年以 上的母猪肉。
高塍猪婆肉历经一百多年的时代变化,一直是宜兴人心中独特的家乡风味。同时代出生在高塍镇,被誉为“一街双星”的蒋南翔和虞兆中都对家乡的猪婆肉情有独钟,赞许有加。蒋南翔称赞它为“名不虚传的地方特产,文化底蕴深”,虞兆中深情地说:“愿这一地方风味世代相传,发扬光大。”目前,高塍猪婆肉的传统烧制技艺仍以手工操作为主,但已经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借助真空包装行销全国各地。
宜兴人的餐桌上少不了猪婆肉这道美食,过年过节的团圆宴、平日的家庭饮食,宜兴人都保持着吃猪婆肉的习惯。
游子归乡时,总要尝尝猪婆肉的美味,离家外出时,也不忘带上家乡的猪婆肉,和远方的好友共享。
在宜兴,高塍猪婆肉既是独有的美味佳肴,同时也饱含着一份浓厚的乡情,如果你来宜兴,别忘了品尝这宜兴独有的味道。
宜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主办
宜兴市图书馆
微信公众平台《在宜兴》承办
用声音传达文字的情感和温度
宜兴好故事,好看更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