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版】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总结3大读帖方法,揭秘临帖关键点!

读帖之我见

■苗培红

读帖是学习书法的第一步。这一步做好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许多初学者拿到自己喜欢的帖之后,不是读进去,而是泛泛观看。一目十行翻一下,便急于临写,这样学书效果往往不好,还容易出现“夹生饭”。古人在这方面给我们作出榜样。卫夫人在《笔阵图》中说:“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故知达其源者少,闇于理者多。”可见,蔡邕用一百天读看碑碣,做到通达书法之源流,体味书法之奥妙,实在难能可贵。

(传)蔡邕《熹平石经》

我在学习书法和教学中坚持了以下几点:

一、精心研读

读帖与看帖是不同的。读帖要察之尚精,不能粗枝大叶,不仅要用眼看,而且要用心读。精心研读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了解该帖的全貌。当你手拿心仪的法帖,首先要了解这是什么书体的帖,什么年代、谁人所写、什么内容,是书文一人所作,还是前人诗文、后人书法之作品;为什么而写,当时的环境和心境如何,书写中心情又有何变化,甚至分析它使用的毛笔、用纸等。应在法帖之外对这些基本情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颜真卿《刘中使帖》(局部)

二是掌握该帖的用笔特点。卫夫人在《笔阵图》中第一句话便说:“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可见用笔为上。每一种书体、每一个帖都有不同的用笔特点,只有掌握它的特点,才能掌握该帖在用笔上的法度。所以,读帖、临帖就是学法取法。初学者之所以临得不像,主要是丢了“东西”,简化了古人的用笔动作,因而有失法度。由此可见,读帖、临帖观察仔细的程度,决定其掌握笔法的多少。当然,也有手上功夫“欠火候”的问题,许多人眼高手低,把控毛笔的能力较弱,故临而失准。古人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也印证了这个道理。

张旭《古诗四帖》(局部)

读帖中的用笔特点,主要看起笔、行笔、收笔三个动作。起笔,注意观察从什么方向、角度、位置入纸,出现的是圆笔、方笔还是切笔,要看准;行笔,要注意提按使转、线条粗细、疾徐快慢、力度大小的变化,要弄清楚;收笔,则看是戛然而止还是出锋,是顿挫还是上挑或是向下牵带,这些细微之处必须察之尚精,真正把它的笔势看清楚,把它的法度弄明白。

王羲之《姨母帖》

三是掌握该帖的结体特点。结体即字的结构形式,是由字体中的点画关系位置来体现的。所以,结体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字的美观程度。汉字结构主要由单一结构、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中下结构组成。读帖时要注意偏旁部首的位置和变化,尤其是行草书,同一个字的结构变化,应是我们读帖的重点。

苏轼《寒食帖》(局部)

四是关注该帖的章法。初学时,读帖、临帖对章法是次要的,先把字看准,把字写好是主要的。但是,在达到一定程度进行创作时,章法又尤为重要。古人有仿画、仿书作品,仿画可局部调整,仿书则不能原文临写,而用不同的文字内容,书写出相同的风格特点,体现神韵、章法的完美一致。所以,读帖时也要关注其章法。尤其是在谋篇布局上,疏密、浓淡、大小、欹正、方圆、粗细、疾徐等,都应谙熟于心。

二、专心感悟

清人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说:“初学不外临摹。临书得其笔意,摹书得其间架。临摹既久,则莫如多看,多悟,多商量,多变通。”当代书法大家李铎先生说:“学书之道,惟勤与悟。勤能补拙,悟则生灵。”古往今来,人们把有没有悟性看作是学书之关键。那么读帖悟什么?要悟帖上眼睛所看不到而帖中又客观存在的东西。要感悟该帖的内涵、格调、风格特点及神采韵味,体悟该帖的奥妙之所在。如读王羲之《兰亭序》等帖,就要通过不激不厉、不浮不躁、用笔自然精到的艺术魅力,以及文词华丽、书文同观之佳作意境,感悟到文人之气与书卷之美;从中规中矩、不偏不倚、清新典雅、刚柔相济的书写特点中,感悟到晋风神韵与中和之美。

冯承素摹《兰亭序》(局部)

三、用心牢记

读帖一定要用心记,反复读,反复记。清人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然拟进一分,则察亦进一分,先能察而后能拟,拟既精而察益精,终身由之,殆未有止境矣。”可见读与记的重要性。60年前,一位私塾先生给我说了一个读帖的故事。他说,一个先生教学生书法,把帖发给每个学生,要求先不临,读看一个月。有的人浅尝辄止,看几遍、看几天,认为知道了“点如瓜子,撇如钢刀,走之如行走”,便满足了。而有的人则认真读、反复读,把每一个字的间架结构、腾挪移让都印记在脑子里。之后先生考试,要求每个学生写出先生确定的十个字的偏旁部首,五个相同字在帖中的不同写法,结果只知道“点如瓜子,撇如钢刀”的学生得了零分,而其他记忆颇深的学生却得了高分。

我在教学中,也采用了背帖记字的方法,学书成效就大不一样。正如清人宋曹在《书法约言》中说:“取古拓善本细玩而熟观之,既复,背帖而索之。学而思,思而学,心中若有成局,然后举笔而追之。”可见读帖,也要背帖、记字。把每一个字印在脑子里,当你用到时大脑会像电脑一样马上显示出来,这样便解决了临很像,离开帖却不会写或写不好的困惑,也会逐步克服书无法度、入纸笔俗、自由体“还魂”的问题。每天都能免费学王羲之书法

这3大读贴方法你学会了吗
赶紧来应用到实际练习中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