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灭火常识和火灾救助

灭火常识

一、火灾的四个发展时期

1. 火灾初起期:火势会因室内氧气减少而自动减弱。这段时间的长短,随建筑物结构及空间大小而不同。如初起期未能灭火,火势将因门窗玻璃或其他薄弱部分的破坏,得到新鲜空气补充而变大。

2. 火灾成长期:随着新鲜空气通道的形成,火势急剧加强,室内温度迅速升高。当火势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在一瞬间形成一团大的火焰。火势出现闪烁时人就很难生存了,所以成长期的长短是决定人员避难时间的重要因素。

3. 火灾最盛期:从火势出现闪烁开始,火灾最猛烈,持续高温达600℃-800℃。这段时间的长短和温度高低,取决于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4. 火灾衰减期:最盛期过后,火势衰减,室内温度下降,烟雾消散。仅地上堆积物的焚烧残迹在微微燃烧,火灾渐趋平息。

由于火灾有着如上的发展过程,人们可以赢得时间,尽快把火灾扑灭在初起期。

二、几种常用的灭火方法

人类在同火灾的斗争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认识,也越来越多地发挥着重要作用。灭火就是设法打破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着火源三者之间的必然联系。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对火的进一步研究,形成了许多灭火理论和高效灭火方法,这为我们的灭火工作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

(1)冷却灭火法:是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到燃烧物上,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自燃点以下,从而使燃烧停止的方法。水和二氧化碳是常用冷却灭火剂,水和液态二氧化碳可大量吸收燃烧热,使燃烧物温度迅速降低,达到灭火的目的。这种方法也常被采用在平时的防火工作中。如:控制可燃物的存放环境温度到自燃点以下,使可燃物不致发生燃烧等。

(2)隔离法:是将燃烧物与附近的可燃物隔离,将其他可燃物疏散到安全地带,控制火势蔓延的方法。这种方法适宜于扑救任何的固体、液体、气体火灾。如灭火时迅速将没有燃烧的物资转移到安全地带;关闭输送可燃气体或液体的管道阀门或设备,阻止可燃气体或液体进入燃烧区;将燃料通过阀门和管道转移到安全的储罐;拆除临近建筑物等。

(3)窒息法:采取适当的措施,阻止空气进入燃烧区或用惰性气体冲淡、稀释空气中的含氧量,使燃烧物质因缺氧而熄灭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扑救封闭式空间、生产设备装置及容器内的火灾。如平时灭火时采取的用石棉被、湿麻袋、沙土、泡沫灭火剂覆盖在燃烧物上灭火,就是使用的窒息法。

(4)抑制法:是将化学灭火剂喷入燃烧区参与燃烧反应,终止燃烧的链反应而使燃烧物停止燃烧的方法。这种方法采用最多的有干粉灭火剂和卤代烷灭火剂。

三、常用的几种灭火剂

(1)水。水是采用最广泛的灭火剂,大多数火灾都可以用水扑灭。水作为灭火剂,可以大量吸收物质燃烧热,从而降低燃烧物的温度,最终使燃烧终止。采用雾状水流还可稀释火场空气的浓度,也可以有效地扑救粉尘火灾。但应特别注意,水灭火剂不能扑救遇湿发生燃烧和爆炸的燃烧物,如碱金属、碱土金属等;也不能扑救带电物质、非溶性物质(如石油)、浓强酸类物质以及贵重、精密仪器、图书的火灾。

(2)二氧化碳灭火剂。二氧化碳灭火剂常以液态形式储存在专用的容器(称为二氧化碳灭火器)中。因二氧化碳以液态形式储存释放时可大量吸收燃烧热,从而达到终止物质燃烧的目的。另一方面,二氧化碳是很稳定的惰性气体,它可以充分稀释空气中的氧含量,使燃烧窒息。它挥发后不遗留任何残留物,而且不具有导电性,因而特别适合扑救高压下的电气火灾和精密仪器设备火灾,不适合碱金属、碱土金属、氢化物火灾。需特别注意的是,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一定不要用身体的任何部位接触灭火器喷管的金属部位,以防冻伤。当火场上释放的二氧化碳超过一定浓度时,还会使人呼吸困难,甚至使人窒息。

(3)干粉灭火剂。这种灭火剂采用超微的化学物质粉剂,作用于燃烧物上,可断裂燃烧的链反应而使燃烧终止。它的种类也较多,如碳酸铵盐干粉灭火剂、磷酸铵盐灭火剂等。这种灭火剂的使用范围较广泛。但不适合扑救木材、轻金属、碱土金属和各种精密仪器设备的火灾。

火灾救助

一、及时报警

《消防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任何人发现火灾时,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

发现火灾立即报警,有着重要的意义。受警单位和部门可及时组织人员、物资进行抢险,有效控制火势蔓延,减少公私财产和人员伤亡损失。“报警早,损失小”已成为人们广泛熟知的常识。由于错误估计自己的灭火能力、怕追究责任或影响声誉、不会报警、惊慌失措忘记报警及错误认为消防队灭火要钱等种种原因,导致人们不能准确、及时报警,贻误时机,使许多小火变成了大火灾,教训极为惨痛。所以无论火灾大小,都要及时报警,不应存在任何侥幸心理。准确掌握了报警时机,还要准确掌握报警方法:

1、发现火警,应准确拨打消防报警电话:一般火警,向保卫处和学校办公室报告;如果火势较大,蔓延迅速,预计难以控制,可能造成较大危害,可就地拨打“119”向公安消防部门报警。

2、详细反映火警情况:报警时应说明发生火警的单位与地点、着火物种类、现场有无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烟雾火光火势大小、现场及周边的供水条件、报警人姓名、职务、职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等基本要素。

3、报警后,要派人在有关的路口等待,接应消防车辆和人员顺利赶往现场。

4、向有关部门报警后,还应向周围人员报警,呼请周边人员一同采取有效措施灭火。

二、组织扑救

一旦发生火灾,采取有效灭火方法是战胜火灾的法宝。应明确掌握三个原则:救人第一和集中兵力于火场主要方面;先控制火势、后消灭火灾;先重点、后一般。这三个原则是根据火灾特点,分析火场元素的轻重缓急得出的科学结论。根据灭火三原则,应采取以下扑救组织工作:

1、先报警,并向周围人员发出火警信号。

2、就地取材,立即使用火场及附近的灭火器具进行灭火,利用初起火灾的不稳定性,力争将火灾消灭在初起阶段。

3、若有多名人员,应立即组织扑救分工,分头抢险。

4、如有老弱病残人员和贵重物资,首先要疏散到安全地带。

5、如有火场指挥,一定要服从命令。

6、不莽撞行事,要特别注意安全。

7、消防人员一到,立即移交指挥权,并做好消防人员交办的各项工作。

三、逃生与自救

人,是最为宝贵的,火场上必须采取一切措施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身处火场,保护生命安全,是人的本能,但逃生无术,往往使人身临绝境,造成伤亡。所以,遇到火灾发生,除消防人员设法营救外。还要设法自救。

1、火灾袭来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物。

2、家庭成员平时就要了解掌握火灾逃生的基本方法,熟悉几条逃生路线。

3、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

4、炉灶附近不放置可燃易燃物品,炉灰完全熄灭后再倾倒,草垛要远离房屋。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5、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找滚或用厚重的衣物压灭火苗。

6、遇火灾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7、室外着火,门已发泼,千万不要开门,以防大火蹿入室内,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窗缝,并泼水降温。

8、若所在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火灾时,人们有5种心理:

一是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一旦起火,大都表现出惊慌失措,过度紧张,或丧失正常的思维和判断能力,行动上易产生盲目性。

二是容易从熟悉的通道逃生,很少利用不熟悉的通道逃生。

三是恐惧心理加剧,火灾往往伴随停电,黑暗易使人往哪怕只有一丝光亮的明处躲避。

四是强烈的求生欲望,使人处于绝境时,做出平时想都不敢想的行为,如高层跳楼等。

五是盲目求同心理,起火后,一人奔跑,不管正确与否,其他人也紧紧跟随。有的火灾火势蔓延速度相当快,同时产生大量的烟雾和有毒气体。

上述五种心理,很容易使人坐失良机,坐以待毙。采取正确行动,赢得时间,是安全逃生的生命之路。

一旦遇到火灾,发现或意识到自己可能被烟火围困,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要立即放弃手中的工作,争分夺秒,设法脱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