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6.13~金禾实业(甜味剂行业)

一个卖化肥的,竟成了可口可乐的供应商!这门生意就四个字:甜到忧伤……这份财报,浓缩着精细化...

有一门生意,传统行业、重资产,也没啥高科技概念,看上去一点都不性感。

可是,你这一辈子,根本离不开它。

你们爱喝的奶茶、可乐,爱啃的凤爪、爱嗑的瓜子,以及口香糖,以及薯片、沙拉酱……

这些东西里,几乎都含有一种物质:甜味剂

甜味剂,分为天然和人工两种。其中,人工甜味剂,可以解决天然甜味剂带来的高热量问题,可以以热量低、不参与身体代谢、不会形成蛀牙的形态出现,是肥胖人士、糖尿病人的绝佳糖来源。

低端人工甜味剂,常见的是糖精、甜蜜素,虽然价格便宜,但是产品安全性饱受质疑,口感也很差,所以,当下最流行的低端人工甜味剂,是安赛蜜。而高端人工甜味剂,是阿斯巴甜、三氯蔗糖。

别小看这个东西,它的作用巨猛无比。

以阿斯巴甜为例,其甜度是蔗糖甜度的200倍,大约只需要2.4克(注意只有2.4克)的阿斯巴甜,差不多就可以提供1斤白糖的甜度。用90后的话来说,这才叫:甜到忧伤。

在这个细分赛道里,中国企业处于领先,并且还诞生了一个全球龙头,一跃成为可口可乐的供应商。

它名叫:金禾实业,主营甜味剂、增香剂以及其他基础化工的生产、销售。

直接来看数据:

2015年到2017年,营收分别为33.28亿元、37.55亿元、44.80亿元,扣非净利润为1.92亿元、4.50亿元、9.37亿元,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5.18亿元、9.31亿元、11.03亿元,销售毛利率为15.71%、24.32%、33.79%。

数据乍一看还不错,可是,不知你有没有留意到一个重要的细节:

2017年收入增速19%,但扣非净利润却同比增长108%——营收微增,利润暴增,这个异常的数据,是为啥?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刨根究底,只在于两个词——产能VS供给。顺着这点继续往下挖,没准还能发现这个行业里残酷的生存法则。

今天,我们就通过金禾实业的案例,来研究一下甜味剂行业的投资逻辑和财务密码。

— 01 —

一个卖化肥的故事

金禾实业成立于2006年,实际控股人杨迎春,持股比例为47.49%,是我国甜味剂的龙头,可口可乐的供应商。

甜味剂,主要是用来增加食品的甜度,大致分两类:糖类甜味剂(蔗糖、麦芽糖、淀粉糖和乳糖)、非糖类甜味剂(阿斯巴甜、安赛蜜、糖精类)。

其中,糖类甜味剂出现最早,主要从食物中提取出来,如从米(淀粉)提取的饴糖(麦芽糖)、从甘蔗和甜菜中提取的蔗糖。

你可能很难想象,早期的制糖工业,生产的产品属于奢侈品行列,只有贵族才能享用。当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去西班牙串门,不带黄金和珠宝,而是拉了一车牛轧糖(42公斤)。可见,这东西逼格多高。

糖的产量少、价格高,且价格波动大,导致难以在食品行业大规模使用。而这,就给非糖类甜味剂的诞生,提供了市场空间。

非糖类甜味剂,是一门典型的高科技生意。一共经历了糖精(第一代)、甜蜜素(第二代)、阿斯巴甜(第三代)、安赛蜜(第四代)、三氯蔗糖(第五代),现在已经更迭至纽甜(第六代)。

这六代甜味剂的诞生,背后都有故事。

1879年,俄国人康斯坦丁·法赫伯(Constantin Fahlberg),研究煤焦油的衍生物。有天回家,发现老婆做的菜怎么这么甜,是不是糖放多了,结果老婆说,根本没有放糖。

后来发现,是自己从实验室带回的笔有甜味,于是,他回到实验室,舔遍所有器材(研究控就是厉害),终于发现了这个化合物,邻苯甲酰磺酰亚胺——后称“糖精”。至此,人类历史上首款非营养性甜味剂诞生了。

糖精的甜度,是蔗糖的500倍,在相同甜度下,热量非常低,而且成本低廉,于是,被作为第一代甜味剂开始广泛推广。但到了1977年,有报告表示,糖精会使患膀胱癌的机率明显上升,此后,加拿大和美国开始禁用糖精

到了1937年,伊利诺伊大学的博士生,麦克尔·斯维达,喜欢边抽烟边做实验。有一次,他正在做实验,顺手抽了一下烟斗,手指掠过嘴唇,竟然感受到一丝甜味。

又是一个不经意间,第二代甜味剂诞生,1951年,美国批准了甜蜜素的使用。

1965年,James M. Schlatter合成制作抑制溃疡药物时,无意间舔到手指,就这样,发现了第三代甜味剂,阿斯巴甜。如今,它成为最广泛使用的无糖甜味剂,零度可口可乐、健怡可乐使用的甜味剂,就是它。

1970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学院,一位印度研究生范德尼斯在实验室研究杀虫剂。再度出于偶然,发现了第四代甜味剂——三氯蔗糖。

三氯蔗糖甜度再创新高,是蔗糖的600-650倍,比阿斯巴甜还要高2倍。并且,其热量低、不会导致血糖波动、龋齿等问题,可供糖尿病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以及老年人使用,曾被誉为最佳甜味剂。

1988年,三氯蔗糖国外正式生产。1990年,通过国际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审核,开始逐渐在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等国应用。

虽然甜味剂的甜度高,但其本身是一种化合物,要应用在食品上有严格的限制,因此时间上就存在市场导入期——要知道,1970年发现的三氯蔗糖,足足用了20年才被国家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允许,应用在食品上。

在我国,甜味剂最开始都是从国外进口,直到国外专利保护期结束,我国才开始仿制。

本案,金禾实业一开始并不做甜味剂,而是做化肥的,主要产品是碳酸氢铵、液氨、尿素等基础化工产品,属于基础化工范畴,跟食品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不过,这些基础化工的产品,毛利低,且基础化工属于重资产行业,退出壁垒高。这就导致了“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局面。要想改变,必须不断升级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提升产品附加值,金禾实业采取了两种方法——

第一步,在基础化工的生产线延伸,逐渐扩张到高附加值产品。

以碳酸氢铵、尿素等传统化肥产品为主,附带化肥生产中必要的基础化工产品液氨、甲醇的生产和销售。2001年,延伸基础化工产品线,增加产品附加值,引入甲醛。

随后,不断引入高附加值的基础化工产品如新戊二醇 (2007年)、季戊四醇 (2008年)、硫酸(2010年)、双氧水(2014年)。

第二步,进入高毛利的精细化工领域。

1996 年底,金禾实业的化肥等基础化工产品经营出现波动,准备寻找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在寻找技术项目的过程中,发现乙基麦芽酚产品价格高,国外需求旺盛,国内需求也迅速增长,决定上马该项目。

1997年,金禾实业以8万元的价格受让“10t/a 乙基麦芽酚生产技术”,开始生产乙基麦芽酚,一举进入精细化工领域。

2003年,由于甲基麦芽酚与乙基麦芽酚生产技术和流程基本相似,生产线可以复用,金禾实业自主研制甲基麦芽酚成功,并投入市场。

2007年,金禾开始扩建香料香精,随后香料香精产能、市场占有率跃居全国第一。

后来,有一次公司人员在销售的时候,经常有客户问及,是否可以提供安赛蜜,这引起了公司的重视。2003年,金禾实业开始研究安赛蜜的生产工艺和配比,并在2004年,完成50吨的中试。

但那时,安赛蜜还在专利保护期,直到2005年,德国Nutrinova安赛蜜专利到期,国内开始生产安赛蜜。

那时候,国内的安赛蜜厂商龙头,是苏州浩波。而金禾实业的骤然闯入,自然遭到强烈压制,行业呈现恶性竞争。

2006年,金禾实业扩大产能,500吨安赛蜜顺利建成并投产。2010年,新增5000吨产能的安赛蜜,一举成为国内仅次浩波的第二大安赛蜜生产企业。

一场惨烈的价格战,在所难免。安赛蜜的价格,从开始的6万元/吨,下降到了2013年下半年的3万元/吨,创历史低点。

不过,这场价格战的结局,有点令人唏嘘,截至2016年,苏州浩波开工率已不到三成,取而代之的,是金禾实业晋升为行业第一。

这场价格战金禾能打赢,关键有三点:

一是,原材料与产品一体化,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安赛蜜的主材有双乙烯酮三氧化硫,国内只有浩波和金禾有配套,降低了整体生产成本,其余企业均为外购。

二是,技术突破,再次降成本——金禾实业的产品收率由2008年的50%提升到2013年的70%,为国内最高水平。浩波的收率在60%左右,十个点的收率,以3万元/吨售价来看,存在3000元/吨的成本差异。这个差异,也帮助其锁定了战局。

三是,不仅成本低,生产还平稳——其他竞争对手内控不稳、频频犯错,山东明辉停产、北京维多时开时停,浩波自身经营出问题,且出现生产事故。在这种情况下,谁更稳健,谁能存活到最后。

最终,金禾实业成为全球第二大安赛蜜生产商,市占率为60%。

由于甜味素的技术迭代较快,只能不断升级。2014年,它开始研发安全性更高的三氯蔗糖

但受新环保法的实施影响,三氯蔗糖的价格一直波动较大,市场供远大于求,部分企业处于停工或者半停工状态,有的甚至停产。

2016年7月21日,盐城捷康(全球第二大、中国最大的三氯蔗糖生产商)收到环保部门的《整改通知书》,要求捷康公司停产整改。这次停产,导致三氯蔗糖的供受到冲击,三氯蔗糖的价格攀升。

而在2016年扩产了500吨产能的三氯蔗糖的金禾实业,直接在本轮提价中获利。

截至目前,在精细化工领域,金禾实业拥有4000吨产能的甲乙基麦芽酚、12000吨产能的安赛蜜、2000吨的三氯蔗糖、200吨产能的PHC吡啶盐。此外,2018年,其还准备新建1500吨产能的三氯蔗糖。

目前,三氯蔗糖2000t产能投产,处于满产状态。而同时,三氯蔗糖价格不到25万/吨,已低于大部分厂家成本线,而金禾通过技术提升和规模效应,成本持续下降。不排除新一轮价格战爆发的可能性。[6]

综合来看,金禾实业的发展历程,关键在于几件事:

1)在高毛利的驱动下,从基础化工向精细化工领域延伸;

2)在新品类上技术突破;

3)打赢价格战,稳坐国内第一地位;

4)产能扩张,在产业链上占据主导地位;

— 02 —

一个不安分的化工厂

金禾实业成立于2006年,控股股东金瑞投资,实际控制人杨迎春父子,持股比例为45.01%,主要从事基础化工和精细化工的生产、研发和销售。

2015年到2017年,金禾实业的营收分别为33.28亿元、37.55亿元、44.80亿元,扣非净利润为1.92亿元、4.50亿元、9.37亿元,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5.18亿元、9.31亿元、11.03亿元。销售毛利率为15.71%、24.32%、33.79%。

收入组成,主要包括两部分:基础化工和精细化工。其中,基础化工占营收比53.76%,毛利为26.26%,精细化工占营收比为36.87%,毛利为51.27%

注意,精细化工收入虽然占比不高,但毛利高,且增速很快,2017年较2016年同比增长79.21%。所以,本篇报告里,我们重点来看精细化工。

精细化工主要有甜味剂和香精香料,代表产品分别是安赛蜜、三氯蔗糖、甲、乙基麦芽酚。

其中,安赛蜜、三氯蔗糖属于甜味剂,甲、乙基麦芽酚属于香味增效剂。

安赛蜜是第四代甜味剂,其甜度约为蔗糖的200倍,在人体内不能被代谢,不产生热量,已被广泛的科学实验证明其安全性,是中老年人、肥胖病人、糖尿病人的理想甜味剂。关键原料是双乙烯酮和三氧化硫。

三氯蔗糖是第五代甜味剂,是唯一以蔗糖为原料的功能性甜味剂,甜度可达蔗糖的600倍。这种甜味剂具有无能量,甜度高,甜味纯正,高度安全等特点。是目前性能更强的功能性甜味剂之一。

甲、乙基麦芽酚,通常用在食品添加剂和医药中间体。例如,甲基麦芽酚具有焦奶油硬糖的特殊味道,稀释液可释放出草莓芳香。而乙基麦芽酚,可以给水果、肉类增香,能明显抑制苦、酸、涩等味,提高水果鲜味,或者,改善冷冻肉的质感,使罐装熟肉呈粉红色,缩短与鲜肉的差异。

看完产品,再来看看产业链:

其上游,主要是氨基磺酸、镁、卤代烷、双乙烯酮、糠醛等化工产品供应商,以及煤炭、电力等能源供应商。原材料可获得性强,一般根据去年销量及下游的需求,确定采购量,采用集中采购方式购买。

其下游分布广泛,主要有食品行业、工业、农业、房地产业等各个领域,主要采用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代表客户名单相当靓丽:举一些例子,伊利、蒙牛、健力宝、银鹭、今麦郎、哇哈哈、有友、奇华顿、德之馨、吉百利……

注意,甜味剂、增香剂作为食品添加剂,几乎绝大多数食品里面都会用到,但有着严格的用量限制。比如,安赛蜜在八宝粥罐头最大添加量为0.3g/KG。所以,添加剂占成本的比例也很小,占下游产品成本的0.1%左右。因此,下游对添加剂的价格波动在可承受范围内,需求端保持稳定。

看到这里,不知你有没有想到一个问题:

在需求端保持稳定的情况下,收入、净利润、毛利率理应增长匀速,然而,近两年来,其毛利率却大幅上涨,这是为啥?

— 03 —

收入VS利润

毛利台阶式增长

收入、扣非净利增速脱节

毛利率里面,藏着故事。

2015年到2017年,毛利分别为15.71%、24.32%、33.79%,而在2015年之前,毛利率基本稳定,保持在11%-16%之间。2016年、2017年,毛利率大幅上涨,每年增长约10个点,呈现直线上升趋势。

不仅如此,毛利的大幅增长,促使营收与扣非净利润脱节,2017年,营收同比增长19%,扣非净利润罕见的同比增长108%。

注意,正常的利润传导链条是:“收入增加→成本增加→毛利增长→毛利率保持稳定→扣非净利润增加”,其中,毛利率应该保持基本不变。然而,金禾实业在毛利率环节,出现了大幅增长,从而导致扣非净利润的增幅,远大于收入增幅。

所以,问题的症结,还是出在“毛利率”上。

我们知道,毛利率=(收入-成本)/收入,假设,收入=售价(P)*销量(Q),成本=C(单位成本)*销量(Q)。

那么,以一个单位产品为例,单位产品的毛利率=(P-C)*Q/(P*Q)=1-C/P。

那么,毛利率大幅上涨,原因在于产品售价P的价格上涨,或者成本价格C的下降。

回到本案,成本价格基本维持平稳。所以,其毛利率上涨,只剩下一个原因,就是产品售价P的上涨。

导致P价格上涨的原因又有很多,要么是内部因素导致的,如技术附加值提高,或掌握核心技术,产品定价权提高;要么是外部因素导致的,如市场发生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金禾实业,属于第二种。

2016年、2017年,金禾生产的几个重要产品,都接连出现了供给收缩,供不应求,使得下游产品的销售价格,水涨船高。

其一,是三聚氰胺。在2016年下半年,三聚氰胺受前期装置停车检修,或低负荷开工,同时,其下游应用场景最多的板材市场,需求增加,导致供不应求,价格飙升。据数据监测,2016年8月价格环比增长 40.35%。[2]

于是,金禾实业的三聚氰胺毛利,由原来的5.99%上涨到34.90%。

其二,是乙基麦芽酚。国内乙基麦芽酚的产能集中,除了金禾实业(产能4000吨)外,还有天利海(产能3000吨)。2016年4月,天利海生产车间水解釜(一个压力容器设备)破裂引发火灾,造成停车5个多月。

于是,麦芽酚供给受到影响,所以,价格短时间内从 8.5万元/吨涨到10万元/吨,使得金禾实业的乙基麦芽酚毛利,从2015年的40.21%上涨到49.33%。

祸不单行,2017年3月,天利海再次发生生产事故停产,甲乙基麦芽酚供给端持续受到冲击,导致其价格持续走高,从年初的12万元/吨,上行至当前23万元/吨左右,基本翻了一倍。[3]

借着这两次突发事件,金禾实业甲乙基麦芽酚的毛利,从2015年的41.57%,上涨到2016年的49.12%,随后由继续上涨至2017年的65.89%。

其三,是安赛蜜。2016年、2017年,制作安赛蜜的关键原材料——双乙烯酮,价格上涨,导致安赛蜜价格分别上涨至4万元/吨、4.5万元/吨。但是,金禾实业的双乙烯酮,已经实现了自给自足,因此,原材料成本得到控制,毛利保持上涨。

于是,安赛蜜的毛利,由2016年的36.18%上涨到2017年的42.71%。

看到这里,我们联想到之前研究过的维生素行业巨头新和成,共同印证了精细化工领域的毛利率波动的规律——该领域的下游需求基本恒定,关键在于上中游。而无论是上游原材料,还是中游化工制造,一旦在某个产业链条上,出现了产能集中的格局,那么,很大可能会出现价格波动的情况。

而价格波动的原因,在于产能的波动,一旦某个巨头产能受停产检修、生产事故等突发事件的影响,那么,下游价格就会水涨船高。

比如,维生素VE领域的上游,产能集中,关键原材料柠檬醛被三巨头垄断(德国巴斯夫、可乐丽、新和成),当巴斯夫发生停产,柠檬醛的供给减少,下游的价格顺势上涨;同时,中游VA、VE的制造环节,产能也很集中,被巴斯夫、帝斯曼垄断,当巴斯夫发生火灾、帝斯曼的停产,导致下游价格暴增。

因此,这也告诉我们一件事:研究精细化工领域,核心的密码就是两个字,产能。

— 04 —

化工行业

拼的是产能

看的是固定资产

要看产能,先来看数据:2015年到2017年,金禾实业的固定资产分别为11.84亿元、13.51亿元、13.33亿元,固定资产周转率为2.67、2.96、3.34,单位固定资产对营收的贡献为2.81、2.78、3.36。

可见,金禾实业的固定资产周转率在逐渐增加,这表明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效率在提升。

我们再来结合企业的历史,看一下企业的产能构建。

注意看,在图中,与两个重要的产能投入释放节点,分别是2011年2017年

先看2011年——在建工程转固,主要包括三个项目:安赛蜜(5000吨)、甲乙基麦芽酚(1000吨),硝酸钙(20万吨),前两个属于精细化工,后者属于基础化工。

2011年,金禾实业投产安赛蜜和甲乙基买也酚两个精细化工生产线,但精细化工收入却没有明显增长。这里,可能原因是安赛蜜的价格自2011年的5.02万元/吨,持续下跌,抵消了产能爬坡带来的销量提升的影响。

而精细化工的两条生产线,安赛蜜、甲乙基麦芽酚投产后,收入略微增长,从2010年的4.48亿增长到2011年的5.21亿,同比增长16%。

注意,新增5000t产能,收入增长了0.73亿,增幅16%。

再看2017年——在建工程再次转固,主要是三氯蔗糖(1500吨)的线,导致企业收入的增加。于是,精细化工营收从2016年的9.14亿元增长到2017年16.38亿元。

注意,新增1500t三氯蔗糖产能,收入增长了7.24亿,增幅79.21%。

两组产能释放对收入的拉动作用,对比一下,可以发现:5000t的安赛蜜产能,是1500t三氯蔗糖产能的3.3倍,但是三氯蔗糖的营收金额,却是安赛蜜的10倍。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产能越高,收入增加的反而更少,这是为啥?这个细节,也引起交易所的问询关注。

金禾实业解释,2017年精细化工的收入增长快,有两大原因:

1)三氯蔗糖2017年满产满销,单价27.5万/吨,包括老的三氯蔗糖产能在内,共实现销售5亿元。相较而言,安赛蜜的价格很低,只有5.5万/吨(2011年价格),且价格一直下跌,导致产能虽高,但收益很低。

2)另外一部分增长,来源于甲乙基麦芽酚,主要受供求影响。因竞争对手天利海停产,导致供给收缩,价格上涨,带动收入快速增长。

— 05 —

金禾实业

手头宽裕还发债?

搞产能,不是说搞就能搞,前提是得有钱。本案,虽然是一家传统化工企业,却非常有钱。

2015年到2017年,金禾实业的货币资金为5.6亿元、5.75亿元、14.04亿元,占总资产比为15.40%、13.40%、24.75%。

另外,其他流动资产为1.37亿元、5.66亿元、10.13亿元,其中,最主要的是理财产品,分别为1.20亿元、5.63亿元、9.85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为3.3%、13.1%、17.4%。

手头不仅有现金,还有大量的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看来,一点都不缺钱。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募投项目并没有动用账上现金,而是选择了融资,比如发行可转债

2017年11月,金禾实业发行可转换债券600万份,发行金额合计6亿,扣除其他发行费用(不含税)后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5.90亿元,主要用于年产400吨吡啶盐1500吨三氯蔗糖项目。

此次可转债发行的期限为6年,债券票面利率1-6年依次为0.3%、0.5%、1%、1.3%、1.5%、1.8%,优先向原股东配售5,343,698 张,占本次发行总量的89.06%。

乍一看不合理,为啥手里有钱还融资?

其实,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大约在4.3%左右,而通过可转债融资成本更低,中间其实还有利差可套利。所以,新项目上马,不动用自有资金,而选择举债,说明虽然是个化工大老粗,但其实在资金成本上,是个精打细算的主。

此外,2018年5月,因吡啶盐的材料和设备价格处于高位,按计划建设可能会超预算,且达不到预期效益,错失市场机遇。于是,其变更了可转债募集资金使用范围,将项目之一“年产400吨吡啶盐项目”变更为“三氯蔗糖技改扩建项目”,预计通过技改扩建,三氯蔗糖产能可以从原1500吨/年提升至3500吨/年。

此处藏了一个细节:对精细化工企业,什么时候扩产才是正确选择?跟随价格上升在高位扩产,还是看准价格下行,在底部扩产抄底,其实这事放在投资领域,就是左侧交易VS右侧交易。

— 06 —

“玩票”

其财报上,还有一个很具特色的地方:玩票,应收票据应付票据同时高企。

2015年到2017年,金禾实业的应收票据分别为4.12亿元、3.64亿元、7.46亿元,占营收的比为12.4%、9.7%、16.7%,应收票据增幅为104%,营收增速为19.31%。

应收票据一般都只有6个月的期限,属于变现能力极强的票据,金禾实业的应收票据全为银行承兑汇票,收款的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

但,此处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环节:

有3.86亿元的票据,被金禾实业拿去银行质押,质押的原因就是,公司开展票据池业务,用应收票据开具应付票据,占比还不低。

2015年到2017年,应付票据分别为2.67亿元、3.77亿元、5.61亿元,占成本比例为9.52%、13.27%、18.91%。

这个票据池业务,起始于2015年。

本案,由于其在产品销售回款过程中,收取大量的商业汇票(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公司主要收取银行承兑汇票),以前,公司收取商业汇票后,对汇票的登记台账、票据的保管、定期不定期的盘点需要安排财务人员、审计人员分别管理;对票的使用也只是用于支付货款、提前贴现、到期托收。

于是,银行弄出了一项业务:票据池

其与银行合作,将收到的商业汇票后,交由合作银行代为保管、到期托收,同时,合作银行将依据入池票据的情况增加对其的授信额度。利用此授信额度,其可以以存在合作银的票据作质押,办理开具银行承兑汇票用于支付采购款或融资等业务。

本案在账面上,近几年的应收票据及应付票据情况:

这里,有一个小疑问:应收票据为什么在2017年猛增,增幅104%,远超营收增速19.31%?

这个问题我们没找到答案,留给大家思考。如果有熟悉内情的人士,欢迎在留言区讨论,在票据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中,有哪些财务调节的空间。

— 07 —

关于甜蜜的生意

精细化工领域是一个很大的赛道,包含多个细分赛道,如医药中间体、营养强化剂、农药、高分子材料、食品添加剂(甜味剂、香精香料等)等。本案,金禾实业,拳头产品就是食品添加剂中的甜味剂。

2016年我国甜味剂的产量为42.4万吨,5年复合增速为0.97%,预计2017年市场规模将达110亿元。目前,甜味剂主要包括两种: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4]

天然甜味剂——主要有木糖醇、麦芽糖醇、索马甜、甜菊糖等品种,从天然植物中提炼而成,受原料限制和提炼技术限制大,价格高。代表公司:Ingredion(宜瑞安)

人工合成天然剂——已经更迭了六代,分别是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纽甜,目前,人工甜味剂市场规模近80亿,也是应用最广泛的甜味剂。

要评价人工合成甜味剂,离不开三个关键指标:甜价比、安全性和口感。

甜价比:即甜度和价格比,甜价比越高,性价比就越高,越有利于下游厂商节约成本。人工合成甜味剂中,甜价比最高的是安赛蜜为5.7甜度/元,其次是纽甜(5)、糖精(5)、甜蜜素(3.3)、阿斯巴甜(2)、三氯蔗糖(1.1)[5]

安全性:安全性最高的是纽甜、三氯蔗糖、安赛蜜。糖精和甜蜜素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目前美、日等国已禁用,阿斯巴甜副作用大,2009年到2013年FDA的不良反应投诉中,超75%的副作用是由阿斯巴甜引起的,目前百事可乐已改用三氯蔗糖、委内瑞拉禁用“零度”可乐(甜味剂为阿斯巴甜)。

口感:糖精、甜蜜素和阿斯巴甜存在苦涩味、安赛蜜则需要和其他甜味剂复配、三氯蔗糖和纽甜的口感类似蔗糖。

从上面可以看出,最好的主要是安赛蜜(第四代)、三氯蔗糖(第五代)和纽甜(第六代)。

但,注意,甜味剂应用存在导入期(如三氯蔗糖应用就花了20年),代际更替并非完全替代,而是两种甜味剂共存。目前,纽甜全球产量少,目前还未大规模使用。

所以,目前一段时间,甜味剂的主要看点还是安赛蜜,以及三氯蔗糖。

安塞蜜市场呈寡头垄断格局,前四大厂商占全球产能约90%。代表企业有:金禾实业(12000吨)、苏州浩波(6000吨,未上市)、北京维多(1500吨,未上市)、德国Nutrinova(3000吨);

三氯蔗糖目前处于成长期,有效产能不足,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全球主要有10家生产企业。代表企业有:英国泰莱(6000吨)、金禾实业(2000吨)、盐城捷康(1500吨,未上市、受环保问题停产)、常州牛塘(1000吨,未上市);

综上,本文的研究逻辑如下:

1)之前我们研究过,精细化工领域包括医药中间体、营养强化剂、农药、染料、涂料颜料、表面活性剂、食品添加剂、高分子材料等十个细分赛道,其中应用场景广泛、天花板更高的有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这两大赛道。

2)食品添加剂领域,我们的研究覆盖过香精行业的华宝香精,酵母行业的安琪酵母,营养强化剂行业的新和成,今天,我们研究的是甜味剂行业,代表公司为行业龙头——金禾实业。

3)目前,全球甜味剂市场规模最大的是阿斯巴甜,但是,其安全性近些年来遭受质疑,部分厂商、政府开始使用新的一代甜味剂,三氯蔗糖。三氯蔗糖是仅次于的阿斯巴甜的全球第二大甜味剂,尚无暴露安全问题,但价格高,下游市场尚未完全打开。未来甜味剂行业,重点要看三氯蔗糖

4)在甜味剂行业,判断未来营收和利润的关键因素,一是看产能,规模为王。同时,在每一个产品的产能集中过程中,必然经历价格血战。所以,第二个重大基本面因素,要看价格战

5)注意,新一代甜味剂三氯蔗糖,目前也处于快速成长期,产能竞争格局仍然分散,参与者有英国泰莱(6000吨)、金禾实业(2000吨)、盐城捷康(1500吨,未上市、受环保问题停产)、常州牛塘(1000吨,未上市)。行业竞争较为激烈,未来,谁能产能扩张快,市场份额高,谁的赢率就最大。由于盐城捷康因环保问题停产,金禾实业2018年新建1500吨产能,市场份额有望增至30%。

6)不过,按照以往惯例,做一些风险提示:一是,金禾实业第一大股东安徽金瑞投资集团,占股44.25%,质押9360万股,占其持股总数的37.49%,占总股本比16.59%;二:目前金禾实业所在行业平均PE为28.7倍,金禾实业动态PE为11.55倍,新和成动态PE 6.77倍,安琪酵母动态PE28.66倍。

7)由于下游需求稳定,总体业绩可预测,粗略进行估值概算,粗略按照自由现金流贴现法(分两段计算,1到5年按照固定增长率贴现,以后年度以永续年金贴现)来计算一下其合理价值:按照保守的算法,前五年15%增长率、后面永续年份3%,以及10%的贴现率,计算出的企业价值为145.09亿元;按照乐观的算法,以前面五年25%的增长率、后面永续年份3%,以及10%的贴现率,计算出的企业价值为212.74亿元。按照自由现金流的DCF粗略计算,估值应在145.09亿到212.74亿区间。目前本案的总市值为132亿元

作者:并购优塾

2018.6.13~周三~阴,中午快下班时下会雨没有影响现场施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