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东征:艰难处境中的抉择、行动、善后
周公摄政的消息传到东部地区,管叔、蔡叔非常生气,武庚乘机挑拨,双方一拍即合,共同对付周公。于是流言四出:“周公将不利于年幼的周王。”由于管、蔡、武庚大量发布流言,从东部地区一直发散到西部,王室成员、朝政大臣不免多受影响,周公处境非常艰难,其中最棘手的问题是,周成王也对周公产生了怀疑。
史书上都记载着当时的周成王年幼,有的甚至称周成王尚在襁褓,那么他的年龄究竟有多大?
李学勤在《由清华简<金滕>看周初史事》一文中曾专门研究这个问题。他介绍了清华简中的记载:周武王死后,“成王犹幼在位”。但他也这样阐述:“这里必须指出,古代所说的'幼’,其年龄概念与今天有很大不同,《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是说十岁到满二十行冠礼之前称为'幼’,……按《大戴礼记》中的《公符(冠字之误)》篇载有'成王冠,周公使祝雍祝王’的祝辞,也见于《说苑·修文》和《孔子家语·冠颂》,表明成王的冠礼在继位以后。汉代古文《尚书》说正是根据这些,推断武王崩,成王年十三。虽然没有确切证据,却应说是合理的,可谓不中不远。”
按照这一说法,周成王当时十三岁,已经懂得很多事情了。作为周朝天子,尽管他对治理国家还缺乏经验,但他必然接受了很多如何治国的教育。他即位之初,自然会按照周武王的遗嘱来办事,事事仰仗周公,然而,谣言冲击着周成王,使他对周公有所怀疑。周成王是名正言顺的王朝第一把手,周公无法用推心置腹的谈话完全解除周成王的疑虑,这使他深感不安,甚至有辞去摄政王的想法。
可是,周王朝面对的危机已在迅速激化。散布大量谣言之后,管叔、蔡叔与武庚等商遗民势力联合,发动叛乱。起来响应的还有东方的徐、奄、淮夷等几十个大小方国,它们原本就同殷商关系密切。浩大的反叛声势遍及周朝的东部,这对刚刚建立三年多的周朝来说,是个异常沉重的打击。处理不当,周朝面临被颠覆的危险。
在这样的危急关头,周公不能再患得患失了,他果断地姜太公与召公说:“我之弗辟,我无以告我先王。”
就是说:“假如我不摄政,我将无法告慰刚刚去世的武王。”而且,他还果断地召集大军,亲自率军东征。
东征之前,周公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统一大家的思想,让大家对周朝有信心,名正言顺地消除叛乱。
此时,天命与占卜仍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周公也非常重视。所以,对于武庚等人打着恢复商朝承受天命的旗号,周公在出征前向大家做总动员,告诉各诸侯王和大臣们:周成王用周文王留下的大宝龟占卜,卜问天命之所在和战事的吉凶,结果,卜兆全都吉利。这说明自周文王以来,周已经承受了天命,虽然讨伐叛乱是件艰难的事情,但天命可畏,上帝将帮助我们完成伟大的东征。
周公还以文王兴邦、武王克商的大事做号召,号召大家:建功立业的好机会来了。文王武王已经打好了根基,我们怎敢不最终完成他们伟大的使命?![1]
此后,周公率大军东征,与武庚等率领的商军展开激战。这次战争比武王克商时还要长,虽然史书上并没有介绍详情,但按照清华简《金滕》的记载:“周公石东三年,祸人乃斯得。”就是说,经过三年的时间,叛乱才最终平定,由此可见战争的艰难。
根据西周铜器铭文中发现的一些关于东征之役的文字,许倬云得出结论:“周人的征伐战线拉得很长。北到梁山,南到淮上,由殷商王畿往东,张开一个扇形,包含了山东及其南北邻近地区。参加的人物,包括周公、召公及太公的儿子。这次战事,对周人的新王国是一个严重的考验。”[2]
叛乱平定后,武庚被杀,管叔自杀,罪过较轻的蔡叔被流放,霍叔因为是被迫参与,没有治罪。紧接着,周公又平定了徐、奄、淮等方国,周王朝重新归于一统。
不过,东征虽然胜利,在周公眼里,战争不过是稳定周王朝的第一步而已,更重要的事情还在后面,如果无法奠定坚实的根基,他依然无法完成周武王的遗命,周王朝依然无法长治久安。不仅如此,东征结束时,周公所面对的那个棘手的难题仍没有解决。周成王渐渐长大成人,自然是跃跃欲试地想要自己全权处理国事,但东征的胜利,使周公的声望空前提高,大家都尊崇他,将他视为王朝的最高首领。周成王对周公的疑虑与日俱增,周公必须想办法消除。[3]为此,在东征返回途中,周公特地做《鸱鸮》诗给周成王,表达自己的心情:
鸱鸮鸱鸮, 鸱鸮呀鸱鸮
既取我子, 你已经夺取我的儿子,
无毁我室。 不许你毁掉我的住室。
恩斯勤斯, 抚育呀,辛勤呀,
鬻子之闵斯! 养育孩子费多少精神呀!
迨天之未阴雨, 趁天还没阴雨的时候,
彻彼桑土, 剥取桑树根皮,
绸缪牖户。 细致地修好窗子门户。
今女下民, 现在你们一般人,
或敢侮予? 谁敢把我欺侮。
予手拮据, 我的手爪时刻劳苦,
予所捋荼, 我采摘好芦花,
予所蓄租, 我积垫好窠铺,
予口卒瘏, 我的嘴十分疲惫,
曰予未有室家。 为了我的家没有稳固。
予羽谯谯, 我的羽毛枯焦,
予尾翛翛, 我的尾巴干燥,
予室翘翘, 我的屋舍很危险,
风雨所漂摇, 它正在风雨中飘摇,
予维音哓哓! 我为此大声号叫![4]
这首诗并没能使周成王消除对周公的戒备。幸好,一件事情发生了。
这年秋天,稻谷长得很好,只是还没有来得及收获。忽然间天有不测风云,电闪雷鸣,大风刮起,大批稻谷被风吹倒,甚至有的大树也被连根拔起。仿佛上天在降罪,周人非常恐慌。周成王和王公大臣也赶紧准备仪式,占卜吉凶,祈祷上天保佑。就在这个过程中,周成王见到了一个用金线封固的匣子(也许是有人故意让他看到)。打开后,他发现在匣子里封锁着一件周公的策书,这份策书就在当年周武王病重时,周公愿意代替武王去死的祈祷辞文。周成王十分意外,询问臣属究竟是怎么回事。臣属们告诉了事情的原委,并说:“周公命令我们保密,我们都不敢说。”周成王大受感动,终于理解了周公的恩德,感到自己太小家子气,流着泪说:“我们不用再占卜了。周公为周王朝这样操劳,我却全然不知,以致惊动了上天。如今上天发怒,彰显周公的德行。我要亲自迎接周公回来。”说也奇怪,当周成王到郊外迎接周公的时候,天下起了雨,刮起了逆向的风,先前被吹倒的稻谷都重新立了起来。[5]
这是我们所见到的一些简单记载,推想起来,当时必定还有很多事情发生。周公必定想了很多办法,才使得周成王解除对自己的戒备。这件事对周公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只有如此,他才可以放开手地全面深入地实施一系列重大革新。
(以上文字出自《帝王将死》)
[1]出自《尚书·大诰》。
[2]出自《西周史》。
[3]《毛诗序》的《豳风》部分有记载,例如:《鸱鸮》:“周公救乱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为诗以遗王,名之曰《鸱鸮》焉。”《东山》:“周公东征,三年而归……”《狼跋》“周公摄政,远则四国流言,近则王不知……”以上文字均转摘自李学勤:《由清华简<金滕>看周初史事》。
[4]出自《诗经·豳风》,采用姚奠中《诗经选译》中的译文。
[5]出自《尚书·金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