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养生正道, 点穴不大力, 刮痧不疼痛, 拔罐莫群拔要配穴

本 期 导 读

很多问题,其实可以自己调。

大家在请中医看病时,往往习惯了让医生开方抓药,觉得看了病没开药,好像挂号费白花了,病也等于没看。殊不知这是一个误区

点击加载图片

事实上,开药只是中医多种治疗手段的一种,高明的医生会根据身体病邪所在的层面、病势的发展变化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讲:「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意思是说,病邪侵入人体的层次或者疾病的发展是按照皮毛、肌肤、筋脉、六腑、五脏的次序进行的。

作为医生,应在疾病的早期觉察到并加以干预,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如果病情发展到了五脏,治疗起来就比较麻烦了。

按照病邪在人体内传递、深入、变化的层次,中医也发展出了相对应的治疗技法,如砭(刮痧)、拔罐、针刺、灸法、导引、药物、按跷(按摩)等。

点击加载图片

各技法作用病位不同,各有所长,但它们的终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恢复经络畅通,促进气血运行,保持身体的和谐健康。

点穴——大力按揉耗损气血

穴位点按是养生馆、按摩院的常规项目,我发现多数操作者都是用力点按的,客人强忍疼痛还让再大力一些。

温柔对待身体

对待生活中的多数事情,我们习惯了用力过猛,但对于身体不行。身体是智能的,人力点按穴位时只是调动一下,给身体一个微刺激,它就会立即行动起来,加速局部的气血运行。

经络是空间,是肌肉、骨骼、肌腱、筋膜之间的缝隙,按摩师按揉易堵塞穴位时,每次每个穴位操作两分钟即可,力度可以轻柔。越是用力按揉,产生强烈痛感时,身体越抗拒,会增加能量的损耗,按揉后客户会有乏力的感觉。

站在身体角度思考,柔和对待身体,按揉穴位时要想着松解局部僵紧,恢复肌肉、骨骼、肌腱之间的关系,帮助身体的局部空间畅通起来,尽量减少气血消耗。有按摩师实践后告诉我,将点穴力量减少了2/3,自己的手不会过劳了,顾客反而放松了,疏通经络的速度却变快了,效果超出想象。

不要整条经络刺激

经络如城市主干道,总有固定的几个堵点,交警部门会在重点路口疏导交通,没有堵车的路口根本不会派人过去,否则就是浪费人力、财力。对待身体也是如此,我们只要按揉疏通经络易堵塞穴位即可,不要整条经络刺激。

整条经络按揉浪费气血能量,实践中有的顾客在推了整条经络后,疲乏不堪,按摩师也浪费大量时间,自己也累得够呛。

读到这里,你可能很困惑,没关系,多站在身体角度思考就好了。

刮痧——疼痛刮痧浪费气血

刮痧,站在身体角度思考,通过刮拭对经络气血的刺激,让体内的正气活跃起来,将邪气(垃圾)清除体外,促进经络畅通,恢复脏腑的功能。

很多朋友为了出痧而刮痧,操作时力量很大、很疼。其实,合理的刮痧是不疼的,而且痧不是医者刮出来的,而是患者自己的气血被导引活跃后,人体自动清理出来的。

能否出痧取决于两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病位在肌表

比如,受了寒,开始有点打喷嚏,流清涕,有点怕冷,这说明寒气刚侵袭身体,这时在颈部后面的督脉(脊柱),和两侧的膀胱经(身体第一道屏障)从上至下刮拭,多数人会有痧就出来了,症状随之消失。

点击加载图片

如果错过这个时机,不久可能就会出现发烧、咳嗽、喉咙痛、头痛等症状。这时再去刮拭督脉和两侧膀胱经,很难出痧了,因为外邪从肌表入里了。

第二个条件是正气一定充足

我们在局部轻轻刮拭,导引正气活跃起来,如果能量是充足的,身体的本能会发现原来身体里面有这么多垃圾,正气就将邪气清理出来。

刮痧如果满足这两个条件,就可以将身体里面的垃圾的清理出去。

人们容易关注刮痧的动作,简单的判定痧是刮出来的,其实刮痧的本质是在导引气血,出不出痧,由身体决定。

身体健康不出痧,正气不足不出痧。当然,出痧也不见得是坏事,将体内垃圾清理出来,总比在身体里面捣乱要好得多。

刮痧的工具及手法

工具:

1、刮痧板、边缘圆润的汤匙

既然刮痧的首要目的是通过刮拭导引正气,对于工具的要求不用太高,只要边缘圆润就好。

所以不用纠结刮痧板的材料,除非因为高热等疾病,需要特定要求,再选择更有能量的刮痧板。

点击加载图片

2、刮拭时要先涂抹润滑的介质

以免刮拭的时候弄破皮肤,比如特制的刮痧油,润肤油,厨房的橄榄油、植物油也可以临时使用,甚至清水也可以。

手法:

1、持刮痧器具,倾斜45度,沿经络走向,由上至下,由内至外,每次刮拭3厘米,刮拭10—20次,至痧象不变化为止,再向下刮拭,直至没有痧出来。

2、刮局部穴位时,固定一点, 按同一方向反复刮拭。

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刮痧?

心脏功能极弱者、皮肤病、孕妇、癌症病人、血小板低、紫癜、血压过高的人,应该由专业医生判断是否适合刮痧,并由他们操作,家庭自我操作要慎重。

拔罐不要群拔

合理配穴调百病

如果刮痧时不出痧,可以用拔罐法来深度祛瘀排毒。如果你平时身体平时比较虚——正气弱,刮痧时不出痧,很有可能是病位不在肌表,而是在肌表更深处,此时可以拔罐来排毒强身。

点击加载图片

拔罐有散除身体瘀结、加速新鲜血液流动、排出身体垃圾、散寒(将寒气清出体外)的作用。

比如长期的颈椎病,肩背部僵硬板结,如果刮拭半小时还没有反应,说明病位深,气血调动不过来。

这时,在后背两侧的天宗穴、肩井穴拔罐 15分钟,可能就有黑紫色罐痕(也可能初次拔罐没有任何反应,第二天再拔,或者连续拔几天罐痕的颜色才变化),但坚持下去,颈椎就会舒服很多。

在我的经验中,用拔罐法调理颈椎病的效果非常不错,大家平常不妨一试。

拔罐除了调理颈椎病,还能调理很多慢性问题。

有一次,我母亲感冒痊愈后,第二天早晨有些咳嗽,我在她后背第三胸椎(平双侧肩胛骨内角)旁开两指宽的「肺俞穴」拔罐,留罐十分钟,没有罐痕。

点击加载图片

晚上再拔,颜色变暗红,第二天晨起再拔,颜色紫暗,咳嗽减轻。

第三天晨起又拔,结果出密集的小水泡,咳嗽消失。

第四天继续拔,部分水泡破溃,流些淡红的血水,用干棉球蘸净。

第五天再拔,渗出几滴鲜血,说明穴位局部恢复正常。之后,破溃的皮肤很快结痂,现在局部皮肤看不出任何变化。

为什么老人家有这样的反应?前几年,母亲曾经有过晨起咳痰伴有血丝的情况,经过辨证治疗疏理经络配合药物,貌似痊愈了。而利用这次感冒后「肺俞穴」将残存的垃圾彻底清理干净了。

拔罐补虚,最适合在后背脊柱两侧的「背俞穴」操作。背俞穴是脏腑与外界沟通的通道,是何脏腑的慢性疾病,就可以在相对应的「背俞穴」拔罐来增强脏腑功能。

平时拔罐不要超过四个罐

应用拔罐法为自己和家人调理身体时,建议不要一次使用超过四个拔罐器,不需要全身群拔,以免无谓地消耗气血。要知道,在需要的穴位上精准操作才是有效合理的调理方法。

平常操作时,我的经验是用抽气枪抽气三下,留罐10—15分钟,每天一次,至罐痕消失为止

点击加载图片

拔罐后出疱是好事

有的人体态丰腴,湿气大,拔罐后可能会出水疱,出疱是好事,是体内除湿的表现。

如果水疱明显、数量多、色白是寒湿;如果水疱不明显、数量较少、色微黄或浑浊是湿热。水疱较小、密集集,可以不用处理,接着拔;水疱较大,需要挑破,用碘盯消毒,涂抹紫药水。

女性朋友经期的时候不拔(除非调理月经不调)。对于某些热证、实证,需要拔罐放血的,需要请专业的医生来操作。

灸法——合理施灸不上火

艾灸能调什么病?

多年的中医科普,很多朋友都懂得不少健康知识,有时提到某某病痛,人们会脱口而出:艾灸吧!

点击加载图片

现在,人们的饮食肥甘,又喜食大量寒凉的饮品和反季节水果,熬夜。

夏天长期使用空调、风扇,这样的生活习惯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体内寒湿较重,身体抵抗力差。

很多人极易上火(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更有甚者虚阳外越,如有血压增高、身体虚热、手脚凉等症状。在中医看来,这就是典型的阳虚(阳气虚弱)。

正如著名中医李可老先生说过的一句话:「阳虚者,十之八九;阴虚者,百不见一。」艾灸,正是专门调理身体阳气虚弱的好方法。

什么是艾灸?就是用艾绒、艾条在穴位上以直接灸或悬灸等方式,给予温热刺激,随着热度的渗透,加速气血在经络的运行而达到恢复身体健康的一种方法。

所以,灸法特别适合虚证、寒证、瘀证

如何艾灸?

在家里,你给自己或家人灸时,比较方便的操作方式是用艾条悬灸,手持艾条,另一只手食指和中指置于穴位两侧,艾条的火头接近穴位,以被灸部位感到舒适为宜。

艾灸时的注意事项

给自己或家人艾灸时,体位一定要舒适,不要对着任何风口。

艾灸后可能会起疱,这是水湿出来的表现。水疱可以自然地干瘪,也可以刺破,消毒。有人体内寒大,感知能力下降,艾灸时要注意避免烫伤。

每次艾灸的时间要以身体感受为主,比如灸腹部的穴位,施灸后要有全腹温热舒畅、直达深部的感觉。

如果灸后出现下牙痛及下牙眼肿痛,可以按揉与疼痛部位同侧的大肠经的易堵塞穴位;上牙痛及上牙眼肿痛,可以按揉同侧胃经的易堵塞穴位。

经络畅通,脏腑安和,身体和谐。这是各种技法作用身体的最终目的。

经络疏理、刮痧、拔罐、艾灸等方法简单安全、易于学习操作,人人都可以成为家庭保健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