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医经方故事连载(23)清热利湿败毒、祛风养血润燥治疗荨麻疹

学习太阴,伤寒论原文:太阴之为病,腹满而胀,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中结硬。

太阴以理中,四逆为纲,表误下,桂枝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
太阴病属于里阴证。病机呢?就是虚、寒、饮、湿、痰。

临床上凡是出现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脉缓弱等证,就叫太阴病。是脾虚湿盛,病在脾经病变。

切记:用理中法不可用青皮,陈皮,厚朴,枳实,等破气之品,因太阴病之胀满,乃寒湿阻滞,中气旋转升降无力所致,桂枝附子状釜底之火,参芪补中气之虚,砂仁,霍,佩芳香化湿醒脾,方克有济,妄用开破,反中气下陷,拨动阳根

立春了,也是一年工作的开始,回来,打开一年的规划,找到2月,轻轻的打上一个钩,为新的一年而稳步向前。

一个女孩在一家电器厂打工,不知接触到啥东西,开始是全身发痒,起风水疙瘩,就是我们所说的荨麻疹。吃吃抗过敏药,打几针解毒敏也就好了,可是那个环境没改变,致病因素还在,所以反复发作,这样过来半年不好,那里的药费又贵,只得回来到附近的酒楼上班,慢慢地痒疹集中到腰臀腿上了,这些地儿手更容易抓到。瘙痒、挠抓、流滋、结痂、反反复复,有原来好过了的乌疤、现在正痒的红疙瘩、还有被抓破流血了才止痒的流黄水的湿毒疮。

诊脉稍有滑象,舌暗红前半部薄苔,后半部像撒了一层豆腐渣,那就是积粉苔了。按经验,湿热下注无疑。完全治好要些时日,长时间服药,量不可大,会损胃的,故处小剂量方。

水流湿,有湿就要利,又燥湿药可帮助化湿,取薏米 10克、苍术6克、土茯苓10克、地肤子10克,有热就要清,加黄柏6克,病久血分受之,加赤芍6克、丹皮6克以凉血消瘀,热久有火,火就燥,加生地黄 12克滋阴养血,下部之疾川牛膝6克可引经,再用白癣皮10克祛风止痒,甘草15克调味也清热抗过敏。这样子十一味药组成一方,是为清热利湿败毒、祛风养血润燥的复法。

不过一百克,就那么一大把,每日煎服一剂。

每个人都要好好的照顾好自己。

《伤寒论·太阳病下篇》第104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此为逆也。”

  

第105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组成】
  

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甘草二两灸、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石膏如鸡子大碎绵裹。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征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朴之。若汗多亡者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概说
  

本方出自《伤寒论·太阳病下篇》第104条,原条文:“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此为逆也。”很多人忽略本条具有两种意义,一是谈大青龙汤的主治,另一则是谈大青龙汤的使用禁忌。第105条,原条文:“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也是谈到运用大青龙汤有其必要的症状。
  

首先我们谈第104条,“脉微弱”就是心气不足的意思。当心脏功能低下,又出汗怕风时,误服大青龙汤,神经传导产生障碍,肢体末梢----即手脚末端----会冰冷麻木,而且服后电解质不平衡,就会有筋惕肉瞤,加速汗液排泄过多,导致心脏麻痹,严重时危及生命。仲景先生告诫我们“服之则厥逆”道理在此,“逆”又指“不当的方法”。
  

第105条也告诫我们,“伤寒脉理当浮紧,却出现浮缓脉”,却又无少阴病的症状下,才可以用大青龙汤发汗。所谓少阴病,就是“若但欲寐,身重无轻时......”的基本症状。如果没有“但欲寐”,即脉微细,心脏无力,昏昏沉沉,大脑缺氧想睡觉的前提下,才可以用大青龙汤发汗。由此也可了解大青龙汤是治疗伤寒实证的。我们也提过,少阴病脉沉反发热,麻黄附子细辛汤的道理在此。
  

主治病症
  

1.滤过性病毒
  

善用仲景方的同道,通常用本方治小朋友感冒发烧,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本方是麻桂的变方,口感不错、患者多能接受。凡罹患滤过性病毒流感,可加连翘;肠胃性呕吐,加苇根。
  

本方之所以能退热是因为内有石膏剂。仲景用药,通常有内热烦躁才会用石膏,本方是麻黄汤及桂枝汤的合方去芍药改石膏而成,有内热就表示体温升高,甚至高热,石膏剂就是很好的退热剂。曾有一位医学会理事长公开演讲中,特别推崇并感谢仲景先生留给后世宝贵方剂。但同道又担心过用麻黄汗出过多会亡阳,殊不知石膏正有一寒一热的制衡作用。因此不必多虑。
  

2.痰饮或水肿
  

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提到,水气病发于腰以下用五苓散、猪苓汤等,第19条原条文:“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痰饮与水肿都是水饮病。病人食少饮多,小便利者,为消渴病。但食少饮多,小便却不利,就造成留饮也就是停水饮病,可能全身水肿,也可能局部水肿。
  

所以本篇第12条提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痰饮多遇秋冬则发,至春夏则止,类似气喘病,一般停留于呼吸系统间;悬饮停留在肝;溢饮渗透在四肢、皮下组织,也就是最常见的水肿病;支饮则停留在肺。从第12条条文就可了解,水停四肢而成的水肿,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都可治疗。

利城老师:我在病房用经方

我的中医经方故事连载(21)益气扶正化湿,治疗面部慢性湿疹

我的中医经方故事连载(22)小柴胡汤合瓜蒌薤白桂枝汤治疗焦虑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