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日本军舰逼急,美国潜艇海面“拼刺刀”,45米1VS3反杀
1944年10月30日晚22时许,美国太平洋舰队的“鲑鱼”号潜艇在进行了一次成功的鱼雷攻击,并且重创了“高根丸”号油轮后,遭到了担任护航任务的3艘日本海防舰的轮番猛烈攻击。
日舰连续向“鲑鱼”号投放了30多枚深水炸弹,并将“鲑鱼”号重创后逼出水面,随后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炮战,在这场以一敌三看似好像没有悬念的战斗中,“鲑鱼”号居然重创1艘日舰,并且甩掉了另外2艘的追击,最终全身而退,从而在潜艇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SS-182“鲑鱼”号潜艇,照片摄于1938年,该艇正在进行全速航行测试
该艇于1936年4月15日开工,1937年6月12日下水,1938年3月15日完工。
艇身长93.88米,宽7.96米,吃水4.78米。
水面排水量1458吨,水下排水量2233吨。
装4台霍恩·欧文斯·伦斯勒型9缸柴油发动机(2台用于航行,2台带动发电机),4台带减速齿轮的埃利奥特电动机,双轴双桨,水面最大航速21节,水下最大航速9节,最大水面续航力11000海里/10节,最大水下续航力48小时/2节,安全下潜深度76米,舰员59人(5名军官,54名水兵)。
武器为8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前后各4具,配21条鱼雷。
装1门76毫米甲板炮、1门单管40毫米“博福斯”高平两用机关炮、2门20毫米“厄利空”机关炮和1挺12.7毫米机枪。
1944年10月,随着美军在太平洋战场转入反攻,对日占区步步进逼,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法西斯已经是江河日下,穷于应付了。
但日本并不甘心坐以待毙,正极力地调动一切资源进行最后的垂死挣扎。
为了确保能在所谓的“绝对防御圈”内与以美军为首的盟军进行决战,日本加紧从东南亚往国内运输原料,同时将国内的军队和装备不断调往海外。
日本繁忙的海上运输成为了美军海空力量的最佳打击目标,而美军潜艇更是在其中大显身手,频频出击,给予日本的海上运输以沉重打击。
战前极度重视舰队决战,而忽视反潜的日本海军终于在美军潜艇的攻击下尝到了苦头。
由于缺乏护航舰只,运输船的损失率急剧上升。
为了完成掩护运输船的任务,日本海军开始紧急建造名为“海防舰”的护航舰,由于大量使用了民用船舶的设计和现有的成熟技术,这种舰艇具有造价低、工期短、便于生产、经济性好等优点,并具有一定的战斗力。
这种舰艇在出现后填补了空白,满足了护航的需要,因此从1943年下半年开始,日本开始大量建造海防舰。
这是与“高根丸”号同型号的“桥立丸”号的模型和照片,“桥立丸”是同型号的首船,改型油轮排水量10021吨,长160.5米,宽26米,吃水11.5米。
单轴单桨,8600马力,最大航速18.5节。
但半路出家的海防舰毕竟存在着火力较为薄弱,航速较慢,而且反潜声纳和防空雷达等探测设备性能落后等致命弱点。
这些无法弥补的缺点将在未来的护航战斗中暴露无遗。
本文的主角第22号海防舰,该舰是丁型海防舰的11号舰。
该舰于1943年11月1日动工,1944年1月27日下水,同年3月24日竣工,其整个工期仅145天。
该舰长69.5米,宽8.6米,吃水3.05米,标准排水量740吨。装2台重油锅炉和1台蒸汽轮机,单轴推进,最大功率为2500马力。
最大航速17.5节,续航力为4500海里/14节,舰员141人。
武器为2座单管120毫米高平两用主炮,2座3联装25毫米高射机关炮,深水炸弹发射架12座,深水炸弹120枚。
装1台22号电探(雷达),以及93式水听器(声纳)和93式探信仪各1台。
1944年10月28日,也就是日本联合舰队发起所谓“捷号作战”(即莱特湾海战)的同一时间,第22号海防舰被编入了第1机动部队补给部队。
10月29日下午15时许,日本联合舰队主力依次出港直奔菲律宾。
22号海防舰则与丙型29号和33号海防舰护卫着“高根丸”号油轮从锚地离港。
▲美军在菲律宾莱特湾大举登陆,迫使日本舰队倾巢出动进行所谓的“捷”号作战
10月30日上午9时许,护航编队遭到了美军潜艇的第一次攻击。
这次攻击是来自SS-237“鳞鲀”号潜水艇的,但由于其中一条鱼雷引信失灵,命中了“高根丸”号但是没有爆炸!另外2枚鱼雷被日舰规避了。
几艘海防舰立即展开了搜索,迫使“鳞鲀”号下潜以规避攻击。
日舰落后的声纳使其不能发现“鳞鲀”号并对其展开有效攻击,16时20分,“鳞鲀”号发起了第2次攻击,这次攻击有1枚鱼雷击中了“高根丸”号右舷船尾部位的引擎舱,鱼雷爆炸使得这艘万吨油轮的操控一度失灵,当场就瘫在水面动弹不得。
另有一条鱼雷直扑22号海防舰,但日舰以大角度机动避开了鱼雷。
第29号海防舰根据鱼雷的尾迹发现了“鳞鲀”号的位置,立即对其再次展开了搜索和攻击,日舰胡乱抛掷的深水炸弹虽然没能对“鳞鲀”号产生威胁,但却逼得它不得不潜得更深,并且不断机动以规避搜索。
日舰来回地对整片海域进行拉网式的搜索,但最终还是一无所获,此时已经是大约下午16时了,海面上刮起了强劲的西北风,海况迅速下降,一阵连一阵的大暴雨也降低了能见度。
受损的“高根丸”号现在只能是听天由命了。
日本人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祷恶劣的天气和轮番攻击能够保佑他们赶跑美军潜艇的追击。
▲美国海军“鳞鲀”号潜艇
日本人的祈祷不是没有效果,“鳞鲀”号被日舰的攻击长时间地压制在水下,最终日舰虽然没有击中“鳞鲀”号,但已经成功地迫使 “鳞鲀”号不得不转向脱离接触。
但日本人没想到的是,美军此次在日本舰队的航线上部署了大批潜艇组成的“狼群”,正虎视眈眈。
赶跑了“鳞鲀”号,可还有其他的美军潜艇就在附近待命。
“鳞鲀”号虽然被撵走了,无法再对日军的护航船队构成威胁,但艇长哈尔芬格已经发电通知附近的潜艇对日军船队进行拦截。距离最近的SS-182“鲑鱼”号潜艇的艇长哈雷·瑙曼立即根据“鳞鲀”号提供的信息,指挥潜艇向日本护航船队扑去。
在夜幕中,“鲑鱼”号使用雷达进行搜索,很快就咬住了日本的护航船队。
此时“高根丸”号正艰难地在巨浪中随波逐流,由于引擎舱进水,舵机损坏,其操纵异常困难,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海面上几乎是停滞不前,其余几艘海防舰护卫在一旁。
“鲑鱼”号则耐心地在水下低速前进,缓缓接近目标油轮。
▲日本海军第33号海防舰
晚21时许,“鲑鱼”号已经占据了有利发射阵位,这里是日本九州岛西南方向大约130海里,而3艘日舰则由于风大浪急,其水听器无法侦测到正在接近的美军潜艇。
瑙曼见情况有利,下令对“高根丸”号连发4条鱼雷,其中2条准确地命中目标!
剧烈的爆炸掀起的水柱高达三四十米,爆炸声惊动了正在警戒的日舰,3艘日军立即投入了对“鲑鱼”号的搜索攻击。
第22号海防舰根据美军鱼雷的轨迹对潜艇的攻击位置进行了推算,随后便朝着“高根丸”号的船艏方向驶去。日本人的判断是准确的,在完成了攻击后,“鲑鱼”号迅速下潜到约90米的深度并且转向加速机动,企图脱离。但是这个深度是不足以保证安全的,22号海防舰的水听器咬住了正在加速的美军潜艇。
22号海防舰刚刚换装的3式探信仪发挥了作用,22号很快就锁定了目标,并且逼近到距离潜艇只有300米的地方,开始投掷深水炸弹猛烈攻击“鲑鱼”号。
在第一轮投放完毕后,22号又迅速装弹,进行了第二轮攻击,日舰一口气连续投放了30多枚深水炸弹,剧烈的爆炸摇晃着潜艇,其中4枚近失弹对“鲑鱼”号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其操纵装置和舰艉引擎舱受损最为严重。
舰艉电池舱上方的耐压艇壳被深水炸弹巨大的水压压的弯曲变形,柴油发动机的通风管也被压坏,艉鱼雷舱的水密门也被整个炸得移位。
幸亏水密门外框极为结实,才没有让海水一下子冲入舱内导致潜艇沉没。
▲美军潜艇在水面航行
由于艇内大量进水,“鲑鱼”号的艇员虽然拼命采取各种措施排水堵漏。
但是由于损害太过严重,一切措施都无法堵住破口,潜艇不由自主地迅速下沉,很快就超过了150米的安全下潜速度,眼看着就要突破200米的危险深度,“鲑鱼”号艇长瑙曼少校见情况危急,在和副长理查德·兰宁格紧急商讨后,觉得只有立即上浮拼死一搏才有一线生机。
于是2人命令立即用压缩空气吹除压舱水上浮,并且下令甲板炮班人员待命,在潜艇浮出水面后就立即就位,准备和日舰进行决死炮战。
“鲑鱼”号的运气比较好,由于此时海面的风浪仍然很大,还夹杂着暴雨,能见度极低,狼狈不堪的“鲑鱼”号在浮出水面后,距离最近的22号海防舰距离其仅有约6300米的距离。
由于此时另外2艘海防舰也丢下了受伤的“高根丸”号油轮,前来和22号海防舰会合,日舰过于专注地在搜寻海面上有没有油迹或者是潜艇的残骸。
在夜幕和暴雨的掩护下,最初日舰上的瞭望哨并没有发现“鲑鱼”号。
这给了美军潜艇宝贵的时间进行抢修和堵漏,瑙曼下令潜艇调整航向至15度方位,同时命令损管和维修先搞定柴油机。
在全体舰员的不懈努力下,终于“鲑鱼”号勉强能够航行了。
晚22时许,第29号海防舰的瞭望哨终于在右舷船艏方向约500米处发现了正准备偷偷溜掉的美军潜艇。日舰立即打开了探照灯,并且加足马力对“鲑鱼”号展开了追击,还使用120毫米的前主炮轰击慌不择路的潜艇。其余2艘海防舰也立即投入了追击。
此时海面上天气逐渐放晴,并且升起了一轮满月,月亮的银辉将海面照得一清二楚。
即使不用探照灯双方也能看见彼此,第22号海防舰一面射击,一面以最大航速17.5节展开追击,“鲑鱼”号则一面向着有积雨云的海域逃跑,一面使用40毫米的“博福斯”机炮和20毫米的“厄利空”机炮猛烈还击。
在双方的追击和对射中,“鲑鱼”号多次溜进积雨云的海域暂时躲开了日舰追击,但日舰毕竟是3对1,虽然29号海防舰因为锅炉问题功率始终上不来导致落伍,但22号海防舰却怎么甩也甩不掉,而且还在不断加速,在舰长的催促下和轮机长的叫骂声中,22号海防舰跑出了19节的极速!
迅速地缩短两艘船之间的距离,日舰的火力虽然没有直接命中潜艇,但炸起的水柱却离潜艇是越来越近了。
瑙曼见靠伤痕累累的潜艇怕是很难甩掉日舰的追击了,于是横下一条心,命令潜艇掉头,向着追击的日舰迎头驶去,同时命令甲板炮全力还击。
▲安装在美军潜艇指挥塔后部的40毫米单管“博福斯”机关炮
由于潜艇露出海面的只有一个不大的指挥塔,很难瞄准,相反日舰由于干舷高,而且又开着探照灯四处搜索,反而成了甲板炮的极好的目标。
22 号海防舰在很快就被“鲑鱼”号的前主炮命中了右舰艏的锚链舱,虽然是一发哑弹,但是却导致舰艏进水,航速开始下降。
▲美军潜艇艇员操纵甲板炮轰击目标
2艘船越来越近,22号海防舰企图直接撞击潜艇,但瑙曼少校操纵着潜艇巧妙地避开了日舰的冲击,与日舰擦身而过,双方的距离一度接近到只有45米,美舰集中所有火力猛烈射击日舰的上层建筑和主副炮,日舰由于前后2门主炮的俯角太小,没法对潜艇进行直射,而仅有的96式25毫米三联装机关炮在近距离的对射中完全被“鲑鱼”号的40毫米、20毫米机关炮和12.7毫米机枪火力压倒,操纵机炮的日舰炮手非死即伤。
“鲑鱼”号的决死突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2号海防舰在对射中遭到重创,舰桥的3号望远镜被炸飞,电报舱被机关炮炮弹命中,天线也被炸飞了,全舰共有4人阵亡,24人负伤,死伤的人员中主要是枪炮手。
在“鲑鱼”号与22号海防舰的这一轮猛烈的对射后,瑙曼指挥潜艇驶向一片积雨云海域。
由于22号海防舰舰艏大量进水,航速很快下降到11节,人员伤亡惨重,已经无法继续追击美舰,被迫继续与“鲑鱼”号背道而行,同时组织舰员赶紧开始用工具开始进行堵漏作业。
不甘就此铩羽而归的33号海防舰仍然试图对“鲑鱼”号实施追击,双方再次展开了对射,但由于海况不佳,全速行驶造成舰体抖动幅度很大,严重地影响了双方的舰炮命中率,虽然拼命相互对射,但无一命中。
此时美军潜艇已经驶入了雨区,随着能见度下降,美军潜艇的身影很快地消失在夜幕之中。
而33号海防舰的电探由于性能的限制,无法在复杂天气环境下发现海面的小目标,最终也只能放弃追击,垂头丧气地掉头返航。
这场罕见的潜艇与海防舰的炮战至此告一段落。
在摆脱了日舰的追击后,“鲑鱼”号潜艇上的美军这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随后潜艇的艇员一面对潜艇进行紧急修理,一面用无线电呼叫附近的友艇赶来增援,在收到了“鲑鱼”号的求援电报后,附近多艘美国潜艇纷纷赶来增援,“鲑鱼”号在天亮后为了规避日军可能的搜索,遂潜入水下等待友艇的抵达。
11月3日,大难不死的“鲑鱼”号在数艘友艇和友机的护航下顺利地回到了已经被美军攻占的塞班岛。在那里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在塞班岛经过简单的修理后,“鲑鱼”号又回到了夏威夷,但是由于伤势太重,夏威夷的船厂无法修理,最终该艇又回到了美国本土,并在朴茨茅斯造船厂进行修理,但在其修好后,它再也没有参加过战斗,静静地等到了战争结束。
至于那艘倒霉的“高根丸”号油轮,虽然遭到了多枚鱼雷的攻击,但直到10月31日凌晨1时许,该船仍然漂浮在海面上随波逐流,没有沉没。
但“高根丸”号的运气也就到此为止了。
此时另外1艘美军潜艇“鲟鱼”号在艇长罗宾的指挥下悄悄地接近了这艘已经奄奄一息的油轮,罗宾在接敌过程中没有发现护航的日本舰艇,于是大胆地靠近油轮,对着其舯部连续发射了6条鱼雷,其中有4条命中。
被鱼雷命中后,“高根丸”号很快燃起了大火,并且发生剧烈爆炸,66名船员和搭乘该船的所有人员只有1人侥幸逃生,被29号海防舰救起。
29号海防舰随后企图对“鲟鱼”号展开搜索攻击,但其性能不佳的水听器无法对水下目标进行准确定位,最终美军潜艇全身而退。
▲1945年5月,美军潜艇艇员正在操纵127毫米的甲板炮轰击目标。为了加强潜艇在水面的火力,美军给新下水的潜艇都改装了前后2门127毫米甲板炮,极大地提高了其与日本小型舰艇炮战的能力
至于倒霉的22号海防舰,在经过大半夜的努力后,舰艏的漏水终于被堵住,随后该舰在33号海防舰的护航下,一瘸一拐地向吴军港返航。
在返回吴军港后,22号海防舰向上司报告了自己的经历,这次小小的遭遇战对所有知道这次海战过程的日本海军官兵的心理造成了极为强烈的震撼。
美军潜艇在遭到深水炸弹攻击时表现出的优异的生存性能、在以及在双方的近距离炮战中美军潜艇的强大火力和艇员的顽强斗志,如果在这场战斗中美军潜艇装备了口径更大、性能更好的甲板炮,而且如果没有在深水炸弹的攻击下严重受损,那么这次海战的结果或许就是另外一个结局了。
参考资料
《Silent Victory---The US Submarine War Against Japan》
《SS-182 Salmon Record》
《海防舰激斗记》
作者/周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