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柳河县实验小学 魏繁华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自读自悟;细读悟情;品读体会。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先问问,在你的同年经历中,哪件事最有趣,令你至今都难以忘怀?
生:捉泥鳅。摘李子。捉螃蟹.......
师:那一定很有趣。同学们的同年经历可真是丰富多彩啊。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最难忘的日子。今天我们就跟随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的脚步一同走进她的童年,去看看那场令人难忘的桂花雨。板题,齐读课题。
二 新授
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了,现在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你的预习成果?
生:通过预习,我认识了....字,这个字要注意.....。我还知道了.....这个词的意思是......
师:真是识记生字的好办法,这些都是字词方面。还预习了哪些内容?
生:我了解到作者的简介......
师:预习得真充分,对作者都有这么详尽的了解。还预习了其他哪方面的内容?
生:我预习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
师:对于课文的主要内容还有补充吗?概括得非常完整。还有谁想继续汇报?
生:我知道了作者的写作思路,作者先写了他喜欢桂花,尤其是它迷人的香味。接着写了童年时摇桂花给我带来无尽的乐趣,最后写到杭州后,我看桂花给母亲带桂花,母亲却说没有家乡的桂花香,我又想起家乡的桂花雨和摇花乐。
师:说得真好。那你们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着说说吗?
生: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
师:同学们预习得可真充分啊,那么结合课文内容,你们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呢?
生: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为什么课文题目是桂花雨,而不是童年趣事?作者为什么把桂花比做雨?摇桂花给我带来哪些快乐?为什么母亲觉得杭州的桂花不如家乡的桂花香?
师:同学们可真会提问,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生读文
生:桂花香,摇花乐。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并在旁边做好批注,谈谈你是怎样感受到的?再到小组内交流,一会我们进行汇报。(生读文,画句子,小组合作交流)
汇报
生:我找到这样一句话“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迷人”就是让人着迷,令人陶醉的意思。桂花的香味都令作者陶醉了,我感受到桂花很香。
师:让人痴迷,足以见其香。这么香的桂花,它长得好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不好看。“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我从这句话感受到桂花的姿态不好看,笨笨的,而且很小。
师:你们想看看桂花到底长什么样吗?
生:想。
师播放课件,比较桂花和梅树
师:果不其然啊,桂花既没有梅树婀娜的姿态,长得又小,几乎看不清的它的花。那作者既然喜欢桂花,为什么还要写它不好看呢?只写它香不可以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更能突出桂花香气迷人。
师:用桂花样子的难看,从反面衬托它的香气迷人,这种写法就叫反衬,这样写更能突出桂花的香气。继续汇报,你还找了那句话?
生:“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我从“至少”和“十几家”这两个词体会到桂花很香,至少就是最少,十几家邻居的占地面积已经很大了,最少也有十几家邻居说明花香飘的范围很大。
师:香味覆盖的面积很大,范围很广。就这句话谁还有补充?哪个字最传神?
生:“浸”的意思就是泡。这十几家邻居都浸泡这香味中,说明花香很浓郁。
师:香味浓郁,弥漫在这十几家邻居之中。仔细观察这句话,使用了什么句式呢?
生:双重否定句。
师:你能把它变成肯定句吗?
生: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
师:花香四溢,难怪作者对桂花情有独钟。你能读出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吗?指生读文。继续汇报。
生: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作者把桂花落下来的样子比成下雨,说明桂花很多。这么多桂花像下雨一样落下来,一定很香。
师:形象恰当的比喻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继续汇报
生:“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我从全年这个词体会到一整年,整个村子都沉浸在花香中,体会到很香。
师:桂花只有八月才开花,为什么全年全村都浸在桂花香中呢?(生如果答不上,教师指导生读“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追问:人们此时沉浸的是桂花本身的花香吗?
生:不是,是桂花茶和桂花饼的香气。
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桂花,闻着桂花香,又用桂花制作各种食物。
师:这里的浸与上一句中的浸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上一句的浸是说花香浓郁,这里的浸是说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桂花。
师:继续汇报,还找到哪句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生:“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我从十里飘香这个词体会到花很香,都能飘出十里之远。而且整个一座山,全是桂花,一定很香。
师:谁知道十里是多少米?
生:一里等于500米,十里就是5000米。
师:那桂花的香气真的能飘到十里那么远吗?那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生:不能,这里使用的是夸张的写法,突出桂花很香。
师:作者喜欢桂花不仅仅是因为它香,还有什么原因呢?
生:摇桂花给作者带来欢乐。
师:请同学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作者摇花时的心情,你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生1:“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从大事这个词,体会到作者对摇花的期盼。对我而言,大事就是跑运动、春游、过生日之类的我十分盼望的事,所以我觉得作者一定非常盼着摇花,才会把这当成大事。
师:翘首以盼啊,快点让我摇花吧!
生2:我想补充,我从缠着母亲的缠字也能感受到作者十分盼望摇花,缠就是天天问母亲什么时候摇花。
师:早上刚起床就问母亲····中午刚放学回来,又问母亲····晚上快睡觉了还在问母亲····
生2:我体会到作者十分兴奋。“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我从抱和使劲摇这两个动词,体会到作者很兴奋,很开心。
师:终于摇到桂花了,我可乐坏了。你关注了作者摇花的动作。还有吗?继续汇报。
生:“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从满头满脸体会到又香又小的桂花落得作者满身都是,作者一定很开心。
师:小小的桂花纷纷落下,真像下雨啊!继续汇报。
生:我关注了作者的语言。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我从这句话体会到作者很开心,很快乐,都喊出来了。
师:那咱们一起开心地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谁能读一读这段话,读出作者摇花时的兴奋和快乐。指生配乐读,全班配乐读。
师:作者从摇花中感到无尽的乐趣,只有形象生动的桂花雨才能贴切地诠释出她内心的喜悦,现在知道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了吗?
生:因为桂花香,摇花乐。
师:家乡的桂花,不仅影射着作者幸福美好的童年,更承载着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其实,对桂花难以割舍的又岂止作者一人呢,母亲对家乡院中的桂花也是牵肠挂肚啊!她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比较这两句话,体会一下到底是家乡的桂花香还是杭州的桂花香?
生:杭州的桂花香。杭州满山都是桂花,十里飘香。家乡院中只有一株桂花,香味才覆盖十几家邻居。
师:那母亲为什么却说这的桂花再香也比不过家乡院中的桂花?追问:母亲比的是香味的浓淡吗?那是在比什么?
生:比的不是香味的浓淡,而是感情。
师:什么感情?母亲与桂花有着怎样的感情?
生:浓浓的乡情。
师:在家乡,母亲吃的是桂花糕,喝的是桂花茶,摇的是桂花树,桂花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在母亲心中,只有家乡的桂花才是最香的,正如诗中所写的“月是故乡明”啊!母亲思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桂花吗?可能还有家乡的什么?
生: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人·····
师:“月是故乡明”你想用哪些字形容故乡的山、水、人呢?
生:山是故乡青,水是故乡绿,人是故乡亲。
师:那花呢?
生:花是故乡香。
师:是啊,家乡的一切都令母亲难以忘怀,正如我对摇桂花的念念不忘。“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作者在文章最后一句再一次提到桂花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结尾扣题,突出中心。
三 总结
师:同学们放下书,看黑板,(指着板书说)作者先写了喜欢桂花,特别是它迷人的香味,接着写童年时摇桂花给作者带来快乐,最后写作者去杭州后,常想起家乡的桂花,字里行间,表达出对家乡的思念。
师:课前同学们也说了自己童年有趣的事,你能像作者这样将这件事写出来吗?你打算写什么?表达什么情感?
生:捉泥鳅,表达对童年无忧无虑的生活的留恋。
生:我想写捕鱼。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我家是后搬到柳河来的。
师:我们这次的自主作业就是写一件童年的趣事,注意要表达出真情实感,老师期待着你们的佳作。今天,同学们表现的特别出色,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也能像今天这样,积极思考,大胆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