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 聊聊眼科江湖那点事
有人就有江湖,有钱又有人,江湖才好玩。掌柜今天谈点轻松话题,聊聊眼科江湖那点事,别老是干货和观点了,偶尔也来点不烧脑的口水文。用脱口秀怪才李诞的话说,“开心点朋友,人间不值得”。
眼科江湖,究竟都有哪些人在玩。有做医疗器械代理出身、早年靠“院中院”起家的,其中最为突出的,非爱尔眼科创始人陈邦莫属;有搞房地产开发和批发贸易跨界的,如阿玛施眼科连锁门诊部老板施皓天;有徽商,如普瑞眼科创始人徐旭阳;有鄂商,如艾格眼科创始人叶荣华;还有来自贵州的,如爱视眼科创始人曾远东。当然,更少不了某系,具体掌柜就不点名了,至少做大的知名连锁眼科集团就有两家。
以上列举的创始人,都是清一色的非医生出身。最令人惊喜的是,眼科医生创业占据不小比例,几乎仅次于口腔了,只是口腔多是门诊部或小诊所,而眼科多以医院存在。如今,眼科医生创办的连锁医疗机构,早已成为眼科江湖中一股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
光掌柜知道的,北有何伟(何氏眼科)和叶子隆(美尔目眼科),南有来自香港的林顺潮(希玛林顺潮眼科)和来自台湾的林丕容(大学眼科、大陆叫太学眼科),中有刘保松(尖峰眼科),东有赵广华(东南眼科)和黄旭东(潍坊眼科医院、光明眼科),西有张朝聚、张波洲父子(朝聚眼科)、李马号(爱瑞阳光眼科)等。还有,很多在当地颇具品牌影响力的眼科医院创始人,如王建华(青岛康明眼科医院)、查敦传(宣城市眼科医院)、蒋沁(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张勤(泰州张勤眼科医院)等。
颇有意味的是,港台深三地,均有眼科上市公司(希玛眼科、大学眼科、爱尔眼科)。港台眼科上市公司创始人都是眼科医生,而唯独深市不是。掌柜猜测,大陆第二家眼科上市公司创始人大概率依然不会是眼科医生,无论是沪市还是深市。
这么多的眼科连锁医院集团,各有哪些优劣势呢?仅就掌柜个人观察而言,简要说说颇具代表性的三家眼科连锁集团。
爱尔眼科:连锁模式有先行优势,产业链布局具有前瞻性,无论是AI 互联网医疗,还是国内、国际并购扩张,以及着眼于未来的眼视光门诊部“八爪鱼”模式布局等,无不堪称业内领先。依托上市公司品牌和雄厚资本优势,通过多个并购基金平台,在合伙人制度配合下,其扩张势如破竹。不足在于,专家团队建设滞后于集团的快速扩张,领衔专家团队咖位与其上市公司庞大体量不相匹配。近年来,还有重量级专家流失现象,如白内障牛人郭海科跳槽到了华厦眼科;医院运营水平参差不齐,不少医院运营管理还不接地气。
华厦眼科:近几年扩张极为迅猛,多元扩张战略和专家团队建设有显著优势,自建、收购、混合所有制、大学附属医院改制等模式全有,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多任主委、名誉主委等几乎全包揽,就连眼科界唯一的院士也与华厦有着较为紧密的合作(院士工作站)。不足在于,医院运营能力总体偏弱,集团战略决策能力有余、医院策略执行能力不足,集团对旗下医院把控能力有待强化。
普瑞眼科:典型的稳扎稳打徽商风格,既不盲目冒进又不拖泥带水,“徐叶”组合(董事长徐旭阳、总经理叶朝红)堪称绝配,连锁医院运营能力可圈可点。普瑞有两个案例,令掌柜心生钦佩。一是在多家连锁集团争抢收购北京华德眼科医院一战上,普瑞极具魄力和果断;二是在上海眼科市场竞争激烈乃至多区被同行几近垄断情况下,作为后来者,普瑞居然可以弯道超车,选择在民营眼科连锁巨头环伺的长宁区落脚,而且还是本地眼科巨头移址留下的旧楼,不仅活了下来,还活得很好,其业绩甚至超过更早入沪的爱尔。不足在于,各大连锁眼科集团在资本助力下快速攻城略地,相比而言,普瑞近年来扩张速度略显缓慢,还有就是缺乏重量级的眼科大咖。
掌柜画外音:这俗世人间,确实不值得我们不开心,趁我们还活着,尽情地开心快活吧。套用怪才李诞语录,结束今天的话题:“我的柔情,你永远不懂装懂。”
~本文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