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应处理好三对关系
吕寒菲、安利利
经过中学教育的洗礼,学生的知识结构初步搭建,能力和素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和培养。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有了更高、更深层次的需求,因此,大学班主任的工作应基于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将学生培养成为更加完善的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班主任工作开展的基本思路是引导学生有较好的自我认知,健康健全的人格,均衡发展。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自我认知的核心任务是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点、兴趣点在哪里,真正适合和擅长做什么。这样,既能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获得成就感,也有利于未来他们在相应的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够使学生相对准确地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客观地评价自己,形成稳定的心理调节和控制基础。
人格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健全人格的培养是班主任教育引导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校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倾向的比例在30%左右,其中存在较严重心理障碍的约占10%。危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十分复杂,因就业、恋爱、学业和人际关系紧张等原因导致的自杀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这使得健康、健全的人格教育变得愈发重要。
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从青少年向成人的过渡阶段,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将其形容为“心理断乳期”,这一阶段正是大学生人格发展、完善的重要时期。人格,反映了一个人总的心理面貌,健全人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表现。人格特点会影响一个人对事、对人的观念和态度,人格健全者能够正确待人处事,不仅可以较好地完成各项事务,而且可以使自身和他人感到舒适和愉快。反之,人格不健全者,则很容易导致心理健康方面的疾病,在工作、生活、认知、情绪等方面出现危机。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定型的重要阶段,也是人格健全、完善的重要时期,加强这一时期的人格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成为容易感知幸福并获得自我实现的人。
具备了较好的自我认知和健康健全的人格,均衡发展便有了良好而坚实的基础。在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大学班主任应当引导学生着重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
一是专业技能与通用技能的关系。专业技能,是学生基于自己的专业学习学到的知识、技能等,很多时候学生将依靠专业技能进入职场,出色的专业技能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机会并迅速站稳脚跟,因此,专业技能扎实甚为重要。然而,随着工作能力的提升和阅历的增长,他们可能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并带领团队开展工作,基于专业技能的事务性工作逐渐减少,而通用技能会运用得越来越多,如协调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抗压能力、危机公关能力等。因此,在大学期间,每一个学生都应当相对平衡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既获得日后进入职场和前期
发展的能力—专业技能,也锻炼职场长久发展的基础—通用能力。
二是独立精神与适时借力的关系。独立精神的培养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思维上的独立,另一个是独立完成事项和工作的能力,即独立思考和独立处事。独立思考使得学生在信息和观点的洪流中保持清醒,有原则、有立场;独立处事帮助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保持执行力,有筹谋、能决断。当独立思考和独立处事遇阻,仅凭自身能力已无法继续推进时,不能硬碰、硬闯,应当学会适时借力。适时借力有助于学生开拓思路,整合资源,获得更大的平台,进一步提升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是自我发展与团队/ 集体贡献的关系。一个出色的班级不仅讲自我发展,更要讲团队贡献,大学班主任应当为学生营造并提供自我发展与集体贡献并重的氛围和土壤。学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后,自主意识不断提升,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需求,许多学生在不同的领域有着突出的成绩和表现。在推动学生自我发展的同时,班主任一定要引导他们将那些独特的经历与经验在团队中和班级里分享。这样的分享不仅有助于取得成绩的学生获得更高的群体认同感,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共享精神和集体观念,使他们在取得成绩后自主地与班级中的其他同学分享,惠及更多的人,最终形成个人与班集体并进发展的良性互动。
一个班级的良好运营,是专业技能与通用技能的均衡发展,是独立精神与适时借力的审势转换,更是自我发展与集体贡献的齐头并进。作为班级发展方向掌舵人的班主任,应深刻理解并把握好这三对关系,依据学生所处的阶段和特点灵活运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