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耀州窑的鉴定

耀州瓷是耀州窑产品的统称。耀州窑遗址位于今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南侧及陈炉镇一带,因宋代属耀州府管辖,故称耀州窑。

耀州窑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唐代开始烧制黑釉、白釉、青釉、茶叶末釉和白釉绿彩、褐彩、黑彩以及三彩陶器等。宋、金以青瓷为主。北宋是耀州的鼎盛时期,据记载且为朝廷烧造"贡瓷"。其中心窑场从黄堡镇逐渐东移至陈炉镇及其周边地区,历明、清、民国至今,窑火延绵不息,连续烧制陶瓷的历史长达1300多年,为黄堡镇古“十里窑场”及陈炉镇一带留下了及其丰富而珍贵的陶瓷文化遗产。

耀州窑瓷器在民国以前绝少仿品,20世纪30年代起始有仿品出现。近年则刻意仿古的制品日见兴盛,不少仿品在市场上流通,甚至已登堂入室,为某些博物馆所“珍藏”。因此,对耀瓷的真品和仿品的区别和鉴别,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侯。在鉴定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本特征

(—)、唐代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耀州窑茶叶末釉注子,唐,高17.6厘米,口径10.8厘米,底径9.1厘米。

耀州窑茶叶末釉注子釉面

耀州窑茶叶末釉注子底

1、器胎特征:早期多呈深灰色,仅少数为灰、黄色,胎质比较粗糙,有颗粒状石英和少量较大气孔,烧成后往往有点状铁斑痕出现。盛唐青瓷,胎呈淡黄色,较粗糙,胎土不太均匀,内可见气泡和颗粒状物质。到中晚唐时,胎质渐密,胎色呈灰和黑灰色,胎土往往出现小的点状铁斑。

2、器釉特征:盛唐青瓷,釉料不够精细,釉色青褐或青黄,透明度差,釉面往往缺乏光泽,甚至出现木光。中晚唐时,青瓷釉呈灰绿、灰青或青中显灰色,釉薄,玻璃质感强,透明度好。

3、造型特征:中唐以前造型较少,均为厚壁,以后造型渐多,器壁渐薄。

4、装饰手法:贴花、绘彩、并开始划花和戳印花。

5、装烧工艺特征:唐代主要采用三足支垫方法,烧成后盘碗内底中心均留有三点烧痕。

6、施釉特征:初唐施于口下,后渐向下发展;中唐时,器外大部饰釉,仅眮下和器底露胎;中唐以前,施釉不均匀,见有垂釉和流淌现象。到晚唐,施釉部位再下,以至器外往往变为通体施釉。

7、底足特征:早期以器壁厚不挖足(假圈足),到中晚唐时期,盘碗底足为流行的宽矮圈足(玉璧型底),这种玉璧型底的发展规律是,时代早则挖足浅而少,所留玉璧足特别宽,时代晚则挖足渐深,玉璧足渐窄,晚唐时圈足演变为细窄的玉环底。在整个唐代,该窑底足都做大底,器底露胎。

8、产品特征:瓷器有,黑、白、青、黄褐、花釉、茶叶沫、外白内黑、外青内黑、白釉绿彩、白釉褐彩、素胎黑花、青釉下绘白彩、青釉黑彩、黑釉剔花填白彩、白釉褐绿彩等高温釉瓷,还有唐三彩、低温单彩釉和硫璃瓦等。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耀州窑青釉葵瓣口碗,五代,高7.5厘米,口径19.2厘米,足径7.2厘米

耀州窑青釉葵瓣口碗底足

耀州窑青釉葵瓣口碗釉面

(二)、五代

1、器胎特征:早中期为黑胎器,呈深灰、黑灰、铁灰、黑色等。胎外表施有较厚的白色化妆土。器表多不见唐器中常见的黑点状铁斑。白胎器为稍晚期,质地相当纯净,色相当白,呈洁白或白中略灰色调致密度和均匀度与宋器比要稍差,不施化妆土。

2、器釉特征:黑胎的青釉瓷,釉色为,暗蓝的天青色、微灰的湖青、湖绿、湖蓝等色,玻璃质感强,透明度好,常有开片,为裹足釉;白胎的青釉瓷,釉多呈淡青、淡天青、青白、粉青等色,少数呈湖青和湖绿色,透明度好,亦有开片,较黑胎器少,为该窑历代青瓷中最为淡雅的瓷器。

3、造型特征:多仿晚唐与五代的金银器皿,比唐代清秀,器物底仍较大。

4、装饰手法:划花、剔花、贴花、戳花、捏塑、镂空、绘画化妆土(极少见到)。

5、装烧工艺特征:早期采用一器一支垫(三足支垫)一匣钵进行单件支烧烧成后盘碗满釉裹足上或外底心留有三点支烧痕,后来又发展为三点或一大堆托珠法,烧成后裹足釉的足底釉面上,留有三小堆托珠烧痕或底足粘满砂粒;晚期采用了刮掉足底釉的新方法。

6、施釉特征:通体施釉到底,多饰裹足釉。

7、底足特征:器物底仍较大,做玉环底,足多外撇。

8、产品特征:除青瓷外,兼烧少数黑釉、酱釉及白釉褐绿彩瓷。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耀州窑青釉盘口瓶,宋,高19.5厘米,口径9.5厘米,足径8厘米。

耀州窑青釉盘口瓶底足

耀州窑青釉盘口瓶底釉

(三)、宋代

1、器胎特征:早期胎有深浅两种,深者为黑灰或铁灰色,外施化妆土,浅为浅灰色,不施化妆土,均多含有黑色铁质小颗粒和气孔;中期全部为浅淡灰白色,无铁质小颗粒,不施化妆土,但有明显的白色介面层;晚期和南宋多呈灰白色,少数有浅灰和土灰色,不施化妆土。

2、器釉特征:早期多数为青灰或青黄色,少数有与五代近似的青绿和淡青色;中期几乎都为橄榄青色玻璃质金莹透明度好,釉面光泽度强,釉虽薄但硬度大,很少发现唐五代尚有的流釉、堆釉和干釉现象,很少见到釉面无光和橘皮釉现象,胎釉结合非常紧密;晚期和南宋又出现了暗青、青绿、青黄、淡青、月白等多种色调。

3、造型特征:造型清秀,底足渐小,作高窄直圈足,制作都很规整。

4、装饰手法:有划花(五代剔花和宋代刻花的辅助手法)、剔花(宋初尚有延续,中期后不见)、刻花、印花、贴花、捏塑、镂空。

5、装烧工艺特征:均采用刮掉器物底足釉装烧工艺。

6、施釉特征:施满釉足底露胎。

7、底足特征:早期底足较宽,足底往往粘有石英托珠,纹饰简单,由于初将烧柴改为烧煤,烧成气氛不稳,产品色泽与五代和宋中期相比,普遍发暗;中期壁薄质细,致密度超过此前产品,底足增高,以饰釉后再经二次精修的高窄圈足为特征;晚期盛行斗笠状小碗,以足底变矮、器胎变薄、出现鸡心底为特征,还盛行印花器。

8、产品特征:除青瓷外,兼烧少量黑、白、酱釉及兔毫、油滴结晶釉瓷。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耀州窑吴牛喘月纹碗,金,高7.6厘米,口径21.3厘米,足径6厘米。

耀州窑吴牛喘月纹碗底足

(四)、金代

1、胎釉特征:前期胎呈浅灰色且略显偏褐,此时很少见到宋橄榄色,多见豆青和翠青色,还烧有月白釉瓷;后期改为专为大众烧造的大路货,胎呈土白色、浅黄色、白中微黄、白中微棕黄等色,致密度和精细度略差,青釉呈青黄、黄青、姜黄等色。盘碗内底有涩圈。

2、造型特征:造型浑圆厚重,碗口部加厚,口壁甚至厚于腹壁,呈倒柱式造型。

3、装饰手法:刻花、印花。

4、装烧工艺特征:金元明各时期,所使用的窑炉结构及燃料均与宋代相同类,但金后期至元明,通风和炉体日渐增大,炉内气氛的变化也不在认真控制,所产青瓷几乎都具有姜黄色特点。

5、施釉特征:器内外施釉,足底露胎。

6、底足特征:玉环底,器底多饰釉,但底足多不经二次修整,足内墙外斜,外底多呈鸡心状,纹样多层次分布。

月白釉创烧于宋代晚期,成熟于金代,胎于同期青瓷相似,宋晚期月白釉,青度大,白度小,近似淡青色,釉层亦薄,还常在盘晚内壁或内心加饰印花装饰;到了金代,青色大大减弱,而白度明显增强,一般器物往往呈灰白或月白色,上乘者往往呈青白色,以白中隐隐透出青色为特点,多为素面,浑圆敦厚,釉层加厚,透光性差,如蜡似玉。

7、产品特征:前期以烧制豆青釉和月白釉青瓷为主,后期烧姜黄釉为主,同时兼烧黑釉、酱釉及兔毫、油滴结晶釉瓷。

耀州窑青釉刻花莲荷纹玉壶春瓶 元代 陕西省凤翔县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五)、元至明中期

1、胎釉特征:前期胎呈土白、土黄、黄白色,底足露胎部位呈土黄色、棕黄色或棕红色,釉多呈姜黄色,少数为青黄色,器内满釉,多数有瑟圈,器外姜黄釉施釉部位,初期与金代相似,为通体施釉,外底心亦施薄釉,随后改为外底和器足无釉露胎,还烧黑釉、酱釉、茶叶沫釉、白釉及少数白地黑花瓷。后期和明代变化很大,姜黄釉瓷已降为少数,胎釉更为衰落,胎多呈土白、土黄色,底足露胎部位往往为棕红、棕褐色;青釉除姜黄色外,还见黄色、黄褐色、青褐色等;器外少见满釉。多施釉不到底,腹下露胎现象;此时,多见白地黑花瓷,还有白釉、黑釉、酱釉和茶叶沫釉瓷,器物施釉部位,大体与同时期姜黄釉瓷相似。

2、造型特征:元代时,最流行敛口圆腹大碗。造型趋简单。

3、底足特征:玉环底特征为加宽,足内墙外斜,并演变为宽直圈足,挖足较深过肩,宽圈足加高。

4、产品特征:前期以烧姜黄釉青瓷为主,后期以烧白地黑花为主,同时兼烧黑、白、酱、茶叶沫釉瓷。

三、造型特征

耀州瓷由于使用广泛,器物种类齐全多样,凡是古代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器物种类,该窑均有烧造,在当时其他窑中实属罕见。碗一直是器物种类中数量最大的产品。

唐代,中唐以前,造型较少,均为厚壁、饼足或玉壁底;晚唐造型增多,器壁渐薄,花口大量出现。

五代,大量的碗以仿金银器为特征,底足由唐代盛行的玉壁底足变为玉环底,圈足往往外撇并略有增高。

宋代,早期的碗,以侈口圆弧腹内底下凹圈足造型为多,口部或饰以葵口,腹部往往饰有瓜棱、出筋和多层刻花仰莲瓣纹,也有光素无纹的,还有敞口圆弧腹内底下凹圈足碗等,与五代相比,器腹加深,腹弧增圆,圈足虽外撇,但渐高渐窄。中期,碗的造型大量增加,其中最多见的是侈口翻唇圆弧腹内底下凹圈足碗,不仅有瓜棱、出筋、光素腹,还有浅腹型、瘦腹型和侈口折沿型,等等。与早期相比,底足渐小,圈足增高变窄,且往往施釉后又经二次精心修足,中期的器足修整得最为齐整。晚期,碗的造型继续发展,造型多样亦多变,其变化规律是底足变小,腹下削瘦,圈足变矮,外底中心凸起,俗称“鸡心底”,底足修饰多不如中期规范,或不进行二次刮修。

金代,碗明显的造型特征是口部加厚,口壁甚至厚于腹壁,形成倒桩式造型。

元代,最流行敛口圆腹大碗。

五 后仿耀瓷的鉴定

对后仿耀瓷的鉴定,主要依靠的是对真品的认识和鉴定能力。只有反复认真观察真品,努力钻研该窑唐、五代、宋、金、元、明各时期瓷器的基本特征与不同风格,掌握其800年间的发展规律,才能练就一副“火眼金睛”,让最好的高仿品也难在自己面前乱真。

1. 器胎

耀窑从创烧的唐代开始,经五代、宋、金、元至明代终烧,800多年间所用的瓷胎原料,均取自当地一种含铁量较多的坩泥土,在氧化气氛中呈现出不同色调的黄色,在还原气氛中呈现出不同色调的灰色。又因各时期对瓷土原料的粉碎加工、淘洗、沉淀、陈腐、练制等制泥工艺各不相同,从而又明显地具有多种多样的年代特征。而后仿器胎,由于所用泥料的矿藏来源和制备工艺与古代所有朝代都不同,因此具有一些与真品明显不同的特点。有一种底足涂汁的仿品,烧成后足底白色变成火石红色,有明显人为涂抹痕迹。

耀州窑青釉刻花葵口盘 北宋 1986年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耀州窑遗址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2. 瓷釉

青釉的仿品,往往存在釉面薄厚不均匀的现象,口沿下常有积釉,口沿部位常有流釉、缩釉和泛黄情形,还常常发现补釉情况;而真品青釉光润肥厚,清澈纯净,仿品往往有混浊之感。真品往往有细小的开片和细小的桔皮纹,绝无流釉现象发生,在某些器物上甚至会有上部釉层比下部釉层还厚的现象。青釉器物釉色多变,有的稍绿,有的稍黄,但不论釉色深浅都含有黄的成分,否则便不是耀州窑器物,或是后仿的,年代越晚,闪黄的程度就越大,这是鉴定耀州窑及制作年代的重要依据之一。与宋代青瓷真品很接近的青中闪黄仿品,其光泽度,晶莹温润性及玻璃质感又有别于真品。若用放大镜进行对比观察,仿品釉内气泡大小、疏密程度及排列层次亦不同于真品。还有一个明显的不当,就是用宋代中期至晚期的青釉色调,去仿五代、宋初、宋金交界及金代的器物,其特征行家一眼就能看破。

3.纹饰

在鉴定时要注意主题纹饰与辅助纹饰的刀法变化,凡真品的主题纹饰刀锋较深,辅助纹饰则刀锋较浅,均有一定斜度,层次清楚立体感强。刀刻深处釉色较深,而顺着斜面渐浅淡。而仿品虽刻出斜面,但剔掉的底子过于生硬

印花纹饰层次复杂,线条繁密,构图严谨,密而不乱。

真品的箆纹浅而密集,自然流畅,而仿品则往往疏而深。

早期纹饰的两个特点:刻花仅限与部分部位和只刻不划特点。中期以后纹饰比较复杂,刻划并用。

其中,复制品与真品很相似,其造型、刻花手法、纹样特征,釉色都很相似,特别是底足的施釉方法、挖足、修足底、粘沙、指甲痕、棕黄斑等等,都力求和真品相似。鉴定时,要多和真品的实物相比较。真品和复制品还是有微妙的区别,特别是复制品的胎和釉,与真品的区别比较明显。最新的复制品中,刻花纹样可以很相像,这是因为又新发明了双刃刀具,刻起花来,既快捷又轻便,而且纹样的刀锋达到了犀利圆活的效果,特别是纹样线条的拐角处,犀利的刀锋痕十分明显。

耀州窑青釉银扣执壶 北宋 2009年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吕氏家族墓地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耀州窑青釉银扣执壶局部

宋元耀州窑瓷辨识

这里主要说一下鉴识耀州窑青釉瓷的一些要领。耀州窑青釉瓷器的瓷胎与越窑、龙泉窑的瓷胎基本相像,也是以灰白色胎质为主,胎质和大多数的北方窑口产品的胎体显粗松不同,显得非常紧密和精细,但胎骨较龙泉窑器要稍薄。因为胎质内含铁量较高,胎色呈深灰色,整个器物常见有点点褐色布滿全身,在器物的露胎处可常见酱色氧化铁的小斑块,器物的釉薄之处也常可看到隐现出来的淡褐色。这种状况在器物的底部、足部和器身缩釉之处,可看得很清晰。在放大镜下,这种褐斑和和釉下透出的褐黄色尤其可以明显地看到。这是鉴识耀州窑瓷的一个重要特征。耀州窑瓷在民国以前少有仿造品,因此,凡见仿品绝大多数是现代仿造的。仿品一般胎骨显得厚重,由于含铁量低,胎色呈灰白色,较真品要浅。胎体厚薄较均匀,真品的胎壁并不是十分均匀的。在仿品的漏釉和缩釉之处见不到酱色小斑,釉薄处也没有褐色透出。据此,即可辨识是否是耀州窑瓷。

宋代耀州窑青釉瓷釉色显青翠,釉质细润,但施釉一般较薄,且釉色深浅多变,但不论深浅,一概都是在青中闪现黄色。而且是年代越晚,闪黄越明显,到元代以后,几乎成了黄釉器。在放大镜下,可见到器物的沟壑处气泡大小不一,而且显得很通透疏朗。耀州窑瓷在宋代中期以后,一般在胎釉间不施化妆土,因此,在胎内含铁量较高的作用下,整个釉面呈现青中透黄的色调,有的则是在青中微显出淡红的色调。这是耀州窑青瓷器的一种主色调。仿品釉面青黄发亮,光泽度过强,有"贼光",釉面过于透明,却缺乏细腻温润之感。釉色常是偏绿或偏黄。很多贩卖赝品常在器物上挂泥浆和油污作旧,遇到这种情况,须小心鉴别。

耀州窑瓷的器物一般都制作规正、精巧。多见为日用品,像盘、碗、杯、碟、洗、壸等,少见瓶、罐。其装饰纹样主要有莲花、缠枝花卉、鱼水纹、婴戏图和犀牛望月等。耀州窑装饰方法主要有刻划、模印和堆塑等几种。以刻划、模印为多见,尤以其刻花器闻名于世。耀州窑的刻花器系用刀子或竹签之类的工具在瓷胎上刻划而成。当时运用的刀法系宋时流行的"一面坡"的刻法。这种刻法,刀法流利,斜坡切入很深,线条刚劲有力又灵动自如,从侧面看能显凹凸感,但斜面又非常光滑流利。仿品很难达到这样的水准,常见的是划花生硬浮浅,刀法软弱呆滞,多看真品,就能一眼识破赝品;模印装饰系用特制的模子印圧而成。

耀州窑青釉刻花花卉纹银扣花口钵 北宋 2009年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吕氏家族墓地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耀州窑青釉刻花花卉纹银扣花口钵局部

耀州窑的模印圧出的纹饰花纹凹凸明显、纹样清晰,这也是该窑口瓷器的一种独特风格。现代仿品的印花图案常常是粗浅模糊、含混不清的。拿到一件器物后,只要从装饰效果的角度,与真品作一对比,真伪立马就可显现出来;还有一种装饰手法就是在一些盘、洗之类的器物的底部堆塑一些怪人、怪兽之类作为底足。仿品堆塑多见于壸、瓶之类,但耀州窑的瓶、罐之类恰恰较少见,因此,务要小心谨慎,不要轻意认定。后期耀州窑也生产白釉铁锈花器,与磁州窑不同之点在于,磁州窑画的黑花图案较为具象,而耀州窑器则画得比较抽象,体现了一种速度、力量和美的结合。此外,耀州窑真品的圈足常常是切削得很平整的,而仿品圈足底缘则常做得较为圆滑,器底常做成满釉,底面平而无釉遇到这些情况,就要联和其胎釉特征和装饰风格等方面全面去考察。

耀州窑瓷器的胎呈灰褐色或灰白色,由于胎泥淘练不是很精细,虽然胎质较密,但瓷化程度不高,不坚硬,胎骨较薄。在器底胎釉交接处呈现黄褐色或漏釉处呈现酱色小斑块。这是鉴定中的重要依据之一。

耀州窑的釉色呈多样化,最佳的是青釉,青中微黄色。其他釉色有青绿、油绿、黄绿等色。青釉光润肥厚,清澈纯净。其胎釉结合较好,釉面往往有细小的开片及细小的桔皮纹。由于釉汁较为粘稠,绝无流釉现象发生,在某些器物上甚至会有上部釉层比下部釉层还厚的现象。虽然耀州窑器物釉色多变,有的稍绿、有的稍黄,但不论釉色深浅都含有黄的成分,否则便不是耀州窑的器物,或是后仿的器物,年代越晚闪黄的程度越大,这是鉴定耀州窑及制作年代的重要依据之一。

耀州窑器物多为民间日常用品,造型较为丰富,制作水平较高。其胎体均匀,器壁比较厚实,但与同时期的北方诸民窑相比要薄。圈足轮削比较仔细,连足际无釉处都要认真修削,足墙比较细薄,而仿品圈足较为圆滑,与切削平齐规整的真品圈足有着明显的区别。

耀州窑瓷器最大的特点是纹饰极为讲究,有印花、刻花、剔花及划花。花纹有莲花、缠枝花、波浪纹、鱼鸟纹及人物纹饰。刻花其刀法熟练、刀锋圆活、犀利有力、主次分明。在鉴定时要注意主题纹饰与辅助纹饰的刀法变化。凡真品的主题纹饰刀锋较深,辅助纹饰刀锋较浅,均有一定的倾斜度,层次清楚、立体感强,具有浅浮雕的艺术效果。印花纹层次复杂,线条繁密,构图严谨,密而不乱。

耀州窑青釉刻牡丹花卉纹执壶 北宋 1989年陕西省耀县出土 陕西省耀州窑博物馆藏

耀州窑青釉荷叶式盖罐 金代 1988年陕西省耀县柳林镇窖藏出土 陕西省耀州窑博物馆藏

耀州窑月白釉环鋬洗 金代 1988年陕西省柳林镇窖藏出土 陕西省耀州窑博物馆藏

一般唐和五代时期的胎质稍松,呈灰色,釉质失透,是乳浊釉;而宋代胎体较坚薄,胎色灰褐或灰紫,釉质莹润透明,釉色青绿如橄榄,釉薄处呈姜黄色,有明显的鱼子纹气泡,底为两刀修足;到了金、元时期胎质稍粗,手感较重,胎色呈浅灰或灰色,釉面多数姜黄,青色者少。釉质稀薄而不润。目前的仿品多为宋代模印盏、盘和碗。但胎品灰白,与真品有差距。

甚至有些仿品底足涂灰褐色化妆水,但细看仍然可以看出破绽。在装饰手法上以刻花和印花为主,刻花尤为精美,刀法犀利流畅,刚劲有力,立体感较强。其装饰艺术上纹饰丰富多彩。纹样有动物、人物、花卉和图案等。纹样中的动物有龙、凤、狮子、犀牛、马、羊、狗、鹤、鹅、鸭、鱼、鸳鸯等。人物有婴戏、佛像、力士等。花卉有莲花、牡丹、菊花、梅花、水草等。在纹饰上五代以前古朴大方;宋时丰富多样,且技艺精湛,出类拔萃;金元时日趋简单。而仿品是从真品倒模下来,层次和图案都不够清晰,明显感觉浅薄无漂浮感。

北宋真品釉质非常莹润透明,放大镜下有明显的气泡(行内俗称“鱼子纹气泡”)。而仿品釉薄不润,气泡稀疏甚至没有。

宋代耀瓷造型清秀,底足渐小,作高窄直圈足,制作都很规整,而且多留有二次修坯的痕迹。其工艺过程为第一次修坯时底足留的较宽,随后施釉。釉干后对器足再次修整,烧成后在底足部位留有明显的加施修削痕迹,又演变出鸡心底,圈足亦变为矮小圈足.宋代粗州瓷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为真宗乾兴元年(1022年)以前,器底较宽,足底往往粘有石英托珠,纹饰多简单。由于初将烧柴窑炉改为烧煤,烧成气氛不稳,产品与五代和宋代中期以后比,普追发暗。中期为仁宗至神宗时期(1023一1085年),是耀州窑的鼎盛时期,器胎因淘洗和炼制精细,壁薄质细,致密度超过此前产品。器物底足增高。以饰釉后再经二次精修的高窄圈足为特征。晚期为哲宗时期(1086一1127年)以后,盛行斗笠状小碗,以器物底足变矮、器胎变薄出现鸡心底为特征。

耀州窑黑釉瓜腹盖罐 北宋 2009年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吕氏家族墓地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黑釉鹧鸪斑纹盏 北宋 2009年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吕氏家族墓地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一、耀州窑青釉瓷器的瓷胎与越窑、龙泉窑的瓷胎基本相像,也是以灰白色胎质为主,胎质和大多数的北方窑口产品胎体粗松有所不同,显得非常紧密和精细,但胎骨较龙泉窑器要稍薄。因为胎质内含铁量较高,胎色呈深灰色,整个器物常见有点点褐色布满全身,在器物的露胎处可常见酱色氧化铁的小斑块,器物的釉薄之处,特别像口部这样的地方常可看到隐现出来的淡褐色。这种状况在器物的底部、足部和器身缩釉之处,也可看得很清晰。在放大镜下,这种褐斑和釉下透出的褐黄色尤其可以明显地看到。这是鉴识耀州窑瓷的一个重要特征。耀州窑瓷在民国以前少有仿造品,因此,凡见仿品绝大多数是现代仿造的。仿品一般胎骨显得厚重,由于含铁量低,胎色呈灰白色,较真品要浅。胎体厚薄较均匀,真品的胎壁并不是十分均匀的。在仿品的漏釉和缩釉之处见不到酱色小斑,釉薄处也没有褐色透出。据此,即可辨识是否是耀州窑瓷。

二、宋代耀州窑青釉瓷釉色显青翠,釉质细润,但施釉一般较薄,且釉色深浅多变,但不论深浅,一概都是在青中闪现黄色。而且是年代越晚,闪黄越明显,到元代以后,几乎成了黄釉器。在放大镜下,可见到器物的沟壑处气泡大小不一,而且显得很通透疏朗。耀州窑瓷在宋代中期以后,一般在胎釉间不施化妆土,因此,在胎内含铁量较高的作用下,整个釉面呈现青中透黄的色调,有的则是在青中微显出淡红的色调。这是耀州窑青瓷器的一种主色调。仿品釉面青黄发亮,光泽度过强,有“贼光”,釉面过于透明,却缺乏细腻温润之感。釉色常是偏绿或偏黄。很多贩卖赝品常在器物上挂泥浆和油污作旧,遇到这种情况,须小心鉴别。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收藏界的立场,也不代表收藏界的价值判断。

本文为金陵古韵斋原创作品,版权合作,敬请联系13951036812@sohu.com。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0)

相关推荐

  • 宋代瓷器的装饰艺术有多少巧思?67图欣赏宋瓷之美(上)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陶瓷大国,陶艺历史源远流长,其陶瓷装饰艺术亦历史悠久.陶瓷装饰艺术通过各种不同的工艺手段.样式等手法,使得装饰与器物造型相得益彰,更具美感. 在瓷窑林立的宋代,无论是精致富丽的定窑印花 ...

  • 浅谈宋哥窑的鉴定

    说起哥窑大家可能都很熟悉,甚至是脱口而出宋代五大窑口之一嘛!但是要细说哥窑特点可能就不是那么熟悉了. 前人论宋代五大名窑:"雨过天青话汝窑,如冰似玉品官窑,金丝铁线论哥窑,夕阳紫翠赏钧窑,洁 ...

  • 浅谈:宋代钧窑瓷器鉴定方法,专家从专业的知识角度鉴别真假作伪技巧

    中国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为宋元时期北方瓷窑,为宋五大名窑之一.钧窑在河南省禹县(今禹州市 ).禹州古为夏禹国,禹受封于此为夏伯,境内有钧台,禹之子启大享诸侯于此,正式继位,钧名由此而来.因以钧瓷钧 ...

  • 贺文||浅谈磁州窑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宋代耀州窑瓷器鉴定技巧

    耀州窑位于西安以北一百多公里的铜川市黄堡镇.窑址以黄堡为中心,其范围包括上店.立地坡.玉华.陈炉,及耀县塔坡一带.此地在宋代辖于耀州,故名耀州窑,其产品称为耀州瓷,或名耀瓷.随着经济的发展,宋代出现了 ...

  • 以装烧工艺为视角 浅谈景德镇湖田窑五代宋元瓷器的鉴定

    以装烧工艺为视角 浅谈景德镇湖田窑五代宋元瓷器的鉴定 --安 强 无言味最长2017-06-03阅读 1653我们今天看景德镇湖田窑产生的瓷器,无不为其多样的造型和别致的设计所叹服(图1).但要读懂湖 ...

  • 顶级北宋青瓷:耀州窑!通过什么方式鉴定呢?

    生产大观碗的耀州窑是我国宋代八大窑系之一,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该窑创烧于唐代,在北宋达到鼎盛,此后窑场虽有移动,但烧瓷从未间断过,制瓷历史长达1300余年,这在中国陶瓷史上极为罕见&q ...

  • 耀州窑鉴定秘诀

    耀州窑的窑址在陕西省铜州市黄堡镇为中心,因为宋代时属耀洲,故名耀州窑.始烧在唐代,到北宋兴盛,以烧青瓷为主.兼烧酱釉,黑釉,窑变釉,白瓷等. 唐耀州窑茶叶末釉注子 在器形上:壶.瓶.盘.碗.罐.钵.洗 ...

  • ​耀州窑瓷器的鉴定方法和鉴定

    耀州窑是我国古代的著名窑场,是北方青瓷的代表,曾兼烧黑.白.褐.黄.花.酱釉瓷及唐三彩等,是古代北方烧制陶瓷品种最为丰富的一处综合性窑场.耀州窑始于唐代,北宋末为鼎盛期,宋代六大窑系,终于民国.其窑址 ...

  • 浅谈如何从底款来鉴定清代官窑瓷器的真伪

    清代是中国制瓷史上的集大成时期,其制瓷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受等级森严的封建统治制度和制瓷历史传统影响,清代的官窑瓷器的款识在题写上也有一定的惯例,同时又新开创了金彩.墨彩.珐琅彩等题写工艺.辨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