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邪五脏主要病证
辨病之六邪主要病症
风邪
风性善行数变,发病快、变化多;疼痛呈现游走性并遇风加重;多伤于人体上部;外风具有发热、汗出、恶风等,内风多为肝风内动,是泛指因风阳、火热、阴血亏虚所致,以肢体抽搐、眩晕、震颤,甚则角弓反张等为主要表现的症候,内风注意分为:
1.肝阳化风 ,由肝阳上亢,亢逆无制,肝风内动,上实下虚,主症,眩晕欲仆,步履不稳,头摇肢颤,语言蹇涩,甚至突然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兼症肝阳上亢,头胀头痛,急躁易怒,肢麻项强。舌红,或苔腻,脉弦细有力 (观人面相,口角歪斜者则此人定当是肝阳亢奋类型,需要注意调养心肝了)
2.热极生风——邪热炽盛,热灼肝经,引动肝风。实热症。主症,高热,颈项强直,两目上视,手足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兼症神昏谵语。舌红绛,苔黄燥,脉弦数。
3.阴虚动风——阴血亏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主虚症。主症,手足蠕动,眩晕耳鸣。兼症肝阴虚证,头晕眼花,口燥咽干,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颧红。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4.血虚生风——阴血亏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主虚症。主症,肢体震颤,关节拘急,肌肉润动。兼症肝血虚证,肢体麻木,皮肤瘙痒。舌淡,脉细或弱 一年四季皆有,尤以春秋大风季节较为严重,由于风性轻扬、无处不到,故风病症状,可表现于身体的任何部分。但初起一般多在上部、外部和体表,故《素问·太阴阳明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寒邪
一般指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
寒邪一般主要是冬季寒冷气候多见,但若气候剧烈变化,如夏天突降大雨,使气温骤降。也会感受寒邪。寒为阴邪,易伤阳气。侵犯人体后首先侵犯肌表。卫阳被遏制,无法开合毛孔,使人恶寒发热,但无汗,鼻塞,流涕等症。人体阳气奋起抵抗。若寒邪过盛。阳气会大伤,寒邪会直中脾阳,见脘腹冷痛,下利清谷,小便清长,精神萎靡等。
寒性凝滞收引,易使人体气血津液凝结阻滞不通,不通则痛。并且使人体筋脉收紧,使人手脚痉挛。屈伸不利。所以疼痛是寒邪致病的重要特征。寒客肌表经络,则气血凝滞不通,头身关节痛,寒邪直中肠胃,脘腹剧痛。寒客肝脉,少腹和阴部冷痛。此种痛一般首先有明显的受寒因素,其次是痛得温减,喜热畏冷。一般寒气过胜,影响阳气蒸化,会有痰饮。
燥邪
凡是致病有干燥,收敛特性的为燥邪。
燥为秋季的主气。秋天天气收敛,气温开始下降,阳气开始内敛,气候干燥,树叶开始凋零,一派肃杀的景象。燥气多自口鼻而入,并易与热邪相合伤人。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如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甚至皲裂,毛发不容,小便短少,大便干燥
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清润而恶干燥。燥邪易伤肺津,影响肺气的宣降,出现干咳少痰,或痰粘难咳,或咳血,甚至喘息胸痛。肺与大肠表里,也影响大便干燥
湿邪致病有重浊,粘滞,趋下等特性的外邪,为湿邪。
湿邪为长夏(夏至到处暑的5个节气)湿热多。但并不单长夏易犯,地处气候潮湿处的人,或经常涉水,水中作业的人任何节气都容易感湿邪。
湿邪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阳位,与水同类,趋下。湿气最易困阻脾气,使脾阳不振,运化无权。使水湿内生。停聚,发为泄泻,水肿。尿少症。湿邪重浊,粘滞,最易困阻脏腑阳气,使气机不畅。湿阻上焦,胸膈满闷,湿阻中焦,脾胃升降失调,纳运失司。脘痞腹胀,湿停下焦,肾与膀胱之气不利,小便胀满,淋漓不畅。另外感受湿邪后,人一般有头重,脚重,身体困乏,如背负千斤之担。湿浊若在上,则面垢,眼屎多。湿浊下注则大便溏写,小便混浊,在女性为白带过多。湿浊在肌肤则发为湿疹。
湿邪粘滞,主要是在排泄物和分泌物上的粘滞,粘稠,口腔粘滞,舌苔粘腻,口甘。另外也指病程的粘滞,一般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不易速愈。而若处燥热环境,则容易自己变好。
湿邪侵下,易感阴位。如下肢水肿。阴部有湿气则犯瘙痒。(补充一点,若人血虚,因燥生风,也会有阴部瘙痒的症状。)
火邪凡致病有炎热升腾特点的外邪,称为火邪。
火热之邪旺于夏季,但并不像暑邪那样有很强的季节性,火可以因外感而得之,也可因内火炽胜而得之
火与热异名通类,本质为阳胜,二者相比,则火为阴邪,热为阳邪。热邪一般表现为全身性弥漫发热,主动。而火邪一般聚集在某些部位,主静,多数表现为肌肤红肿,热痛,或口舌生疮,或目赤肿痛。
火热为阳邪,性燔灼上。人体感之易变成阳气病理性亢盛。阳胜则热,易发为实热性病变,临床见高热,恶热,烦渴,汗出,火性趋上,故头面部易多见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耳内肿痛,流脓等。
火热易扰心神。火热易入于营血。影响心神,轻者心神不宁而心烦失眠,重者狂躁不安,神昏谵语。
火热易伤津耗气,火热在体内煎灼津液,同时津液随汗流出体外。气随津泄而津亏气损。同时阴气也受伤害。所以除见热性病症外,还见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干燥,口舌干燥等阴亏之象。同时也见体倦乏力,少气懒言等气虚症状。严重则导致津气脱失的气脱症。
火热易生风动血。主要是指耗损津血后,筋脉不得濡养,而发生肝风内动的病症。表现为高热,四肢抽搐,两目上视,角弓反张等。动血指火热易破坏血脉,使血液妄行,流于脉外造成各种出血症。
火热易致疮痈,指火邪可在局部聚集,腐蚀血肉,发为臃肿脓疮
署邪指夏至以后,立秋以前,具有炎热,升散特点的病邪。
暑邪主要为夏的火热之气所化。有明显的季节性。俗称中暑。与火邪的区别在,暑属于弥散状态,没有如火邪的聚集性。与热邪的区别在暑邪更容易伤人的气,会导致突然气的大量流失,造成气虚。使头昏目眩。气短乏力。而突然昏倒。同时,暑也多夹湿气袭人。也见湿气困阻,四肢困倦,胸闷呕吐,大便溏泄不爽等湿滞症。
五脏病症
肝
主筋,故人之肝亏则筋急肝人之皮枯者肝中热,
人之肌肉斑点者肝风也症人之色青者肝盛也
人之好食酸物者肝不足也,
人之发枯肝伤也
肝热者左目赤,
肝病者目睫,
两肋下痛引小腹,令人喜怒。
肝虚则恐,如人将捕之;
肝实则怒,虚则寒,阴气壮,壮则梦山树园苑生草。
肝气逆,郁,头痛、耳聋、颊风、肿恶风、喜怒。无疾症人之手足多汗者,肝无疾五邪入症肾邪入肝,则多泪也,肺邪入肝则多哭
心
心热者色赤而脉溢,心病者,颜先赤,口生疮、腐烂,心胸、肩胁、两肋、背、两鼻、臂皆痛,
或夜梦赤衣人持赤刀、仗火来怖之。症人心虚则胸腹腰相引而痛。禁湿衣、热食,心恶热及水
心病,证脐上有动气,按之牢苦痛,心苦烦,心病,手、足掌中热也五邪入症当气痛于心,【于】液为汗。汗者,心之液,肾之液,液则多汗
脾连于胃,上主于口,消谷府也。如磨转也,化其生而于熟也,食不消者,脾不转也。脾食坚物者,脾磨不尽化也,则为食患,故诸脏不调则伤质,伤质则损神,则伤人之速也
故人不欲食坚物者,全身之妙道也。
人之欲不食者,脾 中有不化之 食
人多惑者,脾脏不安也症人之多食,脾虚也;
人之食不下者,脾寒也;
人之无颜色者,脾伤也;
人之好食甘食者,脾不足也;无疾症人之明罔鲜白滑者,脾无病。五邪入症肾邪入脾则多涎,脾邪入于脾,则多歌,心邪入脾,则恶香
肺合于大肠,上主鼻,故人肺风,则鼻塞。肺人之容色枯者,肺干也;
人之鼻痒,首鼻有虫也;症人之多怖者,肺中魄离于外也;
人之体黧黯者,肺气微也;
人之多声者,肺之盛也;
人之不耐寒暑,肺劳也;
人之好食辛味者,肺气不足也;
人之肠鸣者,肺壅也;无疾症人之颜色鲜白者,肺无病也。五邪入症肾邪入肺,则多涕也,心邪入肺,则恶腥也,肺邪,其人则好哭
肾合于骨,上主于齿,齿痛者,肾伤也。肾又主于耳,人之不闻声者,肾亏也;
人之骨疼者,肾虚也;
人之齿多龃者,肾虚也;
人之齿堕者,肾风也;症人之耳痛者,肾气壅也;
人之多呵欠者,肾邪也;
人之腰不伸者,肾水也;
人之色黄黑者,肾衰也;
肾病,脐下有动气,按之若劳,病苦,腹食不消,体重,骨节痛,嗜卧。无疾症人之容色紫光,肾无苦也,人之骨鸣者,肾赢也,五邪入症肾邪自入肾,则多唾也。心邪入肾,则恶腐朽也,肺邪入肾,多伸。
胆合膀胱,上主于毛发,故人发枯者,胆竭也;
人之爪干者,胆亏也;胆人之发燥,胆有风也;
人之毛焦,胆热也;
人之目无光故有泪者,胆热也;症人好食苦味者,胆不足也;
胆之有病,太息,口苦,呕宿,汁口澹澹,恐人将捕之眉倾也,
眉毛萎垂,胆苦实则伤热,热则精神不守,卧起无定,若虚则伤寒,寒则恐畏头眩,不能独卧,虚损,则爪发枯燥,目中泪出,膀胱连腰小腹俱痛,胆与肝同道,有病用肝脏方无疾症人之颜色青或光白,胆无病也
穴位治湿7法
昨日,师为我们讲到丰隆这个穴位,真是奇妙的很,这穴位与列缺、偏历等,都有极大的关联。列缺为电神,丰隆为雷神,偏历为雷电子,这三穴,就如同天空中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又如十二节气中的惊蛰,能惊醒蛰伏在地中所有潜藏之物,令他们恢复生机。如天地闹钟,似乾坤战鼓!
进而言之,这是个能令万物回春,让天地复苏的穴位呢!
而师又从治痰湿的角度,为我们具体解说了这个穴位的真实义。
所谓鱼生痰,肉生火。痰火之所生,皆源于鱼肉之充足。而丰隆穴,正是在腿上肉都饱满到要隆起来的地方,师说:“这正是大鱼大肉之所,便可对治痰火交阻之疾。”
从这个角度来论丰隆的功效,真是新奇的很。
师说:“只要是苓桂术甘汤能对治的一切疾患,皆可以丰隆治之。此痰湿之气,如潮涨般丰满隆盛之象也!”
苓桂术甘汤是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四味药组成。而其最主要的功效,便在于祛湿化痰。而看到这四味药,不知大家还有没有印象,它们其实分别就代表这四种治湿之法。
也就是以前师为我们说过的湿毛巾原理。想让湿毛巾干,有五种解决方法。
但,之前师都是以药物来表这除湿之法,今日,师却以穴位来对应这除湿法,又让我们眼界一新!
一、升阳法
想让毛巾干得快,首先,就是将原本沾湿的毛巾给拎起来。这叫升阳除湿法。中医基础理论中说湿为阴邪,易袭阴位。而当清阳上升,便能令其蒸化。而最能代表这升阳之道的穴位,便是百会、大椎、素髎。
这三个穴位很有意思,师说,它们都是高高山顶立的穴位。百会不用说,巅顶之上,自是人体制高点。而大椎和素髎又作何解?
哈哈。人体并不是只有站着时才有制高点啊,坐着、躺着,都有最高的地方。大椎便是当人体俯卧时,最高隆起的位置,素髎(鼻尖)便是当人体仰卧时,最高隆起的位置。
所以这三个最高的穴位合在一起,便能令阳气上举,蒸化湿气。如人登山,湿邪自散,似巾高挂,水湿可化!
二、拧法。
想让毛巾干得快,第二个方法,便是用力拧干。拧干的前提,便在于要有力量,力量足,才能将毛巾湿气拧除。而能让人强健有力的穴位,师告诉我们,有手脚的三里穴,能通过强健脾胃,脾主四肢,主肌肉,来达到肌肉力壮。拍三里,有力气。长力气,去湿气!
再者便是气海。所谓力气力气,不单要有力,更要气足。而这气海,便是令脏腑之气都饱满壮实,如同大海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是运用了丹田之气。
而人体最厉害的,还有背后的命门之气。这是腰肾之力,亦是人体的后劲之源。故师说,壮肾即是壮力气。肾主志,能让人意志坚强的,当属志室之穴,能壮大你的志向,强壮你的腰肾。
这是壮力气的拧法。人拧毛巾时,不单要用手脚力,更要动用腰腹之力!气海主腹,命门主腰!
图片
三、晒法。
显而易见,将毛巾放置阳光下晒,为最常见的除湿法之一。而能令人体如阳春布德泽般制阳消阴的穴位,便有督脉的至阳,奇经的太阳,以及胆经的日月或光明。
(小注:这些穴位都是师在讲课中提到的,但没有绝对的答案,我们自己都可以根据认识去总结归类列举,在此也只是将师之论总结分享与大家而已。)
这三个穴位不用解释,一看便知道,皆是人体内如太阳日月般存在的至阳之穴。
四、风吹法。
头发湿了,我们立马就会用吹风机去吹干,同样,在阳光不强烈的情况下,我们便须运用风力,来使湿地燥干。
师说:“风能胜湿,气行则湿自去。”
能为人体制造一股清风,甚至是狂风、龙卷风的,自然少不了风市,诸风会集之市;风府,统领风穴的府衙;风池,风所汇聚之池,这类风穴啦。
五、利水法。
当水淤积在一处,则变成了湿地。湿的形成,与水不能正常运化排通至关重要。于是乎,以利水之法来通利湿气,便尤为重要。
能专通利人体水道的穴位,如同通沟渠的管道一般,能令水液流动利索的,自是少不了水分,令水有所分;水道,使水能有渠道流动;支沟,便是建立沟渠流通水液;温溜,令水液温暖流通,等等此类有流通之性的穴位,皆属利水除湿之法。
往常师仅为我们讲过治湿五法,而今日,师又再加两法。
六、培土法。
当地面有水洼凹陷,形成水湿泛溢时,表示水湿已经达到一定的深度,而这时,最简便的方法之一,便是立即盖土,以土之燥来伏水之湿。
而人体之中,能壮大肥土的,便是如土一般厚实的穴位。如胃经的丰隆,肺经的鱼际,大肠经的臂臑,这都是肌肉丰满隆盛之处,常点按,亦能令人体脾土强壮。好似筑堤固坝,水自控下!
图片
七、闪电法。
这个是师从穴道中又领悟到的一条治湿大法。
有句话叫:“譬如阴晦,非雨不晴。”
湿为阴邪,当这些阴晦的东西遮蔽了晴空,这时,天空中一道闪电劈来,便能将这阴晦劈开,令阳光透进来。
而能为人体制造雷电的,师正好今天便说道了这几个穴位,那就是列缺、偏历、丰隆,这电闪雷鸣三要穴,便是治湿的最上之穴。
而湿乃痰之母,无湿不生痰!治湿而治痰!此三穴亦擅长治痰也!
这治湿七法,你get到了吗?
但师告诉我们,穴道之妙岂止于此,学者若能潜心研究领悟,更会有超前人之思维。
师的行持,正是为我们说明了这点,毋庸置疑。
评按:
体察天地之道,用穴如用药!
穴位了知深意,徒手可以疗疾!
医理运乎胸中,点按病去大半!
谁说医道难学难成?
妙观察者轻而易举!
有言,点穴不易精通,兴趣所在,炒个小菜!
天地至妙理,乃热衷其道者得之!
世上勇猛行,是义薄云天人贯之!
都说岭南治湿难,如油刀面,难解难分。尽言人体水气重,同身困倦,疲劳不堪!
若明治湿七法,何愁病化多端!
升阳除湿在登高,戒久坐低处;
拧水外出在力气,戒养尊处优;
晒晒干爽在阳光,戒常居阴凉;
风吹干燥在流通,戒窗牗闭塞;
利水肿消在通下,戒肥甘腻堵;
培土制水在健脾,戒思虑过度;
雷厉风行在果断,戒犹豫徘徊!
如此至理行,用药无不应。
这般妙道悟,点穴何不灵!
此中医道,渐悟渐深,如有神助,至医中圣乎,万民期盼之日必不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