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鸡冠花

鸡 冠 花
于中举整理
很早以前,李家庄有兄妹二人,哥哥叫李友,妹妹叫佩兰,父母早亡,兄妹俩相依为命,苦度时光。
李友长到了二十三四岁了还没有说着媳妇,心里有点着急。
这一天,太阳晒红了东山墙,李友懒洋洋地起了床,扛着锄头慢慢地往地里走去,来到十字坡前。猛抬头,见一位头顶白布,穿着白衣白鞋的女子,坐在草地里捂着脸哭。李友放下锄头,羞涩地走上前去,问道:“小大姐,你一个妇道人家,独自一人坐在荒郊野外哭啥呢?”
那女子从指头缝里看到面前站的是位憨厚纯朴的男子汉,显得十分羞涩,哭的更为悲痛了。“天哪,我的命咋这样苦呀!”
李友说:“小大姐,有啥伤心的事儿,光哭也不是办法呀。”
“天哪,谁是我的亲人呀,我有话向谁诉说哪。”
李友劝说道:“你有困难,说一说,看我能不能帮你一把呢?”
那女子止住了哭泣,对李友说,她名叫秀英,原住在江南,父亲早亡,随母亲改嫁来到范家,不料继父心肠毒狠,把她卖给了一个盐商,随盐商来到淮北,又被倒手卖给了一位农夫,成亲未满三月,丈夫暴病身亡,公婆骂她是个丧门星,把她赶出家门,“我一个女子家,又举目无亲,今后的日子啥过呀!”
李友听了,不觉也伤起心来,想了想说:“小大姐,我倒有个吃饭的门路,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秀英停止了哭泣,问道:“不知大哥有啥办法,请说当面。”
李友问道:“你愿意给一个穷庄稼人为妻吗?”
秀英说:“只要他老诚能干,不计我的咎往,再苦的日子我也不怕。”
李友红着脸说:“你就随我到家里去罢。”
秀英脸上绽开了笑容,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跟李友往村里走去了。
听说李友从外边领回来了一位年轻俊俏的小媳妇,称赞的,看稀奇的忽啦一声来了一大群人,谁看了谁夸这媳妇如花似玉,长得耐看,收拾的整齐。他们进了院,妹妹佩兰放下手里的活,赶忙迎了上去,一把拉住嫂子的手就往屋里走。
这时,佩兰喂的那只大红公鸡,炸开脖子,窜上来直扑秀英,吓得她脸色苍白,惊慌失措地躲在了李友的背后。
过了三天,新媳妇起来做早饭,刚一开门,那只大红公鸡好像等着她似的,腾的一声,跳了起来,驾起翅膀,直扑新媳妇,吓的秀英浑身冒汗,急忙关起了房门,倒在床上,病了。
佩兰是位很懂事的姑娘,她知道穷人家娶个媳妇不容易,见嫂嫂病了,十分着急,先给嫂子打了碗荷包蛋,又忙着去请先生,抓来药熬成汤端到嫂子面前。不料秀英接过碗,“失手”泼洒在地上了,佩兰笑着说:“不碍事,我给嫂子熬第二汁去。”
秀英摇了摇头说:“不用熬了,我不能喝那苦水子。”
嫂子的病越发的重了,饭不吃,茶不喝,本来就像柳枝般的腰饿得更纤细了。李友关切地问道:“秀英,你到底想吃点啥?我想法给你买去。”
秀英想了想,好像很难开口的样子说:“要不,要不,就把咱家那只大红公鸡杀了给我吃罢,我吃了它的肉,喝了它的血,病就会好起来了。”
佩兰听后就去抓那只大红公鸡,李友一把拉住了妹妹,说:“不行,杀别的鸡可以,杀这只大红公鸡不行。”
原来这只大红公鸡是母亲在世时喂养的,后来佩兰接着喂,每天早晨,大红公鸡喊醒他们兄妹起来下地干活,李友怎能舍得让妹妹去杀了它呢?佩兰为了能给嫂子治好病,乘哥哥不在家的时候,就去逮那只红公鸡,大红公鸡好像早有戒备,纵身一跳上了房,驾起翅膀飞往郊外灌木丛林中去了。
大红公鸡飞跑了,秀英的病好了,一家人生活安宁了。
端阳节那天早上,一家三口人吃过饭,喝了雄黄酒,兄妹俩扛耧下地去种芝麻,秀英留在家里看门,快到晌午时,李友对妹妹说。“回去帮你嫂子做饭去罢。”
佩兰进了院,听不到院里有动静,心想,东院二婶说过,嫂子已有了喜,可能嫂子在屋里睡觉呢!想与嫂子开开玩笑,便蹑手蹑脚地挑开门帘,一看,不禁大惊失色,哇地一声。栽倒在地。昏了过去。原来哥哥床睡上着一只大蜈蚣!
原来这秀英就是十字坡荒郊里一个蜈蚣精变的,它常变成一个妙龄少女残害青年,没想到早上饮了几盅雄黄酒,现了原形,一时疏忽大意,被佩兰发现。知道事情不妙,但它不想轻易地放过李友。
晌午,李友扛着耧回来了,蜈蚣精为了掩护自己,来了个恶人先告状:“李友,你看佩兰多不是个东西,进门见我没做饭,装疯卖癫地往地上一倒,说开疯话来了。”
李友急忙来到佩兰跟前,只见她两眼痴呆呆的,望着哥哥说:“娘啊,吓死我了!”
蜈蚣精怕佩兰和李友说了实情,紧跟着李友,不料佩兰见了她,惊恐万状地指着她说:“哥哥,她是个蜈……”
蜈蚣精想:“事不宜迟,应及早动手。”主意一定,就假惺惺地对李友说:“看见了吧,她是着了魔,还不快去请先生来。”
李友刚一转身,佩兰却大声惊呼道:“哥哥你不能走,她是条蜈……”
蜈蚣精不容佩兰说完,抢先一步走到了李友的面前,装着很生气的样子说:“你不疼她我还疼她呢,你不去请先生我去,我不能见死不救。”说过迈步出门走了。
李友想,那能让一个过门不久的新媳妇抛头露面的去请先生呢?出门就去撵秀英。新媳妇在前头走,李友紧赶慢跑总是赶不上,累得满头大汗也无济于事。这时正值晌午头,野外行人断绝,李友大步流星地赶到了十字坡前,只见新媳妇忽地转过身来,变成一只大蜈蚣停立在李友面前,闪动着两把锄刀般的大牙齿,恶狠狠地说:“李友,我现在就要你的命!”两把挠钩似的前爪,钳住了李友的脖子。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那只大红公鸡飞将过来,“啪”的一声,啄住了蜈蚣精的嘟子!蜈蚣精丢了李友,和大红公鸡在灌木中搏斗开来,它们从灌木丛中斗到草地里,从草地里斗到树林中,又从树林中斗上山岗。
再说佩兰见哥哥和蜈蚣精出了村,感到大事不好,急忙抽身站起,急急忙忙地抡起一条推磨棍就往外跑,大声对庄里人呼喊道:“快,打蜈蚣精去呀!”
村里人听说也都掂刀摸棍随着佩兰往郊外跑去,他们来到了十字坡,在树林里发现了被啄死的蜈蚣精,在山坡上找到了累死的大红公鸡。后来人们发现,凡是大红公鸡流过血迹的地方,都长出了一簇簇红得像血一样的草来,草顶上开的红花,好像红鸡冠,人们为缅怀大红公鸡的功劳,给这花取名叫“鸡冠花。”
到了明朝,名医兰茂发现鸡冠花性甘凉,具有清热利湿、止血去淋的功能,把它收录在《滇南本草》中,一直为民间临床采用。
口述 王之刚
(0)

相关推荐

  • 隔壁老王传奇——晚来天欲雪|小说

    单刀:隔壁老王传奇--钞票满天飞|小说 文/单刀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冬日,天黑得早,十几个孩子早早放学回家,校园空荡寂寥,只有几条无聊的狗在漫无目的地游荡,无事的猫蹲在教室门口,眯眼酣睡,鼾声呼 ...

  • 【西南文学•散文】马晓燕/四川/难忘1984年那个春节

    西南文学·总编推荐 --微刊总第1327期-- 欢迎点击以下链接,关注相关资讯 [西南文学·快讯]阿 月(四川)/<西南文学>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作家简介] 马晓燕,高 ...

  • 鸡冠花的花语

    鸡冠花的花语是:真挚永恒的爱,不褪色的爱 .品种因花序形态不同,可分为扫帚鸡冠.面鸡冠.鸳鸯鸡冠.缨络鸡冠等.在夏秋季开花,花多为红色,因其花序红色.扁平状,形似鸡冠而得名,享有"花中之禽& ...

  • 博兴话讲老故事:李怀玉借妻

    裴秀英来加鞭打, 思想上一会呀好腌臜, 埋怨声丈夫张改董, 最不该把我借给别人家, 人脸面前称两口, 叫外人知道了笑话奴家, 万般我出在无计所奈, 陪着俺李兄弟回趟娘家...... 从前,在青州府附近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不见黄鹤心不死(下)

    不见黄鹤心不死(下) 赵安  搜集整理 老和尚化缘到黄家庄,黄员外又请他吹笛子.那位黄鹤姑娘自小和尚走后,就盼他早日再来.这天她正在绣楼上拿着木鱼玩,听说和尚来了,便忙将木鱼往枕边一放,朝后花园走去.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不见黄鹤心不死(上)

    不见黄鹤心不死(上) 赵安  搜集整理   大家都知道"不见黄河心不死"这句俗语,可是,却不知道这句话传错了一个字,把"鹤"字传成"河"字了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当归的传说

    当归的传说 赵同心 口述 于中举 整理 传说晋国有个叫鲍兴的青年,父亲早故,家中只有老母妻子三人,小俩口恩恩爱爱,生活过得很安乐.这一年,鲍兴被晋惠公征集戍边打仗,临行时他想,近些年来秦晋两国战火不熄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人言和乌虫

    人言和乌虫 于中举整理 相传在淮北一个山脚下,有一青年农夫,名叫信实.因为家境贫困,常到山上打柴,卖了买些油盐米面度日. 有一天,信实在山下草棵里见到了一条受伤的小黑花长虫,看它可怜就揣在怀里带回家来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田麻搂柴火

    田麻搂柴火 ○张王氏口述 张子训整理 田麻的爹死得早,撇下他跟他娘过苦寒日子.娘纺花,田麻就扛着一把耙子,天天到那寥湖里搂柴火.说话间,田麻就成了十七八的大小伙子了. 这一天,正碰上人家割荟草,乱柴火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傻子学舌

    傻子学舌 范子林 口述 范子东 整理   从前,有个王员外,四十五岁才得了个儿子,叫傻蛋.说他傻,也并非真傻,就是有点半傻不精的,脑子不灵活,心眼不够罢了. 傻蛋长到十七八岁时,仍是傻乎乎的满口傻话.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车前草

    车前草 郭洪斌 口述 于中举 整理 传说春秋时期,齐恒公抢得了国君之位.听了谋士鲍叔牙的劝告,拜了跟自己有一箭之仇的管仲为相,就想跟鲁国干一仗,一来显显齐国威风,二来报报抢位之仇.因为鲁国曾帮着外甥公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

    长工巧打官司 段兴智 搜集整理 刘智广是个很有才干的人,一贯济贫抗暴,主持公道,四邻乡亲无论有什么难事总要找他出个主意. 一天,有个财主克扣工钱,长工一怒把财主的门牙打掉了几个.财主万分恼火,立即到县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露的传说

    露的传说 范子幸口述 范拓整理 很早以前,一连十二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黎民百姓对粮食就不珍惜了.人们用雪白麦面烙成馍,做小儿的屁股垫子:把大米炸成花,用糖浆滚成团子哄孩子玩.这些事被五谷神告到玉皇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