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行山笔记(2)

香港天上多雨,地上多山,水对山的冲刷,便形成一条条沁入山体的沟谷溪流,被称为“石涧”。行山圈有“香港九大石涧”一说,至于是哪九大,仁者见仁,有不同的版本,常见说法是:大城、双鹿、黄龙、屏南、昂深、水涝漕、莲花、梧桐、横涌。拥有名字的石涧,更多达约200条。香港有行山人士,走遍寻常郊游径之后,便向着山涧进发,披荆斩棘,溯溪而上,名曰“行涧”,逐渐形成一条条行涧径。石涧之中,有巨石、有峡谷、有瀑布、有清潭,更有许多香港珍稀濒危的植物。在香港的五年,大大小小的石涧我也走过几十条,有些如大城石涧、横涌石涧、梧桐寨石涧,更是一去再去。四时之景不同,开花植物的种类不同,乐趣自然也不同。人生乐事,与我,不过是携友二三人,翻山一两座,溯溪而行,遍访山花,咏而归。歌曰:空山不见人,彩蝶复纷飞。行到水尽处,云起不思归。

香港的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早年的人口迁入、开垦、伐木、战争和山火,已将原生植物破坏殆尽。香港现在的森林,多是日占时期之后,建立起来的人工植林,以及自然恢复的次生林。香港生物多样性比较高的地方,则集中在两种生境类型:一是受村民庇护的风水林,二是高山溪谷深处残存的、受干扰较少的小块森林。行涧,便能进入这些山地溪谷森林的深处,从残山剩水中,窥视香港原生森林真正的样子。这几年行涧过程中,我与嘉道理的同事,发现了三、四十种香港植物新纪录,如竹柏(Nageia nagi)、倒心叶珊瑚(Aucuba obcordata)、穿心藤(Amydrium hainanense)、毛背桂樱(Laurocerasus hypotricha)、毛果青冈(Cyclobalanopsis pachyloma)、粉绿柯(Lithocarpus glaucus)、豆叶九里香(Murraya euchrestifolia)、崖柿(Diospyros chunii)、打铁树(Myrsine linearis)、针齿铁仔(M. semiserrata)、台湾醉魂藤(Heterostemma brownii)、华南水壶藤(Urceola napeensis);蕨类植物如无配膜叶铁角蕨(Hymenasplenium apogamum)、团羽鳞盖蕨(Microlepia obtusiloba)。可以说,这些残存的斑块状森林,面积虽小,确是香港植物繁育和恢复的重要资源库。

书接上回。本篇继续介绍香港的蕨类植物,包括鳞始蕨科、碗蕨科、凤尾蕨科和铁角蕨科。文中的科属按《Flora of China》第2-3卷的系统排列,此系统在PPG蕨类分类系统上做了小幅改动;拉丁学名、中文名与《Flora of China》一致。如有种类鉴定不准确,烦请留言指正。

鳞始蕨科  Lindsaeaceae

52. Odontosoria biflora  阔片乌蕨

石生或土生。叶三回羽状,末回裂片较宽,扇形。生于海滨岩缝。较少见,见于鹤咀、西湾、东龙洲、坪洲等地的海岸生境。

△ 植株

△ 羽片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53. Odontosoria chinensis  乌蕨
土生。叶四回羽状,末回裂片较窄,倒披针形。生于林下、林缘或路边斜坡。普遍。

△ 植株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54. Lindsaea chienii  钱氏鳞始蕨
土生。叶二回羽状,上部一回羽状;小羽片边缘深缺刻,裂片宽短、截形,孢子囊分布于裂片上,不连续。生于溪边湿润处。少见,仅一个小种群,见于八仙岭的石涧林下。香港新纪录,待进一步确认。

△ 植株

△ 能育叶片

△ 能育羽片,示孢子囊群

△ 不育羽片

55. Lindsaea ensifolia  剑叶鳞始蕨
土生。叶奇数一回羽状,羽片线状披针形。生于林下较湿润处。普遍。

△ 植株

△ 叶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56. Lindsaea orbiculata  团叶鳞始蕨
土生。叶一回羽状,下部有时二回羽状;羽片近圆形,边缘有不整齐的齿牙;孢子囊群连续不断,或偶为缺刻所中断。生于林下或路边较湿润处。普遍。

△ 植株,示一回羽状的叶片

△ 植株,示二回羽状的叶片

57. Lindsaea orbiculata var. commixta  海岛鳞始蕨
土生。叶二回羽状,上部一回羽状;小羽片边缘深缺刻,孢子囊分布于裂片上,不连续。生于溪边湿润处。少见,见于八仙岭、大帽山等地的石涧林下。香港新纪录。本种与钱氏鳞始蕨(L. chienii)形似,但是能育的小羽片呈扇形,边缘的缺刻更密集;而后者能育的小羽片近长方形,基部不对称,边缘的缺刻稀疏。香港有植物爱好者将本种定为碎叶鳞始蕨(L. chingii),但参阅标本,碎叶鳞始蕨的能育小羽片缺刻更为密集,更深裂。需进一步鉴定。

△ 植株

△ 能育羽片

△ 能育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 不育羽片

58. Lindsaea heterophylla  异叶鳞始蕨
土生。叶片一回羽状或下部常为二回羽状;基部1至多对羽片,常为一回羽状,变异较大。生于林下较湿润处。普遍。

△ 植株

碗蕨科  Dennstaedtiaceae

59. Pteridium aquilinum var. latiusculum 
土生。叶阔三角形或长圆三角形,三回羽状,羽片先端尾状。生于阳光充足的林缘或荒坡。普遍。

△ 植株

△ 能育小羽片,示孢子囊群

60. Histiopteris incisa  栗蕨
土生。叶三回羽状;羽片对生,叶背灰白色;基部有1对托叶状的小羽片。生于林隙或溪边阳光充足处。少见,见于八仙岭、马鞍山的沟谷和甲龙林径林下。

△ 植株

△ 小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61. Hypolepis punctata  姬蕨
土生。叶一至四回羽状,两面被灰白色刚毛;孢子囊群位于裂片缺刻处。生于林隙。少见,见于八仙岭、大帽山等地的林下。

△ 植株

△ 羽片

△ 小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62. Microlepia hancei  华南鳞盖蕨
土生。叶三回羽状;两面沿叶脉疏被刚毛。生于林缘或路边潮湿处。少见,见于大刀屻、城门水塘、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等地。另《香港植物志-蕨类植物门》收录有热带鳞盖蕨(M. speluncae),不清楚如何与本种做区分。

△ 植株

△ 小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63. Microlepia hookeriana  虎克鳞盖蕨
土生。叶一回羽状,顶生羽片常伸长突出;羽片上侧有明显的耳状突起;侧脉二叉,孢子囊群靠近叶边。生于林下潮湿处。少见,见于大埔滘、甲龙林径、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等地。

△ 植株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64. Microlepia marginata var. calvescens  光叶盖蕨
土生。叶一回羽状,羽片上侧稍呈耳状突起,先端长渐尖;叶脉粗而隆起,下面除中肋外光滑无毛,囊群盖也无毛。生于林下潮湿处。较少见,见于河背水塘、城门水塘等地。本种在《中国植物志》中为一独立的种,在《Flora of China》中则作为边缘鳞盖蕨的变种。区别在于,后者叶脉细而不甚隆起,下面通常有短毛,子囊群盖上也有毛。

△ 植株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65. Microlepia obtusiloba  团羽鳞盖蕨
土生。幼株叶柄和叶背密被灰色长针毛,后逐渐脱落;植株叶片下部为三回羽状,中部为二回羽状;末回裂片长圆形,圆钝头,有少数齿牙;叶背、叶轴及羽轴疏被刚毛。生于峡谷的滴水石壁上。稀有,仅在马鞍山发现一个种群。香港新纪录。

△ 幼株

△ 幼株的叶柄,示长针毛

△ 羽片

△ 小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66. Microlepia strigose  粗毛鳞盖蕨
土生。叶片二回羽状;小羽片近菱形,不同程度的羽裂,边缘有粗而不整齐的锯齿;叶片上面光滑,下面沿各细脉疏被灰短硬毛。稀有,扯旗山路边有一较大的种群。

△ 植株

△ 小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凤尾蕨科  Pteridaceae

67.  Acrostichum aureum  卤蕨
水生。叶一回羽状;叶片上部的羽片能育,孢子囊满布能育羽片的叶背,无盖。生于海滨湿地或红树林。常见,三桠涌、谷埔有较大的种群。

△ 植株

△ 能育叶

68. 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  水蕨
水生。叶簇生,二型,二至三回深羽裂;不育叶腋间常生有芽胞。生于淡水湿地或水田。稀有,见于谷埔湿地。

△ 能育叶

△ 不育叶

△ 不育叶,示芽胞

69. Pteris dispar  刺齿半边旗
土生。叶近二型,二回羽状;不育叶边缘有尖齿,小脉直达尖齿软骨质刺尖头。生于山谷疏林。常见。

△ 植株

△ 羽片

70. Pteris ensiformis  剑叶凤尾蕨
土生。叶二型,二回羽状;能育叶比较高大,2-3叉,小羽片狭线形。生于林下或路边墙缝。普遍。

△ 植株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71. Pteris fauriei  傅氏凤尾蕨(金钗凤尾蕨)
土生。植株较大,叶草绿色,纸质,二回羽状,最下一对羽片的基部下侧有1-2片篦齿状深羽裂的小羽片;叶脉分离,相邻裂片基部相对的两条小脉伸至缺刻以上;羽轴及叶轴上面生有小刺。较常见,见于扯旗山路边林下。本种为三倍体,繁殖方式为无性繁殖。

△ 植株


72. Pteris fauriei  var. minor  小金钗凤尾蕨
土生。植株较矮小,叶黄绿色,厚革质,其他特征与原变种基本一致。少见,见于石澳附近半开阳的溪边湿润处。本种为二倍体,可进行有性生殖。网络资料记载,本种零星分布于鹤咀濒临海岸的草地上,以及摩星岭的山坡上。本人在鹤咀海岸搜寻无果,但在石澳一带的溪边则见到许多个体。

△ 植株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73. Pteris finotii  疏裂凤尾蕨
土生。植株高大;叶片阔三角形,三回羽状,三叉分枝;小羽片深裂,裂片疏离。生于沟谷开阔处。稀有,仅见于梧桐寨。

△ 不育叶

△ 能育叶

△ 能育叶的羽片

74. Pteris grevilleana  林下凤尾蕨
土生。叶片阔卵状三角形,二回羽状深裂,顶生羽片基部下延,与其下一对侧生羽片略汇合;羽轴纵沟两侧有软刺。生于山谷林下阴湿处。稀有,本人仅在马鞍山见到一小种群。

△ 植株

△ 叶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75. Pteris insignis  全缘凤尾蕨
土生,阴性蕨类。叶一回羽状,厚纸质;羽片全缘,叶脉单一或二叉。生于山谷林下。较少见,见于大帽山、大东山等地。

△ 植株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76. Pteris arisanesis  线羽凤尾蕨
土生。叶三回羽状深裂,最下一对羽片的基部下侧有1-2片篦齿状深羽裂的小羽片;相邻裂片基部相对的两条小脉分离或相交成一个高尖的三角形。生于林下或溪边。普遍。

△ 植株

△ 叶片背面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77. Pteris multifida  井栏凤尾蕨
石生。叶一回羽状,二型;叶轴两侧具宽翅。生于路边石缝或墙缝。常见。

△ 植株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78. Pteris plumbea  栗柄凤尾蕨
石生。叶一回羽状,侧生羽片通常2对,有时1或3对,对生;基部的羽片有短柄,通常2叉;顶生羽片伸长,通常与其下的侧生羽片合生而成三叉状。生于林下石灰岩的缝隙中。稀有,仅见于青山。

△ 植株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79. Pteris semipinnata  半边旗
土生。叶二回羽状,近一型;侧生羽片上侧仅具一条阔翅,下侧篦齿状。生于林下或路边,酸性土壤指示植物。普遍。

△ 植株

80. Pteris vittata  蜈蚣草
石生。叶一回羽状,一型;顶生羽片与侧生羽片同型,羽片狭线形。生于路边石缝或墙缝,钙质土壤指示植物。普遍。

△ 植株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81. Pityrogramma calomelanos  粉叶蕨
土生。叶二回羽状分裂,叶背被白色腊质粉末;叶轴及羽轴亮紫黑色;孢子囊群无盖。生于村旁溪流边的开阔湿润处。外来归化蕨类。少见,见于石澳。

△ 植株

△ 羽片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82. Onychium japonicum  野雉尾金粉蕨
土生。叶一型,四回羽状细裂;孢子囊群短线形。生于林下或溪边。较少见,见于西贡鸡公山、弯曲山、坳背湾等地。

△ 植株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83. Cheilanthes tenuifolia  薄叶碎米蕨
土生或石生。叶略二型,阔三角形或五角状卵形,三回羽状;孢子囊群靠近叶缘,幼时为反卷的叶缘所覆盖。生于向阳的山坡、灌丛或疏林下。常见。

△ 植株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84. Cheilanthes nudiuscula  隐囊蕨
石生。叶一型,三回羽状深裂,两面密被长柔毛。生于灌丛开阔处的石缝或岩石下方,近海岸地区较常见。少见。

△ 植株

△ 羽片背面

85. Cheilanthes opposita  碎米蕨
石生。叶一型,狭披针形,二回羽状,下部羽片向基部逐渐缩小,基部一对小耳形。生于海岸地区岩石缝隙和石上积累的土壤中。少见,见于吉澳岛。

△ 植株

86. Adiantum capillus-veneris  铁线蕨
石生。叶二至三回羽状;小羽片扇形或菱形,叶缘深裂或浅裂,顶生小羽片较大。生于岩壁或墙缝。常见,见于扯旗山、柏架山、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等地。

△ 植株

△ 小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87. Adiantum caudatum  鞭叶铁线蕨
石生。叶一回羽状;叶片线状披针形,顶端常延伸成鞭状,着地生根形成新植株;下部数对羽片逐渐缩小。生于林下墙缝或石缝。较常见,见于谷埔、八仙岭、大屿山分流等地。

△ 植株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88. Adiantum diaphanum  长尾铁线蕨
土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小羽片斜长方形;叶两面及囊群盖上疏被黑色短刺毛。生于林下开阔处。在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发现,不知是否为引种。

△ 植株

△ 羽片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89. Adiantum flabellulatum  扇叶铁线蕨
土生。叶掌状二至三回二叉分枝;幼叶常红色,小羽片扇形;成熟小羽片半圆形或斜方形。生于阳光充足的山坡路旁或疏林下。普遍。

△ 幼株

△ 幼株的小羽片

△ 植株

△ 小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90. Adiantum hispidulum  毛叶铁线蕨
土生。叶掌状二至三回二叉分枝;小羽片为不规则的长方形,两面被灰色短毛。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有栽培及逸生。

△ 植株

△ 小羽片

△ 小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91. Adiantum malasianum  假鞭叶铁线蕨
石生。叶一回羽状;叶片线状披针形,顶端常延伸成鞭状,着地生根形成新植株;下部羽片不缩小,基部一对近团扇形。生于墙缝或石缝。较少见,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有栽培并逸生。本种形似鞭叶铁线蕨(A. caudatum),但后者叶片更狭长,羽片也通常小而多,下部数对羽片逐渐缩小。

△ 植株

△ 基部羽片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92. Adiantum philippense  半月形铁线蕨
石生。叶一回羽状;顶生羽片扇形,侧生羽片半月形或圆肾形;叶轴顶端常延伸成鞭状,着地生根形成新植株。生于林下墙缝或石缝。较少见,扯旗山、城门水塘、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有比较大的种群。

△ 植株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 叶轴顶端无性生殖

93. Adiantum tenerum  脆铁线蕨
石生。植株较大;叶三回羽状,小羽片扇形或菱形。生于石缝或墙缝潮湿处。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有栽培并逸生。

△ 植株

△ 小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94. Haplopteris elongate  唇边书带蕨
石生或附生。单叶,线形或带状;孢子囊群生于叶缘的双唇状夹缝中。生于岩石下方的阴湿处。稀有,仅见于马鞍山一处特殊生境。本种是2018年香港新纪录植物。

△ 植株

△ 叶片侧面,示孢子囊群

95. Haplopteris flexuosa 书带蕨
石生。单叶,线形;孢子囊群生于近叶缘的浅纵沟中。生于近山顶林下石上。较少见,见于大帽山、凤凰山。

△ 植株

△ 叶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铁角蕨科  Aspleniaceae

96. Asplenium nidus  巢蕨
石生或附生。单叶,簇生成鸟巢状;孢子囊群线形,生于叶片上部。附生于树干或石上。常见,见于大埔滘、梧桐寨等地。

△ 植株

△ 幼叶

△ 叶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97. Asplenium austrochinense  华南铁角蕨
石生。叶二回羽状,坚革质;羽片顶端为尾状渐尖;叶轴及羽轴上面均有纵沟;孢子囊群短线形。生于林下石上。少见,见于大帽山、凤凰山、城门水塘等地。

△ 植株

△ 羽片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98. Asplenium ensiforme  剑叶铁角蕨

石生。单叶,披针形,基部下延呈狭翅,全缘;孢子囊群线形,斜向上。生于密林下的岩石上。稀有,仅见于大帽山。

△ 植株

 99. Asplenium wrightii  狭翅铁角蕨
石生。叶一回羽状;羽片尾状长渐尖,弯弓,边缘有粗锯齿;叶轴中部以上具狭翅;孢子囊群线形,略向外弯。生于林下或溪谷潮湿岩石上。较少见,见于梧桐寨、马鞍山、凤凰山等地。

△ 植株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100. Asplenium crinicaule  毛轴铁角蕨
石生。叶一回羽状;叶柄与叶轴密被深褐色鳞片;羽片菱状披针形,几无柄,基部不与叶轴合生;孢子囊群粗线形。生于林下或山谷潮湿岩石上。常见,见于大帽山、马鞍山、凤凰山、城门水塘等地。

△ 羽片较长的植株

△ 羽片较短的植株

△ 羽片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101. Asplenium polyodon  镰叶铁角蕨
石生。叶片奇数一回羽状,顶生羽片大于侧生羽片;顶生羽片戟形或菱状披针形,侧生羽片多少镰状。生于林下或溪边岩石上。少见,见于鹿巢山、大金钟山脚下。

△ 植株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102. Asplenium normale  倒挂铁角蕨
石生。叶一回羽状;羽片三角状椭圆形,彼此密接,有时略呈覆瓦状;孢子囊群椭圆形。生于林下或山谷潮湿石上。较常见,见于大东山、凤凰山、马鞍山、梧桐寨等地。

△ 植株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103. Asplenium prolongatum  长叶铁角蕨
石生或附生。叶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近肉质,末回小羽片或裂片线形;叶轴顶端常延伸成鞭状,着地生根形成新植株;孢子囊群短线形。生于林下石上或树干。常见。

△ 植株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 叶轴顶端无性繁殖

104. Asplenium pseudolaserpitiifolium  假大羽铁角蕨
石生。叶三至四回羽状;末回小羽片长过于宽。生于林下石上或树干。较少见,见于马鞍山、梧桐寨、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等地。根据末回羽片的长宽比,《中国植物志》和《香港植物志-蕨类植物门》将长超过宽2倍的种类定为本种,将长略过于宽的种类定为大羽铁角蕨(A. neolaserpitiifolium);《Flora of China》将两者归并。鉴于有时同一株植物末回羽片的长宽比都有变化,难以明确界定,将两者归并似乎更为合理。

△ 植株

△ 羽片

105. Hymenasplenium apogamum  无配膜叶铁角蕨
石生。叶一回羽状;小羽片为不规则四边形,基部极不对称,下侧强度斜切,内缘与叶轴平行,顶端圆钝;孢子囊群短线形,基部的第一条孢子囊群也与叶轴平行。生于林下溪边的石缝或石壁上。稀有,仅发现两个小种群。本种是香港的新纪录植物,相关文章已被接收。

△ 植株

△ 羽片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106. Hymenasplenium cheilosorum  齿果膜叶铁角蕨
石生。叶一回羽状,羽片达30对;羽片不等边四边形,上缘和外缘浅裂为具双齿的裂片,孢子囊群着生在齿内,因此得名“齿果”。生于瀑布边的阴湿石壁或石缝中。少见,见于梧桐寨、马鞍山的溪谷。

△ 植株

△ 羽片

107. Hymenasplenium excisum  切边膜叶铁角蕨

石生。叶一回羽状,叶柄栗褐色;羽片菱形镰刀状,基部极不对称,下侧强度斜切到主脉,上缘及下缘的中部以上有粗锯齿。生于溪边岩石缝隙。稀有,见于大帽山、梧桐寨的溪谷。

△ 植株

△ 羽片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108. Hymenasplenium obscurum  绿秆膜叶铁角蕨
石生。叶一回羽状,叶柄灰绿色;侧生羽片基部极不对称,下侧强度斜切,羽片略呈镰状,渐尖头;孢子囊群线状椭圆形。生于密林下潮湿处或溪边石上。较少见,见于大刀屻、大帽山、梧桐寨等地的石涧。《中国植物志》中,本种的中文名为“绿秆铁角蕨”;《Flora of China》中,中文名为“绿杆膜叶铁角蕨”。根据两个汉字的意思,“秆”更为准确。

△ 植株

△ 羽片

△ 羽片背面,示孢子囊群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土三七(菊三七)

    土三七和三七的区别5770播放 01:27 土三七 菊三七共2个含义 菊三七 菊科菊三七属植物 收起 菊三七(学名:Gynura japonica)多年生,草本,有时肉质,稀亚灌木.叶互生,具齿或羽状 ...

  • 中国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属特征笔记

    去年年初,我花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学习蕨类植物的特征,因为一个属的描述往往很多,我挑选了最重要的特征,主要是着生方式,叶子的分裂,叶脉,孢子. 主要查看的资料是 1.<中国石松类和蕨类植物> ...

  • 每天学习一种中草药--一朵云〖蛇不见〗

    阴地蕨别名: 一朵云.花蕨 独脚蒿.冬草 独立金鸡等 植物识别 根状茎短而直立,有一簇粗健肉质的根.总叶柄短,长仅2-4厘米,细瘦,淡白色,干后扁平,宽约2毫米.营养叶片的柄细长达3-8厘米,有时更长 ...

  • 香港行山笔记(7)

    本篇继续介绍香港蕨类植物,包括三叉蕨科.条蕨科.骨碎补科和水龙骨科四个科,这也是"香港行山记"系列蕨类篇的最后一篇.蕨类篇共记录香港石松类和蕨类植物215种. 另有黑心蕨(Dory ...

  • 香港行山笔记(6)

    起名是个技术活.男<楚辞>.女<诗经>,一个高大奢华有内涵的名字,需得引经据典,从国学典籍中慢慢扒拉.去年的家长可能扒拉了同一本古书,一下子多了上万个"奕辰" ...

  • 香港行山笔记(5)

    上篇提到寻找蕨类植物"种子"的故事.我们知道蕨类植物叶片背面的"粉尘"是其孢子,孢子扩散到适宜的地方,在合适的条件下萌发成为配子体,成熟配子体上可产生精子器.颈 ...

  • 香港行山笔记(4)

    莎士比亚的戏剧<亨利四世>中,哈尔王子.福斯塔夫和波因斯策划抢劫过路的商人.为了说服旅馆掌柜加入,福斯塔夫的随从对旅馆掌柜说:"咱们做贼就像安坐在城堡里一般万无一失:咱们已经得到 ...

  • 香港行山笔记(3)

    本篇继续介绍香港的蕨类植物,包括金星蕨科和乌毛蕨科. 金星蕨科  Thelypteridaceae 109. Parathelypteris angulariloba  钝角金星蕨 土生.叶二回羽状, ...

  • 香港行山笔记(1)

    行山,即行于山野.这个我来香港之后才听说的词,细细品来,却比"远足"."徒步"更为贴切.行山,路程可长可短.速度可快可慢.路径可易可难:而且香港多山,平地又都建 ...

  • 香港行山打卡點整合

    疫情期間大家都多咗好多時間探索香港,都多左行山. 繼上次整

  • 【蒲台島一日遊】欣賞香港南極之美:蒲台島攝影打卡、行山攻略及詳細交通資訊 | ReUbird 香港玩...

    香港四面環海,擁有數以百計的島嶼,週未假期想登島遊玩,當然不得不提位於香港最東南端的小島 - 蒲台島:蒲台島地勢較平坦,花崗岩地質,適合男女老少踏足小島,逃離城市的喧囂,擁抱大自然!今日就等 ReUb ...

  • 【香港離島遊】東龍島行山一日遊|文獻石刻|白崖|肚臍洞|崖下秘洞|噴水岩|炮台|燈塔|雞乸石 | WAHK | 環遊香港

    想遠離煩囂,唔少人會選擇到離島郊遊行山,呼吸新鮮空氣,所以今次帶大家黎東龍島,可以行山之餘,有唔少靚風景打卡位影相位.除咗有絕美環海景色,水質清澈,南部嘅峗峨壯麗景觀甚至有一刻會令你覺得去咗旅行. 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