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圣手:治崩漏4字诀窍,让月经“来去自如”!
都说月经是女性身体健康的晴雨表,倒也生动形象。若是“大姨妈”每个月都能准时报到,且月经量刚刚好,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但有时“姨妈君”来势汹汹,又或者是淋漓日久,都让美丽的她们格外地抓狂!面对崩漏,妇科圣手杨宗孟认为清补化瘀皆治崩,具体是怎么个情况?且看正文!
杨宗孟教授从事中医临床56年,积累了丰富的临诊经验。治疗崩漏,是杨老的专长之一。不论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中药人工周期调理,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其弟子陈丽文教授将杨老治疗崩漏的经验总结为“十法调治”;凌霞教授将杨老治崩经验中药调理总结为“补虚清热祛瘀、止血调经”“血止之后,调周为重”两个部分,都充分反映了杨老的治崩经验。
但杨老用一句“清补化瘀皆治崩”概括全面。在临证时杨老喜用清肝补肾、益气升阳及活血化瘀等法治疗崩漏,每获良效。
1.清肝必补肾,水足火易清
清肝补肾法主要用于肝郁肾虚型崩漏。此类崩漏多先有将息失宜,起居失节,或情志不遂,抑郁不伸,引动包络阳气内动,耗损心营肾水,以致心肾阴虚,不能镇守包络命门之火,导致肝郁肾虚。
肝郁化热,疏泄于下,肾阴不足,封藏失职,热迫血海,损伤冲任,而为崩漏。治当清肝补肾,滋水涵木,方用调经汤(杨老创立)。调经汤乃从二至丸、固经丸、惜红煎、四生丸等方化裁而来。
方中重用女贞子、旱莲草、生地黄、山药、侧柏叶等滋肾养阴,封藏肾精;白芍、乌梅等酸敛肝阴;黄芩、地榆炭等苦寒清泄肝火。针对肝郁疏泄于下,少佐以荆芥穗炭或桑叶等以生发肝阳,发散郁火。
方中虽不止血而血自止。火清水足则肝自疏、病自瘥。
杨老曾治疗一王姓女患者,34岁,因分娩后将息失宜,情志抑郁致月经不调,经来超前,约18~20天一行,经来第1~2天量多,之后量少淋沥,持续10天或半月始净,血色红有块,块色紫黑,伴少腹胀痛,头晕目眩,纳少,夜寐欠佳,形体较瘦,两颧潮红,唇红如朱,舌质红,苔薄黄,舌尖及根部无苔,脉中沉取弦细而数。
证属心营肾水不足,木郁不达,郁而化热,疏泄于下,致月经超前,经来淋沥不尽,投以调经汤加味。女贞子50g,旱莲草25g,生地黄25g,山药25g,侧柏叶20g,白芍25g,乌梅15g,黄芩15g,地榆炭50g,荆芥穗炭15g,甘草10g,麦冬25g,五味子15g。投药2剂即血止,继用3~4个月而痊愈。
2.治崩重奇经,止崩须益气
崩漏的又一重要病因病机为脾肾气虚。如素本劳倦伤脾,或思虑饥饱伤脾,或肝肾阴虚日久不愈,血下量多,因血脱气陷,阳气郁遏内闭,又可转为脾肾气虚。
气虚不摄,则血走如崩,此时又当益气升阳,大补奇经,以大剂参芪益气健脾,固脱止血,以补中益气汤为基本方,用以益气升提,加熟地黄、山药、白芍配当归以养血滋阴、固护阴精,更增入大剂血肉有情之品。
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以大补奇经,固冲任,或少佐以棕榈炭、艾炭、龙骨、牡蛎等固涩止血,以达益气固脱、升阳举陷、固涩冲任之效。用之得当,疗效确切。
如治徐某,女,47岁,师大教员,1972年10月10日初诊。该患者因受惊,精神抑郁不伸,加之逾期流产后刮宫损伤冲任,致经血不调已年余,或血崩大下,或淋沥不断,血色浅淡,质稀无块,每次经期用纸在30包左右,必住院输血。
此次就诊时经来已20多天未净,初时量多如注,继而量少淋沥,伴小腹胀坠,腰部酸痛,心悸怔忡,气短无力,面浮肢肿,纳少寐差,大便干结,4~5日一行,小便清长,面色白,形体肥胖,倦怠懒言,舌淡,脉虚等一派脾虚气陷见证,故治以益气健脾,固涩冲任,投以补中益气汤加味。
黄芪30g,赤参10g,白术25g,升麻7.5g,柴胡10g,陈皮15g,荆芥穗炭20g,阿胶15g,鹿角胶15g,龟板胶15g,乌梅炭15g,桑叶15g,甘草10g。2剂血少,3剂血止。继用此方随症加减,坚持服用约10个月,经量逐渐减少而至正常,诸症悉除而痊愈。
凉营兼祛瘀,止崩当活血
崩漏虽为出血性月经病,其出血期也并非均需固涩止血。
如素有停瘀,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尽,又感外邪,余血停滞,结而成瘀,瘀久化热,瘀热互结,阻滞胞络,血不循经,相搏而下,而致崩中漏下者,当本《内经》“通因通用”之法,予活血祛瘀,凉营清热,方用生地大黄汤加味。
生地大黄汤首见于《千金翼方》卷十八吐血第四中,载为“吐血百治不瘥,疗十十瘥,神验不传方”。药仅地黄汁、生大黄末二味,但药简意深,配伍精当。地黄甘寒育阴,凭凉营以止血;大黄苦寒直折,藉涤荡以祛瘀。
地黄补其虚,大黄泻其实,地黄守而不走,大黄走而不守,两者配用,则动静结合,开阖相济,且补且泻,亦填亦削。地黄得大黄,则养阴而不腻滞,止血而无留瘀之弊。
大黄得地黄,则清泄而不伤阴,逐瘀而少耗血之虑。相反而实相成,乃本方之特色。在此方基础上,增入佛手散、失笑散及四乌贼骨一蘆茹丸等,用治瘀血未净,瘀热互结之血崩证,屡屡获效。
尤对产后或流产后,胎物未净,致血崩大下或淋沥不净,血色紫红或鲜红有块,腹痛拒按,烦热或潮热,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脉数,舌红或绛,舌边尖有瘀点或青紫者更佳。
如治疗李某,女,36岁,1986年7月1日初诊。不全流产刮宫术后10天仍流血不尽,量反增多,色鲜有块,伴小腹胀痛灼热拒按,块下后痛稍减,腰部酸痛,烦热自汗,口干苦不欲饮,便秘溲黄,脉滑数较大,浮中明显,舌红隐青,苔黄薄腻。
治拟育阴潜阳,祛瘀止痛固冲。方用生地大黄汤加味。生地黄20g,大黄炭10g,炒蒲黄15g,炒五灵脂15g,当归15g,川芎10g,茜草10g,乌贼骨40g,女贞子50g,旱莲草50g,牡蛎、龙骨各25g,甘草10g。
服2剂后,随血排出肉团样物2块,外观似绒毛,送检病理回报为“妊娠绒毛组织,其中部分绒毛已变性坏死”。块下后腹痛渐减,血渐止。继以八珍益母丸调理而愈。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一切遵医嘱,切不可给自己妄下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