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三 | 车慈岭上红叶飘
车慈岭上红叶飘
早在几年前就听说车慈岭的红枫很美,且有十里,但没有去赏。深秋的一天,正巧天气晴好,太阳朗照,蓝天上还辍着几朵白云。我就有了却的愿望:何不趁机去欣赏十里红枫呢!
车慈岭又名太师岭,位于千祥镇马鞍山村与磐安交界处。我在马鞍山村把车停了下来,正在寻找进山的道路,恰逢一个村民背着锄头向我走来。

我就上前问他:“大哥,车慈岭往哪边走?”
他说:“你跟我来就行,我们有一段同路。”这样我俩就同行了。
村民大约六十多岁,瘦削而紫铜色的脸,穿一件灰白衬衫,黑色的长裤,裤脚上沾了一些泥浆,想来他是一个常在田里劳作的人。
我问:“车慈岭离你村有多远?”
他说:“不远,大约20分钟可到岭下。喏,前面看到的山就是。别看这么近,望山跑死马。”
我问:“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古道呢?”
他说:“这是一条通往天台、仙居、磐安、永康和金华的古道,以前人担盐驮茶都走这条路,又称'茶盐古道’。车慈岭和磐安县相连,东阳这边叫车慈岭,磐安那边叫朱锡岭,古道全长约6公里。过去千祥、南马一带的人去磐安、天台、仙居,都是走这条古道的。”

我问:“这岭真有'十里红枫’吗?”
他说:“说十里,那是夸张了一点,但古道两旁满是枫树是事实。古树确也不少,被认可有200多年的古树却只有76棵,磐安那边有20棵。大的要二三人才能合抱过来。这些古树已被省作古树群进行了保护。”
我问;“这'车慈岭’的名称,总感觉里面有什么典故似的。”
这时,他向我讲起了一段故事。他说,车慈岭原先叫太师岭,据老一辈人说,南宋时候,陆游携家眷避难于安文,常来往于太师岭,他还常用手推车带上老母亲去马宅、千祥等地游玩,多次从太师岭经过。那时岭上还没有铺石阶,是山坡土路,枫树也没这么高大,但也是一路火红啊!陆游母子喜出望外,一路游玩一路赏景。后人有感于陆游的孝行,故把太师岭改叫车慈岭,意寓母慈子孝的主题。
他还给我讲了一个传说。早先磐安有一大户人家,生了三个女儿。父亲在选女婿时定了一个标准:要挑选能为后人造福的人做女婿。结果大女儿嫁在磐安,大女婿喜欢造塔,在磐安造了一座文昌塔;二女儿也嫁在磐安,女婿喜欢砌溪岸,他把文溪两边叠得整整齐的;三女儿嫁给了东阳城里,女婿喜欢种树,他就在车慈岭两旁种上了枫树,来往岳丈家时可以不受烈日之苦。殊不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当年的举动,既得遮阳,又造山林,秋冬季节还可赏景!

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分手的叉路口,他指眼前的一条道路说:“你朝这条小路一直往前,转两个弯就可以看到高大的枫树了,那里就是古道的入口。”
对于他的这一番介绍,我感激万分。他朝着另外一条小路走了。我站在路口一直目送他走了很远,才走自己的路。
我走过一畈茶花地,白色的茶花开得正艳。一眼望去,密密匝匝的,蜜蜂在采着蜜。路边上长着又高又大的芒草,起初,我以为是甘蔗呢!
温暖的阳光,乡间的小路,路边的野花,还有青草泥土味儿让我陶醉。我感觉此时此景太美好了:满花的山坡,湛蓝的天幕,飞翔的大雁。我不着急,就找个路边的石墩坐了下来,一方面是小憩,一方面是享受。
转了两个弯,果然,山岭就展现在我的眼前了。岭口处有一棵粗壮遒劲古枫耸立着,铁褐色的树干高大挺拔,满树红叶,像泼了殷红的血,间或间有些暗黄色。它的枝枝干干向外延伸着,约把半亩地的地方遮得阴凉。我疾步跨上石阶,这石头是暗黑色的,已经被人踩得油光圆润,一副沧桑模样。
这石阶放在这里许有几百年了,不知有多少人踏过它,今天我也来了!

我沿石阶而上,山上三三两两也有一些人上下,但不拥挤,和古道的安谧宁静非常融合。我来到一棵古树边,伸开双臂进行围量,要量三次才合抱过来。外面是阳光灿烂,树阴下却是凉风习习,很宜人。爬得累了,就在路边的石块上歇一歇,回转头看看山下的风景,山下是诸永高速公路,山上是枫树粼粼,一路火红。这里除了高大的枫树,还有成片泛着青灰色的小枫林,齐刷刷地立在你的面前,在阳光映衬下,红艳得让你睁不开眼睛。
我沿着落满红叶的石阶慢慢而行,每过一段路,就能见到参天的古树。有的苍老高大,像一把撑开的巨伞,遮云蔽日;有的粗壮笔直,像巨戟直刺蓝天,威武雄壮;有的虬枝伸展,似金鸡独立,娇羞妩媚;有的先合后分,似青蛙倒挂;有的枝繁叶茂,如舞女飘裙。陈旧的石阶古道,满地的红枫枯叶;古道与红枫相映,枯叶与秋絮齐飞;沧桑中透着几点浪漫,热烈中带着些许寂寞。我伫立在古枫树下,顿感古道悠远,时光飞逝;红枫醉美,如痴似醉,犹如进入神话仙境一般,沉浸在无限的美好和遐想之中。

继续顺着弯弯曲曲的古道向上走,位于半山腰处有一块由东阳市人民政府于2003年立的青石碑,依稀可以辨认出是“浙江省古道古树群保护碑”,这是一处省级古道古树保护群。
在半岭中,有一块大岩石,据说,陆游和他的母亲曾在这大岩石上休息和观赏红枫景色。我站在大岩石上四望,蓝天白云下,山上有的树已经泛黄,红黄绿相间,层层点点,整座山就像是一幅五彩斑斓的水彩画。一路红枫蜿蜒曲折,逶迤而上。脚下的岩石边,石阶上,草缝里,角角落落都布满了红色的枫叶。阳光从高大的枫树间穿插过来,一抹一抹的光柱像一把把利剑投向地面。
曾经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茶盐古道啊,如今却门可罗雀,不再有当年鼎盛的风光和辉煌!我踏着被碎阳照耀的红叶,像是踏着一行行的诗;我踩着沙沙作响的石阶,像是踩着骡马的响铃,叮当作响。从古道古树的枫叶里,我似乎看到了背茶驮盐骡马队艰难行走的影子,也似乎听到了古人鞭打骡马的吆喝声和清脆悠扬的铜铃声……
但一切的一切,都已归于时间的流里,落为尘土,化为空气,无影无踪。

古道上行走的人群中,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年老的夫妻柱着拐杖互相搀扶着,间或也能看到老小一家而行的,从他们的笑容里,我看出了美景带给他们的欢快和愉悦。
我走走歇歇,约行了三公里,大约一个小时才到达车慈岭头。岭头上筑有一座骑路凉亭,凉亭就一间房子那么大,两头相通。亭的这边题写着“慈岭亭”,“慈”字上部分已模糊不清,只剩下一个“心”字;亭的另一面写着“快乐亭”。走过快乐亭,就是磐安的地界了,磐安人又叫它朱锡岭。亭内写有一副对联:“裕名车慈岭,上通天仙下通苏杭;半岭平岩塔,红枫密布夏清气爽。”。这副对联写得并不怎么样,前后一句对仗不够工整,还有些让人费解,如“裕名”。但“上通天仙”却颇具匠心,意为“上通天(台)和仙(居)”。依说这里应该有座塔,但这里只有一个亭子,没有塔。也许很早的时候,这里真有过一座矗立的塔。可能陆游还登过此塔呢!只是时间久远了,倒掉了也未可知。
岭的东边红枫没有车慈岭这边多,古树也少很多,但两旁植满了苍翠的古松,荫翳蔽日。从高处往下看,依然是红叶满山,如一片丹霞落在了朱锡岭上,丛丛红叶散落在苍翠的古松中间,极似丹青妙手的彩绘杰作。

老于旅途的人都知道,上山容易下山难。古道两边参天的古松古枫,阴天蔽日。一路艰辛,一路享受。我想:当年那个三女婿真是个有心造福的人,自己活着时享受了枫树的凉爽,后人继续享受着枫林的清凉,并带来美的享受。
岭东是光周村,是朱锡岭的起始点。我原路返回,从光周村穿越朱锡岭和车慈岭回到了马鞍山村,历时整整两个小时。
今人不见古时枫,今枫曾经见古人。时光匆匆,岁月悠悠,愿车慈岭的古道红枫永驻人间。
欢迎关注“流水船歌”
欢迎点赞和留言,欢迎转发和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