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操作期间抗栓药物如何管理?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于是有很多患者在使用抗栓药物。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胃肠镜操作,那么内镜操作期间如何评估出血风险和血栓风险呢?目前我国和亚太均没有相关指南,而国外的指南主要是根据出血风险和血栓风险进行分层管理,这里我整理了美国、英国和欧洲、日本的最新指南,以飨读者。
内镜操作按照出血风险分为低出血风险操作和高出血风险操作。
低出血风险操作主要包括:诊断性胃、肠镜及超声内镜、胶囊内镜检查及活检、未行括约肌切开的ERCP术,胆道支架置入,推进式小肠镜或球囊辅助小肠镜、氩离子凝固术(APC术)。
高出血风险操作包括:息肉切除术、治疗性的球囊辅助小肠镜(除了APC术)、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超声内镜下细针穿刺术、经皮内镜胃造口术、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消化道肿瘤消融术、ESD、EMR、贲门失弛缓症球囊扩张、静脉曲张治疗、壶腹切开术、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囊肿内引流术、Zenker憩室的内镜下治疗。 欧洲消化内镜协会则认为直径<1 cm的结肠息肉切除、消化道狭窄扩张及支架植入术、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术( EUS-FNA)穿刺实性肿物也为低出血风险操作。
目前使用的抗血栓药物主要分为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APA)两大类。抗凝药包括以下四类:(1)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2)肝素衍生物,如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素;(3)Xa因子直接抑制剂,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4)凝血酶直接抑制剂,如达比加群、水蛭素类、阿加曲班。 Xa因子直接抑制剂和凝血酶直接抑制剂属于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APA包括:(1)阿司匹林;(2)噻吩吡啶类,如氯吡格雷、普拉格雷、噻氯吡啶、替格瑞洛;(3)蛋白酶激活受体⁃(PAR-1)拮抗剂,如维拉帕莎;(4)糖蛋白(GP)Ⅱb/Ⅲa 受体拮抗剂,如阿昔单抗、依替巴肽、替罗非班;(5)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
一、低出血风险内镜操作:
可继续服用原抗栓治疗方案,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华法林者均无须停药,但如服用华法林者应确保INR在治疗范围内,如果INR值超过治疗范围但是<5,可减少每日剂量直到INR值恢复到有效药物浓度范围。如择期内镜可与患者沟通推迟至短期抗凝治疗结束后再进行。
二、高出血风险内镜操作:
按照低血栓风险和高血栓风险进行分层管理:
1、低血栓风险:当患者具有深静脉血栓形成超过3个月、无危险因素的房颤、新植入主动脉瓣膜、无接受冠脉支架术的缺血性心脏病、 脑血管疾病为低血栓风险,建议患者停用抗栓药物。华法林一般停用5天,如紧急操作可使用维生素K或者新鲜血浆进行拮抗,确保INR<1.5。低分子肝素停用24小时即可,磺达肝素需停用36-48小时,氯吡格雷停用5-7天,阿司匹林是否需停用东西方是有争议的,美国和英国、欧洲均认为可继续使用阿司匹林,而日本建议停用3-5天。但如出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且INR<2.5,不应推迟内镜操作。
2、高血栓风险:当患者具有1-3个月前有深静脉血栓、伴有危险因素的房颤、第一代人工心脏瓣膜、两个不同位置的人工心脏瓣膜、二尖瓣瓣膜、伴有人工心脏瓣膜的房颤、有心脏血栓史、重度的左心室功能不全、接受冠脉支架的缺血性心脏病为高血栓风险患者。建议肝素过度治疗。使用华法林者在操作前3~5d将华法林替换为普通肝素,用法一般为10000~20000IU/d,静脉持续输注,也可皮下注射10000~15000IU,Q12h,在内镜操作开始前3h需暂停使用静脉输注的肝素,开始前6h暂停使用皮下注射的肝素。单用氯吡格雷者停用氯吡格雷5-7天,如使用双抗,建议停用氯吡格雷5-7天,可继续使用阿司匹林。如择期内镜,建议近期放置过冠脉支架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推迟内镜操作。如患者近期(1年内)放置过药物洗脱冠脉支架;30d内放置过冠脉金属裸支架;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后90d内,停用APA药物可能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需慎重!
三、内镜操作结束后管理:
操作结束确定镜下已止血后可继续使用肝素,若患者可口服药物,则可继续口服停药前剂量的华法林,并在1周内尽快达到目标INR。
总之,从国外的指南我们可以看出,心脏事大,停用抗栓药物的患者可出现终身残疾、严重的心脏事件甚至可导致死亡。而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往往很少发生难以控制的致命性大出血。目前东西方争议的主要焦点在于东方医师更关注出血风险,而西方医师更关注血栓风险,如何制定个体化最佳诊疗措施应由内镜医师、抗栓治疗医师和患者共同商量决定。
文章首发自钟大夫消化肝病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