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兮五千年之河途洛说(四)
有时间的话可以先听听我们的《南风歌》
下午我们又奔向了解州关帝庙(hài zhōu guān dì miào)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西关,我们一直读解xie州,其实在当地人口中包括一些说明牌上都是读hai亥这个音,入乡要随俗啊!不能乱说了。“解”字在多部古韵书中,也早有hài、gǎi、jǎi(当然汉语拼音方案无jǎi此拼法,下同)等诸音,jǎi和它的转化音jāi在如今的戏剧道白中还能听到。史书载,解池为黄帝杀蚩尤之地,因尸解(jǎi)故地名为“解”。这是千古以来的习惯读音。解州关帝庙是中国最大的关帝庙,首先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关羽,关羽(?-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明神宗朱翊钧在万历四十二年追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所以我们称关羽为关帝,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民间尊其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正因为他是运城人。所以,在山西运城才会有最大的关帝庙来祭祀他。解州关帝庙为武庙之祖,武庙是清代对关帝庙的称呼。解州关帝庙现在总面积22万平方米,共有房舍200多间,分为正庙和结义园两部分,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道教建筑群和武庙,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宋、明时曾扩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毁于火,经十余年始修复。我们看到现在的关帝庙是清代以后重建的,1957年解州关帝庙被公布为山西省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解州关帝庙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帝庙的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内部构造是仿宫殿式建筑。中轴对称线上分别是中、西、东三院,其中中院是主体。全庙共有大小庙宇100多间,布局严谨,主次分明。
首先我们看到的四龙影壁,明宣德元年(1426年)建。天、地、海三界及四条蟠龙、凤凰、麒麟等。这也是我们在北京、大同以外看到的第三处带有龙纹样式的影壁,我想到当年在沈阳故宫大清门前也有一座五龙影壁是不是也是样的规模和样式呢?
端门。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建。
门前有三叉铁“门档”学名叫“梐枑”(bihu),又叫“行马”,俗名叫“挡众”,意思所有人等到此下马。
戏楼
午门,民国九年(1920年)重修
在这里我还看见了台湾亲民党党主席宋楚瑜的手书
御书楼。清道光四年(1824年)重修,得名于康熙御书“义炳乾坤”题匾
御书楼内的天花藻井
崇宁殿,崇宁殿因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建,徽宗赵佶封关羽为“崇宁真君”而名。
清乾隆帝手书横匾“神勇”
穿崇宁殿而出,入后宫南门,进寝宫,过花圃,有中轴线上最高大的木牌坊——“气肃千秋”坊。东侧有印楼,内有“汉寿亭侯”玉印模型,西侧是刀楼,里面列青龙偃月刀模型。双楼对峙,系方形三层的十字歇山顶建筑。院里植有翠竹一片,又有《汉夫子风雨竹》碑刻,以竹隐诗,诗曰“莫嫌孤叶淡,经久不凋零。多谢东君意,丹青独留名”,相传为关羽手笔。
春秋楼创建于明万历年间,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九年修。宽七间,进深六间,二层三檐歇山式建筑,高33米。上下两层皆施回廊,四周勾栏相依,可供凭栏远眺。檐下木雕龙凤、流云、花卉、人物、走兽等图案剔透有致。楼顶为彩色琉璃覆盖;楼内东西两侧,各有楼梯36级,可供上下;一层上有木制隔扇108面,传说是象征上山西108县。世传春秋楼有三绝:上层回廊的廊柱矗立在下层垂莲柱上,垂柱悬空,内设搭牵挑承,给人以悬空之感,谓之一绝;进入二层楼,有神龛暖阁,正中有关羽侧身夜观《春秋》像,阁子板壁上,正楷刻写着全部《春秋》,谓之二绝;据说楼当项正对北斗七星,谓之三绝。
孩子们在向关帝行礼
我们的合影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