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中年为何睡得少?

人过中老,与周围环境结成了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环境因素构成叫醒你的生物钟。比如,鸡鸣三遍,路灯一关,贩菜的摩托车喇叭声,卖菜的吆喝声,有人喊你名字,等等你就会醒来。

更主要的原因,人过四十,对周围刺激大都趋于饱和或麻木(四十不惑),所以各种表现比较平稳,正是因为对环境反应冷淡,所以中老年人在白天,神经系统相对处于休息抑制状态,容易瞌睡。神经系统抑制久了,晚上就容易兴奋,难以入眠。

年轻人正好相反。他们对环境刺激大都感到新鲜和好奇,反应强烈,故而容易兴奋,一旦停歇下来,容易睡着。这好比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因为不费神容易打瞌睡,但回家后一点也不觉得累,反倒精神亢奋。而低速公路驾驶聚精会神,过后却很疲劳,容易入睡。

另外,环境因素这个“闹钟”不停地提醒他们,导致中老年人入睡后容易醒来。

尽管如此,经常失眠者与“三高”往往无缘。因为晚上失眠,容易引起饥饿。这时,机体就会启动自我保护装置——消耗脂肪。如果长期处于饥饿状态,体内就没有多余的脂肪,这就有效地避免三高。有科学家说,饥饿时人的身体虽会受到一些影响,但体内的病毒和细菌也更容易饿死,这如同电脑系统还原,把感染的病毒自动清理了。所以,失眠不一定就是坏事,关键是你怎么看待它。

如果你是心因性失眠,就必须调整好心态,否则容易导致次生灾害(如焦虑和抑郁)。而次生灾害往往大于原生灾害。

以前我曾连续多年失眠,每次都会引起饥饿,我就会吃点东西。可我发现越吃越易饿,越饿越失眠。

我突然明白一个道理:肚子喊着:“我饿了,想吃东西!”你害怕影响身体,所以就给它东西吃。吃饱后,就会强化它的“我饿了,想吃东西”。也就是说,你的肚子会越来越觉得饿。饿了不进食。久而久之,半夜和早上我也不觉得饿,晚上睡眠也正常了。

中医告诫:三分饥寒保健康。这点我从九十多岁的老母亲和100多岁的屋堂奶奶的身上,得到了验证。

作者简介:

袁运录,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认知心理学专家。

出版了两本40万字的心理学著作(《口吃原理与康复》《情绪心理学》),发表了2000多篇心理学文章。

正在参加主编《心理健康科普手册》和撰写《睡眠心理学》一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