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的13张外感退热方
作者:李沂泽
我是一名西医的医生,长期在重症医学科和急诊科工作。我学习中医也是一种机缘,十几年前我母亲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经人介绍了当地一名有名的老中医服汤药治疗。他对病人非常的好,凡是行动不便的都亲自登门去看。他姓吴,就是我后来的中医老师,当时他都已经七十岁了。在我家认识我以后他就找我谈话,说:“只要你愿意,我想把我这一生学的东西都教给你,我保证毫无保留,而且一分钱也不收你的。”可是我却不愿意,我是一个典型西医思维的人,从上学到工作 ,学的都是化验单、数据、影像,我只相信抗生素、化疗、手术、呼吸机,对于中医的风、火、痰、湿感觉没有道理,我不能相信他说的话:发烧一天就可以看好,丹毒、疮疡不用消炎药就能痊愈,创口引流不用油纱条,用一个自制的小药捻儿就可以不留疤痕的愈合,很多小的肿瘤可以不用做手术,吃中药就可以消掉,我真的不能相信。
可是认识我的两年期间,他没有放弃,他很郑重的找我谈了三次。重要的是,看到母亲一次又一次的发热,都是一天就好了,而且他家有那么多的病人对他言听计从,我终于动心了,我也想像他一样什么病都会看。我老师就对我说:“拥有一个好医生,是一方百姓的福气,我希望你能做一个好医生。做一个好医生首先要记住千方百计这个词,什么叫千方百计?就是对病人不要轻易的放弃,当你想到九百九十九个方子的时候,你还要记住你还有一个办法没有想到。”我老师又说:“不要上来就想治疑难病,一个医生首先要能治疗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比如说首先要学会看感冒、发烧、咳嗽、便秘等等。”
后来他就给了我一本《濒湖脉学》说先背下来再来吧。我拿着这本书回去背了二十二天,跑去找他,他很高兴,说比他年轻的时候快了三天。又告诉我说光背下来还不行,还得学会摸脉,否则是没有办法看病的。然后又让我背方剂,会用方子以后,再让我看《本草备要》,了解方剂中的药物。告诉我说古人的方子都是经过反复实践,要学会用,用的时候只要简单加减就可以了,不要自己变方子,自己的水平没有那么高。没事的时候多看《伤寒论》和《黄帝内经》,再有时间看《难经》和《金匮要略》。我很惭愧,至今我还没达到他的要求。平常下了夜班和休班的时候我就到他家去看病人。慢慢的从摸不着头脑到突然开悟,有一天我终于发现,我也会看发烧的病人了。
吴老师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他家里世代行医,擅长中医外科,他能够极其熟练的背诵《医宗金鉴》的外科心法,并且能够熟练的应用。两年前他被推为烟台市中医外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后来市里给他在山东省申遗了,我不知道批下来了没有。他在十年前就能够率先打破门户观念,打破了自己家祖辈不传外人的规矩,他告诉我说他已经老了,如果他死了就是一把灰,什么都没有了,可是传给了我,那么就是他思想用延续。我的师母也跟我说,你的老师一辈子清高,那么多人要拜他,他一个徒弟都没收,老了老了非要找到门上去教你,你可得好好学呀。这让我很意外,也很感动,同时也很有压力。虽然我的基础比较差,但是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老师传播中医外科的心愿慢慢的实现。
在临床工作中,有很多病人找到你时,发热的病程已经比较长了,已经用了很多的解热镇痛药,以及糖皮质激素,或者已经输液了很久治疗,仍然无法缓解才来看中医的。还有一些发烧的病人,他不是普通的感冒,而是一些传染性疾病的早期,或者是一些重症疾病的早期表现,那么我们就要引起高度重视了。下面把我在临床中常用的一些方子分享给各位老师。都是经过反复实践,非常好用的。
方1: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汤,这个是出自张元素的《此事难知》。我先把这个方歌念一下: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这个九味羌活里面是九味药,第一个是羌活,然后是防风、细辛、苍术、白芷、川芎、黄芩、生地、甘草,这个方子主要是用于风寒夹湿兼有里热的感冒发烧,那么它的发汗作用仅次于麻黄汤。在临床中一般就是说只要是他有受凉史,以头疼为主诉,发烧、怕冷、不出汗的病人,都可以用。
根据头疼的部位,可以分经论治,这个羌活它主要是入太阳膀胱经,治这个风湿相搏,搜风,发表祛湿。如果你看病人的舌苔比较厚,是白腻或者白厚苔,那么湿比较重,可以把苍术加量。然后根据病人头疼的部位,太阴的头痛一般是全头痛,把苍术可以加量;太阴和少阴头痛都是全头痛,少阴头痛呢就是用细辛;如果是头两边,就是太阳穴,颞侧的头痛,考虑是少阳经,那么用柴胡;如果是整个头疼连着后脑勺,就用藁本,这个藁本在《本草备要》就是头疼连脑是必须要用的;如果是脑门前额的头痛,就是用白芷和葛根,还可以加川芎;如果摸到这个人的左寸比较弱,没有力气的话,可以用点桂枝来升提。
这个九味羌活汤在临床中就适用于以头疼为主诉,头疼、发烧、怕冷这种病人,都是非常好用的,也不用担心这个病人的血象,不用担心他的白细胞是高还是低。我看的血象最高的一个病人两万多,头疼、呕吐,当时是怀疑他脑炎,准备让他住院收神经科,他先到的我的门诊,我一共给他开了两副,一天半吃完,在一天的时候他就出了汗,退了烧,这个病人就痊愈了。
有人说这个九味羌活汤和麻黄汤它有什么区别呢?我的感觉是麻黄汤它一般适用于体质非常壮实,皮肤比较紧致的人,而且他的脉浮紧,这个紧的力量是比较强的。如果它的力量不是那么强,有的时候有的人会担心这个麻黄出的力量会太多。再一个麻黄汤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服了麻黄汤出了汗以后就马上不能再服了,如果病人不听话,不小心喝多了的话,会出现大汗,然后出现心慌这些症状,但是九味羌活汤这个方子就比较安全,不用担心出现这些问题。我一般都是给病人开两副,这两副分六次喝,一般来说是三个小时喝一次,两到三个小时喝一次吧,喝到出汗为止,剩下的那些按照一天三次来喝。
就在准备讲课的这一个周,周一,我们麻醉科的一个护士,她的父亲发烧、头疼,右侧的颈部疼痛,已经有两个多月了,一直是38.5℃以上,还伴有腰疼。最初刚发病的时候是左边的嗓子疼,摸到的是左边的淋巴结,颈部的淋巴结有肿大,他用了很多的消炎药,又东看西看了很多的地方,但是一直这个烧就没有稳定地退下来,也吃了好多的退烧药。找到我的时候,我一摸他这个脉象上,他还是一个浮而有力的脉,但是因为发烧时间比较长,出汗也比较多,他就觉得已经浑身没力,走路都不是很有劲了那种感觉。我就还是给他用了一个九味羌活汤,因为考虑到他出汗比较多,有点伤气了这个情况就给他加了人参。这个颈部甲状腺这个地方摸起来,明显有一个像比鸽子蛋稍微小一点的这么大的一个包块,我当时建议他做一个甲状腺的彩超,然后再查一个甲功,我怀疑他是不是亚急性甲状腺炎。但是这个病人我一共就给他开了两副药,他还没有抽血,当天晚上吃了,第二天早上他就已经退烧了,那么第三天来的时候他的甲状腺的结节就已经摸不到了,他也没有查甲功,就这样好了。他同时还伴有一个右侧的颞部的一个偏头痛,这个头痛已经十几年了。在这个九味羌活汤中根据他头痛的部位,重点用了川芎用了30克,柴胡我给他用了30克,同时加了僵蚕还有夏枯草,考虑他是甲状腺颈部的归经的问题。吃完药以后他这个偏头痛的毛病也好了。他就说大概这十分病去了有七八分了。我又给他用了一副柴胡剂给他巩固了一下,用了一点活血化瘀的药物,考虑到久病入络,久病有瘀血。他这个十几年的偏头痛包括这两个月的发烧一共用了五天的时间就完全的治愈了。
方2:荆防败毒散
我说的第二个方子是荆防败毒散,这是明代张时彻的《摄生众妙方》中的一个方子。说一下方歌:
荆防败毒二活梗,柴前枳壳配川芎,茯苓薄荷甘草使,风寒夹湿有奇功。
这个荆防败毒散它主要也是用于受寒以后的全身疼痛,恶寒没有汗,脉浮的这种人,那么它的舌苔一般是白稍微偏腻一点,因为你看它这个方子里面,它这个病机是风寒夹湿,因为它方子里面有茯苓,祛湿的东西。现在人喝牛奶、冰饮、水果比较多,所以夹湿的还是比较多的。我觉得单纯的而用麻黄汤、桂枝汤,有的时候不如用上这个夹湿的效果会更好一下,比较有保证。
这个荆防败毒散不仅可以用来治受凉以后的全身疼痛的发烧,它对于这个平常人吹了空调以后头疼啊,半侧的肢体疼,胳膊疼,或者面肌痉挛、眼皮跳动,无论他是不是发烧,都是可以用的。这个荆防败毒散它的发汗作用比九味羌活汤要轻一点,但是效果也是非常好的。一般我们冬天常见的外感我觉得不是特别重的情况下我很少用麻黄汤,就用这个荆防败毒散就同样达到麻黄汤的作用。荆防败毒散同时也是外科中最常用的一个方子。像各种的疮啊、疖啦,还有疡,如果有表证的情况下首先都是用荆防败毒散来解表,包括这个眼丹。眼丹就是眼部的小疖子,如果有红肿但是不疼的话,就可以用荆防败毒散,一般两到三副就可以把这个(疖子)消下去了。如果这个小疖子是疼的,又红肿又疼,那么就考虑它病变已经入里了,用内疏黄连汤,也是两三副就可以消掉的。
方3:参苏饮
下面第三个方子是参苏饮,这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面的方子。方歌: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就是人参、紫苏、陈皮、枳壳、前胡、半夏、葛根、木香、甘草、桔梗、茯苓,从它的方歌就会看出来这个是用来治疗气虚外感,这个参苏饮主要就是用来治虚人外感,伤了寒,同时他有夹痰,因为看它的方子里面有二陈汤。它主要适用于平常体质比较弱,或者是老人,还有就是我们普通人发烧时间已经很长了,已经反复的输液,以及应用解热镇痛药还有激素以后正气严重受损的患者。
我看了我们公路局的一个领导,他已经发烧十天,一直都是39℃以上,用了很多的激素,全身大汗,非常的乏力,来的时候都不能走路,是别人把他搀着过来的,也不能吃饭,就用了这个参苏饮。当时摸他的脉上还是浮,但是没有力量,所以说就用了参苏饮,也是一天半体温就正常了。我用这个参苏饮看到一个发烧时间最长的是一个高中的学生,这是一个小男孩,17岁,他已经发烧45天,在我们烟台某医院住院10天,反复的输液,然后就觉得特别的乏力,他的脉象是浮,但是没有力量,我给他开了三剂,他两天吃完的,一天的时候他就已经完全正常了。
方4:麻黄人参芍药汤
下面讲第四个方子,麻黄人参芍药汤。这个是李东垣的《脾胃论》里面的方子。
麻黄人参芍药汤,桂枝五味麦冬襄。芪归甘草汗兼补,虚人外感服之康。
这个方歌就是麻黄人参芍药了,然后加上桂枝、五味子和麦冬,还有黄芪、当归、甘草,它也是适用于虚人外感,它主要是气阴两虚外感风寒。一般来说只要外感它的脉都是浮的,它对于参苏饮来说,它的脉搏相对来说是比较有力的,但是它的脉又不那么紧,没有麻黄汤或者说九味羌活汤那么紧得厉害,也是没有汗。这个麻黄人参芍药汤主要就适合于平常体质比较弱的老人,他的气血不充足,他的恶寒一般比较重,但是他这个恶寒因为他气血不足,有的时候单用麻黄汤很有可能发不出汗来。再就是它适用于这种发汗以后退了烧,刚退完烧以后又接着受了寒,也就是我们说的“重感”。这个重感的病人就比较难治了。他的气血津液不充足,他虽然有麻黄汤证,但是用麻黄汤却很难发出汗来,就很难退烧。这时候就需要用补气血的方法来发汗,那就可以用这个麻黄人参芍药汤。这个麻黄人参芍药汤和参苏饮的区别呢,这个一般是需要发汗,参苏饮一般是已经出过汗的病人用它。同样是虚人外感,它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方5:杏苏饮
下面讲杏苏饮,杏苏饮是《医宗金鉴》上的方子。
杏苏饮治风伤肺,杏仁紫苏前桔同,枳壳桑皮黄芩草,麦冬贝母和橘红。
这个杏苏饮方歌上说了,治这个受了风以后肺气受伤,伤风了这种病。用杏仁、紫苏、前胡、桔梗、枳壳、桑皮、黄芩、甘草、麦冬、贝母还有橘红。这个杏苏饮首先是适用于小儿伤风,也是畏寒、发热。小孩发烧或者不发烧,只要是他咳嗽有痰,通常是有黄痰,因为它里面有这个黄芩之类的,有很多的小儿气管炎、肺炎,住院的效果不好,就是一直反复的咳嗽,有的时候会咳嗽一两个月都好不了。那么用这个杏苏饮一般三到五副就可以痊愈了。其实相对于大人来说,我感觉小儿的发热它是比较好治的。因为小儿他很少涉及到内伤的问题。它基本上就是一个调气机,一个是受凉,再一个就是食积。把这个气机一调,有的时候单纯用一个小柴胡汤或者说用一个调肠胃的方子,大便一通,他的咳嗽就好了,这个肺和大肠相表里。有的时候大便不通的小孩可以加点牛蒡子,牛蒡子可以降肺气,利用它这个滑肠的作用也可以通便。
余浩老师曾经介绍过一个方子,民间偏方,就是苍术加鸡矢藤,对这种舌苔比较厚腻的小孩,有的时候这个小孩都有口气,用这个苍术和鸡矢藤用1:2的比例,你可以熬汤也可以打成粉让他喝,都很快的就可以把大便通下来。反复的咳嗽包括鼻子不好这些问题都可以很快就解决了。
方6:再造散
下面讲第六个方子,是再造散。再造散是明朝陶华的《伤寒六书》里的一个方子。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cān)。细辛加枣为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再造散的适应证我感觉就是一个少阴证,它比较类似于麻黄附子细辛汤,但是它发汗因为没有用麻黄,这种阳虚的人,应该是少阴不得有汗,麻黄它发汗的力量大,麻黄附子细辛汤它里面有麻黄,所以说它的发汗力量相对强一点,再造散里面没有用麻黄,它用的是羌活,羌活和防风,羌活的发汗作用它是比麻黄轻的,所以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它一般就适用于阳虚无力的,阳虚的人感冒以后,受了寒,他的脉通常是微啦,或者说沉啦,总之是一个阴脉,摸起来是特别没有力的那种脉。病人往往也表现的比较倦怠、嗜卧,脸色是非常苍白的。这样的病人一定要注意不能大汗,否则的话会损伤阳气,会死掉的。实际上再造散在门诊上用的几率比较低,一般病房里比较重的病人用的比较多一些。就是阳气虚弱,外感的风寒证,一般这个病人语言也比较低微,说话有气没力,舌淡、苔白,脉沉无力。如果他的脉反浮的话,那一定是个浮大无力的脉,这是再造散的一个辨证要点。
方7:十神汤
下面讲一个方,第七个方子,十神汤,这是唐朝孙思邈《千金翼方》里的方子。
十神汤里葛升麻,陈草芎苏白芷加,麻黄赤芍兼香附,时行感冒效堪夸。
这个十神汤一般用来治时行的感冒。用在冬天刚过,春天刚来,温病还没有发作。或者是秋天刚冷,冬天还没有来的时候,是一个季节性的方子。这个病人往往症状比较多,头疼,嗓子疼,或者是有生气上火这种情况,因为它里面有香附。像春天、夏天来的时候,这时候的嗓子痛一般就要用银翘散了。银翘散一般是嗓子疼,耳朵眼疼,就是咽鼓管疼痛的这种人效果比较好。因为它已经属于温病了。温病一般来说是恶寒比较轻,微恶寒或者是不恶寒,主要是以发热为主,那就是用银翘散效果比较好。
方8:补中益气汤
下面讲一下补中益气汤,这是李东垣的方子。补中益气汤大家是一个非常熟悉的方子。李东垣就有一个观点说“甘温除大热”。这个补中益气汤在临床发热中病人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它适用于发烧时间非常长,病人的脉比较弱,这时候他可能就没有表证了,脉也是不浮的,主要是一个没有力量一个比较弱的脉,可以是有汗的。病人几乎是除了发烧、出汗、食欲差、没有精神,他没有什么别的症状。他没有恶风,没有表证,他虽然出汗,但不是一个桂枝汤证。这样的病人可以发烧好几个月。
我看的发烧最长的一个小伙子,他已经发烧半年了,他是准备去征兵,在征兵前大概有半年多的时间,查的体温就是38.5℃,别的也没有什么特殊的症状,就只是这么一个没有力量的脉,没有劲儿,给他用的这个补中益气汤。说来也挺有意思的,他一开始就是一个星期降下来0.1℃,从38.5℃到38.4℃,后来慢慢的就降的比较快了,两三天降0.1℃,后来总之过了,就是这个补中益气汤加减,用了一个半月,他的体温就完全降到了36.5℃,然后他就去当兵了。
补中益气汤还可以用在感冒时间比较长了,有的人就是说感冒好了,这一个多月或者说两个月都觉得浑身没劲,气虚乏力,食欲不振,那么就可以用补中益气汤给他善后,一般吃上一个星期,如果是比较轻的话,吃上三五天,那这个病人就会有一个他的精神症状,精神头就会好转很多。补中益气汤还可以适用于病毒性感染以后白细胞降低。白细胞低的病人其实中医上就是一个气虚,我觉得。那么用补中益气汤它这个升白效果比较好,也比较稳定。它和西医上用瑞白,就是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不一样的,用了这个瑞白以后,白细胞虽然升高的很快,但是病人非常的难受,浑身疼痛,浑身乏力,而用补中益气汤病人这个白细胞会比较稳定的上升,一般情况会好转的比较明显。
方9:清咽利膈汤
下面讲第九个方子,清咽利膈汤,清咽利膈汤这个方子我找不到出处了,这是当时我老师给我讲了这么一个方子。它的方歌:
清咽利膈喉痛消,疏风清热蒡连翘,荆防栀桔参连草,银花芩薄大黄硝。
这个清咽利膈汤主要适用于急性喉炎,喉痹,急性扁桃体炎化脓肿大这种阳证的病人。这种阳证的扁桃体炎首先选择双侧的少商可以给他点刺放血,然后再服这个清咽利膈汤。一般我也让他两到三个小时喝一次,一般就是两剂,最多就是三剂病人就可以痊愈了。这个大黄和芒硝你根据他大便的情况来酌情的加。后来我又看余浩老师说有一个民间偏方,加上白英、威灵仙和青皮对于这个扁桃体肿大效果非常好。我把它加进去以后比单用这个清咽利膈汤好得更快,一般病人两副就可以搞定。用清咽利膈汤治扁桃体化脓的时候要注意一下,他是这种阳性的病人,阳热的,像扁桃体化脓,像扁桃体炎有的反复发作它是一个阴证,舌淡、苔白、脉弱,那这种情况下不能用。
方10:藿香正气散
下面再说一个比较常用的藿香正气散,藿香正气散是夏天,夏秋之交经常见的一个病证,它主要是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外感风寒就是外面受了凉,吹了空调,内伤湿滞里面喝了冰啤酒,吃了海鲜,临床表现也是恶寒发热,上吐下泻,舌苔是比较白腻的,可以浑身疼也可以肚子疼。如果肚子疼比较明显的话,可以针一下足三里,然后再吃这个藿香正气散,或者不用熬汤,直接喝藿香正气水。只要是发热的病人都让他快喝,一般两三个小时喝一次,很快就会退烧,就会好了的。
方11:六一散
还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方子叫六一散,六一散大家应该也比较熟悉,它只有两味药就是滑石和生甘草,它就是一个清暑利湿的作用,一般适用于夏天发烧,夏天受了暑,感受了暑气以后发热,浑身没劲,不爱吃饭,小便比较黄、少,尤其是小孩这种伤暑的情况用六一散,一般吃一副很快就烧退就好了。
方12:小青龙汤
下面说一下也是比较常用的方子,小青龙汤,小青龙汤大家都比较熟悉,它主要就是用于受寒以后的咳嗽、喘,它的也是没有汗,脉是浮紧有力的。小青龙汤和麻黄汤比较起来,麻黄汤也可有咳嗽,但是麻黄汤里面只有一个杏仁,但是它和小青龙汤那种发烧、咳嗽的鉴别,小青龙汤一般就是以发烧、咳嗽为主诉,它的咳嗽比较重,体温也可以比较高。你看它里面有化水饮、化痰的办法。一般它的舌苔有时候会比较白腻,这时候用小青龙汤,一般来说也是一副到两副就可以退烧止咳了。
方13:大青龙汤
下面再说一下大青龙汤,大青龙汤也是《伤寒论》上的一个主方,它主要适合于太阳无汗兼烦躁,风温两解此方良。太阳无汗是什么意思?就是说这个受了寒,外面感受了很重的寒邪,然后他不出汗,兼烦躁就说明它里面有内热,内热也很厉害,以致于他都非常的烦躁,这个大青龙汤多见于体质非常强壮的人,他的体温是比较高的,一般都是高烧,体温在39.5℃以上,甚至到40℃,这是一个发热的重症,病人口干是比较明显的,一般喝水会非常的多,会很烦躁,这个时候你就不要手软,一定要给他用大青龙汤。这前边比较轻的发热方剂就不可以用了。
我曾经看过一个,这个病人很有意思,他在中医科住院,住了10天,一直是高烧、烦躁、口干,后来去看他,他就是典型的一个脉浮大、紧,这样的一个情况,给他用了一个大青龙汤,一剂就出了汗,退了烧,口渴也缓解了。
注意事项
上面讲的就是临床中常用的一些退烧的方子,一般来说发热的病人用这些方子就可以搞定了。现在说一下病人来的时候我们常见的注意事项。首先要问他是不是出汗,这个出汗还要问他,你是发烧的时候自己出汗还是用退烧药以后才出的汗,这个是必须要问的。这个用退烧药以后出的汗它这个退烧作用是不明显的,也是不稳定的,它退了以后,这个汗出完以后,体温就很快又会上去,这种情况下病人往往你问他的时候,他还是觉得非常的冷,他发烧的时候如果不用退烧药他身上会感觉非常的干,这我们是要按无汗来对待的,不能按照有汗来对待。
再一个就要根据他的脉,就说这个脉静不静来辨它传没传经,同时我感觉这个脉它是静还是不静,来决定是不是要用汗法。如果这个病人用了退烧药以后他的体温是正常了,但是他的脉是不安静的,他的脉是那种很数很快的,或者说还是有力的,浮而有力的,这时候你一定还要用汗法,不能根据。因为往往早晨的时候体温它会正常,或者晚上病人他吃了退烧药,他会出了一些汗,早晨来找你看,这时候他体温是正常的,我们就根据他的脉来判断他是不是真的好了,他是不是需要用汗法,同时还可以判断他还能不能够再发烧,他的发烧是真好了,还是退烧药的暂时的一个抑制作用。
还有一条就是我们用中药发汗之前,一般就是汗出热退嘛,那么在这个退烧之前它有一个正邪交争的过程,这个体温反而会增高,这时候我们不要有一个误判。这个正邪交争的时候有的时候体温会升高的比较明显,尤其是在晚上,有可能到39℃以上,这时候病人会比较着急,尤其是小儿发烧,家长会非常的着急,这时候一定要告诉他不要用退烧药。通常我采取的办法就是让他用生姜捣出姜汁来给他搓后背,从大椎一直搓到尾巴根这个地方,用这个姜抹到脊柱上,从上往下推,反复的推。后面就是膀胱经,所以说风寒感冒的话用姜汁搓它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同时你也可以让家长不那么着急。如果家长没有一个办法,在体温上升这么高的情况下,很多家长他是坚持不住,他一定会要用退烧药的。你给他一个姜汁搓后背的办法,他有点儿事干,他就不会在这着急的用退烧药了。那我们中医判断这个中药的退烧效果也比较好判断。
再一个就是一定不要强迫孩子喝水。一般我们西医常见的观点,发烧的话一定要多喝水来降温,实际上风寒感冒是不需要喝水的。强迫喝水的感觉就是加重这个病情。还有生病的孩子他一般食欲不好,不要着急的强迫他进食,更不能给他吃一些生冷的食物,包括水果。很多家长就担心孩子发烧他不吃饭,然后就担心他会营养不良,强迫这个孩子吃一些水果啊,或者蛋糕、面包、八宝粥之类的,这样做的结果就会造成这个孩子呕吐。所以说发热的病人一定要让他饮食清淡,可以喝粥。那么这个体温只要一退,胃气恢复,马上他就会想吃饭了。
一个特殊病例
下面给大家汇报一下我在07年到09年在重症监护室治疗的一种特殊的疾病,叫做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也叫人粒细胞无形体病。这个病的特点就是发烧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多脏器的功能损害,它是由蜱虫传播引起来的疾病,中央电视台最近几年一直在电视上做宣传。这个蜱是狗身上的一个小虫子,被这个蜱这个小虫子叮咬了以后,病人就会出现高烧、全身疼痛,伴有头痛,一般都有消化道的症状,就是呕吐,或者腹泻。这种病人都是非常危重的,高烧如果不能够得到控制的话,病情会非常迅速的进展,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表现为神志淡漠、反应迟钝,然后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我们国家目前已经把这个病列为了乙类传染病,它在河南、湖北、山东、安徽、辽宁、江苏等省都发现了这个病例。病例主要是在山区,还有农村散发。这个病西医已经出来了治疗指南,它的主要的特效的药物是四环素一类的药物,叫胍美沙林,第二个是左氧氟沙星。剩下的就是对症,如果高烧的话就是用退烧药,出现休克的话,感染性休克、脓毒血症就是用激素,血小板特别低的话就需要输血小板。同时化验的话主要表现在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低的都会非常明显。它的肝功损害比较明显,转氨酶非常的高,可以达到4、500,甚至到1000以上,凝血功能是异常的。病人血小板低了以后会引起全身各个系统的出血,肾功损害也比较厉害,最主要的是如果出现了神志异常,这个病人就会迅速的出现呼吸衰竭,然后死亡。
当时我是在07年刚刚到ICU去工作,当时我还没有定科,我是过去帮忙。第一例病人是一个54岁的男性,他首先就是因为发烧、头疼,但是在村里就认为是一个感冒发烧,输液输了三天以后不好,送到了我们医院。当时化验比较异常,但是也不知道什么情况,很快病人就出现了神志淡漠,昏迷了,送到监护室里,进行了气管插管,带上呼吸机。插上呼吸机以后,两天以后这个病人就死亡了,这是当时发现的第一例。死亡了以后家属就非常的不冷静,在监护室外面烧纸,不拉尸体。我们的大夫当时也是非常奇怪,确实是认为一个普通感冒发烧的病人这么快就死了,大家也觉得挺接受不了的。在一周以后有一个34岁的青年女性,也是发烧了三天,我们是监护室外面带着观察室,先在观察室外面住了三天,这个体温就没有降下来,然后她就迅速的也是开始神志淡漠,最后就昏迷了,准备转往青岛,到了青岛的第二天这个病人就死亡了。
当时大家都很着急,虽然按照指南用了所有的办法,病人的预后都是非常不好的。我就跑去找我的老师说这样的病人怎么办呢?他说那我们用中药试一下吧。后来用了中医治疗以后,病人效果都是非常好的。因为我当时也比较年轻,也不是太会收集这个病例,其实当时看好的病人还是非常多的。我只是后来回顾性的抽取了一部分病例,做了一个比较。当时我们外面是两个组,一组是用纯粹的西医的治疗,另一组是加上了中药来对照治疗的。单纯西医治疗组抽取了24例病人,这24例病人中有14例平均的退烧时间大约一个星期,有一部分的患者甚至高烧达到了两个星期,一共死亡了10例。死亡率是41.6%,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也就是说每十个人就死了将近有五个。我这个中医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他加用了口服的中药汤剂来退烧治疗。治疗组有29例病人,其中19例平均退烧时间在6-12个小时,还有8例在两到四天体温都完全降到正常,那这些病人平均的住院时间只有11天,出院前化验的肝功的转氨酶,就是那些1000多个的转氨酶,还有凝血异常的指标都全部正常,完全恢复了以后才出的院。这29例里面死亡了两例。其中一例就是来的时候就已经昏迷了,他什么药也不能用了,就直接第二天就死了。还有一例是消化道症状非常重,也喝不进中药去。
那么当时辨证用的方子就是根据他单纯的表证的话就用的荆防败毒散,有的用的麻黄汤,有的用的桂枝汤,还有用的是麻黄人参芍药汤,还有用九味羌活汤,还有用再造散。还有一些表里同病的,就是用了九味羌活汤加凉膈散,有的是单纯用的防风通圣散的加减,还有的病人用了大青龙汤。根据病人的情况,恶心呕吐的加的有藿香、砂仁;有些食欲不好的加的山药、扁豆、莲子这些健脾的;转氨酶升高比较明显的给他加了柴胡、茵陈、山栀还有黄柏;神志恍惚的病人就是给他加的菖蒲。病人退烧以后呢就是开始给他用补中益气汤或者是参苓白术散来健脾扶正,升高白细胞和血小板,整体来说效果都非常非常的明显。
我看到最重的一个病人,当时是这个病人因为是高烧、抽搐,持续性的抽搐,就收在神经内科,当时怀疑是不是一个脑炎,这个病人是70多岁了,一个老年男性。后来就叫ICU去会诊,主任就说带我上去看看,我看到他的时候,这个病人就是这一个星期一直在39℃左右,他的脉是浮大有力的,舌头是非常干燥的,非常黄,有一个星期没有大便了,持续性的抽风、昏迷。当时神经科就已经通知病危了, 家属也买了养老的衣服。我们这有一习惯,就是病人不要死在外面,最好带着一口气回到家里再那什么。衣服也买了就准备往家拉了。主任就说上去看一眼吧,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希望了,我上去看了看说我也不是太清楚他能不能行,要不然我们试一下把他转到监护室里来,看看他,我说我们试探一天看看行不行。他说那好吧,我们就要他吧,我们就把他转下来了。
转下去当时我就根据他的情况就给他开了一个九味羌活汤和凉膈散的这么一个方子的加减。下午四点钟去看的他,然后熬好这个中药,等他去买了再熬好了就差不多晚上七点了,从胃管里给他打进去的,三个小时打一次。第二天早上七点半我上班的时候我就跑过去先看他,这个老爷子已经坐在床上,胃管也拔掉了,开始坐在那里喝粥了。第三天的时候他就已经下床走路了。大家都非常的高兴,也没有想到中医的效果真是这么好。这个人当时还是当地的一个领导,后来还请我们全科的人吃了一顿饭。
讲这个病例的目的我就是想提醒大家一下,有的时候在夏秋之交的时候,因为大家是全国各地的大夫都有,如果这种发烧普通输液效果不好的话,我们还是应该查一下血常规,排除一下这些重症的疾病。否则的话容易惹上一些麻烦什么的,惹上一些官司之类的。看的这些病人因为效果也是特别的显著,当时在这个病人还有医生当中的反响都非常的大,有很多的病人就要求转组,非要转到我们这组来,要求吃中药,因为这个病人死亡率实在是太高了。但当时因此也就有些人就提出来说我没有中药处方权,因为我是一个西医的医生,我这样子属于超范围执业,一旦如果出了问题,这个病人又这么重,死亡率又这么高的一个病,如果出了问题,如果被告的话会吃官司的。后来科里就不再让这么随随便便的开中药方了,然后就郁闷了几年。
不过机会终于来了,2011年山东省卫计委就发了一个红头文件,说这个为了鼓励西医学中医,它是鼓励中医院的西医学中医,凡是这些西医如果能够考取山东省中医药大学的西学中的研究生班,能毕业的人就能够在临床工作中合法的使用中医药了。我听说了这个消息就赶紧买了本考研的英语天天的背,背了一个多月就去考,最后就过了。三年以后顺利的毕业,毕业以后就有了名正言顺的开中药的资格,这样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医院里的同事们,医生啊包括领导们也就逐渐认可了中医这个事,他们也终于认识了中医非常神奇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今天晚上汇报的内容,我看时间也差不多了,我想说的就是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只要你用心去学的话,多仔细地观察病人都是可以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效果的。中医如果学的非常好,像成为宋老师、马老师那样的大家那是很不容易的,但是看看这种常见病其实并不难,只要你能够在临床中仔细的观察病人并且有一个好的方法来学,我想大家都应该能够学会的。我有的时候非常遗憾地看到,有些身边的,往往有一些中医专业的人自己感冒了发烧了,包括自己的亲人朋友感冒发烧了,都需要跑到医院去输液,甚至需要住院,这个真是非常的可惜。我觉得他们应该也不是他不想学好,而是他没有掌握一个很好的办法,可能这个方向不太对。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把自己的临床经验来互相交流一下,如果每一个中医都能够轻易的把这些常见的病就很轻易的搞定的话,那么样中医就能够逐渐的振兴了。
我今天就说到这里吧,对于群里的各位老师老说,我只是一个半路出家的人,今天也是我平生第一次讲中医的东西,肯定有一些不对或者不太确切的地方,我希望各位老师能够给我指出来。好了,再次感谢大家,讲了一个小时,耽误了大家这么长时间。谢谢。
我刚才忘了讲,我刚才讲的很多的方子里面都有一对药我发现,都是有桔梗和枳壳,桔梗它是往上升的,枳壳是往下降的,其实发热的病人有很多你可以通过调他的气机,一升一降,他这个气机流畅了以后这个病人就会好了。(李莉 根据李沂泽老师2016-1-17在医学会的讲课录音整理)
方歌总结:
1九味羌活汤:张元素,录自《此事难知》。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2荆防败毒散,明代,张时彻,《摄生众妙方》。荆防败毒二活梗,柴前枳壳配川芎,茯苓薄荷甘草使,风寒夹湿有奇功。
3参苏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4麻黄人参芍药汤:李东垣《脾胃论》。麻黄人参芍药汤,桂枝五味麦冬襄。芪归 甘草汗兼补,虚人外感服之康。
5杏苏饮:《医宗金鉴》。杏苏饮治风伤肺,杏仁紫苏前桔同,枳壳桑皮黄芩草,麦冬贝母和橘红。
6再造散:《伤寒六书》。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穹芍参,细辛加枣为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7十神汤: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十神汤里葛升麻,陈草芎苏白芷加。麻黄赤芍兼香附,时行感冒效堪夸。
来源: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