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水特辑—年味】父亲的“年画”
儿时的乡村,年,是孩子们的盼头,是农人们的想头。每年一进腊月,镇里的集市便热闹起来。劳碌一年的乡邻频频走出家门开始置办年货了。而小年清晨稀疏的鞭炮声则拉开了年的序幕。杀猪宰羊、写春联、贴年画……家家户户一片繁忙喜庆的热闹景象。
新年好礼
而每到这个时候,我们便开始想念在远方打工的父亲。与别家不同,母亲带着我们姐弟二人瑟缩在黄泥垒就的两间茅草屋里,三十两盘炒菜,晚上为我们分完一斤炉果、半斤水果糖就早早睡觉了。我们从来不放鞭炮,也没有热闹的年夜可守。虽然母亲早早为我们准备好了新衣裤、新鞋袜,但没有父亲的春节我们总是感觉那么冷清。过年的时光里,我们每天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问母亲“父亲什么时候回来”。母亲总是说:“快了。往回走了。在路上呢!”于是,我们把春节买的肉埋在窗前一口破缸的雪里,等父亲回来再吃。可常常等到雪化了,肉都变了味儿,父亲还没有回来。
新年好礼
父亲总是在春耕大忙的时候走进家门。与儿女分别一年的父亲,总是尽最大努力满足我们:给我们做冰车,和我们一起放风筝,为我和伙伴们扯橡皮筋……我们也向父亲诉说心里的委屈:弟弟说东邻的烟花怎么漂亮,我说西舍的年画怎么喜庆。父亲总是和颜悦色地对母亲说,不要吝惜那块巴角钱,过年了,应该让孩子们高兴才是。
新年好礼
每年,父亲和我们团聚的日子不足二十天,便会在我们熟睡的早上,背起行囊,悄然上路。又要到父亲返程的日子了,我们似有许多话没有说够。一次闲聊,我们问父亲离我们有多远,为什么在路上走那么久?父亲破例没有立刻回答我们的问题,沉思了起来。
新年好礼
第二天,父亲到镇里买了一张厚厚的图画纸,回来摊开在炕桌上,又找出他走南闯北随身携带的地图册,在首面的全国地图上用尖尖的铅笔打上小楷本大小的格子,然后,再在图画纸上打出十倍于小楷纸的大格子——他在放大这个中国地图。先用铅笔,再用红篮铅笔,国界、省界每一条线,每一条铁路、公路,每一条河流,都与地图册上上点不差。忘了他用多少天时间,完成了这张中国地图,只记得他每天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擦干净桌子,然后便摊开画纸,一笔一笔地描画……
新年好礼
成功了。父亲把这张地图平平整整端端正正地帖在炕头的墙上,然后给我们讲他工作的贵州水城,告诉我们他从哪里乘汽车、到哪里登火车、到哪里转车……那该是我们的第一堂地理课。在这里,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铁路、什么是公路,哪里是长江,哪里是黄河……
新年好礼
从那时起,每有乡邻来家串门,都会脱掉鞋子,站在炕头,看这张父亲绘制的地图——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在这张平生第一次见到的地图上知道了外面的世界。有时有小朋友来家,我和弟弟便会指着墙上的地图给他们讲水城的风土人情。
新年好礼
从那一年起,每到春节将近,母亲便会问我们,要买一张年画吗?我和弟弟会异口同声地说,不要。父亲的地图就是我们的年画,她对我们有着特殊的意义。有了这张地图,父亲在我们心里便有了确切的位置。我们想他的时候就不再那么飘渺,那么失落。
新年好礼
好多个冬天,每到街巷里响起零星的鞭炮,我们对父亲的思念便会油然而生,于是,我会和弟弟一起把地图上的线条用红蓝铅笔再描一遍,让她更新一些。有时,我们会猜测着用铅笔把水城到家乡的路线在地图上画下来,然后每天想像着父亲的位置会在哪里?有多少人挤车?是从重庆到西安呢,还是走长沙奔武汉……
新年好礼
那帖在墙上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年画上,凝聚了我们太多太热的目光;那一遍又一遍用铅笔描出的归途,凝聚了我们太深太重的亲情。地图上,父亲归途的路线划裂了厚厚的图画纸,裂痕上布满了层层叠叠的小指印,但她依旧历久弥新地陪伴着我们……
新年好礼
后来,父亲的单位从水城转到了鞍钢,我们终于结束了两地相思的生活。再后来,我们乔迁新居,每年可以和邻居一样放最美的烟花,贴崭新的年画。然而,儿时茅草屋里那属于我们独有的年画却永远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
作者简介:蒋丽英,网名一箫一剑,辽阳市作家协会会员,辽阳市红楼梦学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文学院第二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1963年生于辽阳县乡村,从事多年纺织等各类企业管理及副刊编辑工作。喜欢摄影、旅行和写作。
平台编辑
王志胜,坚持成就梦想。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如有转载请告知。
欢迎辽阳的乡土作者投稿,暂定赞赏的8成归作者,两成用于平台维护。无赞赏或者赞赏少于10元没有稿费。已在其他公众号发过的,请勿投,来稿附简介和照片。
邮箱:94124915@qq.com
一个辽阳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舞台,一个传播辽阳正能量的舞台,欢迎关注转发投稿。
这是两个有温度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