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退而著《春秋》 2024-06-21 18:17:20 司马迁在《史记》中“孔子世家”对孔子有这样的一段评价:德如高山人仰慕,行如大道人遵循。忆往昔,天下多少英雄豪杰、君王贤人,在他们在世时都那样的显贵荣耀,但他们死后,一切便了结了。作为布衣的孔子,读书人是那样的崇拜他。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平民百姓,凡是中国谈六艺的人,莫不以孔老夫子的学说作为论辩是非的标准,他真可谓是一位至高无上的圣人啊!孔子虽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但在政治上一生都郁郁不得志,在经历了杏坛设教、短暂的参政及周游列国后,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理论学说始终不得见用,在暮年只好返鲁。于是他潜心删诗书,定礼乐,作春秋,教诲徒众。西周和春秋年代,周王室和诸侯各国都没有史官专门纪录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当时有一种“赴告”制度,即王室或诸侯国发生什么大事,必须向各国通报。所谓“《春秋》之因鲁史,鲁史之文赴告”。《春秋》是当时鲁国的一部编年史,也是我国流传下来的一部较早的史书,记事起于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每年只简约记载几件大事,取春、秋以概括四季,故名之曰《春秋》。孔子依据鲁之官史《春秋》而加以删削,以寄托自己的政治见解与主张。旧说孔子作《春秋》,定名分,寓褒贬,乱臣贼子惧。其实当时各国都有此类史书,晋国称为《乘》,秦国称为《记》。据考证,孔子在鲁并没有任史官,只是依据旧史加以整理,以诲生徒。孔子作《春秋》,倾注了他的大量心血,他将自己的历史观、政治观寓于史中,在行文中反对和抨击擅权和犯上作乱的乱臣贼子,他认为西周初年周礼所定的名分不应任何改变。谁如果违背了,便是大逆不道,就应记之史书,以诫后世。孔子编《春秋》,讲求记实的态度,文中对鲁君、三桓、诸侯大事记载颇详,上古之事亦有所栽,其中内容,除政治、经济、军事之外,还尚有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如蚀、彗星、地震、水旱、蝗灾等,均有记载。同时,由于受当时书写条件的限制和时代局限,《春秋》文字极为简略,有的一条最长不过四十余字,最短只有一字;有些内容空洞、抽象、不相联属;有的地方又“为尊者讳”。如称霸一时的晋文公,曾逼令周天子到了河阳,孔子认为若照实写出,有损周天子的威望,于是他便写“天子狩于河阳”。文中具有浓重的正统观念、宿命论思想等。孔子自己就非常看重《春秋》这部书,他曾对别人说: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孔子之所以看重《春秋》,那是因为“《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辩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存王国,继绝世,王道之大者也”。明“王道”,本是天子之事,现在却有《春秋》来承担,以待后之王者。孔子终生碌碌,不见用于当时,却又不甘心,于是便发出了“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悲戚之情,油然而生。而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壶遂(当时的天文学家)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用,故作《春秋》”也似乎印正了孔子的这一复杂而矛盾的心理。在作《春秋》时,孔子的儿子孔鲤和弟子颜回先后死去,他异常悲痛。公元前481年,鲁哀公把孔子宣进宫来验证颜回否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有人来报,孟孙氏的一个赶车倌在武城(今山东嘉祥)捕获了一只怪兽,没有人知道那是什么,想请夫子前去辨认。于是夫子就和鲁哀公一同前往观看。孔子望着中箭身亡的怪兽,失声惊叫到:“这就是麒麟啊!麒麟似鹿非鹿,似马非马,它是祥瑞的象征,只有圣明君王在世的时候才会出来。如今它刚出现,又被射死了。这不是个好兆头啊!”他躬下身,用双手抚摸着麒麟的角和头,最后捂住它身上的箭痕,久久不肯离开,恨不能施展起死回生术让它重新获得生命。孔子眼睛模糊地盯着麒麟,悲愤地长叹道:“麒麟乃仁兽也!如今出而被害,看来我的道完了”。孔子把鲁哀公送走,悲怆地闯进家门,一眼望见几案上自己正在写着的《春秋》,更加触景伤情,遂提笔写道:“鲁哀公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鳞。”然后搁下笔,再也没有心思继续写下去了,至此,一部没写完的《春秋》就结束了。二年后,即公元前479年,这位伟大的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带着他未能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遗憾与世长辞。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赞 (0) 相关推荐 神兽麒麟在古代真实存在 孔子亲眼见证 麒麟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祥瑞神兽,不同版本的古籍中,都描述它首似龙,形如马,状比鹿,尾若牛尾,背上有五彩毛纹,腹部有黄色毛. 通过这种描述和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麒麟图案,我们不难发现麒麟是一种颜值很高的灵兽 ... 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为什么叫做“春秋” 历史学家把周朝分成了两段:天子说话好使的西周.天子说话不好使的东周. 然后又把东周也分成了两段:天子有点面子的春秋.天子就是个渣渣的战国. ▲朝代列表 准确来说,生活在春秋时期的人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年 ... 【孔迹】巨鹿获麟台:圣人伤心地(上) 孔子撰写<春秋>一书于鲁哀公十四年,绝笔于"春,西狩获麟".何以绝笔于此?经学家对此有不同的解读,<春秋谷梁传>载:"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引取 ... 鲁国史话廿二:《春秋》记载的2件平常事,细细品来,耐人寻味 鲁桓公三年,既发生了晋国"嫡庶之争"的第五次交锋,又有鲁桓公自己的大婚喜事.就连一个不太知名的芮国,其国内都出现了一些纷纷扰扰.可以说,这真是热热闹闹.好戏连台的一年. 然而,这样 ... 论语:八佾舞于庭(3-1) <八佾>篇共有26章.主要讨论丧礼.祭礼.射礼.乐歌.礼的本原以及礼乐的意义.本篇主要讨论"礼"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主张维护礼制.礼节规定,表达了孔子如何维护&quo ... #每日学论语#3.3【2016-8-19】 #每日学论语#3.3 [原文]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xiànɡ)维辟(bǐ)公,天子穆穆' ,奚取于三家之堂?" [译文] 季孙氏.仲孙氏.叔孙氏这三家在 ... 论语:三家者以《雍》彻(3-2) 孔子非常看重礼制,对于周公之后所做的越礼行为,无处不表示讥讽."八佾舞于庭"是僭礼,"三家者以<雍>彻"不仅仅是僭礼之举,而是明目张胆地犯上作乱. ... 鲁国史话十:只书于《左传》中的一段记载,体现了王室的礼乐崩坏 细心的读者看了在下最近的文章之后,应该会发现咱们最近所叙的故事基本上都处于桓王元年至三年这段时期.这除了说明各个史书对这三年的记载十分丰富以外,更说明东周一朝也变得越发纷繁混乱了.之所以当时的王朝会变 ... 春秋时期:莒国的疆域与都邑介绍 西周.春秋至战国三个时期,莒国疆域不断发生变化. 西周时,莒国受周王室与诸侯制约最宽松,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春秋早中期,莒国逐步扩张,鼎立齐鲁,疆域最大.北至现在的安丘.高密,南至赣榆.兰陵,西至沂源 ...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伍子胥(春秋末期军事家、谋略家) 伍子胥(前559-前484). 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谷城冷集区沈湾(原系光化富乡村,1949年划归谷城)人,春秋时期吴国大夫(此时官分三等:上卿.大夫.士).后为吴国破楚有功,被封于申( ...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范蠡(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 范蠡(前536-前448年),字少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著作有<计然篇>.<陶朱公生意经>等. 从汉武帝独尊儒术. 商人开始,我国长达 ... 商朝历史人物——吴太伯(春秋吴国君主) 太伯,一作泰伯,姬姓,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长子,周代诸侯国吴国第一代君主.古公亶父欲传位季历及其子姬昌(即周文王),太伯偕仲雍让位三弟季历而出逃至荆蛮,建立国家号勾吴.周朝建立后,周武王封泰伯曾孙仲奕于 ... 青铜器的断代和分期9——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也就是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时间,王室的青铜器减少,诸侯国的青铜器兴起. 春秋早期青铜器的形制与西周晚期大体相当.到了中晚期,变化较大. 钟方面,纹饰变得繁杂. 上图是春秋晚期夔 ... 甘肃这座古寺 被誉为“陇右第一名刹” 罕见春秋古柏全国仅此一株 甘肃天水,古称秦州,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因"三皇之首"伏羲氏在此始创八卦,故有"羲皇故里"之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天水遗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迹,据统 ... 春秋直立百部根,润肺下气治咳嗽|本草江湖第1514期 直立百部 中药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的块根.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略烫或蒸至无白心,取出,晒干. 功能主治为: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用于新久咳嗽.肺劳咳嗽.百日咳:外用于头虱.体虱.蜕虫病 ... 春秋的5个小国,均位于今南阳市一带,你都知道吗? 南阳市,为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在地理位置上,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对于南阳市来说,历史悠久,约在五六千年前,就出现了村 ... 酒红菠萝衣!经典钩针长款开衫,春秋外搭超实用!(附图解) 老款, 旧款, 因为喜欢 所以重复-- ---- 衣长:95厘米,下摆140厘米,袖长63厘米,胸围90厘米. 西班牙小马10团整,色号,2804 索菲亚8号蕾丝6团整,色号,08号 广岛钩针2.0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