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是唐以前中国佛像最主要的策源地(二)

04

西晋(265---316年,三四世纪)正值印度佛教美术发生巨大变革,三世纪贵霜帝国衰落、解体,贵霜王朝的犍陀罗和马图拉佛教美术也随之结束,四世纪犍陀罗发展成后犍陀罗(4---7世纪),马图拉发展成后马图拉(笈多王朝(4---7世纪)的马图拉佛教美术),二者都是进一步本土化。后犍陀罗受马图拉影响,以阿富汗巴米扬艺术为代表,更加中亚化,把希腊人面貌改成中亚人,长脸变圆脸,厚衣变薄衣。马图拉更加印度化,丰满圆润,衣薄透体,是印度美术的黄金时代。二者分别影响中国西北和东南的佛教美术。

西晋建都洛阳、长安,东西两京有佛寺近两百所,“寺庙图像崇于京邑”(僧佑《出三藏记集》)。

马图拉风格佛陀坐像,约2世纪前半期,马图拉政府博物馆藏。

这时外国来华高僧主要有竺法护,他祖籍月氏,世居敦煌,世称“敦煌菩萨”,曾游历西域,可能带回中亚犍陀罗佛像,影响敦煌石窟开凿。后又去长安、洛阳、江左(江南)弘法。

中国高僧西行求法最早的是朱士行,他是河南禹县人,260年从西安出发,去于阗(新疆和田)取经,282年令弟子将于阗佛经带回洛阳。他八十岁死于于阗。不知带回的于阗佛经中是否有佛像?后来隋唐时于阗画法再传中国,属后犍陀罗系统。

西晋最伟大的画家是卫协,他学于曹不兴,常画佛像、神仙、肖像、人物故事、文学插图等,被时人尊为“画圣”。尤其是佛像,他画的《七佛图》生动传神,“冠绝当代”。南齐谢赫说他“古画皆略,至协始精”,开创密体,使中国画精致化。顾恺之对他大为倾倒,自叹不如,说他“伟而有情势”,“巧密于情思”,并拜他为师。中国佛像从卫协以后开始不断精致工整,一改以前(东汉、三国)粗疏简括之旧貌,影响东晋、十六国佛教美术。

05

东晋(317---420年,四五世纪)建都南京,偏安江南,北方五胡十六国战乱频繁,佛教在江南大发展,仍以南京为中心。北方十六国逐鹿中原,竞相进行汉化改革,积极学习南方东晋汉人文化、典章制度,东晋佛像成为北方的样板。十六国后期逐渐安定下来,佛教美术开始发展。东晋十六国时,大量印度和中亚高僧来华弘法,他们分别通过东南海路和西北陆路带来佛经、佛像。

例如南京瓦棺寺供奉的玉佛像就是狮子国(斯里兰卡)国王义熙二年(406年)贡献的。与戴逵制作的佛像和顾恺之画的维摩诘壁画并称“瓦棺三绝”,“三绝”同时,可惜都没有流传下来。五世纪初的斯里兰卡玉佛当为笈多(4---7世纪)佛像,当时笈多佛像风行南亚,广泛影响到东南亚和中国。

笈多式佛像

再如东晋高僧道安(314---385年,四世纪)是河北冀县人,一生带徒弟各处弘法,他讲经时,法会上罗列佛像,其中就有外国佛像,据说是前秦皇帝苻坚送给他的。苻坚的佛像可能是从西北陆路来到后犍陀罗佛像。

可见当时外国佛像(梵像)广泛流行,为中国佛教美术提供了大量样本,中国佛教美术就是这样不断引进,不断改造,不断创新中发展起来的。

东晋最伟大的画家是顾恺之(345---407年,四五世纪),他是无锡人,他与他的老师卫协都是中国最早的插图艺术大师(参见拙作《中国插图艺术史话》,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他还是中国佛画大师,曾在南京瓦棺寺画壁画《维摩诘》,清赢示病,隐几忘言,非常传神,简直就是东晋名士,因此轰动一时,是上述“瓦棺三绝”之一。他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画裴楷添三毫,画谢鲲置丘壑,这些都说明他注重“以形写神”,对中国画发展有重大影响。其画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如春云浮空,如流水行地,非常自然。总之他注重传神,画风细密,对外国佛像进行中国化、精致化、文人化改造,把外国佛像画成中国文人士大夫,广泛影响到十六国后期、南朝刘宋的佛教美术。他继承了卫协,启发了陆探微。可惜他画的佛画没有流传下来。

戴逵(?---396年,四世纪后期),与顾恺之同时略早,也是东晋大画家,大雕塑家,安徽宿县人,主要活动于南京、郯县(浙江嵊县),也是佛教艺术家,曾为南京瓦棺寺制造佛像,也是上述“瓦棺三绝”之一。相传他为会稽山阴(绍兴)灵宝寺制作丈六大木雕佛像及胁侍菩萨像时,藏在幕后,听取群众意见,反复修改,也是对外国佛像进行中国化改造。谢赫说他的画“情韵连绵,风趣巧拔,善图贤王,百工所范”,成为佛像样本。戴逵还创造了干漆夹纻佛像(行像,抬着游行)。其子也是佛教艺术家,父子俩创作的中国化、文人化的佛像影响到十六国后期和北魏前期佛像。可惜作品没有流传下来。

中国佛像不论大(石窟造像)小(金铜小佛(包括菩萨)像),最早都出现在十六国时期,大多是五世纪的,极少几个是四世纪的。这是因为佛像东汉传入,西晋时短不安,东晋才安定下来,文化建设(包括佛教美术建设)才开始起步,影响到北方已是十六国后期了。东晋顾恺之、戴逵所创造的中国化、精致化、文人化的佛像,作为当时风范、样板,直接影响了北方十六国后期的石窟艺术,也就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批石窟艺术,诸如敦煌、麦积山、炳灵寺等石窟。这三个石窟都在甘肃河西走廊丝绸之路上,东接内陆(北方和南方,北方胡人以南方汉人为正统文化),西接新疆(新疆受中亚后犍陀罗艺术影响),是东西方文化交融之地。

敦煌莫高窟,据文献记载,前秦沙门乐僔建元二年(366年,四世纪中叶)开窟造像,是敦煌石窟创始人。第二个开窟造像的是法良,是十六国时的禅僧,西行求法,路过敦煌,二人都是自东向西,带来内陆佛像样本。莫高窟现存最早的石窟是十六国晚期北凉(401---439年,五世纪前期)时的,有268、272、275等窟。北凉佛(包括菩萨)像圆脸,大眼,薄唇,上裸下裙,衣薄透体,衣纹有韵律感,可见中亚后犍陀罗影响,但是整个看上去,又表现出中国艺术端庄典雅的风采,说明受东晋顾恺之影响,正在中国化、精致化、文人化的改造过程中。敦煌画、塑一致,彩塑、壁画互相影响(移植),同步发展,风格一样,只是一平面,一立体而已。

顾恺之的横卷分段连环画式构图(例如他画的《洛神赋图卷》),一改汉画单幅画构图,是中国插图史上的一大飞跃,广泛影响到十六国后期、南北朝壁画(参见拙作《中国插图艺术史话》,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自然也影响到敦煌北凉壁画。例如第275窟本生和佛传壁画,本生壁画描绘尸毗王本生故事,就画了割肉和贸鸽两个情节。佛传壁画描绘佛传故事,就画了太子出游四门四个情节(后因后世修建,破坏了一部分情节,现仅存出西门见老人),可见顾恺之对敦煌壁画的影响。这种顾氏连环画式构图,北魏时又发展成异事同图的构图形式。敦煌北魏前期基本上沿袭北凉艺术,也受顾恺之影响。

麦积山石窟和炳灵寺石窟现存最早的佛像,也是十六国后期的,情况与敦煌大致相近,也受到东晋顾恺之中国化影响。

河西走廊北魏前期(五世纪)沿袭十六国后期,也受顾恺之影响。

中原石窟开凿晚于新疆和河西走廊,新疆开窟最早是三四世纪,河西走廊开窟最早是四五世纪,中原开窟最早是五六世纪,一般说来,后面那个数字比较准确,前面那个数字是最早开窟时间,或已不存,或存极少。新疆受中亚后犍陀罗影响,并将这个影响传给河西走廊和中原。北方中原受南方六朝影响,并将这个影响传给河西走廊和新疆。

中原最早的石窟是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大同是北魏旧都,代表北魏前期文化。北魏以孝文帝汉化改革(471---499年)为界,以前是北魏前期(五世纪),以后是北魏后期(六世纪)。云冈石窟前期佛像以昙曜五窟为代表,即第16、17、18、19、20窟,都作于五世纪,开窟建设时曾调集东西南北各方工匠,例如439年北魏灭北凉时,迁凉州(甘肃武威)人到大同,参与云冈石窟建设。

云岗石窟

云冈早期昙曜五窟大佛,身躯魁梧,面相方圆,高鼻,大眼,薄唇,神情肃穆,衣薄透体,衣纹有韵律感,整个看上去,雄浑庄重,既有后犍陀罗影响(阿富汗巴米扬大佛),又有东晋顾恺之中国化改造。当然中国化改造不如巴米扬影响明显。顾恺之画风不仅影响到佛教美术,还影响到工艺美术,例如与云冈石窟同时(北魏)同地(大同)的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漆画屏风,上画孝子、列女故事,其中列女部分与顾恺之画风相近,可能就是以顾恺之的画为底本(样本)制作的(参见拙作《中国工艺美术史纲》,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出版)。

06

南北朝(386---589年,4---6世纪),南朝与北朝对峙并存。南朝经历了宋(420---479年)齐(479---502年)梁(502---557年)陈(557---589年)四朝。北朝北魏386年建立,439年统一北方,534年分裂为东魏、西魏,后北齐代东魏,北周代西魏,577年北周灭北齐,581年隋灭北周,北朝结束,589年隋灭陈,南北朝结束。

南朝宋、齐、梁、陈,首都都建在南京,南朝佛教与佛教美术大发展,南京寺庙林立,成百上千,(唐人杜牧说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只是唐时所见),如此大规模地寺庙建设,可见当时南京佛教美术之盛,艺术家之多,自然是南北朝佛教艺术中心,自然是北朝佛教美术的样板,何况南朝汉人政权一直被北朝胡人政权奉为正统文化。南朝各朝都与印度笈多王朝有外交往来,互派使节,互赠礼品,印度笈多佛像经东南海路不断传入中国,首先到南京,梁时(6世纪前半)影响到张僧繇。

北朝统治者都是鲜卑人,积极吸收汉族文化,进行汉化改革,由原来的狩猎、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化。北魏前期就已启用汉人,仿汉改革,439年统一北方,493年北魏孝文帝进一步汉化改革,迁都洛阳,疆域广拓,威播西域,达到鼎盛。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东魏、西魏二十几年基本上沿袭北魏后期。后北齐代东魏,北周代西魏。北齐学南朝,北周学北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北周改革变强,兼并北齐,再度统一北方,最后581年为隋所灭。北朝石窟艺术发达,主要是向南朝学习,主要有敦煌、麦积山、炳灵寺、云冈、龙门、天龙山、山东、河北等石窟。

南朝最伟大的画家是陆探微和张僧繇,他俩与上述东吴曹不兴、东晋顾恺之合称“六朝四大家”,在中国美术史上有深远影响。

陆探微(?---约485年,五世纪中期),南朝宋、齐时苏州人,活跃于南京宫廷,擅画佛像、肖像、插图。学于顾恺之,与顾恺之并称“顾、陆”,都画“密体”。其画“笔迹周密,劲利像锥刀”,直线造型,方正有力,人物“秀骨清像”,生动传神,笔势连绵不断,称为“一笔画”,谢赫评为上品。南京、丹阳五处南朝陵墓中,都出土有砖印壁画《竹林七贤和荣启期》,可能是根据陆探微的作品绘制的(参见拙作《中国壁画史纲》,文物出版社1995年出版)。其子也擅画佛像,已经中国化了。

《双佛并坐像》,北魏熙平三年(518年,6世纪),现藏法国吉美博物馆,属陆家样。

陆探微“秀骨清像,褒衣博带”式的中国佛像,直接影响了南朝齐梁造像,当时南京上千佛寺都风行陆探微式的中国佛像,并作为首都范式,影响到南朝石窟造像和家中礼拜的小佛像(金铜、石雕、木雕等),并以华夏正统样板影响到北方北朝佛像,影响最大,实为罕见。

《佛立像》,南梁普通四年(523年,6世纪),四川成都万佛寺遗址出土,现藏四川博物馆,属陆家样。九人组合,开风气之先。

非常遗憾的是南朝佛像毁灭殆尽,石窟造像,例如南京栖霞山石窟和浙江新昌石窟,是南朝仅有的两个石窟,都是齐梁高僧僧佑(445---518年,五六世纪)完成,当为陆氏“秀骨清像”风格。但十分遗憾的是,因后世重修,面目全非。真正的南朝佛像今天仅见家中礼拜的小佛像,但现存极少,凤毛麟角。“礼失求之于野”,中心文化失传了,就得到外围、边远地区去寻找中心文化,南朝南京佛像失传,就得到四川、北方去寻找。

《佛立像》,北魏后期(6世纪),山东临淄龙泉寺遗址出土,现藏青岛博物馆,属陆家样。

四川成都万佛寺佛像,就能说明这个问题,万佛寺佛像始于刘宋,盛于齐梁,例如梁普通四年(523年)康胜造佛立像碑,佛有6头身长,修长优雅,“秀骨清像,褒衣博带”,表现出陆探微风格。此佛像9人组合,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万佛寺有些佛像组合,多达10几人,这在当时北方十分罕见,(北方后来才有),说明南朝引领北朝,开风气之先,此佛像现藏四川博物馆。再如成都北面茂县出土的齐永明元年(483年)造的佛坐像,“秀骨清像,褒衣博带”,慈眉善目,含笑幽玄,佛座垂裳,如同名士,呈现出陆氏风格(样式),而此时陆探微还活着,影响之快,令人惊讶。此佛像现藏四川博物馆。

《佛坐像》,南齐永明元年(483年,5世纪),四川茂县出土,现藏四川博物馆,属陆家样。秀骨清像,褒衣博带。

陆探微样式作为南朝南京正统风范广泛影响到北方北魏后期、东魏、西魏佛像,可谓影响深远。仍以敦煌为例,莫高窟北魏佛像,北魏以孝文帝汉化改革(471---499年,五世纪后期)为界,以前是北魏前期(五世纪),以后是北魏后期(六世纪)。北魏前期(五世纪)佛像,继承十六国北凉遗风,衣薄透体,沉静安详,既有后犍陀罗影响,又有顾恺之文人化改造,例如第254、257、259窟彩塑。

第259窟 北壁 禅定佛 北魏

北魏后期和西魏佛像(六世纪),学习南朝,进一步汉化,更加修长优雅,“秀骨清像,褒衣博带”,已经完全中国化了,文人化了,呈现出陆探微风范。例如第248窟(北魏后期)、437窟(北魏后期)、432窟(西魏)窟彩塑。敦煌壁画情况也是如此。麦积山、炳灵寺石窟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河西走廊距离南朝首都南京较远,南京信息传来较慢。

中原信息传播就快多了,例如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进行汉化改革,全面学习南朝文化,所以以此为界,前期(五世纪)主要是鲜卑文化,后期(六世纪)主要是南朝汉文化。旧都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主要是北魏前期佛像,即昙曜五窟(第16---20窟大佛,五世纪),身躯魁梧,面相方圆,高鼻,大眼,薄唇,神情肃穆,雄浑庄重,表现出后犍陀罗(例如阿富汗巴米扬大佛)遗风和东晋顾恺之中国化改造双重影响。

龙门石窟

新都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北魏佛像,主要表现在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等,佛像面相清瘦,衣纹稠密,表现出北魏后期(6世纪)风格,可见陆氏“秀骨清像,褒衣博带”影响。此外宾阳洞内有《维摩诘》浮雕,而顾恺之、陆探微也都画过《维摩诘》,不知是否有联系?洛阳龙门石窟附近的巩县石窟,也创建于北魏后期(五六世纪),东魏、北齐、隋唐继续建设,情况大体如龙门石窟,只是浮雕更精彩。

山东离南京最近,信息传播最快,最典型的就是青州龙兴寺佛像,青州龙兴寺佛像最早作品是北魏晚期(529年)的,最晚作品是北宋(1026年)的,跨越了500年。其中北魏晚期、东魏、北齐造像最多,北魏晚期、东魏造像,多为石雕,一佛二菩萨三尊像,高浮雕,彩绘贴金,很华丽,眉清目秀,嘴角含笑,“秀骨清像,褒衣博带”,完全中国化了,可见陆探微风格影响。

《一佛二菩萨三尊像》,东魏天平三年(536年,6世纪),山东青州龙兴寺,属陆家样,同北魏后期。

陆氏风格不仅风行全中国,而且还传到了朝鲜、日本。

522年南朝梁佛像雕塑师司马达一家东渡日本,带去梁朝流行的陆氏中国佛像,成为日本佛教造像始祖。他在奈良高市坂田原建草庵,安置佛像,在日本影响很大。他孙子鞍作止利擅长制造金铜佛像,被尊为“止利佛师”,形成了日本雕塑史上的鞍作派艺术,使日本美术摆脱了蒙昧状态的古坟美术,产生了质的飞跃,进入了飞鸟佛教美术时期。

止利佛师的代表作是奈良法隆寺(世界仅存最早的木构建筑)金堂本尊释迦三尊像,作于623年,是日本最早的佛像,依照家传佛像样本制作的,是他家移居日本百年之后制作的,面部清瘦,眼呈杏仁形,嘴角含笑,如仰月形,身穿汉式通肩袈裟,台座布纹垂叠如云,富有韵律感,完全是陆探微“秀骨清像,褒衣博带”风格。

金堂释迦如来

陆探微风格产生于五世纪后期,而止利造像时已是七世纪前期(初唐,而这时中国正在流行张僧繇张家样),可见日本比中国晚了一百多年。此外法隆寺梦殿观音、百济观音(二观音都是木雕,都作于七世纪)和玉虫厨子上的漆画菩萨都是修长优雅,也可见陆氏“秀骨清像”影响。

可见陆探微是位有重大国际影响的艺术大师,他开创的陆家样,影响深远。可是中国古代佛像四大样(曹不兴、张僧繇、吴道子、周昉)中,却没有陆家样,看来应该加上去,合称“五大样”。

综上所述,三世纪康僧会带来印度马图拉佛像,他的学生曹不兴引进,形成了“曹衣出水”的曹家样,经曹不兴的学生卫协,卫协的学生顾恺之不断改造,使之中国化,顾恺之的学生陆探微又开创了“秀骨清像”陆家样,完成了中国文人式的佛像,广泛影响到北方、河西和朝、日。印度马图拉佛像就是这样经不断引进,不断改造,不断中国化,不断创新的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中国佛像。这期间走的都是东南海路,南京就是海路的终点。

(未完待续)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0)

相关推荐

  • 原来中国石窟的鼻祖在这里

    虎踞龙盘数重天,云借苍松上岭颠. 群峰玉砌高揽月,凿龛古壁禅静参. 秋来春去万年雪,时是沧海亦桑田. 白首从容千里望,黄沙树绿亘相连. 天梯古雪 天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城南约50千米的祁连山上.以 ...

  • 深山礼佛:陕北安塞云山品寺石窟

    云嵓寺石窟全景 云山品(读"嵓",因早期不会录入,写成了山品)寺石窟,位于安塞区镰刀湾镇杨石寺村北红色砂岩崖壁上,现存洞窟中,有四个窟开凿于北魏晚期至西魏早期.虽然规模不大,但也有 ...

  • 云冈石窟是哪个朝代的 云冈石窟简介历史

                     说起云冈石窟,这是位于我国陕西省大同市的一座庞大的石窟,有着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的是我国历史上公元5世纪到6世纪北魏时期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 ...

  • 造像之美(10)

    十.成都万佛寺 走过河北,飞往四川,参加晋行记的川渝石窟游学.关注晋行记有段时间,很希望参加他们的山西古建团,可惜国庆报满,想想安岳石窟自由行不方便,就报了名.还是第一次参加游学团,颇为期待.在机场遇 ...

  • “千年一窟看云冈”,它如何能与莫高窟、龙门石窟并称?

    物道君语: 云冈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 但它不及莫高窟瑰丽,不如龙门石窟宏伟, 何许缘由使其跻身于此, 看物道君携你一同观看云冈石窟的今世前缘. 2021年6月,历时9年修缮的云冈石窟第11窟至第1 ...

  • 亮相央视2021年春晚的天龙山佛首是什么来历

    ▌从日本追索回国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佛首,曙祥摄于鲁迅纪念馆 2月11日晚,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以出其不意的方式现身,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这是近百年来第一件从 ...

  • 古刹佛光—从五台山到云冈石窟【9】云冈石窟(上)

    7月23日,今天我们要去行程上最后的目的地--云冈石窟. 一路走来,从唐宋看到辽金,这次要回到北魏了,回到五世纪中叶. 在<龙壁>里,提到大同最显赫的时代是成为北魏王朝的都城,北魏是第一个 ...

  • 南京是唐以前中国佛像最主要的策源地(一)

    祝重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教授 01 众所周知,中国佛教及佛教美术都源于印度. 印度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公元前656年---公元前485年,公元前五.六世纪,大约与中国孔子同时),是迦毗罗卫国 ...

  • 南京是唐以前中国佛像最主要的策源地(三)

    07 梁武帝时(502---549年,6世纪前半),佛教和佛教美术大发展,达到鼎盛,梁武帝崇信佛教,广建寺庙,三次舍身佛门,都用巨资赎回,他能调和儒.道.释三教矛盾.他非常重视中外交流,积极引进洋物, ...

  • 五代十国历史人物——南唐后主李煜(中国古代十大悲情才子)

    南唐后主李煜(937年-978年),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最后一位君主.李煜并不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但他在诗词上的成就绝对是瞩目的.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 ...

  • 法国吉美博物馆里看中国佛像!

    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是在里昂工业家爱米尔 · 吉美(1836-1918)的宏伟规划诞生的.最初旨意为展示埃及,古罗马希腊及亚洲国家的宗教.多次埃及,希腊之行,加上1876年途经日本,中国和印度 ...

  • 唐英——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第一牛人

    瓷器,是享誉世界的东方艺术, 而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 有一个人不能不提, 他就是唐英. 翻开我国上千年的陶瓷史, 因器出名, 因朝代而独具一格的实在太多太多. 但凭借一己之力成就一世斑斓的, 自古以来 ...

  • 创世看格局,治世看情怀 ——从李亚平说唐看“中国通俗历史”写作

    <文汇报>2021年3月19日(星期五)第八版 刘青文 李亚平先生有志于成为当代蔡东藩,他的"帝国政界往事",已经成为历史普及读物的名老字号."帝国政界往事& ...

  • 《药师经变》|大都会博物馆里的中国佛像图

    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国厅,有一幅巨型彩绘佛教壁画,贴满了整个墙面. 如此气势恢宏,构图精美,色彩艳丽,保存完好的中国古代壁画,每位参观者都会在这幅极具震撼力的画前被惊艳.震慑住. 这幅画名为<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苏南京南唐二陵——钦陵

           南唐二陵位于南京江宁区祖堂山南麓,牛首山风景区附近.距南京江宁区湖熟街道杨柳湖社区杨柳村杨柳村古建筑群西北29.3公里.优惠门票13元,停车免费.1988年,南唐二陵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苏南京南唐二陵

    顺陵是五代南唐李璟的陵墓,它位于钦陵西侧约百米处.陵墓规制略简.顺陵建于北宋建陵二年 (961),全长 21.90米,宽10.12米,高5.42米.布局与结构和钦陵雷同而较为简朴.全部是砖结构,没有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