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习录‖008.一生有多少个十年?
“过去讲,‘三年把式当年跤,十年太极不出门。’可是,人一辈子有几个十年?”这是马长勋老师对我说的一句感慨。马老这么说,是有他的原因的。
第一,并不是所有人都用了10年左右的时光。比如王子英先生18岁懂劲,张继之先生20岁懂劲。王子英先生也不是8岁就开始练拳,张继之先生也就学了3年多的时间(事见《吴式太极·南湖传习录》)。第二,也并不是练了10年,你一定就能练成。比如我,本人到现在为止,就已经学了将近两个10年。所以,马老认为,这既是一个“教”的问题,也是一个“练”的问题,怎么教,是一个方法问题;怎么练,仍然是一个方法问题。
【马老在巴黎】
对此,马老花了不少时间,来进行实践和总结,我也在做同样的反思。我们以后要说的,主要都来自于马长勋老师的经验总结。这些“速成”内容,供有兴趣的同道参考。马老认为,这些方法,都来自于太极拳理,如果真正静下心来,按照拳理练,按照这些方法练,用不了三五年。如果年轻,再加上有悟性,有好伙伴,有个二三年,推手就能小有所成。根据初步的实践,我认为,这是没有问题的。在教学方面,我自己也进行了总结。我自己是怎么突然“明白”的,这其中有不少原因,有的是不容易复制的,有些是可以复制的。于是,我就把可以复制的内容,类似“复制、粘贴”那样教给了几个学生,用短短几天的时间,“类似”走过了我十多年的路程。当然,只是“类似”,因为这个结果并不踏实,毕竟只有3天的时间,回去以后,如果不能巩固,这种刚刚获得的“懂劲”的体验,很容易变形或消失。(公众号:潜真堂)在我个人的实践中,既然太极拳的核心是“太极劲”,那么教学和训练的核心就是“懂劲”。
【冯建东老师作品】
所谓懂劲,就是知道劲儿怎么来的,如何处理。至于练的好坏,那是一个量的积累,等于你就跨进了一个门槛,不容易再走弯路。但是我试验的那种方法,实在太“费老师”。需要“以心印心”,在灵性上进行灌输,在肢体上进行大量的“做手”、“喂劲”,因为是初学者,他们给的劲儿很不舒服,所以尝试了几次之后,取得了实验结果就结束了,自己太累,受不了。一般的教学,还是采用慢慢“薰习”的方式比较好。所以,这本书的内容,既包括拳理,也包括马老的经验总结和对教学方法的探索,还有我个人的实践和感受。我要用我的语言,慢慢地表述出来。书不是一天就能写出来的,这次我也放纵了一下,自己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在公号上连载,个别地方可能会有重复,没关系,就当多看了一遍吧。写过的东西,我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删改,如果重复了,说明这方面的内容比较重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