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自己思考的代用物

  读书或学习,我们可以随心之所欲,爱读什么就读什么,爱学什么就学什么,但这里的所谓“思考”,可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不管任何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假如不加整顿杂乱无章的话,它给予我们的利益还不如那些规模小藏书少,但整理得条理井然、分类清楚的图书馆,同理,不管你学识如何的渊博,如若不能反复思维咀嚼消化的话,它的价值,远逊于那些所知不多但能予以深思熟虑的知识。何以言之?因为我们若要将所学得的知识消化吸收,变为己有,并且能够充分应用发挥的话,就必须经过思考的过程,把自己的知识在诸方面相结合,或是把你的真理和其他的真理互相比较,当然,我们所能“深思熟虑”的东西,范围狭窄得很,它只局限于我们所熟知的事情,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地求上进,不断地学习。

  读书或学习,我们可以随心之所欲,爱读什么就读什么,爱学什么就学什么,但这里的所谓“思考”,可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它像在风中煽火一般,必须始终不断地煽动,才能维持火焰不熄;思考时,必须要对思考的对象发生“兴趣”,不断地刺激它,并且要持之久远不可懈怠。思考兴趣发生的原因可分为两类:一是纯粹客观性的;一是主观性的。后者是在有关自我的事件时引发了思考的兴趣;前者是对宇宙万物发生兴趣,这一类人之所以思考,就如同我们的呼吸一般,纯属生理的自然现象,当然,这类人并不多见,连一般的所谓学者,真正在思考的,为数也少得可怜。

  思考和读书在精神上的作用,可说是大异其趣,其距离之大,恐令人难以置信。本来人类的头脑就有着个别的差异,有的人喜爱读书,有的人迷于沉思,再加上前述的距离,使得这原有的差异,越发扩大起来。读书的时候,精神的一切活动全为书本所支配,随书本之喜而喜,随书本之忧而忧,此正如把印章盖在封蜡上一样,其喜怒哀乐的情绪,原不属于自己的精神所有。思考时则不然,在思考的瞬间,精神和外界完全隔绝,随着自己的思考而活动,它不像读书,被别人特定的思想所控制,而是按照当事者的禀性和当时的心情,供应一些资料和情绪而已。所以,一天到晚沉浸于书中的人,他的精神弹力便要消失殆尽了,这就和长时期被重物所压的弹簧一般、它的弹力必定会消失的。你如果想做个没有个性没有思想的动物,去当个“蛀书虫”确是不二法门。大概说来,一般“博闻多识”的人,大半都无较佳的才慧,他们的著作所以不能成功的道理,正是因为一味死读的关系。这类人正如波普所云:“只是想做个读者,不想当作者。”

  所谓“学者”是指那些成天研究书本的人;思想家、发明家、天才以及其他人类的“恩人”,则是直接去读“宇宙万物”。

  严格说来,有他本身根本思想的人,才有真理和生命,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只有对自己的根本思想,才能真正彻底的理解,从书中阅读别人的思想,只是捡拾他人的牙慧或残渣而已。

  经阅读后所了解的思想,好像考古学家从化石来推断上古植物一样,是各凭所据;从自己心中所涌出的思想,则犹似面对着盛开的花朵来研究植物一般,科学而客观。

  读书不过是自己思考的代用物而已。我们只可以把书本当做“引绳”,阅读时依赖他人把自己的思想导向某方面。但话说回来,有很多书籍非但无益,而且还会引导我们走向邪路,如果轻易被它们诱惑的话,我们势必陷入深渊歧途不可。所以,我们心中要有个“守护神”,靠他来指示迷津,引向正道。这个守护神,只有能够正确思考的人才有之。就是说,唯有能自由而正当思索的人,才可发现精神上的康庄大道。所以,我们最好在思想的源泉停滞之时,才去读书。思想源流的停滞,连最好的头脑也经常有此现象。不如此,而手不释卷地孜孜勤读,把自己的思想放逐到僻静的角落,这对思想的圣灵实是罪过。这类人正如一些不得要领的学画者,成天看肴于枯的植物标本,或铜版雕刻的风景,而把大自然的景物置于脑后一样。

  思考的人往往会发现一种现象:他搜索枯肠,绞尽脑汁,经长时间研究所获得的真理或见解,闲来不经意地翻开书本来看,原来这些论调,别人早已发掘到了。泄气?失望?大可不必。这个真理或见解是经过你自己的思考而获得的,其价值自非寻常可比。惟是如此,才更能证明该种真理或见解的正确性,它的理论才更能为大众所理解所接受,如是,你成了该真理的一员生力军,这个真理也成了人类思想体系的一支。并且,它不像一般读来的理论,只是浮光掠影而已,它在你的脑海中已根深蒂固,永远不会消逝。

  自己思索的人,他的意见以后可能被举为权威的例证。这时候的“权威”和一般书籍哲学家所据以为“权威”的情形不同。前者的意见和他自身有着强而有力的连结;后者不过是搜集整理归纳别人的意见。它就好像是用些不知名的材料所做成的自动木偶一样,而前者与之相比,则是个活脱脱的生人,因为它是从外界在“思考之心”中植下胚胎,经过受胎、妊娠、分娩等过程而产生出来的。

  靠着学习得来的真理,就好像义手、义脚、义齿或蜡制鼻子及利用皮肤移植术等,附着在身体的器官一样也许还不如它们来得逼真。而自己所思索得来的真理,则好像自然的身体四肢,确确实实属于自己所有。哲学家和一般学者的最大分野在此。由是之故,他们在精神上的收获也大异其趣。哲学家有如一个画师以正确的光影、适当的比例、调和的色彩,画出一幅动人的杰作。而学者呢?他只是把各种色料加以系统的排列而已,它酷似一个大的调色板,既无变化也不调和,更没有丝毫意味。

  读书是意味着,利用别人的头脑来取代自己的头脑。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尽管它不见得是严密紧凑,但总是个有脉络可寻的总体,我们可赖它向某种体系开展,比起看书吸收他人的思想,可说是利多害少。为什么呢?因为后者的思想是从各种形形色色的精神而得来,属于别人的体系,别人的色彩。它不能像自己思考的人,已把自己的知识、个性、见解等融合成一个总体、他的脑子里三教九流,诸子百家的思想纷然杂陈,显得混乱不堪,这种思想的过度拥挤状态,攫夺了一个人的正确观察力,也使人失去主见,并且很可能导致精神秩序的紊乱,这种现象,我们几乎在所有的学者身上都可发现。所以,在健全的理解力和正当的批判力等方面来说,这类人远不如那些所学无几的人。

  以读书终其一生的人,他的知识完全是从书本汲取而得,他们有如阅读了许多山水、游记之类的书籍,对于某地或某国的有关知识虽可粗枝大叶地说出来,但是甲地和乙地是如何地联络?人文、物产、习俗又是如何等等,则说不上来。反之,以思考终其一生的人,就像土生土长的父老,一打开话匣子便能把本地事事物物的来龙去脉,以及各种事实或传说和事物的总体关系等,如数家珍般地道出来。

(0)

相关推荐

  • 犹太人:真正聪明的人赚钱,一辈子不放过这3件事,多数人没在意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大半辈子都专注在通讯领域,最终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科技巨头企业:股神巴菲特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投资界,成功打造了属于自己的投资帝国.成功人士一次次向我们证明,厉害的人,往往只专注于一件事. ...

  • 作文参考【“热”事件“冷”思考】代梦珍(9年级))

    一坤专栏 李一坤简介 李一坤,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唐山市骨干教师,现任教于迁安市第三中学.参加工作22年,始终在高中一线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先后担任过年级备课组长和全校语文学科教研组长,曾参加 ...

  • 人事物的系统思考:先人后物,顺应人性,人性才是造物的势能高地

    认知框架 2020-11-08优质教育领域创作者 已关注 所属专栏:系统思维方法论! 构建一个系统,设计一个系统,把一个系统产品化,可以说是千辛万苦,但最后这个系统却无人问津,这就真的是冤大头了!尽量 ...

  • 悟者何其难不读书,不思考,彻悟何其难!不...

    悟者何其难 不读书,不思考,彻悟何其难! 不历苦,不反思,醒悟何其难! 历苦而悟,苦有多苦! 不学而悟,慧根多深! 悟者悟了,事还是事,俗还是俗,情依然是情: 只是,身在其中,心在其外,行在其中: 非 ...

  • 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吗?——在世界读书日的思考

    每隔一段时间"读书无用论"就会再次成为人们的焦点,"七万硕士送外卖"的假新闻赚足流量,"985"毕业后难逃"996"的论 ...

  • 世界读书日的思考:读书,也要趁早啊!

    琴深如海绝对原创的文字精神,笔随心,文随情,不从俗,反抄袭.人生的意义,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为世界留下了什么. Saying:让读书成为习惯. 文/如海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说说读书.   读书和不读书 ...

  •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有哪些

    病情分析:第2代抗精神病药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第一类,苯异噁唑类:包括利培酮.利培酮微球.帕利哌酮.棕榈帕利哌酮.伊潘立酮:第二类,苯异硫唑类:齐拉西酮:第三类,苯异噻唑类:哌罗匹隆.鲁拉西酮:第四类 ...

  • 读书笔记之思考命里有定数否?

    人的一生,平庸也好,发达也罢,是多种因素的集合,并非自己能够完全控制.尤其是那些经过无数次努力,仍没法改变的东西.人们只好无奈地叹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没有莫强求. 命是一个筐,好事怀事都往里头装. ...

  • 读书笔记之思考天性

    在没有外部约束和心性修养的情况下,大部分社会大众都会暴露出这样的天性. 第一:人人都希望自己是品德高尚,诚实.可敬的人. 第二:有便宜不占王八蛋,逮到空子赶紧钻. 第三:哪怕是一个小偷,也会对与自己无 ...

  • 读书笔记之思考困难与容易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