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不该说黄易确实没有你们讲得那么牛吗
金古已经是武侠小说的两座高峰,世人叹为观止,但黄易独辟蹊径,将武侠小说的创作审美涅槃于玄幻小说之中,黄易功不可没。
在今天的公号中,有1首歌视频,1首音频……
纪念黄易的最好方式是……
4月6日传出“黄易逝世”的消息后,我一直在补课,有关“黄易”的知识点。
2017年4月5日病逝,终年65岁的黄易。
之前除了《寻秦记》《大唐双龙传》两部电视剧之外,对他的小说了解并不很多,而人们谈及黄易也每每提及于此,尤其是在内陆取景的《寻秦记》。
有人评价古天乐说,白古的巅峰颜值期造就了杨过(94版《神雕侠侣》),黑古的最优造型则莫过于项少龙。
古天乐的转型最为自然,晒晒太阳烤烤灯就实现了从白古杨过到黑古项少龙的转变
在TVB的最后一部剧《寻秦记》夺得视帝之后,古天乐正式进入电影圈开创另一个天地。也正是这部被称为穿越剧的鼻祖,为后来无数穿越剧的追随者奠定了无限可能的想象基础空间。尽管这部剧的剧本是黄易非常不满意的。
TVB风靡大陆的最后一部武侠剧,与原著比精简了太多内容,项少龙也由书中的种马变成了专情男子
TVB这部剧的主题歌《天命最高》的演唱者也是古天乐,那个时候的他是意气风发的黑古少,编曲名手赵增熹极具流行度的作曲加上林夕的词,整个剧火得一塌糊涂。
就这部剧来说,也是男色胜过女色,当时的花旦萱萱、郭羡妮比及80年代的黄杏秀、刘嘉玲、邵美琪、蓝洁瑛等花旦们花色也差了不少,更无法达到书中倾城之色的标准。
这部奠定古天乐江湖地位、林峰上位无线一线小生的TVB古装武打剧之后,无线再没有一部可以叫得响的武侠剧,即使是无线一向引以为傲的金庸剧诸如林家栋的《碧血剑》、吴启华的《倚天剑屠龙刀》,即便是同样由林峰主演的《大唐双龙传》。香港的娱乐在新世纪初就渐渐走低,至今不见谷底。
连几十年前执大中华地区牛耳的通俗小说亦如此。金庸封笔、梁羽生仙逝、倪匡亦舒兄妹退隐江湖,真正还写字娱乐大众堪称大家的差不多只剩下了笔耕到生命最后一刻的黄易。
风靡大陆十几年的黄易作品直到 2009 年才终于正式引进内陆,之前的全部为盗版。黄易曾因书中大胆的情色描写饱受争议。但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黄易的书成为不少少年的性启蒙读物之一。
国人喜欢盖棺定论并死者为大,铺天盖地的蹭热点把黄易捧上比肩金庸古龙的神坛,他真的有那样的光芒吗。本公号向来以纵论经典歌曲为主,今特地转换下角度,不自量力评说一下。
《寻秦记》在大约2000年前后粗略翻过一次,这一回又打开了kindle前后差不多看了两个小时,真的没办法看完。
我不是处女座,但以不挑剔的眼光来看,也是硬伤满地。
举个最普通的例子。
我觉得以黄易洋洋洒洒动辄百万字的功力,难道不知道一个帝王只有死了之后才会有谥号吗,怎么在赵王、魏王在位时就有人唤为赵孝成王、魏安厘王?
有人说不能细究的,嗯,确实。就如黄易的小说封皮及插图和金庸、梁羽生小说插图的对比一样,唯美的日风,感受得到气势、威武,但看不到武侠带给人的遐想与美感,看不到气质、优雅。
金庸的小说插图大部分来自擅长工笔画的姜云行,在金庸小说风行的80年代,这些插图也深深影响了一代读者,熟稔者甚至看插图就知道来自哪部小说。
不过这也许就是新世代的武侠小说针对新世代读者应有的改变?项少龙更像是高大、会武功版的韦小宝,他的经历也更像是美利坚的“平民英雄”阿甘。
几年前陪妻子在产房生孩子的时候,重看了一遍《射雕英雄传》和《天龙八部》,上学时看过好几遍了,但再次拾起小说仍每每引人入胜到无法入睡。
金古梁温黄,武侠万年长?
我更觉得这或许是个武侠小说质量的排名。
金庸的15部作品,上乘之作占绝大部分;古龙作品鱼龙混杂,但佳作也有三分之一强;小时候看梁羽生还不错,现在再看就差了很多,无论格局还是构架,好看的五七八部吧;提及温瑞安,大家也就知道《四大名捕》,不能怪大家视野不够,布衣神相等其他也不过如此。
说到黄易,文字数量肯定是冠及其他几位的,已经连载了17卷的《日月当空》到他临死也没有收尾的迹象,是要赶超《冰与火之歌》乔治·R·R·马丁的意思吗?
对于开创连接了传统武侠小说与网络玄幻、历史小说的审美,最大限度的开阔了读者的阅读预期。这个说法我是认可的。
之前确实没有人这么写过,人家说金庸古龙已经是武侠小说的两座高峰,世人已经叹为观止,但是黄易独辟蹊径,武侠小说的创作审美能够涅槃于玄幻小说之中,黄易功不可没。
但是即使他最为人赞赏的《寻秦记》文字组织能力、情节构架能力距离《射雕》三部曲、距离《楚留香》《陆小凤》都有不小的距离。这么说,黄易的书迷可能要有异议。
“跨界大神”这个称呼我觉得倒是不错。
成龙巅峰时期的代表作《双龙会》,故事创作就是黄易应徐克之邀写的,能入徐老怪法眼,肯定不一般水平了。
1992年,成龙、张曼玉、利智等主演,徐克、林岭东联合执导的动作喜剧片《双龙会》上映,黄易是主创之一。失散多年的双胞胎兄弟相遇,然后互换身份的剧情,出自黄易的构思。
从传统武林奔向科幻世界,横跨历史、武侠、科幻到玄幻,甚至可以加上他曾经最为人诟病,但也可称其为黄易特色的情色描写。虽然不是宗师级别,但用武侠小说中的套话说就是“已臻化境”。
有人悲观说黄易之后武侠小说仅仅温瑞安一人苦撑,这个娱乐了华人百十来年的中国独有小说类型面临绝后的尴尬境地。
温瑞安惊闻黄易逝世,特书挽联 :网络风行时,古今弹指仗汝易穿越;侠坛式微后,世间唯君与我敢冲锋。哀叹黄易过世,更慨叹当代文坛上武侠小说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
武侠小说真的没有可突破的空间了吗?
我不这么想。
80年前还珠楼主面对着平江不肖生、面对着《江湖奇侠传》时可不这么想;
60年前金庸面对着还珠楼主的煌煌大作《蜀山剑侠传》不这么想;
到了50年前,一个叫熊耀华后取笔名古龙的年轻人面对着当时的金庸梁羽生两座武侠高峰,也不这么想;
从40年前一直写到现在的温瑞安当然也不这么想;
金庸、古龙是两座高峰,温瑞安是坚持到现在为数不多的武侠小说家
自然,30年前虎躯一震的黄易从来没这么想,他的作品说明了一切。
未来肯定也还有很多可能性。
这几年大陆作家、导演徐浩峰的《道士下山》《箭士柳白猿》《逝去的武林》都印证了武侠小说的另一种可能性。
徐浩峰的书被称为现实版的武侠小说,多以民国时代为背景,这一点和传统武侠小说有着明显区别。
黄易之所以被大家称道,是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界,但至于多伟大倒不见得。
1987年,他在交上去第一部作品后被博艺出版社老板强令改思路,以倪匡为目标。虽然成就了今天的黄易,但是我告诉你,如今倪匡已经歇笔几十年,写到临死前的黄易仍然仅仅看到倪匡的尾灯而已。
当年的《明报》总编辑金庸在出差时,就由倪匡代笔,倪匡被称作“口袋书大帝”,被誉为华语世界最伟大的科幻武侠小说家。
那些看了些许反转、一点点科幻就大呼烧脑的人,你需要好好捡起几本署名倪匡、卫斯理的书,你就明白啥叫脑洞大开了。
我倒是觉得最好的黄易其实一直都没到来。尽管作为一个人来说,60多岁的年纪已经不再是创作的巅峰时期了,但他天马行空的创意,他震铄古今的格局,天若假年,其实编织一个华语世界的《冰与火》并非不可能。
像他这样几十年几乎一直笔耕不辍的人不多了,勤奋上来说,黄易确实不差。
他也说过,《寻秦记》的剧本让他很失望,确实原来跳脱传统窠臼、离经叛道的另类英雄项少龙,本来并非电视剧中洗白了的项羽他爸,让黄易不满的和林奕华差不多,都针对的是一个不思进取的TVB。
可惜,最好的一直都没到来。
再听听《寻秦记》吧,我还打算看看《破碎虚空》,黄易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也是他最为满意的一部。
这也许是纪念黄易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