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特使眼中的康乾盛世-饥饿、贫穷和充满没落气象的大国

康乾期清朝的人口暴增及大清疆域广阔为康乾盛世提供最好的佐证

明朝末年至清顺治时期中国人口大约5000万左右,到了康熙帝开始人口开始大幅增长,从1亿到乾隆末期的3亿左右,中国真正成为世界人口大国。在中国古代衡量盛世的一个主要标准就是人丁的数量,人丁增长一方面是由于可供食用的粮食增产,另一方面是由于国家太平,没有战乱,这样的社会在古代的帝王和史家口中一定会称为盛世的。

清朝人口开始大增,与雍正皇帝的“摊丁入亩”政策关系非常大。所谓的“摊丁入亩”就是改变过去按人口计税的政策为按田亩计税,这个政策对刺激生育率有很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封建社会人头税是一项很重的税负。

明朝福建人陈振龙从菲律宾引进甘薯在中国开始大量种植,这种食物养活了至少上亿人,特别灾荒之年无数老百姓是靠甘薯才得以生存下来。

另外从康熙到乾隆时期,清朝大规模开垦荒地,康熙二十四年,全国共有耕地六亿亩,到乾隆帝去世,全国耕地约为10.5亿亩。同时由于耕种技术不断改进,产量也增加很快。

盛世的光环掩盖不了帝国的民生凋敝和国家的没落

英国特使马戛尔尼于1793年来到北京谨见清朝的皇帝乾隆,从登上中国的海岸开始,马戛尔尼所看到的景象与他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样,他看到的是百姓普遍的贫穷,路上的面黄饥瘦,目光呆滞,住的房屋大部分都是茅草房,卫生状况非常差,这完全不像他认为的那个天堂般的帝国。使团丢弃的死鸡死鱼,那些百姓都争抢,丝毫不顾忌尊严。

到了北京后,迎接他们的仪仗队手里拿着的都是一些很原始的冷兵器,这与他在英国所见到的火枪等差距非常大。马戛尔尼于是断定这个东方的古老帝国并不像外界所传的那样富有和强大,而是一个保守、落后的国家。

对现代文明和科技盲目抵制,自大和愚昧预示着这个鼎盛的帝国进入末日的黄昏。

马戛尔尼一行给天朝送来了一批自认为是珍贵的礼物,内有天文、地理仪器、图书、毯毡、军用品、车辆、船式,总计600箱,俱为用心选购。但当这些东西送到天朝后,天朝的大臣露出了不屑一顾的表情,他们拒绝参观,这些在他们眼里都是雕虫小技,不值得一看。

乾隆皇帝的态度是:这些东西大清国的工匠们都可以做的出来,与清国并无二致,“所称奇异之物,只觉视等平常耳”。马戛尔尼历经9个月海上漂泊来到清国,不想因这些破坏会晤气氛,只得称:“吾乃大骇,以为吾所携礼物若与此宫中原有之物相较,必如孺子之见猛夫,战栗而自匿自首也”

马戛尔尼这次出访清国失败后归,回到英国后发出的感叹:“我们的整个故事只有三句话:我们进入北京时像乞丐;在那里居留时像囚犯;离开时则像小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