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者提问谈谈职场【杂谈】
原创 敖让 资治通鉴读史悟道 2019-05-29
今天0点写的东西被吞了,可能有敏感词汇,白忙两小时。趁着有点空闲时间,重新补一篇。
昨天我为读者问了我些问题,我觉得挺有意思,说说自己的看法,发出来和大家分享下。
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读者,主要说了以下几个情况:
1.单位越级报告的现象很多
2.有不少诬告夹杂其中
3.领导开会反对越级报告,提倡逐级汇报
4.读者认为应该鼓励告状,如果查实是诬告要惩罚告密者;如果确有其事,则应处理被告人。
5读者提出了一个假设性问题:如果大家屁股都不干净,该如何应对这种局势?
6.最后,读者提出疑问,领导的这种做法是不是最优解?
【解析】读者描述的这些现象,放在史书里,其实就叫风闻言事。
风闻言事,是古代御史台谏官才有的特权。意思是可以捕风捉影,可以根据推断和揣测,在没有事实根据或者没有充足证据的情况下,向皇帝上书弹劾朝廷大臣,并且不会因言获罪。
在历史上,当皇帝想要整顿朝纲,肃清吏治的时候,往往会采用这种手段,为官者可以凭风闻上奏,互相弹劾,查实属实者嘉奖,不实者不罚,是皇帝广开言路的策略,进而避免皇帝被小人蒙蔽,明清两朝都有皇帝使用过。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风闻言事的好处够大,副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利益,有利益就有仇恨,有仇恨就有诬告,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会拉帮结派,互相撕咬,没完没了。会打击普通员工的工作热情,降低中层干部的威望,造成人人恐慌、互不信任的局面,隔阂越来越深,猜忌越来越重,对单位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最终导致事业的失败。
风闻言事的出发点是广开言路,可最终会被别有用心的阴谋者所利用。比如说,单位正在研究晋升名单,最有希望被提拔的有两个人,如果可以风闻言事,很可能其中一个就要被人诬告,然后被调查,而一个被调查的嫌疑人是没有资格被提拔的,等你调查完,却发现没有问题,这个时候另一个人已经晋升上去了。如果你是这个被调查的员工,你有什么想说的?
但是,不考虑宏观的影响,单纯的从领导角度来说,风闻言事对领导个人是没有伤害的。反而会帮助领导更好的掌握权力。
一旦开启风闻言事,短时间内,各种真真假假的报告,像雪花一样飞到领导的办公桌上,因为都是匿名的,谁也不知道领导手上有多少举报信。
这个时候,领导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好恶,选择性的调查下属。平时不听话的,调查一遍,被调查的下属人设毁了,威望没了,大多数没事也可以给你整出些事来,渐渐的就会被边缘化,被打倒,被替代。
上面说的这两种情节,《人民的名义》里有两段,一个是赵德汉被调查时说的话,另一个是侯亮平在查案的关键时候被调查。
领导通过这种手段,很快就能在单位变得说一不二,因为没有人敢唱反调了,唱反调的都被打倒了,剩下的都是愿意投靠归附的。
所以对于领导来说,这就是一种立竿见影的集权手段。在领导还没有完全掌握到权力或者感觉快要失去权力的时候,往往会搞一次这种行动。
在有些领导眼里,宁为鸡头不做凤尾,单位再好,如果自己讲话跟放屁一样,那也是别人的好单位;单位再差,如果自己一言九鼎,那也是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风闻言事大致讲清楚了,我们再回头看看读者的问题。单位风闻言事的现象很严重,领导开会公开反对大家越级报告,提倡大家逐级反应情况。领导真的是在反对风闻言事吗?很难讲。
如果是真的反对风闻言事,要遏制这种现象很简单,匿名举报一律不受理,实名举报一律交给第一责任人处理就好了,慢慢的这种现象就会越来越少,何必空喊口号,光打雷不下雨。
同时,读者提出了自己的设想:鼓励告状,已经查实是诬告将处理诬告者,如经核查确有其事便处理被告人。
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只是鼓励诬告不是政治正确,这在政治上站不住脚,如果哪个领导敢鼓励诬告,第一个下课的便是自己,除非本来就是独裁者,本身就是政治正确。
如果大家屁股都不干净,作为下属,如何应对局面?
美帝制造了原子弹,作为其他国家,有三种应对策略。
第一是学日韩做小弟
第二是自己也造一个,并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第三是学那些不知名的小国家,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你没有璧,只要不刷存在感,别人大概率就会把你当空气。
采取哪一种策略,还是要看自身情况,比如所处的位置和对未来的期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至于领导的做法是不是最优解,如果他的目的是正本清源、打击单位的歪风邪气,这么做,当然是错的,应该以实际行动打击这种行为,而不是空号口号故作姿态,纵容甚至暗地里挑拨这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