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亚红:深心托毫素 墨迹耀梅城 -——读《砚庐墨迹》有感

投稿邮箱

期待已久的《砚庐墨迹》一书终于与我们见面了,这本纪念岳仕杰先生诞辰100周年的精美画册是岳老先生的子女经过三年的酝酿、搜集、整理、编辑、研讨、修改、定稿等等一系列的辛劳付出,才得以完成。期间所花费的精力和艰辛可想而知,所以倍加珍贵,有幸得岳老先生长子岳进老师馈赠一本,不胜感激。手捧散发着墨香味的书本,我便迫不及待的翻阅了起来。

尽管几十年来在报纸、杂志、图书、网络及展览会等各种场合也见过不少岳老先生的作品,翻阅此册,还是有相当数量的作品第一次见到,让我大开眼界、一饱眼福。我是一个热爱文学者,对于当今的书法界知之甚少,即便是欣赏书法作品,也大多是从文学的视觉去审察和观感,从中体味艺术的奇妙和趣味。

个人浅显的认为,书法和文学都属于文艺范畴,应该是相通的。书法艺术中的笔势,其变化和异动,仿佛文学写作中的语感和节奏,体现的,是一种独特的韵味和风格,是一种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东西,是书法家艺术性格和艺术特征最自然、同时也是成熟的表现,更是一种不恃法度而又不离法度的高级的艺术境界。

每个文艺工作者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文学爱好者提到周作人,会想到他的飘逸洒脱,提到冰心,会想到她的委婉清丽,提到朱自清,会想到他的工笔精雕,提到鲁迅,会想到他的洞彻犀利,提到郁达夫,自然又会想到他的激情奔放。就是当代成名的作家,比如余华、苏童、莫言、贾平凹、孙甘露等等,哪一个又没有自己的艺术个性呢?

观岳老先生的字,给我的感觉是不拘谨,不呆滞,幽玄中透出辛辣,劲健中含有典雅,古拙中藏有纤浓,很亲切,很友好,一点架子都没有,更没有故作姿态、出巧卖弄,有一种不假雕饰、不慕词彩,观其气度有似等闲的大家风采,仿佛与老朋友一起很有兴味的清谈,在不知不觉中,触景生情,探得某种妙理,引导我们去咀嚼,去体味。如果让我来个总结那就是:浑穆的笔势,峻厚的抒情,庄谐的趣味和舒徐自在的表达。

岳老先生之所以能成为书坛的一代豪杰,除了他的勤奋,更与他的天分、与他超拔脱俗的见解密不可分。他认为,楷书是学习书法的基本功。他说:“字写得好不好,经不经得深深受看,大都从字的结构和笔力来判断,如何衡量呢?既要外表好看,又要内在有功夫。形神俱佳,才是好字。达到书法美,才是书法艺术。”他把多年来的积学,加以消化,又融入了自己的艺术元素,创造出属于自家特色的书法作品。这是艺术家最难能可贵的地方,也是趋向成熟的标志。试想一下,如果一直跟着别人走,最高境界也就是“学得很像”,不能够成为具有自己个性和面目的一代宗师。而岳老先生正是意识到这一点。外行的我不敢说他的书体如何,但是却知道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书法风格。

岳老先生之所以能够在书法艺术上取得大成就,显然得力于他渊博而杂陈的知识,如果没有广纳博采的知识和丰盈的见识,也就没有运用这些知识的本领,当然也就无法信手拈来、挥洒自如的艺术创造。他对书法的自家风貌孜孜以求,从传统最深处走来,但又不依傍古人,更不追随时风,他把对书法的认识和感受归纳为:学书、继承、创新、书体、书艺、服务等六个方面。这是他历览古今书道后的真知灼见,也是他自信的表现。

拜观岳老师的一幅幅精品力作,品读其对书法之高论,感叹其于书法之技巧。他的笔墨是真实的,是不虚的,是见性的,是无碍的。正如书中作序的袁老先生所说“品味岳老先生的书法作品,我们能从中间感受到一种美感,一种视觉冲击力,是一种书法大餐,是一种精神享受,由此,对岳先生一种怀念之情,一种打心底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想必他在书写中也是快乐的,并不自觉地将这份快乐流露在笔墨之间,带给每一位幸运的观者。

一册在手,翻阅再三,犹有意犹未尽之感!

作者:唐亚红  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黄梅县图书馆工作人员   曹锦军围炉执行主编

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魏鲜红

主编

唐亚红

执行主编

《大美黄梅》 出版公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