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好个“松”
太极好个“松”,一个“松”字话万千。我们学太极、练太极追求的是什么?说一千道一万无过于一个“松”字!得到了松就是真功夫上身!就可以健康长寿!松是什么?松是阴阳的最主要外部特征之一,松是阴阳的漂亮脸蛋。阴松绵绵如水,俯之则弥深,仰之则弥高。阳松,如磐石,如坚刚,撼之不可动摇。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一分每一秒不可分离的伙伴,你坐在椅子上站起来,要松;你投篮球上网,要松;你迈步行走,要松。松是太极拳的“魂”!然而你若是想随心所欲的将日常生活中的“松”化为人体最大能量发挥出来则是难之又难。追求“松”的最大能量化是我们太极学子矢志不渝所追求的目标,但是难!正可谓:太极“松”太难!难在哪?无过于三难:一难没明师,没有明师就不能听劲,不能听劲就不能明白什么是太极拳的“松”。
太极拳的“松”是什么?太极拳的“松”好比是数学中的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你只有明白认识了这十个数字你才能做题。学习太极拳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松”。不能明白“松”的概念,那我劝你就别学太极拳!什么是“松”:吴图南老前辈曾生动的表述之:松者,蓬松也。宽而不紧也。轻松也。放开也。轻松畅快也。不坚凝也。含有小孔以容其他特质之特性也。我们很多的所谓太极拳老师凭想当然教学生太极拳的‘松空’;很多的太极学子凭想当然练太极拳的‘松空’;还有一些所谓的“太极学者”在一旁凭想当然的去评价、否定太极拳的‘松空’。我在参加一次武术研讨会上,私下里一位所谓的“太极大家”悄悄的对几位来向他求教的年轻学生说:“什么是松空虚无,哪有这些东西存在,那不过是古人的形容而己。”(“太极大家”对松尚且如此不理解,更惶论普通习练者?对“松”如此怀疑如此不理解,又怎么可以希望他们去教育后学研习“松”呢。不明“松”,不懂“松”,不研“松”,不言“松”,自误且误人,贻害无穷。)不客气的说这就是当今太极拳的现状。这些现状都阻碍了太极学子能够寻找到太极拳的“松空”。因为对于一个初学者你让他在这么复杂的太极环境中去辨别什么是太极“松空”可想而知:何其难!
在这里我要向大家明确的说:太极拳的“松空”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可视的物体,是看的见、摸得着的东西。对于太极学子如何学到真正的太极“松空”呢?我建议你见到太极老师,首先要求听他的劲,听他的松腰何味;松肘何味;松肩何味。可以说:太极拳全身各部位的“松”味是不一样的。通过摸劲你就可以轻而一举找到你心目中想要找的太极明师。
二难“松”难辨; “松”的表象是什么?京城太极拳松柔艺术大师杨禹廷在《太极拳系列秘要》一书中云:全身自然舒松、节节贯串,头脑安静,神经不紧张,身心松静,自然舒展,柔、圆、缓、与胸腹松净,周身血液流动畅通,神经末梢活跃,体肤感觉灵敏。前辈大师对太极松柔的精僻概括,明确的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太极拳的松柔!可以说修松的过程就是修炼太极拳的过程。同时在这里我也要敬告太极诸君:在这个伟大浩荡的工程中,即使你得到了明师指点,在明师身上听得了真正的太极“松”,但真到了练的时候就又是另一番情景了。要真正的做到“身知体悟”,你将在艰难曲折中反复踯躅前行。
能够找到太极明师是你的造化,但找到太极明师并不意味着你能学到太极拳的“松”。原因很多,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是:虽然你在老师那听到了真正的太极松柔,甚至你无数次的听到真正的太极松柔之味,但在自己练习的过程中,种种“假松”现象都将现实的阻碍你前进的步伐。稍有不慎便将“假松”与“真松”相混淆,然后是无尽的无耐和艰苦。例如身体的“懈”,就是典型的假松现象。
松的内在表现是什么?是三动三不动,是外柔软而内坚钢,是中正安舒。没有了这些内在的硬指标那不是松,那是假松。 在练松的过程中,虽然摸了明师的劲,但一到自己身上,可就常常是变了形的松。例如:常见的有松与懈。我们常常把懈误当成松,手上无力,旁人看得还挺‘松柔’,上前一推马上身体东倒西歪,没有了中正。首先要用松柔内功的硬指标来衡量。外柔软而内坚钢,又像散文一般形散而神不散。有着内固精神的主线在其中。拳谱曰:太极之武事,外操柔软,内含坚刚。所难者,内要含蓄坚刚而不外施,终柔软而迎敌。以柔软而应坚刚,使坚刚尽化无有矣!没有了松的内在硬指标,简单的追求外在的“松”,最后得到的只能是“假松”。
三难“松”难修;何为功夫?其实所谓的功夫就是时间的磨砺、积累!“在正确的拳理---王宗岳太极拳经、武禹襄太极拳论等的指导下,以正确的行功方法---轻慢圆匀、轻扶八方线、中正安舒、减法、用意不用力等等行功”!在我们平时的练功过程中,由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工作压力的巨大,使我们练拳的时间相应的少了,朋友们聚会了,谈恋爱了,等等原因,我们实际练功的时间就可想而知了,我们计算练功时间总是习惯以年计算,我练太极练了一整年,可实际计算下来,一单位年实际练功时间不过那么几十个小时,这样的练功时间可想而知能够做到身知体悟真正的太极松功又何其难。同时,即使解决了时间问题,能挤出时间练功了,但是如果习练者的理念是错的,练功方法是偏的,那么越练离真正的太极也就越远。古人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差之的“之”应该是正确的理念与正确的行功方法,失之的“之”应该是真正的太极功夫。太极修松的过程中是一场煎熬,还是一场挑战,更是对心的考验。由于松功迟迟不上身;由于自认为练得是真正的松柔,老师一检验是假松;练了若干年,甚至十年,自认为松功可以了,可一跟人接手实战,马上“懈”下阵来,等等原因,对追求太极拳真功都是心理上打击。这些都是现实中存在的。太极“松”难求,但并不是不可求,只要你找到明师;树立正确的太极理念;方法正确,勤学苦练,还是能够学到太极真功的。在这里我想用祝大彤老师一句精辟的话来敬告太极诸君:太极不修松,到头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