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釉里红有哪些主要特征
元代瓷器是中国陶瓷发展当中的重大转折点,在陶瓷装饰历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但因元代青花瓷器烧制时间短等原因使其存世量较少,元代青花釉里红作品更是少,存世也就更为罕见。
明洪武朝,釉里红瓷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实物遗存量上比较,甚至比青花瓷还多。洪武早期的制品多呈黑红,不够鲜艳,甚至有些烧成了“釉里黑”也未被打碎埋掉。即便如此,此类品种贯穿洪武朝始终,坚持不懈。中、晚期多呈较纯正红色。风格古朴、厚重,器型硕大,纹饰丰满,气势夺人。充分展示了明朝开国之君的胸怀与气度。
进入明代以后除了明初还有少量的青花釉里红器物烧造,剩下整个明朝几乎不再见其身影。一方面原因是本身烧造过于困难,另一方面原因是其它彩瓷的兴起,比如五彩、斗彩等等。这些彩瓷的流行限制了明代青花釉里红器物的继续烧造。
元青花釉里红是瓷器釉下彩的一种品种,属于高温釉下彩的一种类型。青花釉里红是一个瓷器上面出现两种不同的颜色,青色是用金属钴作为着色剂,而红色是用金属铜作为着色剂,然后经过高温彩绘的方式呈现出来的。青色与红色相互结合在一起,一冷一暖的搭配,迸发出一种独 一 无 二的视觉效果。
就烧制难度而言,青花釉里红远远难于两者单烧。因为青花的着色剂是钴,釉里红着色剂是铜,二者性质不同,烧成温度以及对窑火气氛的要求也有差异。要保证青花幽翠不晕,铜红发色沉稳,两者需要取一个适当的温度值。
在中国瓷器艺术品收藏市场中,青花瓷一直比较突出,随着身价的沉淀,更是成倍上涨。“青花釉里红”是青花瓷器中较为受藏家们喜爱的之一,今年春拍中更是成 交了一件六千多万的青花釉里红瓷器。而从历届各个公司的拍卖会上我们不难发现,元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精品经常能够拍出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高价。
釉里红是以铜为着色剂,在白色的胎体上直接用笔绘制各种纹饰,上釉后入窑烧制,铜在高温1200-1300度的还原焰中,在釉下产生出红色的纹饰,所以被人们称为釉里红。明代洪武朝的釉里红瓷器只限于官窑生产,民窑是禁止烧造的。因洪武朝的釉里红瓷器纹饰都呈现程式化,虽有所创新:笔法舒缓柔和,布局疏朗开阔,写实洗练,规范统一,但可看出其制作是严格受制于宫廷领布的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