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英美电影差异的普通观众| 2018年四月观影后记

在《2018年第一季度私人观影记录》更新之前,我其实有点在想用movie还是film比较好,前者是美式英语,后者是英式英语,不过看了一下列表就释然了,我看的还是美国片多,所以当时选择的是movie。是的,在英国电影院我还是看了更多美国电影,或者说好莱坞的商业大片。

不过这个月观影记录有点势均力敌,因为我看了三部美国电影,两部英国电影,如你所见:

如果我不告诉你哪两部是英国电影,你可以看得出来吗?

我想首先你会采用排除法,至少可以确定:漫威宇宙的《复仇者联盟3》和巨石强森的《狂暴巨兽》是典型的好莱坞电影。

其次,或许你也会从美国人不喜欢太长标题的想法推算出:《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 (The Guernsey Literary and Potato Peel Pie Society)》名字长到不行,估计是一部英国电影。同时如果你熟悉海报上演员的脸,也会看出这部电影的主演基本上都是英国演员,所以也可以推测出来。

那么,接下来就是《喜剧女王(Funny Cow)》和《爱你,西蒙(Love, Simon)》之间的角逐了。

究竟哪一部是英国电影?哪一部是美国电影呢?这里的分类主要看制作的团队,毕竟演员来自不同国家,很多已经是非常全球化的阵容了。

在不了解剧情内容的情况下,其实看英文片名联系两国的文化还是可以嗅到其中的差异。比如我对英语的一个文化印象就是:英国人遣词造句相比美国更加含蓄,喜欢用隐喻、比喻。所以,直接表达爱意还署名的是欢快活泼的美国青春喜剧片(同时男主角还穿着牛仔)。

在这段强行拖戏的开场之后,从三方面来谈谈我的观影感受:

画面的冲击力肯定是《复联3》当之无愧排第一,并且在同类型电影中也是翘楚;相比而言,《狂暴巨兽》就只能说突破了怪兽片都要迷雾、黑夜的加持,充分体现了“做怪兽”的特效技术取得了巨大突破。文艺电影在这方面肯定是弱项,但《喜剧女王》中几个时空交错和表达时间流转的画面处理得很有创意,《根西岛》中初到岛上的几个片段也有意料之外的小惊喜,《爱你,西蒙》则只能说中规中矩。

镜头的流畅性那肯定直接用黑幕加文字转场的《喜剧女王》垫底。但其他两部文艺剧情片很难和大制作的商业片放在一起相提并论,所以只能平行来看。在两部文艺爱情电影中,一个是上世纪的伦敦和海边小岛,另一个基本上是现在的美国郊区与校园场景。后者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场景变化,基本上运用的衔接也都是镜头切换,有不少镜头处理比较像快节奏的美剧,缺少电影的质感,所以前者在场景调度转换中是有更多空间可以发挥。两部商业大片里《巨兽》整体逻辑都不清晰,肯定是有宏观架构的《复联3》镜头调度的能力强大更多,当然也有些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转换某些场景的时候和《喜剧女王》相似的转场技巧有些生硬。

讲故事的功力肯定是《狂暴巨兽》垫底,毕竟怪物特效的视觉效果才是卖点,但其余四个故事真的都各有千秋,《爱你,西蒙》反转能力最佳,《复联3》也从灭霸传的角度重新洗牌了漫威宇宙。但我偏爱《喜剧女王》在揭露了欢笑背后的苦乐人生是,会让我联想到选择走上一条从未有女性走过的道路是多么步步荆棘。同时,我更欣赏因为一封信跑到一座小岛上参加读书会而开启的《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因为这本书对于书籍的描写,对于作家写作的描述,从很大程度上都在让我联想到读书、求学与书写的意义。

总体来说:

这里提到的两部英国电影悠长细腻,看完会有千头万绪带出来,可以引着你再去解读多一些,再让自己脑内的想法发酵一会儿,简单来说就是,内心的小人是这样的思考状态:“我得再想想...

而三部美国电影就是看完了会觉得很爽(当然复联3惨成这样的英雄们有点让我揪心),有一种想做啥就去做的冲动要控制不住喷薄而出,简单来说,内心的小人进入暴走状态:“我现在就要做这件事!!!

以上就是一个每周都要看电影的普通观众拼尽全力写出来的谬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