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肌炎病案一则


导读:皮肌炎是以是以侵犯皮肤和肌肉为主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主要侵犯皮肤和横纹肌。其临床特征为皮肤红斑、水肿、色素沉着、肌肉疼痛无力、行动困难等。本文介绍皮肤专家张志礼教授治疗皮肌炎的经验。
皮肌炎病案一则
邢某,女,33岁。1985年12月29日初诊。患者近9个月双眼睑反复水肿、潮红伴四肢乏力,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皮肌炎”,予地塞米松1.5毫克,1日3次,口服治疗,病情略有好转,但仍自觉乏力,关节肌肉疼痛,卧位翻身、手臂上举及下肢下蹲困难,纳差,口干,咳嗽。
皮科检查:双眼睑及周围呈暗红色水肿性红斑,颈部V三角区有类似皮损,甲周可见暗红斑,双手指抚之冰冷,双手臂仅可上举至胸,以右手为重,不能下蹲。血象及血清酶升高。舌淡,苔白,脉细数。
诊断为皮肌炎,辨证为脾肾不足,寒湿阻络,气隔血聚。治以健脾益肾,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处方:健脾益肾方加减。
黄芪30克,太子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丹参15克,鸡血藤15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黄精15克,玉竹10克,女贞子30克,秦艽15克,山药30克,桂枝10克,桑白皮15克,地骨皮15克。配合应用抗生素治疗,同时继续服用地塞米松1.5毫克,每日3次,口服。
服上方21剂后卧位时可自主翻身,上肢可上举,食纳乏力好转,咳嗽、口干消失,仍不能下蹲,四肢末端发凉,胸闷胀,夜寐梦多,舌脉同前。原方去赤白芍、黄精、玉竹、山药、桑白皮、地骨皮,加首乌藤、天仙藤各15克,益母草、枳壳各10克,白茅根、白花蛇舌草各30克。
继服3个月后可下蹲,已无胸闷,时有腹胀,双足时肿胀,纳可,梦多。舌暗胖有齿痕,脉缓,继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上方去桂枝、首乌藤、天仙藤、白茅根,加冬瓜皮15克、桑白皮10克、车前子15克、板蓝根30克。
再服3个月后,病情明显减轻,激素减量至每日0.75毫克,1日3次,口服,血象及血清酶恢复正常。此后继续门诊中西医结合治疗,随访3年,病情稳定。
按:本例患者中医辨证为寒湿证,此型患者病程迁延,脾主肌肉四肢,本例患者平素乏力,肌肉疼痛,卧位翻身、手臂上举及下肢下蹲困难、纳差,均为脾气亏虚表现;肾在体合骨、主水、主纳气,患者关节疼痛、双眼睑水肿、咳嗽口干,均为肾阴亏虚、肾气不足表现;患者双手冰冷,皮疹色暗红,为寒湿阻络、气隔血聚表现。综合患者舌淡,苔白,脉细数,辨证属脾肾不足,寒湿阻络,气隔血聚。治以健脾益肾、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之法。方中黄芪、太子参、白术、山药、茯苓健脾益气利水;黄精补气养阴、健脾益肾,平补肺脾肾三脏;女贞子滋阴补肾;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丹参、鸡血藤、赤白芍活血化瘀;秦艽祛风湿、通经络;桂枝通阳行瘀,温经散寒;桑白皮、地骨皮清肺止咳。二诊时患者口干、咳嗽消失,故去养阴清肺之品,加用首乌藤、天仙藤等活血通络之品。三诊时患者双足肿胀明显,已无四肢发凉症状,故去桂枝等温经散寒药,加用冬瓜皮、车前子等利水渗湿药。服药3个月后,患者诸证减轻,激素减量,收效良好。

文源: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报,作者/张艺。

- 完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