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封每周家书:为什么要为自己而活?
题图是我请路人帮我连拍的,
拍摄地点为八达岭长城北八楼。
(2018年9月27号 北京时间 15:57)
最最最亲爱的妈妈,
第十三封信竟然是从北京的一个胡同里敲打出来的,而且这一次我竟然要想要和妈妈谈谈“为自己而活”。
这个话题其实听起来很不中国,甚至有一些大逆不道。因为很多人的印象中,中国父母,尤其是“伟大的”母亲,应该是为丈夫和子女操劳一辈子的“贤妻良母”。而子女应该要做一个懂事听话的孝子孝女,从学校毕业后进入社会找一份安稳的工作,尽早成家立业赡养父母,还要生个娃让父母能含饴弄孙。
我并不觉得这是什么不好的事情,也无意指责别人的生活。但抛开“谁谁家这样就挺好”或“谁谁家没做到什么就很惨”的案例,就谈这种现象成为衡量所有家庭的“一刀切”标准时,我们是否要在做重大决定前先问问自己:
我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我始终认为不先为自己而活,根本无法对父母、子女以及任何其他人负责。
因为一旦有什么事情出错了,当时做出这个决定的人都可以把自己撇干净:
当初是你让我这么做。
一个人其实根本没有办法为另一个人做决定,因为再怎么换位思考,你都不是对方。那些在逼婚的父母,用尽各种方法想要让孩子挑一个'满意’的新娘/新郎,却并没有意识到这种以爱之名其实是一种过分的负担。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和包办并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更可怕,因为父母觉得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孩子未来的幸福。
而这种幸福,竟然又源自其他人,源自可能一辈子会对自己孩子好、可能会人生无常先走一步、可能道德败坏招蜂引蝶的'新人’,还源自出生了也不知道会长成什么样、在校园里是会霸凌还是被霸凌的'小孩’。
在我看来这种'我是为你好’是饱含着情感,但大多是因为自作多情。就像有的父母会觉得你怎么长大了敢顶嘴了,翅膀硬了。翅膀硬了当然要飞,你说得没道理当然要反对,如果硬要折断孩子的翅膀、唯命是从,那这样的父母和古代的暴君有什么差别。
妈妈你也说人来世上一趟不容易,要为自己而活。我想妈妈你是在逐渐想清楚、慢慢也会去做的阶段,我很欣喜。因为和其他许多中国式母亲不同,我的妈妈是我在长城顶上最想打电话的人,不是因为有羁绊,而是因为我知道妈妈你让我把这双鞋子穿过来,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你的鞋子踏上了长城。
我不希望由我实现你的理想,妈妈的理想生活应该是自己在有生之年实现。我很乐意在这个过程中给妈妈加油鼓劲,记录下你向前的脚印。
我这次是来给你探路,期待下一次我来北京的时候,是和你一起。当然除了长城,我们还有许多大好河山要去一起欣赏。
爱你~香香~
女儿
鑫大
于北京小巷儿国际青年旅舍
想要回顾之前的信,可以通过下面的链接可以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