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融资一个亿!业内大佬却说无人便利店还不如自动贩卖机!原来是因为……
目前有一种新型的购物方式,看到想要的货,拿起来经过监测区就可以走了,你的手机APP、支付宝以及微信就会自动扣钱——就是这么不知不觉地剁手了。
没有收银员,结账无需排队,全天候售货,这种无人便利店正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成为现实。
说起2017最热门的词语,无人便利店绝对是其中之一。10月16日消息,无人便利店“EasyGo”近期又获得时代地产集团数千万元战略投资。今年6月以来,EasyGo完成了500万元的种子轮融资;9月,获浙江易坤创投和深圳永田合投共同参与2000万元天使轮融资。本次是其运营四个月以来的第三次融资。
据透露,到本月底EasyGo的铺设点位将达到10家,到年底EasyGo在广州的门店数量将增加至100家。除了进驻深圳、珠三角的主要城市外,明年将会在全国5大重点区域进行高密度布局。店铺铺设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早在今年6月,全球第一家24小时智能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BingoBox)”落户上海,计划在1年内将无人便利店的数量增至5000个。7月,备受关注的阿里无人便利店--“淘咖啡”也公开亮相。在融资方面,更有消息爆出一周内拿到了两笔共超一亿融资的传奇故事。
其实,2016年底,亚马逊发布了一款全新的无人超市产品 Amazon Go,可以说是最早进入大众视野的。其操作形式为,用户只需用手机登陆亚马逊账户、在进门时通过身份审核,就可实现真正的无人结账,即拿即走。
这一消息像星星之火在2017年快速蔓延,据预计,未来的两年内,更多品牌企业将进入无人店领域,无人店将成为零售业最具爆炸性的新型业态之一。
资本的涌进、技术日趋成熟、消费升级等综合因素,给无人便利店发展提供了沃土,但实际过程中,无人便利店还具有很多弊端和挑战。
运营成本并不低
入局无人便利店的玩家们都曾表示无人便利店具有低成本的竞争优势,这将在未来的便利店业态中取得优势。可实际上,无人便利店的空间较小,每种货品的摆放量有限,那么商品便需要及时补货,同时还有仓储、电力、机器定期维护等运营成本。
同时无人便利店还增加了开店投入成本,包括后台支持技术研发和部署成本、为技术升级而购置的硬件设备和特别装修,而使用RFID技术的无人便利店还需要承担芯片硬件成本和贴在商品上的人力成本。
也就是说,无人便利店虽然减少了一部分人力成本,但前期投入、后期运营和维护的成本并没有减少,甚至对商品管理和后台维护的成本更高。
技术还未成熟
当前无人便利店行业在技术方面仍处于技术探索早期,能做到真正的无人值守还为时尚早。例如当人流激增时,Amazon Go就无法自动识别并结算。
国内同样面临这种尴尬,识别、传感、支付等无人化技术手段已相当成熟,难点在于消费者行为是随机的,实时传导到后台并且进行判断回传难度极高,准确率将大打折扣。
由于技术不确定性导致的针对货损、货缺风险防范乏力也增大了无人便利店的运营风险。
品类限制致用户购物欲望低
从目前无人便利店的主营商品来看,还是以饮料、零食、日用品、鲜食为主,缺少传统便利店的熟食、现煮咖啡等毛利更高的产品,这意味着利润会更小。如果不能提供其所需的品牌或特定商品,便利便无从谈起。
在传统便利店购物场景中,尤其是社区型店铺,用户因高频购物会同店内运营人员产生类似邻里的熟人社交关系,从而产生与便利店的情感连接。无人便利店虽然升级了购物的便捷性,却缺少用户的购物温度,无法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加强用户粘性。
国民素质的担忧
如何保证顾客和无人便利店的信任关系,是开一家无人便利店首要解决的问题。就像共享单车刚刚出现时一样,大家都担心,会不会有人把单车占为己有。无人便利店的商品那么多,问题自然严重。
如果国民素质无法快速提升,运营方需要额外投入大量人力去监督、管理、整理,为便利店节省人工这一美好愿望就会落空。
阿里前CEO卫哲就公开表示并不看好无人便利店,他认为“人不是成本,人应该是投资。要是做无人便利店还不如搞个自动贩卖机呢。盒马鲜生很重要的一点,新鲜,这就是互联网代替不了的体验。新零售应该把互联网干不了的体验,补回来。”
真格基金副总裁刘元也说过,供应链、物流、运营这三个维度将是这个赛道的核心竞争所在。竞争会加速玩家的死亡。窗口期有多久,在于玩家能坚持多久。半年内就能够看出来哪些是要被淘汰的,哪些公司的模式可能会跑得通。无人便利店会和其它风口一样,最终哀鸿遍野。
被上述人士不幸言中的是,上海的首家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24小时无人便利店开业仅一个月便停运,原因是“因室温过高、收银系统频频出错。”
数据显示在今年上半年进入无人值守货架的品牌已经超过10个,模式和玩法基本相同,但由于无法在产业链方面进行深耕,一些无人值守货架的商品比“有人”便利的商品价格高出三成甚至更多,在新鲜劲过去以后,一些无人值守货架甚至可以用“门可罗雀”进行形容。
无人便利店即使有黑科技加持,也依然属于便利店,必须满足高频发生的基础民生需求。因此无人便利店最终是否能得到普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真的能创造一种更好的购物体验,进而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
或许我们可以把这场无人零售店的热潮,理解为商业巨头们面向未来零售市场的集体性技术革新,以及对便利店行业的一次强有力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