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伦镜定本》作者考 禺草号汉阳
清初爱日堂刻本《五伦镜创奇》张三异亲笔书写的“小引”。
在谈《五伦镜传奇》作者的考证前,初略谈谈古戏曲的理论和发展。从先秦至唐朝,在这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属古戏曲萌芽时期;随着各种表演艺术不断的成熟和发展,紧接着进入了一个大的融合期,已知,初具雏形的时期在宋、金两朝代;元代迎来古代戏曲的快速攀升的高峰,即辉煌的黄金时期,在那宽松的政治氛围和社会环境里,涌现出大批戏曲作家与戏曲作品。明朝万历年间,戏曲在理论上逐步走向规范化,随着戏曲的广泛流传和逐渐繁荣,元朝在古戏曲发展史上,造就了一个较为融洽和辉煌的新时代,还涌现出,古代戏曲史上的第一部,很系统较全面和完善的专著——《曲律》。
在清朝初期,古典戏曲经过数百年来的砥砺前行,不断升华,从剧目、剧组到表演方式、舞台技巧,均有一个大的飞跃,各剧目也日趋成熟,还积累了相当丰厚的理论资料,造就出李渔《闲情偶寄》和金圣叹①对《左传》《水浒传》《西厢记》的评点。
《五伦镜传奇》是今存,清初“爱日堂”的刻本,系“黄鹤矶头可渔老人”所撰。他在《五伦镜小引》写道:“逢场搬演戏局也,做得真切,之领观者妈毛发俱悚。所谓以菩萨身得度者,极现菩萨身而为说法也,其义云:何如读忠孝记列,伤心处个个挥泪,于阅奸雄谱至阴险时,时人切齿。谁谓善善恶恶,刻刻不在人胸意间,第不触则不灵了,诚能以现在因具智慧,力神广长舌锐,普度法,金针一拨瞳仁俱转,哪有唱不醒的痴呆,击不动的本你,古云春音之道,感人最深,戏之时,义大矣哉。” 最后钤有“三楚狂客”,“痴龙”印章各一枚。
王文章,刘文峰编《傅惜华藏古典戏曲珍本丛刊》第22册影印书口题下“五伦镜定本”,下题“爱日堂元刻”。剧本分26出,分上下卷,各出13出。卷有可漁老人《五伦镜小引》、思棂子《五伦镜引》、《凡例》,剧本正文题“雪龛道人”填词,思棂子编定。
张三异②《五伦镜传奇》这部,在古戏曲史上,同那些具有代表的作品和戏曲评论一样,在八百多年来不断抬升、发展、成熟和变革,现已发展出深受各民族自己喜爱,风格各异,不同韵味、适用于地域特色的唱腔,及各有千秋的剧种,据查证,现全国已达三百六十余种,并波及神州大地各区域。比较普及流行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秦腔、汉剧、楚剧、川剧、晋剧、粤剧、黄梅、梆子等。到了清朝初期,戏曲已具相当规模,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休闲娱乐项目。就连偏远丰乐里(今柏泉)湖区都得已普及。
人们常说清代最具代表戏曲文献是《扬州画舫录》、《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和《五伦镜传奇》。前两篇作者分别是李斗(《扬州画舫录》)、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而清·爱日堂元刻本《五伦镜传奇》因署名,即:填词者是“雪龛道人”和编订者是“思棂主人”,而在古戏曲论坛上引起不小的异议,近年来又出现了不大不小的争议几次。说是张三异编著的大有人在,说是好友孙宗彝③的人也不少,公说公有道,婆说婆有理,众说纷纭,其焦点就是填词、编订的两个署名上。“填词”顾名思义,就是指作词;拿现代填写歌词为例,是在选定好歌曲后,依照歌曲来选字用韵,把文章内容填进歌曲中。而“编订” 的意思是编写和校订。
保护古籍善本最有效办法就是“金镶玉”,即:在原书“筒子”内夹进一张新宣纸,再重新装订。黄白相间古称金镶玉。
如果两个署名同一人,那是谁?如果署名前后各为一人,那,哪个是张三異哪个是孙宗彝?如果署名为两人,分别哪个是张三異?哪个是孙宗彝?
杨驥《明清戏曲中的“武科举”及其文学意蕴》一文中这样记载:“清张三异所著《五伦镜传奇》,剧本所述,谢生因家贫典妻,后得同乡村人王全子和佥判田洪支助赎回妻子,王全子王丹成长大后得知谢生授韬略,助田洪退贼,上报朝廷后,谢生和王丹成分赐文,武状元。该剧也是较典型的由两名'生'角负责戏曲情节的推进,而武角处于烘托文角的次要地位。”明清时期,科举直接影响文学创作和文艺观念,“武科举”与“文科举”相对应,杨骥拿张三异《五伦镜定本》作范例,可见此剧在戏剧届的地位、影响力和重要性。
据相关资料记载:张三异在延长为知县时,就有“为郑赋奇还配之事”;在南阳为郡丞期间,还有“为谢万程赎妻之事”。张三异为郑赋奇还妻之事,曹溶④还赋有长诗《宋宋诗》传世。
我看《五伦镜传奇》剧本所署名作者,是汉阳丰乐里人张三異,其理由有三:
一.赞同部分学者及东西湖区学者们的观点,他们能在谨密的考证后,竟直言不讳地阐明:“雪龛道人”、“思棂主人”就是张三异所用的字号。才疏学浅的我,虽然不曾知晓张三异何时,何处使用过这字号,但我知晓,古人做好事是不留名的,系积阴德之美,是增福报添业力也。我想,仁者爱人,受人尊敬的张三异自然更会于此。所以用,用鲜为人知的称谓(字号)署名也就不足为奇了。剧中谢万程鬻妻葬父,田洪捐俸禄二十四两帮助谢万程续妻,就是张三异当年在南阳府任上,作出震惊朝野的又一次壮举。田洪的原型,就是南阳府丞张三異。田洪之名,就是将“異”字拆开后,加三点水重新组合而成。水能承上启下推波助澜,能渲染艺术造诣之奇效也。这与社会上诸多人,用此法起字或号同出一辙!剧中的孔孙文,其原型则是好友,顺治丁亥年进士,吏部郎中孙宗彝。
清·汉阳府城地图中,大别山(龟山)北岚的“莱青园”和显正街西门外的“三槐里”(老宅)的地理位置(红字处)。
康熙二十七年(1688)五月二十二日,湖广督抚议罢兵裁响,引起标兵夏逢龙在武昌起义(兵变),总兵许盛中中箭败逃,巡抚柯永生投井而亡,布政使叶映榴自刎。很快占领武昌、嘉鱼、蒲圻、汉阳一线。十月初八日,正扶病省太中宪公家人大三,赴县纳糧。当四门火发,于烟燄夺门奔回备述。所以予陡然一(惊)汗,瘧遂痊。继遣人侦知则,阖城庐舍尽为灰灭,而仅存予家房室焉。督抚司道巡部,啧啧称奇,以为予家久积阴德所致。在三子叔珽侍奉下,张三异先由汉阳府城退避柏泉故里, 转避孝感雨山。叔珽有诗《梅坞行》张三异则著《江城纪事》 摘自张鹤湄《五知莊自叙训言》。这下扯远了,文归正题,继谈考证。
二 .另从字面意义上看,“雪龛道人”的“龛”字,不仅是供奉神位、佛像的小阁子;还有盛装、容纳、攻克、平定海纳百川之意,其中那个“雪”字,显而易见指的是:南阳名士彭禹峰根据张三异的案牍,所编辑的《雪史》。棂在《说文解字》:棂指旧式窗户格,曲棂激鲜飙,颇有跌宕起伏标新立异及飞跃发展之感。依山傍水的”莱青园“自有曲棂楼阁,谓称其主,乃水到渠成之事。“雪龛道人”和“思棂主人”署名,不显山不露水地告知读者《五伦镜传奇》的作者是谁,这符传统礼仪之常理,又成功避开自我标榜之嫌。
三. 书前《五伦镜传奇 ·小引》的正文,是张三异亲手所书,字体与“南阳医圣祠”中,张三异为张仲景墓碑撰写的碑文同出一人之手。“小引”上款铃有“柏泉一叟”(印章),后款署“黄鹄矶头可渔老人鸣”、还铃有“痴龙”、“三楚狂客”二枚印章。这三枚印章,还的真的是张三异生前使用的。按照《张氏年谱》《张氏家谱》和相关资料记载:“康熙三十年(1691)六月二日张三异旧病偶发,轻咳两声不大碍,三日闲坐来青书室,眺望黄鹄、晴川二楼阁,望汉水,长江烟波,四顾落淡忘倦......”龟山北岚的“来青园”和显正街的“三槐里”老宅均系张三异住所。古人常用家乡域名,或住宅附近的小域名作为自己的字号,“黄鹄矶头可渔老人”作为字号,也就不足为奇了。
下面简单介绍史料中记载张三异在南阳府时的经历,就更能说明《五伦镜传奇》的真实性。
当年张三异自延长县令,擢升河南南阳府府丞,正值南阳府知府病故、南汝兵备道赴京、推官缺任,他身兼三职,未用刑名和师爷,三个月处理了堆满案头的陈年积案,为数百蒙冤之人昭雪。巡撫大人感叹道:“他日当不愧一代名臣”。从此获得“片言折狱”之美名。河南名士彭禹峰特将他写的案牍(审判辞)编辑成书,取名《雪史》。
他在《雪史·序》中饱含深情写道:“广之宇内,活豫者活天下也。”后任福建邵武府丞时,又代理福州司,七个月审结十大要案,救出冤民无数。当地名士,将他的审判,编辑成册付梓,起名为《雪史续篇》。谢万程鬻妻葬父,府丞捐资让其完聚,这一案牍已记录入《雪史》《雪史续集》。摘录入《五伦镜传奇》和孙宗彝的《爱日堂诗文集 · 谢孝子传》等文章中。
以上是我的佐证和所提出的依据,虽粗略,能说明问题。仅提出,供大家参考,望热爱汉阳柏泉三甲张氏文化者,提出新的宝贵意见,已达完善之定笃。
汉阳柏泉三甲张氏第十九世孙汉阳谨识
注:
1. 金圣叹(1608年4月17日—1661年8月7日),名采,字若采。一说原姓张。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自称泐庵法师。明末清初苏州吴县人,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书及杜甫诸家唐诗都有评点。
2. 张三异(1609-1691),字鲁如,号禹木,湖北省汉阳县丰乐里(今东西湖区柏泉农场)人。清顺治五年戊子年(1648),乡试名列榜首,顺治六年己丑年(1649)进士。初任陕西延长县令,正遇上旱灾和蝗灾。张三异夜露中求雨,组织百姓灭蝗,不辞劳苦,并捐资助赈,平价卖粮,救活不少灾民。县民因此为张三异建立生祠,列为当地名宦。不久,张三异升任南阳府丞。剿抚境内拐河响贼庾某等贼众,除首恶外,胁从者全部释放归农。此期政绩被收录在《南阳名宦录》中。嗣后,张三异转任福建邵武府丞,按例考核为上等,当地人在长虹桥建祠纪念他。后升任浙江绍兴府知府。张三异在延长、南阳、邵武任职期间,凡前任断结不了的大案要案,他一接手即可断结,还平反了不少冤案、错案,有“片言断案”的美称。在绍兴任职期间,政绩更加卓著。授中宪大夫。摘自《乾隆汉阳志》《汉阳志》《东西湖志》等。
3.孙宗彝(1612~1683),字孝则,号虞桥,高邮畔甓社湖畔(今金湖县闵桥镇)人,先祖为北宋著名学者孙觉,宋末孙氏避居苏南,明初孙氏一支返回祖居之地,清顺治丁亥进士,历任考顺天乡试、吏部考工主事、转验员外郎、甲午河南正主考、稽勋郎中补考工郎中、蓟州分巡道副使等,官至吏部郎中,廉洁自律,不收贿赂。任吏部考工司员外郎时,有以城工授官者,孙宗彝坚持原则,不予通过。吏部郎中刘某、州牧宋某大怒,就诬陷他索贿。孙宗彝据理力争,官司打到宰相那儿,宰相认为双方均有罪过。最后,皇帝亲自裁断,判定孙宗彝是对的、宋州牧有罪。顺治十五年(1658年),他辞官回家奉养老母。居家期间,孙宗彝纂编《康熙高邮州志》十卷,门类规条虽不及《隆庆志》精密,然内容记述却比前志详赡,如明志无漕渠专门记述,该志则既于《图志》中绘高邮漕渠、水利诸图并图说,又于《漕渠志》《水利志》详叙自西汉吴王刘濞开邗沟至清康熙拓浚高邮漕渠等事。此后,孙氏子孙多次参与州志的编撰,家族资料因而通过州志得以保全和宣扬。孙宗彝还著有《易宗集注》《律数》《爱日堂诗文集》及《禅喜外集》等。 孙宗彝正直敢言,1683年,他揭露治河官员的贪赃枉法之举,受到报复,死于扬州狱中。清朝高邮翰林夏之蓉的《宗彝公墓表》以及江都焦循的《北湖小志》。
4. 曹溶(1613-1685年),字秋岳,一字洁躬,亦作鉴躬,号倦圃、鉏菜翁,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明崇祯十年进士,官御史。尝劾辅臣谢升,又熊开元参周延儒遭廷杖,曹溶疏白其冤。清顺治元年清兵入北京后,仕清任顺天学政,为清王朝献策,疏陈定官制,定屯田、盐法、钱法规制,禁兵丁将马践食田禾等,皆被采纳实施。又就有关科举、荐举隐逸、访旌殉节者等问题向朝廷建议。三年二月充会试监考官,三月迁升为太仆寺少卿。不久,被发现在学政任上所举贡生中有明代受世袭职和中武举者,降两级调用。接着又因选拔贡生超额被革职回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