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秘验方51首(上)【一点资讯】

临床常用名方:

目录

1、咳喘七子汤治急慢性支气管炎

2、清热化痰益气活血方治痰热肺炎

3、平肝降压汤治高血压

4、补气活血汤治半身不遂、

5、口眼歪面正汤治面瘫

6、理气散结方治心气病

7、百合益心汤治病毒性心肌炎

8、心痹汤治冠心病

9、保元汤治心气痛

10、仙人舒心汤治冠心病、心绞痛

11、益气升降汤治胸闷

12、芎龙汤治心脑血管病

13、清化复阴汤治脑血管病

14、活血通脉汤治脑动脉硬化症

15、消胃痞方治胃病

16、溃疡散治胃溃疡,

17、肝复宁治病毒性肝炎。

18、益气活血利水汤治肝硬化

19、人参鳖甲汤治肝硬化,

20、益肾解毒汤治慢性肾功能衰竭

21、柴胡利胆汤治慢性胆囊炎

22、消化复宁汤治胆囊炎、胆石症

23、参苓赤白止泻汤治久泻

24、复方连术汤治口腔溃疡

25、补阳疗嚏汤治过敏性鼻炎

26、清上温下汤治鼻衄

27、泻青光明汤治青光眼

28、健脾温肾止泻汤治虚性泄泻。

29、太子健治小儿呼吸道感染

30、复方益母膏治月经不调、

31、活血化瘀汤治痛经

32、乳癖灵治乳腺增生

33、理气散结汤治乳腺增生

34、疏肝和营汤治乳腺增生病

35、温肾安胎汤治习惯性流产

36、宫血丸治子宫出血

37、温阳止崩汤治血崩

38、热痹煎治热痹关节炎

39、风湿骨痛汤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

40、通痹汤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胀痛

41、补肾除痹胶囊治风湿痛痹

42、治偏头痛方治头痛

43、清眩汤治眩晕

44、五子补肾益肝汤治肝肾虚

45、益肾生白饮治虚劳

46、生精助育丸治不育症

47、解毒润燥汤治燥毒症

48、铁枵消疹饮治湿疹

49、活血软化汤治顽固性皮肤病

50、消瘀接骨散损伤骨折

51、癌热方治肿瘤发热

咳喘七子汤治急慢性支气管炎

紫苏子10克、葶苈子(包)10克、车前子(包)10克、光杏仁(打)10克、莱菔子(炒打)10克、五味子10克、补骨脂1O克、生白术10克、生甘草10克;功能:健脾化痰、温肾纳气、止咳平喘。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症见咳嗽咯痰艰辛,痰白或黄浊,胸闷息短,纳食欠香,大便粘滞不爽或干结,小便黄热,脉濡滑,苔薄黄腻。

临床应用:本方为咳喘而设,无论外感咳喘或引动伏饮喘咳,今之急性支气管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均可加减应用而获效。其辨证要点为咳喘痰稠,或黄或白而艰咯,胸闷息促,纳少大便结,脉濡滑,苔黄或腻。

加减法:外感风寒加蜜炙麻黄10克、防风10克、解表宣肺;感受风热咽红燥痛加银花10克、黄芩10克、板蓝根20克、清热解毒利咽;咳甚痰多视痰色而定,痰清稀如涎沫加细辛3克、干姜2克、温化痰饮;痰白粘而易咯加法半夏10克、云茯苓10克、橘红10克、健脾化痰;痰黄稠艰咯加黄芩10克、百部20克、海浮石10克、清肺消痰;胸闷或胸痛加白芥子10克、枳壳10克、瓜篓皮10克、丹参10克、化痰瘀、宽胸止痛;久咳肺虚,动则汗出、息短,面色苍黄加黄芪15克、防风10克、党参10克、益气固表;肺阴不足,咽干舌红,大便燥结加元参15克、麦冬10克、生地10克、滋阴润燥通腑;肾虚腰酸,咳喘息促,神疲气力,脉细苔薄加熟地10克、山萸肉10克、菟丝子10克、胡桃肉10克、补肾纳气。

清热化痰益气活血方治痰热肺炎

瓜萎10g、薤白10g、半夏10g、黄芪15g、党参15g、丹参15g、赤芍15g、黄苓10g、连翘15g、蒲公英24g、紫花地丁24g、鱼腥草24g、甘草3g;

功能:清热化痰,益气活血。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中医辨证为痰热壅肺、气虚血瘀。

症见:咳嗽,痰黄不易咯出,胸闷,气短,神疲乏力,或见发热,口干。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苔黄,脉细滑等症。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2-4次,连续10天为一疗程。

平肝降压汤治高血压

粉丹皮15-30克、淮牛膝15-30克、嫩钩藤(后下)15-30克、黑玄参15-30克。

功能:滋阴熄风,平肝降压。

主治: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肝阳偏亢、或肝肾阴虚、内热生风者。

补气活血汤治半身不遂、

黄芪80~120克、当归10克、赤芍15克、莶草20克、丹参15克、水蛭10克、红花6克、桃仁6克、地龙10克、怀牛膝9克、僵蚕10克、菖蒲10克。

功能:益气化瘀,化痰通络。

主治:各型、各期中风病所致的半身不遂、语言謇涩、失语、口眼歪斜、肢体麻木等。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水煎煮二次,共取汁400毫升,早晚温服,每次200毫升。

口眼歪面正汤治面瘫

明天麻(冲)10克、全蝎(冲)10克、炙僵蚕10克、生甘草6克、羌活10克、蔓荆子15克、大川芎15克、全当归20克、白附子12克、防风12克、白蒺藜15克、蜈蚣二条、钩藤12克、地龙15克。

功能:祛风活血、化痰止痉。

主治:骤然口眼歪斜或左或右,饮食言语不利,舌强不能转动司味,泪多井流口涎,双目闭合不全,面部作麻抽搐,苔腻或白,脉象细浮或迟或滑。

理气散结方治心气病

旋覆花6克、代赭石6克、陈皮6克、云苓15克、制半夏6克、竹茹6克、降香6克、乌药6克、丹参15克、赤芍15克、僵蚕6克、地龙15克。

功能:行气、降逆、散结、安神。

主治:气机紊乱(主要包括气滞、气逆)及其病理产物瘀血、痰湿所致内科心身疾病及心理疾病。症见胃脘痛、胸痛、心悸、呃逆、腹痛、胁痛、气短、胸闷、腹胀以及易激动焦虑、压抑、睡眠欠佳等躯体障碍与情绪障碍。

百合益心汤治病毒性心肌炎

百合30克、沙参15克、麦冬15克、生地30克、丹皮15克;

功能:益肺养心,凉血解毒,清热安神。

主治:病毒性心肌炎症见心悸、胸闷、气短、咽红赤、舌红者。用法:诸药共水煎,每剂取汁500ml,分三次服,每日一剂,用药期间忌食油腻辛辣之品。

心痹汤治冠心病

黄芪20g、党参20g、山楂15g、丹参15g、薤白10g、田七10g、赤芍10g、桂枝10g、红花5g、当归10g、川芎10g、枸杞子15g、郁金10g、黄精20g;

功能:益气养血,宣痹豁痰,活血散瘀。

主治:冠心病初期、中期。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500毫升,每次服250毫升,早晚各1次。

保元汤治心气痛

黄芪24克,党参24克,麦冬30克、丹参30克,檀香10克,砂仁10克,炒酸枣仁30克,葛根24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

功能: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主治:气阴两虚、心络瘀阻证,临床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悸乏力、胸中刺痛、夜寐不宁、纳呆食少,诸症动则加重,舌质淡红,舌苔白腻稍厚,脉细弱。临床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出现上述证候者。

仙人舒心汤治冠心病、心绞痛

人参10克、黄芪30克、仙灵脾15克、鹿角胶15克、肉桂6克、丹参15克、川芎15克、桃仁10克、檀香15克、三七3克;

功能:温肾益心,宣痹通脉,止痛。

主治:老年男性冠心病、心绞痛。

益气升降汤治胸闷

黄芪30克、人参10克、西洋参15克、台党参15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桔梗10克、枳实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玉竹30克、炙甘草6克;

功能:补益宗气,调畅气机。主治:太息症,自觉胸间憋闷,压迫感而深吸气,然后以呼出为快,或兼心悸、胸痛、乏力、多梦、眩晕等。

本方可治疗冠心病、心肌炎等多种疾病中的太息症,而随着症状的减轻和好转,心电图也随之改善。

应用时,心悸怔忡加酸枣仁15克,黄连12克,丹参15克;

全身乏力、动则气短酌加黄芪、人参量;

口干渴加元参、石斛各15克,知母10克;

津气两虚加三参饮;

血虚加当归、阿胶各10克,熟地15克;

失眠加酸枣仁15克,夜交藤30克;

烦燥不安加知母、炒栀子、竹茹、竹叶各10克;虚热加地骨皮15-30克;

心冷背寒加桂枝10克,干姜10克;

项背肩肿不舒加葛根30克;

脉迟加桂枝10克、或官桂、附子各10克;脉压差小者,炙甘草增至15-3O克。

芎龙汤治心脑血管病

川芎30克、地龙15克、葛根30克、延胡30克、川牛膝30克。功能:活血化瘀。

主治:癌症、心脑血管病、肝病、痛经、糖尿病、胶原性病等伴有血液高粘状态者,或见青紫舌、舌脉异常者。

用法:急火煮沸,继慢火煮半小时,滤药液,加水再煎,共3次,3次药液混和,约在600-900ml间,吩3次饭后1-2小时温服。

清化复阴汤治脑血管病

麦冬10g、石斛12g、天花粉10g、贝母10g、胆南星10g、竹沥10毫升、远志6g、菖蒲10g、僵蚕10g、地龙30g、牛膝10g、羚羊角2g;

功能:滋阴益胃生津,祛风化痰,开窍镇痉,平肝熄风,导瘀下行。

主治:适用于风火炽盛,胃津不能上行,痰寒灵窍,昏不知人,中风及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之疾患。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

活血通脉汤治脑动脉硬化症

丹参30g、田七15g、赤芍10g、葛根30g、黄芪30g、何首乌20g、女贞子20g、法夏6g;功能:活血化瘀,益气养血,滋肾豁痰。

主治:脑动脉硬化症,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之头晕、眼花、头痛、脑鸣、耳鸣、健忘,体倦乏力、腿膝酸软、语言不利、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或嗜睡、肢体麻木、反应迟钝等。

消胃痞方治胃病

黄芪20-30g、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甘草3g、丹参15-30g、檀香8g、(后下)枳壳10g、白芍15-30g、薏苡仁30g、蛇舌草20g、猪苓15g、乌梅15g、黄连5g、山慈菇10g;

功能:健脾益气,养胃生津,活血化瘀。

主治:中医胃病痞证,西医慢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表现为胃脘痞满疼痛,纳呆,嗳气,嘈杂,泛酸,口干口苦,消瘦乏力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3个月为1疗程。

溃疡散治胃溃疡,

炙黄芪20克、乌贼骨10克、延胡索10克、炒白芍10克、煅牡蛎15克、炒白芨10克、广木香10克、炒白术10克、五灵脂10克、炙甘草10克。

功能:健脾调中,止血活血散瘀,制酸和胃。

主治: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

肝复宁治病毒性肝炎。

茵陈30g、板蓝根20g、白花蛇舌草30g、露蜂房10g、白矾3g、山豆根3g、紫草10g、大黄6g、生芪30g、鹿寿草30g;功能:清热利湿,解毒活血。主治:病毒性肝炎。

用法:先将药物用水浸泡30分钟,先武火后文火煎20-30分钟,煎3次,共取汁400毫升,每日1剂,早晚各1次分服。

益气活血利水汤治肝硬化

黄芪20~30g、白术30g、连皮茯苓30g、当归10g、三七粉3g、赤芍15g、柴胡10g、郁金12g、车前子20g、陈葫芦壳30g、

功能:健脾疏肝、活血利水。

主治:各种肝硬化中晚期,因肝脾失调,日久气血水互结体内形成积聚水臌者。

用法:成人每日1剂水煎2次,分2-3次口服。

人参鳖甲汤治肝硬化,

白参20克,当归、川芎、茵陈各25克,姜黄、郁金、丹皮、赤芍、茯苓、鸡内金各15克,鳖甲、土元、柴胡、青皮、白术各10克,甘草5克。

功能:活血柔肝,健脖益气,软坚消痞。

主治:肝硬化,以肝血瘀阻为主。

益肾解毒汤治慢性肾功能衰竭

生黄芪30g、大生地10g、山萸肉10g、怀山药15g、云茯苓12g、川黄柏10g、紫丹参30g、鹿衔草30g、六月雪30g、生大黄10g;

功能:扶正祛邪,益肾解毒。

主治:慢性肾功能衰竭。

用法:每日一帖,每贴煎二次口服。

柴胡利胆汤治慢性胆囊炎

柴胡10g、半夏10g、党参15g、甘草10g、郁金10g、金钱草50g、丹皮15g、芍药15g、薏仁30g;功能:利胆和胃,清热渗湿。

主治:慢性胆囊炎是胆囊慢性炎症性病变,为胆囊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本病有时为急性胆囊炎的遗患,但大多数病例,既往没有急性发作病史,发现时即为慢性。

症见:右胁下隐痛,或右肩胛区疼痛,上腹或左上腹不适,胃脘胀满或灼热,口苦,嗳气,恶心,进油煎或脂肪类食物后,上述症状加重,小便时黄,大便时干时稀,脉弦,舌苔厚腻。

用法:浸泡20分钟,水煎两次,每次煎25分钟,两煎混合,早、晚空腹各温服一半,每日一剂。

消化复宁汤治胆囊炎、胆石症

柴胡10克、枳壳12克、黄芩9克,白芍20克、苍术15克、郁金10克、延胡索12克、山楂15克、蒲公英20克、车前草15克、竹茹10克、谷麦芽各15克。

功能:宽中理气,调和肝胆,健脾和胃,平衡升降。

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胆心综合征、胆汁返流性胃炎等消化系病证。怔见脘胁痛胀,不思饮食,嗳气吞酸,大便干稀不一,小溲偏黄,口苦,苔薄或滑腻或质红少苔,脉细弦等。

参苓赤白止泻汤治久泻

党参10克、茯苓10克、赤石脂15克、白术10克、补骨脂10克、肉蔻10克、莲肉10克、椿根皮15克;功能:健脾补肾,涩肠止泻。

主治:肾阳虚衰,脾失健运,大肠不固致泄泻经久不愈者(肾脾两虚之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

临床应用:本方对虚寒型急、慢性腹泻标本兼治,平稳有效,如进三剂不能显效加诃子12克、石榴皮15克;泄泻缓解腹痛仍著者加炒粟壳10克;纳呆恶心者加砂仁10克、草蔻10克;泄泻向愈仍面色苍白、怕冷、四肢不温者加制附子6克、炒干姜10克;泄泻虽愈而见口、鼻、咽干燥、目涩者加麦冬12克、枸杞子10克。本方用于小儿患者药量酌减。

复方连术汤治口腔溃疡

苍术30克、川黄连3~5克、胡黄连10克、人中白10克、甘中黄10克、生甘草10~13克。功能:清热化湿,泻火解毒,健脾护中。

主治:口疳(复发性口腔炎、复发性口腔溃疡)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