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面 — 光影中感受历史的温度

沙面

广州 | 光影中感受历史的温度

第6篇原创图文

出发时间  /  2020.05.03

出行天数  /  1 天

摄影设备  /

Nikon D610,腾龙24-70mm

图片数量  /  96 张

沙面

沙面岛,

旧时称拾翠洲,

因珠江冲积而成的沙洲,

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市区西南部,

作为广州重要的商埠,

曾经是中国国内外通商要津和游览地。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

英法两国以“十三行被毁,

须恢复商馆洋行”为借口,

于1859年威迫清政府把沙面划为租界,

又在其背面挖掘人工河(今沙基涌)划洲成岛,

并在1861年迫使两广总督签订租约,

自此沙面岛成为英法租界,

直至1946年才被中国政府正式收回。

正因为曾经这段沧桑的岁月,

给广州这座千年古城,

留下了特殊的“异国风情”。

欧陆风情建筑群

沙面岛上现存的欧陆风情建筑群,

基本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建设,

是近代西方建筑文化输入中国的一个反映,

也是见证和感受广州近代史的重要缩影。

超过150栋具有欧洲风格的建筑,

其中部分以新古典式、仿哥特式、折衷主义式、

拱券廊式等形式展现在后人面前。

领事馆、教堂、银行、邮局、俱乐部等建筑,

驻立在岛上不同的角落。

如此集中的西式建筑群,

在历史上全国34个租界中绝无仅有。

游览导视

虽然沙面岛占地面积并不大,但由于近代建筑错落分布,而且目前进出沙面岛只有两个出入口,为了让大家游览时不走回头路,特意提供一下两种基于乘坐广州地铁到达的游览路线。

路线A

广州地铁6号线黄沙站F出口,通过人行天桥后前往。

路线B

广州地铁6号线/8号线文化公园站E出口,通过十字路口后前往。

(以下内容顺序依据路线B)

印度人住宅

沙面南街2、4、6、8、10号 建于清末民初

沙面岛上至少有4间建筑,

被明确标示曾作印度人居住的地方。

也许是印度沦为英国后,

印度士兵跟随英军征战且骁勇善战,

委以作为沙面岛上守军士兵的一部分,

因此为他们特意在岛上设置安置处。

法军巡捕房

沙面大街1号 建于清末民初

沙面租界中法军镇守东桥和沙面的据点。

作为旧时帝国主义者在租界中,

为压制中国人民而设立的巡捕办事机关

(相当于旧中国的警察局),

在历经百年沧桑后,

现已成为年轻人休闲聚会的好去处。

正对东桥的建筑门口,

一个拉小提琴女子雕像,

更让这座往日的深严建筑,

增添了几分柔美。

印度人住宅

沙面一街16、18、20号 建于清末民初

东方汇理银行(法)

沙面一街3号 建于1899年

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是沙面众多建筑中,

保存的最完好、

年代最久远的建筑之一,

被称为“沙面第一楼”。

气势磅薄的外表下,

隐藏着法国殖民统治者的野心,

总行设在法国巴黎,

是法国以开发为目标的银行。

该银行除一般银行业务外,

还办理人寿保险业务。

1913年袁世凯善后大借款数额达2500万英镑,

以中国的盐税收入作担保,

法国东方汇理银行与英国汇丰银行,

一起控制了中国的盐政。

沙宣洋行(英) / 法国传教社楼 /

新志利洋行(法)

沙面大街39、41号,沙面二街4、6号 建于1862年

英国的沙宣洋行,

由英籍犹太人于1832年在印度孟买创办,

主业务是将英国纺织品及印度鸦片销往中国,

获取高额利润。

英国领事馆主楼

沙面大街45号

英国领事馆,

是沙面占地面积最大的外国领事馆,

也是当时英政府在广州的最高权力机构。

沙面的英领馆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程,

如今的它虽不完整,

但仍然能感受到当年英帝国主义的强大实力。

英领馆主楼于1948年1月,

在广州举行的示威游行中,

被示威者放火烧毁,

事后国民党当局赔偿并进行修复。

20世纪80年代末,

主楼的地基和基础下沉遭拆毁重建,

原建筑就此消失。

如今的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等行政单位,

就是当年的英领馆主楼位置。

麦加利银行(英)

沙面大街49号 建于清末民初

也许大家对“麦加利银行”非常陌生,

但如果提起“渣打银行”,

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

由于其首任经理名为约翰·麦加利(John Mackellar),

渣打银行在中国大陆的分行,

均被称为麦加利银行(除香港外)。

银行成立初期目的,

要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远东地区从事金融活动,

以适应大英帝国日益扩大的贸易需求。

一战以后,

该银行的业务量位居所有在华银行的第二位,

仅次于汇丰银行。

慎昌洋行(美)

沙面南街2、4、6、8、10号 建于清末民初

美国资本在华设立的一家商行,

在北京、天津、广州、香港等地设立分行,

主要销售交通设备、电力机器、纺织机械、

建筑工程机器及材料,

是一家全能的跨国贸易公司。

在广州城市建设史上,

它也留下了重要的历史烙印。

1929年,

首座横跨珠江南北的三孔钢桁架大桥 - 海珠桥,

就是由慎昌洋行承办。

亚细亚石油公司(英) / 德国领事馆

沙面南街2、4、6、8、10号 建于清末民初

“火油”又称“火水”,

是老一辈对煤油的俗称,

清末民初的时候,

煤油既作为动力能源,

也是主要的照明能源。

英国的亚细亚石油公司,

是今天为人所熟知的壳牌石油公司子公司之一,

曾经控制了华南的“火油”销售。

一战德国战败后,

沙面的德国领事馆被没收,

成为亚细亚广州分公司的办公大楼。

天祥洋行(英)

沙面大街61号 建于1924年

英国的天祥洋行,

主要经营进出口贸易,

兼营保险代理业务。

该洋行名义上是卖汽灯,

其实暗中通过贩卖鸦片,

毒害中国人民,

并通过卖洋米等垄断粮食。

英国圣公会牧师住宅

沙面大街69号 建于1865年

苏联领事馆 /

苏联驻华事务代表团广州办事处

沙面大街68号 建于1916年

苏联领事馆因外墙清水红砖装饰,

又被称为“沙面西红楼”,

厚重的红色砖墙,

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一段鲜为人知,

却又不可遗忘的历史。

这座红楼与东江纵队军调有关,

见证了国共谈判及后来的军事调停的历史大事。

1946年初,

军调部第八执行小组到广州并驻地该领事馆内,

经过近50天的谈判斗争,

最终达成中共武装人员北撤山东烟台具体协议。

赫德爵士住宅(英)

沙面五街1号 建于20世纪初

英国人罗伯特·赫德,

在19岁时已踏足中国。

1859年他辞去英国领事馆职务,

加入中国海关并担任粤海关副税务司,

在1863年-1911年长达近半个世纪期间,

担任晚清海关总税务司。

任内他先后创建了严格的海关管理制度,

新建了沿海港口的灯塔等,

主持的海关还创建了中国的现代邮政系统。

近代中国很多现代化东西,

都有着罗伯特·赫德的“影子”。

泰和洋行(英) / 丹麦领事馆

沙面五街4号 建于民国初年

同和洋行(英)

沙面大街64号

礼和洋行(德) / 洛士利洋行(英)

沙面大街62号 建于20世纪初

德国的礼和洋行,

是德国克虏伯炼钢厂、

蔡司光学器材厂等的代理商,

以进口德国重型机械以及军火而闻名,

国民政府曾通过礼和洋行经手,

从德国订购巨额军火。

一战德国战败德商撤离沙面后,

这里成为了英国的洛士利洋行。

广州俱乐部

沙面大街60号 建于1868年

广州俱乐部又称呼”群英会”,

是沙面的洋商为了共同的利益,

通过“群英会”等组织来商议对外的行动。

群英会的主要领导者,

由沙面的洋行和银行经理及部分国家领事担任,

策划的行动往往是对帝国殖民主义侵略的支持,

从而保障自身利益最大化。

该会内设酒吧、戏院、吸烟室等,

以供外国高级官员享用。

正金银行(日) / 美国领事馆

沙面大街56号 建于20世纪初

正金银行以国际汇兑为中心的业务经营,

成为日本政府干预、推进对外贸易的重要手段,

作为日本对华金融侵略的“急先锋”,

利用各种金融手段,

在广州、上海、天津等地,

大量发行正金钞票,

扰乱中国的金融市场,

除了正常的汇兑、存放业务外,

还办理中国对日本巨额的战争赔款,

以及日本政府的对华贷款。

汇丰银行(英) / 美孚石油公司(美)

沙面大街54号 建于1865年

英国的汇丰银行,

在沙面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晚清至民国时期,

它是中国政府偿还外债和赔款的主要经收机关、

取代总税务司收存保管中国内债基金、

收存中国关税的主要银行。

每年结存的关税、盐税、赔款等余额,

是汇丰银行一笔可观的资金来源,

也为了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提供支持

(汇丰银行将收存的关税改存日本设在上海的横滨正金银行)。

美孚石油公司,

是美国“煤油大王”洛克菲勒煤油垄断集团的产业,

该公司在中国以煤油销售量最大,

为其重点掠夺的项目,

即使是穷乡僻壤,

也都被美孚列在其销售网之内。

当时美孚、德士古及亚细亚三家外国公司,

几乎垄断了两广地区的煤油市场。

旗昌洋行(美)

沙面大街48号 建于清末

旗昌洋行是19世纪,

美国在东亚建立的最大代理贸易商行。

旗昌商人囊括美国驻中国,

主要通商口岸的领事职位,

几乎包办了在华的外交事务。

旗昌洋行在广州初期,

积极开展输往广州的印度棉布、

鸦片的代理业务,

印度鸦片成为主要经营商品。

到1827年,

该洋行成为了美国在华最大的鸦片走私商。

万国宝通银行(美)

沙面大街46号 建于清末民初

美国的万国宝通银行,

就是今天人们所熟知的“花旗银行”。

晚清时期,

美国特意设置一个机构,

管理中国对美国在《辛丑条约》中的庚子赔款,

万国宝通银行被指定为“美国在华的国库代理人”,

受托接管庚子条款。

该银行一开始就是侵略中国的产物,

为掠夺中国财富创造了有利条件。

1909年该行在广州沙面发行钞票,

印有“广东沙面万国宝通银行”。

美国领事馆 / 三井洋行(日)

沙面三街2号 建于民国年间

日本三井财阀对中国进行侵略的机构,

与三菱公司共同垄断对中国的贸易,

操纵轮船运输和保险等业务。

此外该行还对北洋政府提供政治借款,

收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情报。

法国传教士住宅楼

沙面大街36、38号 建于清末民初

晚清时期传教士以传播上帝福音,

拯救人类灵魂为宣传目的,

注重精神塑造。

当时洋商与传教士在文教领域的互动,

虽然在一定程度暴露帝国殖民主义侵略本质,

但客观上促进了广州近代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

台湾银行(日)

沙面大街26号 建于1911年

门顶石刻”BANK OF TAIWAN LTD”、

“台湾银行”,

醒目地彰显着自己的身份。

日本的台湾银行,

是日本对粤资本输出的重要基地,

开展包括扶植在粤日资企业、

对地方政府施以财政贷款、民间借款等业务,

虽具有侵略性质的资本输出,

但却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现代意义。

英国医院 / 招商局

沙面大街22、24号 建于民国年间

英国医院不以营利为目的,

由沙面政务会直接控制,

由居民负责医药卫生监督,

从此沙面里的人,

基本不需要到岛外看病。

印度人住宅 / 永胜洋行(英)

沙面大街16、18、20号 建于清末民初

路德圣母教堂(法)

沙面大街14号 建于1890年

广州较为著名的两座天主教教堂之一

(另一座是石室圣心大教堂),
原为法国领事馆的职员和在穗法国侨民,

过宗教生活而设。

笔直高耸的塔尖,

在沙面大街上格外引入瞩目。

法国兵营

沙面大街10、12号 建于清末民初

粤海关俱乐部 / 海关宿舍

沙面大街2、4、6号 建于1907年

解放前该建筑作为粤海关俱乐部,

是粤海关外国高级官员住宅及聚会交往的场所,

解放后才被用作海关宿舍。

由于该建筑外墙用红砖砌筑,

且位于沙面岛东侧,

又被称为“沙面东红楼”。

清政府解除“海禁”后,

“粤海关”成为中国海关的代名词,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英国攫取了中国海关的管理权,

1859年10月粤海关行政权被英国人所攫夺。

从此粤海关一直为帝国主义所把持,

直到广州解放。

捷克领事馆

沙面北街1号 建于清末民初

香港牛奶制冰厂(英)

沙面北街29、31号 建于清末民初

又被称为“英国雪厂”,

是现存沙面近代建筑中唯一的一座厂房。

葛理福孚公司(英)

沙面北街39、41号 建于民国初年

沙面游泳场

沙面北街49号 建于1887年

从1887年建设至今,

沙面岛上为数不多的用途基本没被改变的建筑。

当年为接待外国商人会晤及进行游乐活动,

英国领事馆便提议集资在沙面岛修建游泳场,

成为广州首家具有现代意义的室内游泳场。

该游泳场也曾作为外国驻军的营地,

冬季时被改造成食堂。

解放后的1956年,

该游泳场打造了广州第一家室内恒温游泳池。

今天的沙面游泳场,

成为了曾打造过“国家级优秀运动员”的培训基地,

以及周边街坊日常娱乐健身的好去处。

维多利亚酒店

沙面北街53号 建于1885年

作为沙面租界的首家酒店,

也广州第一间英式酒店。

由英国人于1885年建成,

最初名为“沙面酒店”,

1895年改名为“维多利亚酒店”,

日占时称“兴亚会馆”,

抗战胜利后改称“胜利大厦”,

1957年改名“广东胜利宾馆”并由郭沫若题写。

屈臣氏药房及汽水厂(英)

沙面北街59号 建于清末

1828 年,

英国人A.S. Waston创办的“广东大药房”,

于广州沙面开业,

主营本地生产或进口医药及个人护理产品,

随后业务延伸到香港,

并正式更名为“屈臣氏大药房”,

这就是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品牌 - “屈臣氏”的由来。

随着汽水的发明,

外国上层人士对其深受喜爱,

屈臣氏便抓住机遇,

大力发展汽水业务,

而由于汽水只在药店供应,

屈臣氏便成为了广州第一家汽水制造企业。

同时屈臣氏与沙面的香港牛奶冰厂合作,

冰镇的屈臣氏汽水,

成为当时走俏的洋货,

称霸广东。

如今被广州本地“老广”所喜爱的品牌之一

- “亚洲汽水”,

创始人正是曾供职于屈臣氏汽水厂的员工。

此外,

该建筑因临沙基涌边,

是当时扼守沙面西桥的重要制高点,

1925年的“六二三沙基惨案”事件中,

成为外国士兵射击的制高点。

沙面西桥(英)

沙面西桥 建于1861年

又名英格兰桥,

是1861年签订《沙面租界条约》后建的“洋桥”,

当年属于英租界由英警把守,

出入口都设有大小二门的铁闸,

大门只准洋人买办出入,

中国人只能走小门。

桥旁还修建碉堡,

架有小钢炮和机关枪。

德士古石油公司(美) /

葛理福孚住宅(英) / 好时洋行(荷)

沙面北街61号,沙面三街5、7号 建于20世纪初

美国的德士古石油公司,

是沙面三大外国石油公司之一

(另外两家是美孚及亚细亚),

当时由于中国未有石油开采,

所有石油和石油副产品,

都依靠这三大石油公司供应,

他们掌握了货源成为专利品,

垄断了整个中国石油市场。

从抗日战争开始后至解放前,

该公司都在中国获得优惠的特权,

凡是政府所需石油和石油产品,

都要向德士古购买。

三菱洋行(日)

沙面北街65号 建于1915年

日本三菱财团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机构。

该洋行最初在中国以大豆贸易为主,

通过收买东北各地大豆,

向日本输入及向其他国家输出大豆等豆类制品。

后来从事贸易的经营范围逐步扩大,

涉及航运、工矿投资、金融保险、进出口等。

国民政府广播事业管理处

沙面北街73号 建于民国年间

广播作为当时时效较快,

覆盖面较广的事物,

被用以宣传和教化民众。

国民政府也因此大力发展广播事业。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

随后解放军战士正式接管了该处,

同年10月20日,

在这里以"广州人民广播电台"的呼号播音,

拉开了广东人民广播事业的帷幕。

礼和洋行货仓(德)

沙面北街79号

印度人住宅

沙面北街91、93、95、97、99号 建于清末民初

沙面堂(英)

沙面南街60号 建于1865年

作为英国圣公社基督教堂使用,

专供外侨礼拜的教堂。

在未填海建设白天鹅宾馆前,

是沙面岛西南方向最靠近岸边的建筑,

五彩的琉璃玻璃以及高耸的钟楼,

在水平的沿江轮廓上,

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中国盐务副总稽核住宅

/ 中国财政厅两广盐务局

沙面南街58号 建于清末民初

盐务稽核机构是丧权辱国的特殊组织,

袁世凯窃据大总统职位后,

经济上捉襟见肘,

为加强统治力量,

与英、法、德、俄、日等五国银行团

(汇丰、东方汇理、德华、华俄道胜、横滨正金)

签订了中国盐税作为抵押的借款合同,

设立由外国人控制的盐务稽核所,

监督征收全部盐税,

史称“善后大借款”。

首任稽核总所洋会办的英国人丁恩,

虽极力维护五国银行团的利益,

但同时他在中国期间,

通过结合大量的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

带来先进的资本主义盐务管理经验,

以及严格的人才选拔管理制度,

在一定程度上,

对推动近代中国盐政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

民国时期成为财政部两广盐务局的办公地点。

作为住宅楼,

从选址到建筑设计来看,

这是沙面最高级最豪华的住宅楼。

广州白天鹅宾馆

沙面南街1号

由霍英东先生与广东省政府投资合作兴建而成,

于1983年开业,

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级宾馆。

酒店营业30年来,

共接待过40多个国家的150位元首和王室成员,

其中包括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和夫人芭芭拉、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等等。

怡和洋行(英)

沙面南街52号

英国怡和洋行是远东最大的英资财团,

在对中国的贸易中,

涉及鸦片、丝茶、航空运、铁路、地产等,

尤其是以鸦片贸易最为引人注目,

成为当时最大的鸦片走私商,

被称为“鸦片贩卖之王”。

大名鼎鼎的怡和洋行曾一度成为沙面岛中,

实力最强大的洋行。

此外,

该洋行是在中国较早从事保险业务的洋行之一。

怡和洋行原址在“沙面事件”中被烧毁,

现为重建后的建筑。

新沙宣洋行(英)/ 安达银行(荷)

/ 瑞记洋行(德) / 德华银行(德)

沙面南街50号 建于1862年

德国的瑞记洋行,

为中国清末民初最著名的洋行之一,

主要从事军火、五金交电以及土产进出口贸易,

该洋行是较早从事军火贩运的德资洋行之一,

并一度垄断了清政府的军火生意。

辛亥革命后,

该洋行还以代理的性质兼营保险业,

后来创办了瑞记保险公司。

德国的德华银行,

是由德国几家大银行投资设立,

其在中国的实力不亚于英国汇丰等外国银行,

是参加对华贷款的五国银行团成员之一。

英国的新沙宣洋行,

由沙宣洋行创办人的儿子,

于1872年独资创办。

新沙宣洋行把鸦片贸易放在首位,

并控制了印度鸦片产量的70%,

后来逐渐取代了怡和洋行垄断鸦片经营。

民国时期,

业务范围逐步扩大到军火、房地产等领域。

太古洋行(英)

沙面南街48号 建于1881年

英国的太古洋行,

通过与省港澳轮船公司合作经营航运业,

并在广州兴建码头、货仓等,

逐渐成为广州外资航运业的首位,

影响力仅次于英国的怡和洋行。

今天广州仍在使用的最老码头 - 太古仓码头,

就是由太古洋行修建,

供太古轮船公司使用。

太古洋行主营航运业,

中国沿海的海运与长江、

珠江内河的航运几乎全被太古洋行所垄断。

英国领事馆东副楼及西副楼

沙面南街44号、46号 始建于1865年,重建于1923年

1915年7月的乙卯大水灾,

广州城水淹七日七夜,

英领馆东、西副楼均被洪水冲塌。

1923年东、西副楼被重建并沿用至今。

当年主楼居中朝北,

东、西副楼对称坐落在主楼后面,

三座楼呈品字形合围成一个庭院。

法国传教社楼 / 葡萄牙领事馆

沙面南街42号 建于1862

泰国人俱乐部 / 鲁麟洋行(德)

沙面南街34号 建于清末民初

德国鲁麟洋行经营的商品,

主要有进口的工业品和原料,

出口的土产杂货和手工业品,

十分庞杂,包罗甚广。

进口商品包括:

橡胶原料、电筒原料、钮扣、布匹、烧衣纸等,

出口商品包括:

玉器、陶瓷、顾绣、炮竹、蚕丝、茶叶等。

此外,

该洋行华工相比德籍员工待遇低很多,

既无福利,又无奖励,

只是年终多发一个月工资而已

(当时在中国已经开始有“年终双薪”制度)。

Nukha先生住宅(印)

沙面南街30号 建于1905年

于仁保险公司(英)

沙面南街28号 建于1865年

英国的于仁保险公司,

是外商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保险机构,

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保险公司,

主要经营于英商贸易有关的运输保险业务。

汇丰银行宿舍(英)

沙面南街24号 建于民国年间

门楼花岗石横额阳刻“PALLONJEE HOUSE”字样,

又称“伯郎兹屋”,

两柱柱础分别阴刻“1897” / “1917”字样,

据说历史上曾为英国驻广州领事馆的配套住宅,

由英国在1897年至1917年间出资兴建。

中法实业银行 / 日本领事馆

沙面南街22号 建于1913年

民国初年首家中外合办银行,

由中法双方共同筹组。

1913年7月,

依据法国民法和商法,

以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创立,

总行设在法国巴黎。

该行除经营一般银行业务外,

还办理政府借款及发行纸币。

东方汇理银行(法) / 法国领事馆

沙面南街20号 建于1890年

宝华义洋行(英)

沙面南街14号 建于十九世纪末

法国海军办事处 / 法国邮政局

沙面南街12号 建于清末年间

原为法租界内的法国海军办事处,

1901年改为法国邮政局,

归属法属安南邮政总局领导。

20世纪初印有该建筑照片的明信片中,

已可见主楼顶部“POSTE FRANCAISE”字样。

1923-1950年,

转租于法国天主教圣德拉撤修女会的女子学校。

历史的温度

近代中国屈辱史的余温,

似乎也在如今繁盛时代的高温下,

逐渐消散而去。

但抚摸沙面岛上近代建筑的外墙,

在砖块中又能再次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温度,

忽冷 -

洋人的豪横,

政府的软弱

华人的卑微,

国家的衰落

忽热 -

革新的技术,

先进的制度,

不屈的精神,

复兴的力量。

那个时代的温度,

通过建筑这一载体被传递了下来,

同时又在传递中逐渐演变。

今天的沙面岛,

“傲慢”的余温完全消散殆尽,

“温馨”的热度充满每个角落,

慵懒的家猫,

精致的雕像,

梦幻的泡泡,

时尚的店铺,

五彩的花儿,

美味的餐馆,

昏黄的灯饰,

古老的树木......

历史的温度也许会在不经意间冷却下来,

但总会因为某个事件或物件的出现重新升温,

而每个人对温度都有不同的感受,

沙面岛的历史温度对你来说又是怎么样的呢?

参考资料

[1] 王玉珍.《沙面红楼与东江纵队的军调岁月》

[2] 何思兵.《旗昌洋行与19世纪美国对广州贸易》

[3] 庞海峰.《花旗银行及其在哈尔滨发行的纸币》

[4] 陈利敏.《晚清洋商与传教士在广州文教领域的互动研究》

[5] 张晓辉.《日据时期的台湾银行与广东政府》

[6] 刘琼琳、程建军.《以<巴拉宪章>解读广州沙面海关红楼(原沙面海关俱乐部)价值》

[7] 陈桥.《民国盐务稽核所史话》

[8] 陈炳松.《外国洋行在广州布局的今昔概况》

[9] 刘亚.《广州伯郎兹屋(the Pallonjee house)历史建筑再利用设计》

[10] 广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会.《广州的洋行与租界》

[11] 李传义.《广州近代沙面建筑群分类保护研究》

END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

(0)

相关推荐

  • 游广州沙面公园——阿尼亚房车伴我走天涯

    广州沙面,是一个小岛,早在宋.元.明.清时期,就为国内外通商要津和游览地,鸦片战争后,沦为英法的租界.它是广州的重要商埠,历经百年,据相关统计,曾有十多个国家在沙面设立领事馆,九家外国银行,四十多家洋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广州荔湾沙面建筑群

    广州荔湾沙面建筑群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沙面一街,珠江岔口白鹅潭畔.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广州海珠大元帅府旧址公交步行西3.7公里. 广州沙面建筑群占地面积330亩.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咸丰 ...

  • 宋先生带你游外滩(9)

    今天我们将介绍外滩最后三幢历史建筑.和前面介绍的建筑不同的是,今天介绍的三幢建筑并没有列入1845年11月29日所定的最初的英租界范围. 1846年4月28日,英国领事巴富尔私下购置英租界外李家厂(英 ...

  • 外国洋行在广州布局的今昔概况

    从清代至民国初期,我国工业处于落后状态,民生日用品大部分倚赖外来供应,甚至缝衣针.香皂.钮扣也购自外国.帝国主义者自得到广州沙面后,纷纷开设洋行.当年属于英国的银行,计有上海香港汇丰银行.渣打银行,该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州沙面建筑群

    沙面建筑群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珠江白鹅潭北岸 清末至民国 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沙面原是珠江中的一块沙洲,鸦片战争后,英法以"恢复商馆洋行"为借口,强行租借沙面,修筑河堤,填土筑 ...

  • 《倚马而息》:在光影中感受爱尔兰文学魅力

    背靠大西洋的爱尔兰,向来是文学和艺术汇集之地.2013年,作家科林·巴雷特处女作<格兰贝的年轻人>甫一出版,就先后获得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爱尔兰文学鲁尼奖和英国<卫报> ...

  • 火箭少女杨芸晴《不哭》新编舞,在舞蹈中感受歌曲的温度

    去年夏天,火箭少女101成团而来 每一个女孩 都在这个夏天留下了绚烂的身影 有掌声.也有争议 但不可否认的是 她们一路走来,都收获了成长 在单小色印象中 Sunnee杨芸晴在这11位女孩尤为显眼 中性 ...

  • 光影中的历史 努比亚Z17老武汉游摄记

    前言:一场"文化补课"的"旅行" 武汉,作为中国华中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在历史上曾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国际大都市--1911年,著名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发生在 ...

  • 《南山的部长们》——光影交错中的历史疑悬

    电影:<南山的部长们> 类型:剧情.历史 导演:禹民镐 主演:李秉宪,李星民,郭度沅,李熙俊 上映时间:2020年1月22日(韩国) 奖项:第56届韩国百想艺术大赏提名 南山的部长们:上世 ...

  • 风月 ‖ 不仅留在光影中

    大地菲芳文学微刊 总513期  2021年 05月 09日   风  月 不仅留在光影中 文/唐亮 穿越在光影之中,同里就像是一条时光隧道. 忽而进入<红楼梦>中葬花的小园:忽而进入< ...

  • 亲子日记中感受国粹经典 儿童京剧戏韵童心

    劳 动 最 光 荣 劳动创造 · 亲子日记不停更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革命人永远是年轻.2021劳动创造﹒亲子日记不停更,今天迎来第800篇.在国粹中感受经典,在经典中润泽心灵.今年春天,带儿子先后观看 ...

  • 常识积累丨对联中的历史人物

    常识积累丨对联中的历史人物

  • 【回到写生】光影中的欢腾跳跃——管朴学新作

    <紫丁香>100x100cm 2021 <谷雨>130x100cm  2021年 <杏花云腿>80x60cm  2021年 <杏花面具>80x80cm ...

  • 在晨光中||感受汝城太极亭的美

    图 文| 何优秀  汝城太极亭,是县城周边较高的山.站在山顶,不仅可以俯瞰周边的村庄,在天气晴朗时,还可以看到美丽的霞光和日出. 若想登太极亭,最好越早越好,趁太阳还没投射出余热.空气纯纯的,山风凉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