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边上 | 五通桥的盐地名

五通桥是一个浸泡在盐卤之上的盐城,因盐集市,因盐成邑。在漫长的盐史文明中,留下太多奇妙的凿井熬盐故事。更多是,留下与盐有关的盐地名。“五通桥”地名的诞生,也是源于盐。

因盐设关:四望关

“四望关”地名的出现,与流经四望关溪口的茫溪河密不可分。

茫溪河在明清时期叫四望溪,古河名为“拥斯茫水”。据《嘉定府志》“丰乐桥记”载:“四望溪有二源,一发荣县,一发井研。自三江镇合流。西自王村,岸渐高,水渐急。”《嘉定府志》又载:“四望水源自陵州仁寿县界来,经犍为县界合大江。以今水道按之,四望水即拥斯茫水也。”在明末清初,犍为境内四望溪附近的“永通厂”,因卤少水淡,盐井渐渐枯竭。精明的盐商开始迁移到四望溪下游的金山寺、灰山井、两河口、红豆坡一带穿凿盐井,并把新井区的域名取为“五通厂”,这便是“先有永通,后有五通” 流传已久的谚语。

到清乾隆时期,四望关一带“盐泉大旺”,从前设在马踏井太和场的通判署,开始改设在四望溪与涌斯江交汇的溪口——“四望关”,以巡检“查验盐,再出关”。《嘉定府志》载:“嘉定府通判前于雍正十二年驻马踏井太和场,居中总理嘉定、犍为、并川西井研等州县盐务督捕事务。乾隆十八年详改驻四望关。”此时的四望关,早已名声大噪,成为整个“犍厂乐厂”产盐区域的总代称,而此时的“五通桥”地名,还没在地方文史中“粉墨登场”。印石溪,四望溪,涌斯江的大小盐船,水运盐巴至四望关,都要在四望关巡检才可以出境。因此,在清代穿凿盐井的鼎盛时期,四望关(盐关)有着及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其实,四望关在汉晋时期名东沮津,据《华阳国志》:“江水入犍为有二津,曰玉津、东沮津,与蜀都五津通为七津”(《嘉定府志》卷五有载)。至宋代,宋史《寰宇记》中早有“四望关验卡”的记载,从明代开始,嘉定州府已经开始在四望关设巡检司署,到清雍正十二年改为经历司署,乾隆十八年又改为通判署。因此,四望关因盐设署已经有名,至今都很响亮。

因盐建市:五通桥市

当“犍乐盐场”的中心还在马踏井、王村之“永通厂”时,史志上并没载有“五通桥”地名一词,更没有“五通桥”县域的出现。最早出现在《犍为县志》上的“五通”,是两河口附近的“五通厂”。

据载,“永通厂”自明末日渐衰落,清初转移至金山寺、两河口、红豆坡一带,“永通厂”的盐商们为怀念老厂“永通”,特意将新厂取名“五通厂”,“永通厂”虽被替换而渐消失,但新厂还保留有“永通”之“通”字,以示“五通”盐商对“永通”老厂之眷顾。

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五通厂”的盐商们因穿凿盐井与运盐运煤之需,又在两河口南行约50米处,捐资修建一座三孔石拱桥,该桥后来被命名为五通桥(亦名老桥)。此事被记载到嘉庆十九年版《犍为县志》上:“五通桥,县东北八十里,通乐山。长六丈四尺,高一丈六尺,阔一丈五尺,乾隆五十八年修,今为盐筴聚会之所。(筴,“策”的异体字。策,谋也。)

嘉庆《犍为县志》又载:“国初,王村(盐)盛。今盛在五通桥,(井)几以千记,深百余丈。出产之富,无踰此矣。”五通桥作为地名“正式登场”以后,程尚濂在嘉庆七年至十一年任犍为县令期间,写有一首《五通桥观煎盐》诗:“井眼旧在桥之西,新眼乃达牛华溪。”这是“五通桥”地名首见于古诗词。“五通桥”作为地名频繁出现在地方文献以后,很快“破茧化蝶”,逐步取代“四望关”,成为“犍乐盐场”的新域名,至民国后期,五通桥成为犍为县第四区。

其实,早在民国,已经有乡绅贤达要求划出犍乐盐场的主产盐区,恢复建立北宋时期的玉津县。1949年12月15日,五通桥和平解放。1951年10月,五通桥正式脱离犍为县,始建五通桥市。至此,“五通桥”正式成为县域地名,沿用至今。

直接以“盐”取名:花盐街与盐码头

五通桥有两个地名是直接用“盐”字而为地方名的,它就是“花盐街”与“盐码头”。

花盐街:

花盐街在“川盐济楚”之前叫德盛街,“犍乐盐场”的盐商围绕茫溪河、应石溪、涌斯江两岸穿凿盐井,宝庆街也有盐井盐灶,德盛街主要为巴盐外运的集散地,是重要的盐运水码头。

到了咸丰三年(1853年),由于爆发了太平天国战争,江淮一带食盐受阻,朝廷下诏命“川盐济楚”以解淮盐之急。楚人有喜食花盐之习俗,盐商开始在德盛街上按楚人的喜好煎制花盐(又称雪花盐)。过去,习惯上把熬制巴盐的作坊称“灶”,如今煎制花盐则称“提”,提有提炼、提清之意(煎制花盐的工艺更高,成本也高)。在“川盐济楚”的花盐熬制中,五通镇流传下来有“济楚十提”。当地人则直接把仓储堆满雪花盐的街道叫做“花盐街”。久而久之,德盛街被称之为花盐街,约定俗成。“花盐街”不胫自走,沿用至今。

盐码头:

竹根滩四面环水,是一个被滔滔岷江(大河曰岷江,小河曰涌斯江)冲积而成的沙洲平坝。在沙洲四周,建有众多的盐运水码头,这还不包括茫溪河沿岸的月台式码头,但惟有在太和全旁边的运盐大码头,才叫“盐码头”。

盐码头与四望关隔河相望,大盐船把茫溪河、涌斯江的盐巴运往竹根滩靠岸,最佳位置就是盐码头。长久以来,每天在此码头装载卸货的盐船不计其数,码头工人日夜繁忙。因此,青条石砌成的月形码头,早已积满盐垢,浸透汗渍。河岸飘拂的盐风,见证了盐码头百年煤进盐出的兴衰存亡。

事实上,盐码头早已不是单指运盐运煤的月台码头本身了。现今,大码头一带的街道区域,都被称作盐码头,如原来竹根镇第一中心小学,如今就名“盐码头小学”。学校本身,也被打上盐符号。

借盐井代:井王庙与黄葛井

井王庙又名井神祠,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由五通桥盐商捐资筹款在太平街(今文化街)修建,占地3000多平米,有主庙、戏楼,三围厢房等,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又经盐商捐资扩建后,当年秋季,于井王庙内兴办通材小学,以后又办中学。至今,“通材中学旧址”保存完好,1998年3月被命名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井王庙在全国各地庙宇中都很少见,据《犍为县志》(民国版):“井神祠祀史籍无征,四川各厂皆有祠宇,而所祠各异。……”尽管如此,记载中“犍厂祭祀并于井王庙,木主、朱地、金字”,文曰“盐井神祠之位”应该是把建庙说清楚了。很明显,井王庙与五通桥的凿井熬盐以及祭祀相关。

黄葛井,地名。本地人也称“白鹤林”。位置在现今五通桥文化街与工农街连接处,前临茫溪河。“黄葛井”中的“井”,就是指盐井,“黄葛”是指黄葛树。该地在民清时期,因有众多的盐井和参天的黄葛古树(百年以上),故而被当地人称做黄葛井。另有一说,此地有口盐井就叫“黄葛井”(亦写作“黄角井”)。因这里又是盐商荟萃之地,附近有井房、灶房、盐仓、会馆,百年黄葛古树围在四周,又是盐工纳凉聚会的集散地。

据《五通桥区志》载文,清乾隆十八年的盐场通判署,就是由马踏井太和场改设在四望关的黄角井。从黄葛井到整个宝庆街,街道上盐商会馆、古宅民居也在百年以上,标志性古建筑禹王宫,又称湖广会馆。是由本地的湖广盐商捐资修建于乾隆五十年的会馆,因而黄葛井地名,距今已叫上百年。

因盐井而得名:盐地名集萃

黄葛井不仅成为响当当的地名,今天又有黄葛井社区出现。由盐井名而称社区的,还有牛华镇的巴岩井。与盐井相关的老地名还有埂埂井(群力街),桥咡井(宝庆街),三洪井(牛华镇半边街)等。如今,由五通桥通往乐山的302公交车,还设有三洪井站台。

以盐井之名,直接就被命名为乡镇名称的,也不少见。如灰山井,今天的辉山镇,正是因“灰山井”而得名,灰山之“灰”原指“煤灰”,今人改“灰”为“辉”,已呈吉祥;盐林乡即后来的顺河乡,因盐井成林而得名盐林乡,后经撤乡并镇,盐林乡被划入金山镇;红豆坡过去井灶众多,因盐集市,该地便有了署名的油井坡和老井坡地名;马踏井,原属五通桥管辖,后归属井研县,也是有名的盐井之镇。另外,牛华溪也得名“油花溪”,因盐工在花溪沟边穿凿盐井,常打出石油流入花溪沟,便有“油花溪”或“流花溪”之说。牛华溪因盐集市,与盐相关的从业人员达几万人,因此有了人市口、葛麻湾、碳坝市、簚货市、草市坝等与盐相关的盐地名、牛华溪盐场大使刘应蕃“人家半籍盐为市,风俗全凭井代耕。”形象地描绘出牛华溪凿井熬盐的市井生活。

在五通桥区境内,还有许多因盐井而被命名的村社,如牛华路边井,今得名路边村;竹根镇有井房坳村,盐林乡境内因有盐井沱,在上世纪末,一直还有盐井沱小学存在。在犍乐盐场掘井熬盐的年代,几乎每开掘一口盐井,就诞生一个盐地名。

如果能让时光倒流一百年,让五通桥回到“人烟两岸,万井相望”,“晴天隐现三峨雪,落日昏黄万灶烟”的鼎盛时期,五通桥将会呈现给大众更多更多的盐地名。

2021年3月  岷江边上

(0)

相关推荐

  • 出绝顶盐井日分文约

    出绝顶盐井日分文约 --婆邑盐商颜氏家族史料(二) 立出绝顶盐井日分文约人:韦黄氏率侄韦申甫.情因咸丰九年(1859)夫胞兄韦吉菴署理威远县时,与邑绅颜聘三伙办自流井新垱马冲口源海井分占日分二天,自己 ...

  • 四川古镇(10)——仙市

    仙市古镇位于四川省自贡市釜溪河畔,原名仙滩.始建于1400前的隋代,民国元年改称"仙市". 仙市"因盐设镇",是釜溪河当年盐运重要码头之一,俗有"盐运 ...

  • 汉口史话 淮盐运销与淮盐巷及淮盐一巷、二巷

    汉口500年,与汉阳.武昌1000多年的历史比起来,汉口是一个小兄弟.汉口在几百年的历史中跨越发展成为"天下四聚"."四大名镇"之一,又是汉阳.武昌可望不可及的 ...

  • 四川省自贡市“仙市古镇”  中国第一盐运码头

    仙市位于自贡市沿滩区北部,距自贡市区约10公里,属浅丘地貌,原名仙滩,始建于1400前的隋代,民国元年改称仙市.是"富庶蜀中"的"川省精华之地",拥有丰厚的历史 ...

  • 川南行:雨中仙市

           旅行的意义并不在于你在沿途中看了多少风景,也不在于你是否到达了预期的目的地,而是在于你旅行中的那种心境的变化和丰富的经历...... 在自贡看完盐博馆后,已经是十点半了,我们根据自贡朋友 ...

  • 五通桥的桥

    五通桥浮桥.骆传敏摄 五通桥是有名的水乡,连接人们心灵的自然是那些匠心独具的桥.以桥得名,五通桥境内有名有姓的古桥新桥有100余座.这个小城位于四川乐山城南20公里,自清乾隆年间盐业鼎盛后,五通桥的盐 ...

  • 岷江边上 | 蔡德元:川江号子唱响世界

    (摄影:骆传敏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1987年,<音乐世界>杂志披露,来自四川重庆轮渡公司的老船工蔡德元,将于7月下旬,接受法国文化部邀请,作为中国长江音乐家,前往法国参加在阿维尼翁 ...

  • 安涉桥的“盐闹”||申卫华

    作者:申卫华       盐闹,是咱淮安的一句土语,说的是热闹,或者是热热闹闹.因为淮安人的说话,习惯用前舌音,所以这盐闹的口语,就像直刺一样,感觉特别的亲切.       眼看这春节将临,寻觅一盐闹 ...

  • 咸说五通桥——废县考证

    一.平羌县 隋初,平羌县在区境金山镇一带置县7年. (一).<太平寰宇记>载:"以<元和县志>考之,则平羌故县乃今之龙游,平羌水乃今之阳山江.即今嘉州所理.隋改州理平 ...

  • 五通桥豆腐乳

    五通桥豆腐乳是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的特产.五通桥豆腐乳色泽乳黄,块形整齐.质地细腻,素有"腐乳中的黄金"的说法,含在口中无需咀嚼即可融化,其香味浓郁.香气扑鼻.回味无穷.五通桥豆腐 ...

  • 重磅:五通桥再添一“国字号”地标!

    近日,国家工信部公布了 第四批工业遗产名单 我区永利川厂(现东风电机厂)入选! 超链接:[重磅]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的通告 国家工业遗产是凝聚着历史的文化文本,也是一种文化资本 ...

  • 1949年西川五通桥寄重庆双挂号银圆封

    1949年西川五通桥寄重庆双挂号银圆封,贴上海大东二版孙中山像西川加盖"蓉"区国内平信单位银圆邮票七枚,合计邮资35分(信函5分+挂号15分+回执15分)相符,销西川五通桥九月七日 ...

  • 盐中巷1号|一步桥:有名的桥,最小的桥

    一步桥,肯定是校园里最有特色的桥了:小,有名,先有名后有桥,建桥之初就不是为了给人们行走提供方便的,曾经的网红打卡地. 盐中巷1号的校园,有山有水多桥. 当年的正门,西校门前就有一座桥.我来工作的时候 ...

  • 地名史话:古角寨(鼓角寨)(向桥乡)

    领略民俗风物,体验乡愁记忆.  蕲春北部山区 古角寨,又名鼓角寨.鼓角山,大别山脉南段,向桥乡的东部,与黄梅县交界,距向桥乡政府15千米,主峰海拔1144米,为蕲春县第二高山. 明嘉靖<蕲州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