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黄汗古代三方
黄汗之为病,身体肿(一作重),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药汁,脉自沉,何从得为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主之。
黄芪桂枝五物汤和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皆源于桂枝加黄芪汤,前者无汗出,后者有汗出,色正黄如柏汁。然而皆以劳气为病因。
1、黄芪芍桂苦酒汤方
【方剂组成】黄芪五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用法】上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温服一升,当心烦,服至六七日仍解。若心烦不止者,以苦酒故也(一方用美酒醴代苦酒)。
【方解】方中黄芪补虚,桂枝、芍药调和营卫,苦酒味酸收敛,杜其汗出,故治黄汗表虚多汗以至于口喝者。本方为桂枝加黄芪汤化裁,去甘草大枣因其易致壅满,去生姜因辛温偏辛散,增黄芪补虚实表,加苦酒敛汗救液。
【歌诀】 芪芍桂酒治黄汗 身肿痹痛亦可见
黄芪补虚在实表 米醋救液功在敛
【仲景原书条文】
《金匮要略·水气病》第23条: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一作重),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何从得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芪芍桂酒汤主之。
【按】“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是略举黄汗成因之一,并非说患黄汗者均是汗出入水中浴所致。此黄汗为表虚水气外郁之证。
【苦酒】(醋)
性味归经:酸、苦,温。入肝、胃经。
功效:散瘀,止血,解毒,杀虫。治产后血晕,痃癖症瘕,黄疸,黄汗,吐血,衄血,大便下血,阴部瘙痒,痈疽疮肿。解鱼肉菜毒。
2、桂枝加黄芪汤
【组成】桂枝、芍药各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一两,大枣十二枚,黄芪二两。
【用法】水煎温服,服后饮热粥以助药力,温覆取微汗,若不出汗,再服。
《金匮要略》:“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又身常暮盗汗出者,此劳气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拆,拆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3、黄耆五两汤,【别名】黄耆建中汤、黄耆建中散【处方】黄耆5两,白芍药3两,桂3两,甘草3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黄汗。【用法用量】黄耆建中汤(《易简》)、黄耆建中散(《济阴纲目》卷十三)。【摘录】《鸡峰》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