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46厂 卢桂萍 — — 一个值得敬佩的人--忆我的爸爸王文勇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们的关注及赞赏鼓励
三线文化遗产
微信公众号于
2017年3月25日
正式开通
感谢关注本公众号
敬请
弟兄姊妹
多多帮忙
推广宣传
三线文化遗产
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忆我的爸爸王文勇
文:卢桂萍
2016年7月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爸爸。从我懂事以来,爸爸这个伟大而崇高的称呼,便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卢桂萍的爸爸王文勇
1925年11月,我的爸爸王文勇,出生于辽宁省复县(今瓦房店市)。他于1945年4月参加革命,194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我的爸爸曾任辽阳县工人警卫大队班长、副排长,中共辽东分局随军南下柳河工作团、牛庄工作团队员、组长,牛庄县区委宣传委员等职。1949年以后,他历任江西省峡江县二区区长、区区委书记,江西省委组织部党员管理处农村工作组组长,国营320厂党委委员兼车间总支书记,江西省委工业部调研处科长、副处长,江西省委工交政治部副处长,江西省基本建设第二指挥部干部处处长,国营9446厂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江西省委工交政治部调研处处长,江西省委工交政治部副主任,江西省经济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江西省经济晚报社社长。我的爸爸于1993年离职,2000年9月因病医治无效在江西省南昌市逝世。爸爸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为党为人民的事业所奋斗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每每想起,总会感到自豪,对他的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
我的爸爸个子不高,一眼望去身体还算结实,他紧锁的浓眉,时常给人一种惯于深思的感觉。他待人热情、说话和气,在单位里享有很高的威信。在我的心目中,爸爸的身影是那么高大,是一个值得我敬佩的人。
爸爸不到20岁便投身于革命。他在解放战争后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参加了“土改”、剿匪和地方武装斗争。之后,他又随军从东北南下到了江西,为建立我党的基层政权,付出了极大的辛劳。
在“文革”那个动荡的年代,爸爸和许多老干部一样,于1968年被下放到国防三线厂(国营9446厂,后更名为江西宜春第一机械厂,简称“一机厂”),并在那里工作了长达8年之久。在这期间,爸爸始终保持着事必躬亲、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带领职工和基层群众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基础建设,为工厂的建设打下了基石,也与基层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刚来一机厂那会儿,他每天除了投身于案头学习和研究各类文件资料之外,还坚持将下厂区车间与工人拉家常作为了解一机厂厂情的突破点。调任之初,恰逢工厂建设初期,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工厂的各个角落,他处处身体力行,事无巨细,亲自带领职工在厂区各处拣石头、挑黄沙,不仅为工厂建设节省了开支,赢得了时间,还为职工和企业的团结与发展夯实了基础。在那些日子里,爸爸在车间和工人们一起攻难关、打难点,废寝忘食地组织“大会战”,在他的带领下,一机厂每年都能在确保产品质量合格的前提下,提早完成上级下达的生产任务,工厂连续多年被评为国防系统先进单位。
爸爸身为厂党委书记,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一机厂的内外团结是他的工作职责和目标之一。爸爸做群众工作,很少讲说教式的大道理,而是不遗余力地为职工办实事、解忧难。
我们的工厂依山傍水,但是山路崎岖,给大家的出行和正常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尤其是下雨天,道路泥泞,坑洼打滑,既不卫生也不安全,用大伙儿的话说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在这种情况下,爸爸提议修建水泥马路。虽然该提议遭到了一些同志的反对,认为建马路是铺张浪费,但是经过爸爸的反复调查研究和听取群众意见,在权衡利弊之后,他果断拍板,决心一定要把群众的出行难题解决好,若有上级追究责任,由他一人扛着。事实证明,水泥马路铺好之后,安全事故大大减少,群众出行更为便利,他的这一举措获得了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
爸爸始终强调要把职工的生活放在首要位置来抓,始终强调行政部门要把群众的生活质量和伙食搞好,花色品种要多样化,食品卫生要安全。只有把群众生活搞好了,工人工作才有干劲。逢年过节,爸爸总是不顾休息,下车间慰问在一线加班的工人师傅,探望在医院住院的同志兄弟,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记得厂里有位工人外出下车时,不慎摔成脑部重伤,生命垂危,爸爸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到医院,为伤员联系了最好的脑外科手术医生,并亲自在手术室外等到手术结束。待爸爸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时,已是凌晨三点。记得有次深夜爸爸下车间了解生产情况,发现有位工人因过于疲倦在工作间隙睡着了,爸爸发现后,二话不说脱下自己的大衣,轻轻地盖在工人师傅身上。爸爸对工人的关怀尽量做到无微不至,但凡他听说哪家夫妻因工作原因分居两地,或者哪家小孩因户口问题无法入托入学,爸爸都会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爸爸十分关心住院职工的康复状况,隔三岔五会询问住院病人病情,发现久治未愈者,立刻要求送往上级医院治疗,因此曾成功挽救了两位陈姓师傅的生命。
爸爸还十分重视与厂外群众的团结。爸爸认为,对于基层群众而言,不患寡而患不均,因此,逢年过节职工所享受的福利,协作单位人员(比如商店、变电所、邮局、银行人员等)也不应例外。在一机厂厂区附近的农村藏溪大队,每年到“双抢”季节都因人手问题来不及割稻插秧,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爸爸得知这一情况,在厂内生产正常运转的情况下,亲自动员和带领厂内职工一起,到队里帮助农民割稻插秧,爸爸还决定从厂内挑选技术精湛的机修师傅深入农村,帮助农民兄弟们修理农机设备,深受农民兄弟和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在团结厂内外群众的同时,爸爸也十分重视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爸爸曾组织全厂职工分批前往韶山参观毛主席故居,深受教育和鼓舞。一机厂厂区原来放映电影只有露天场所,为避雨用毛竹搭建了临时工棚。出于安全考虑,爸爸倡议并带领工人们开山整地,在援建单位的帮助下,共同建造了一所能容纳上千人开会或娱乐的职工大礼堂,满足了企业和职工、家属需求,为企业和职工营造了一个安全又舒适的活动场所。爸爸还牵头组建了厂文艺宣传小分队,以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在爸爸的指示下,文艺宣传小分队同时也担当起了宣传国家政策的排头兵,小分队在工厂和兄弟单位之间进行的巡回宣传演出,得到了基层群众的广泛好评,收获了以文艺宣传促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促厂内外团结的良好效果。
爸爸的心里时刻牵挂着工人,不管哪位工人有什么困难,家中有什么急事,只要爸爸知道,都是立即尽力帮他们解决。而爸爸自己生病,却从不休假,即便是病得厉害打吊针,他也是打完吊针继续上岗工作。有次到外地出差,离他几十年未见的兄弟之家仅一墙之隔,同事劝他多住一宿,去探望一下兄弟,但他仍以工作为重,及时赶回单位。爸爸多少年来上班都是早出晚归,而且从不坐单位配给他的小车,坚持步行。但凡重要工作布置以后,他都是赶赴各车间,在生产一线和工人并肩作战。可以说,工厂处处留下了爸爸匆忙的足迹,留下了他与工人们亲切交谈的身影。
王文勇与厂文艺小分队合影
1976年,在“四人帮”猖獗之时,一机厂也深受影响。一些同志错误地煽动停工停产,搞起“绝食斗争”。在这样的困难时刻,爸爸没有退缩,而是坚持党性原则,率领党委一班人,深入基层,说服教育广大群众要顾全大局,认清形势,决不能耽误军品生产。在多方疏导之下,很快扭转局面,胜利完成上级下达给厂里的各项生产指标,被国家部委授予全国“大庆式先进企业”称号,为工厂赢得了荣誉。工厂连续多年被省里评为先进单位。厂里研制生产的460四管高射机枪也以连续发射八千发子弹无故障的纪录,超过了德国同类机枪的使用寿命,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四人帮”垮台后不久,爸爸又被调回省委工交部工作。虽然他已年过半百,但他依然以马不停蹄、人不歇脚的革命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为党、为人民工作。半个多世纪以来,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爸爸始终与党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坚定不移地为党的事业而奋斗。他干一行,爱一行,尤其是重返省委工交部门之后,他依然坐不住,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企业排忧解难,几乎没有静心休息过一个节假日。他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每天都工作10小时以上,长期带病坚持上班,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并在离世之前将其毕生所学凝聚成两本《企业管理》专著,留给后人。
爸爸牢记共产党人的宗旨,始终坚持党的基本原则,拥护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作风上保持高度一致,时刻用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改革开放以后,为搞活经济,一些单位和个人经商成风。他坚决抵制金钱的诱惑,多次拒绝好心人聘他做“顾问”、搞“三产”。爸爸不但自己不参与经商,也坚决制止我们做儿女的参与经商。爸爸要求我们对钱这个东西要做到“三个不”:眼不要红、心不要想、手不要痒。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想对爸爸说,您的儿女们都做到了。
爸爸长期以来一直对党和人民襟怀坦白,忠心耿耿,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对同志谦虚谨慎、团结友爱、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从不为了位子、票子、车子、房子而争。爸爸不贪、不占,即使在我和哥哥、姐姐三人都下岗的情况下也不向熟人打招呼、写条子,不给组织增添麻烦。直至爸爸病故,大家才知晓。在爸爸的吊唁厅里,很多爸爸的生前好友、同事都泣不成声,有的同志痛哭着说:“王主任啊王主任,您在工交战线上工作了一辈子,您三个小孩下岗,只要您老说一声,哪个单位不会安排他们再就业呢?”可见,爸爸就是这样一位铁面无私的人。他的高尚品格得到了广大工人、干部、朋友和上级领导的认可和肯定。爸爸生前先后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李瑞环、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会长袁宝华的接见,还被中共江西省委评为全省优秀省直机关干部。
爸爸一生深爱他的工作,深爱着九龙山的一草一木,深爱着一机厂的工人同志。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次我问爸爸,“如果上级还派您去一机厂,您会去吗?”爸爸一口回答:“我去啊,那里的空气很好,一机厂的工人同志们很纯朴,企业也很有发展前景啊。”爸爸在病痛折磨的后期,还不忘嘱咐家人丧事从简,将他的骨灰一部分撒入他工作过的峡江水畔,一部分撒在一机厂的九龙河水中。我们牢记着爸爸的嘱托,在他病逝以后,把他的骨灰撒在了留有他战斗足迹的江河之中。
清清的河水冲散了爸爸的骨灰,但却冲不走我们对爸爸的深切怀念。爸爸用他的毕生精力,拥抱着峡江,拥抱着一机厂,拥抱着他热爱的工交战线。作为曾在爸爸工作过的一机厂工作近三十年的我和我的哥哥、姐姐、妹妹们,我们也像爸爸一样深爱着一机厂,深爱着九龙山,也深爱着一机厂的各位前辈、同事和朋友。我们一定牢记爸爸的教诲,认真做事,清白做人,以告慰九泉之下的爸爸的英灵!
2016年7月写于江西宜春第一机械厂建厂五十周年之际
本文原载《三线风云》第四集
作者简介
2019
三线文化遗产
三线精神 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