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漆器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民间广泛的情感认同,代代相承的漆艺匠人,使得漆艺在福州获得千年发展而至今不衰。清代,福州漆匠沈绍安恢复创制脱胎漆器及其家族等对脱胎漆器传承创新,推动福州成为中国漆艺重镇。加之福建漆艺术界对人才储备的重视,福建漆艺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中国漆艺向前发展。
唐宋时期 漆艺初兴
福州是当今中国漆艺术的重镇,其漆艺发端于唐代,两宋时期由于官方的倡导和扶持,福州漆艺制作开始形成规模。宋淳熙《三山志》记载,宋景祐三年 (1036)在福州设作院,熙宁元年至熙宁十年 (1068—1077),拓充为都作院,内设十一作,其中有漆作。这一时期,福州漆器以雕漆为主,而且雕漆工艺中的基本刀法都已俱全,表明当时福州雕漆已达到较高水平。
福州市博物馆藏有发现于北郊茶园村的南宋端平二年(1235)墓出土的几件漆器,被业内专家誉为国宝,它们分别反映了南宋时期剔红、剔犀、素漆等几种不同的漆器工艺特点。此类雕漆作品基本可以断定为福州当地生产,这一点亦可以由明代曹昭《格古要论》中提到宋代“福犀”即福州地区制作的剔犀漆器来佐证。
福州南宋剔犀三层漆盒
当时福州也开始生产螺钿漆器和漆画屏风,据宋人周密《癸辛杂识》记载:“王棣……初知福州就除福建市舶,其归也,为螺钿桌面,屏风十副,图贾相盛事十项,各系以赞以献之”。凡此种种,标志着宋代福州漆艺步入初兴阶段。而从 1975 年福州仓山南宋黄昇墓出土的漆奁、漆粉盒、漆镜架表明,八百年前的福州漆艺人已经能熟稔地掌握夹纻技艺。此时,漆制器具也已经广泛地融入福州先民的生活中。
元明时期 走向世界
元代,福州剔犀漆器与嘉兴的雕漆、戗金漆器,吉安的螺钿漆器,杭州的戗金漆器以及苏州的雕漆均闻名于世,成为国内重要漆器产地,雕漆产品(包括剔犀)开始流传日本。
剔红盖盒 25×26cm
福建省沈绍安漆艺博物馆藏
明代,随着福州漆器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福州漆艺真正迈开了走向世界的脚步。
郑和七次下西洋前,船队均在福州长乐太平港停泊补给,大量采购福州及周边地区的瓷器、漆器、茶叶等具有福州特色的礼品作为馈赠之物。此时,福州雕漆的生产规模日益扩大,有大批漆工东渡日本以制漆谋生。日本《长崎志》记载著名漆匠欧阳云台的雕漆作品曾在日本风行一时,被誉为“云台雕”。明代福州与日本,特别是长崎的文化交流十分密切,漆艺交流尤盛。
《格古要论》有这样的记述:“福州旧做者,色黄滑地圆花儿者谓福犀,坚且薄亦难得,有云者是也”。福州“旧做”指的是雕漆类的剔犀漆器。明末清初李渔《笠翁一家言全集》记载:“游三山,见所制器皿,无非雕漆——八闽之为雕漆,数百年于兹矣。四方之购此者,亦百千万亿其人矣。”可见当时规模之大并不下今日。
堆朱春丸盖盒 32×15cm
福建省沈绍安漆艺博物馆藏
清代 脱胎漆器创制发展
清代早期,漆艺又出现了一些新品种,尤其是仿洋漆的出现,可视为中日两国漆艺相互交流借鉴的结果。清廷《宫中进单》记载:雍正年间,福州总督高其卓、管理福建海关事务郎中准泰等地方官员屡屡进贡仿洋漆,与其他漆器产地所进贡的器物相比,无论是批次还是数量均属最多。
银漆彩绘西园雅集图梅瓶 沈绍安兰记 23×54cm
福建省沈绍安漆艺博物馆藏
由此可见,福州当时在制作仿洋漆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这也为随后沈绍安家族创制脱胎漆器与泥金、银入漆的技艺奠定了基础。
漆艺之所以能在福州获得千年发展而至今不衰,一则有赖于福州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十分适宜制漆和养漆,二则因漆早已融入福州人的日常生活,在民间具有十分广泛的情感认同,三则因福建漆艺匠人代代相承。
金漆花觚 沈绍安恂记 8.5×21cm
福建省沈绍安漆艺博物馆藏
据史料记载,福州人实际上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漆器,婴儿出生、女人临产使用的接生盆在福州称为高脚桶,桶身多用朱漆漆过,并描绘有牡丹、莲花、竹纹等,取富贵、连生贵子、平安之意。婚娶时厅堂摆设的横案桌、公座椅以及洞房中的床台、桌几,都要用生漆漆过,上面描有鸳鸯戏水、并蒂莲花、麒麟送子,榴开百子诸图案。女子娘家陪嫁的妆奁有镜台、箱子、首饰盒、马桶、面盆等,也是朱漆描金镶贝。平常居家所用之物更离不了漆筷、漆碗、漆盒、漆枕、漆杖、漆箱、漆柜诸物。直到百年所用的棺木,也多用朱红漆涂抹,富贵者还用真金泥粉描上彩云金花,还有男棺描龙,女棺描凤,以增加贵气。
福满乾坤大梅瓶 李芝卿 60×22cm
福建省沈绍安漆艺博物馆藏
著名学者王世襄先生曾称:“福建漆器,源远流长。能工巧匠,代有其人”。随着此后沈绍安及其家族的出现与崛起,以沈绍安脱胎漆器为代表的福建漆艺成为中国传统工艺的象征,并经过近现代高秀泉、王维蕴等名家的钻研、推进而不断革新、丰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列为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的瓷器齐名的传统工艺“三宝”,是最纯粹的民间工艺代表之一。
当代漆画
自从 1984 年以独立画种身份登上第六届全国美展的舞台后,漆画艺术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逐渐形成一批地方性的漆画流派。在这其中,福建漆画无疑也是最具代表性的。
作为漆艺之乡,福建漆画善于发挥天然大漆的优势,一批具有先锋实验精神的漆艺家在兼顾传统技巧与当代创新的同时,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从而在全国美展中屡次获得大奖,为福建漆画的发展做出极大的贡献。
饮茶藏女 乔十光 60×91cm
福建省沈绍安漆艺博物馆藏
福建漆画是最早在全国美展上亮相(1964年)、最早入选北京人民大会堂陈列、最早以单列画种在中国美术馆和全国巡回展览的地方漆画派。无论是漆画创作的历史基础、技艺水准,还是作者阵容、艺术表现,福建漆画在全国都是当仁不让的翘楚。
这不得不归功于福建漆艺术界对人才储备的重视。福建老、中、青三代漆艺术家艺术特征分明、突出,在创作上各有师承,各有发展。而包括福建师范大学、闽江学院、厦门大学以及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现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等院校漆艺专业的设立,实际上也在为福建漆艺术行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并陆续向市场输送人才和作品。同时,随着福建地区各种漆艺术研究中心的相继成立,福建漆艺术在学术研究上得以进一步深入,其成果令人期待。
秋山秋水 陈金华 100×100cm
福建省沈绍安漆艺博物馆藏
在文化、学术及市场价值的不断挖掘下,福建漆艺在学术、教育、创作、展示及销售等各个环节上得以相互影响及促进,从而使自身产业架构逐渐完善。并且,大量福建民间企业有意识地围绕漆艺术展开投资及推广工作,这无疑对漆艺术产业未来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也令福建漆艺术的持续发展充满无限可能。
岁月悠悠,中国漆艺在数千年发展中虽也历经波折,但如今,它正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向前发展,展现着积淀深厚文化底蕴的气质和昂扬向上的时代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