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十日(九)
在云南第九天,开始了在西双版纳的游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最南端,“西双”是傣语“12”的意思,“版纳”是指比县小一些的行政区域,“西双版纳”,傣语意为“十二个区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辖1个县级市(景洪市)、2个县(勐海县、勐腊县)。
直奔勐海县打洛镇。打洛地处中缅边境,位于勐海县西南部,离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首府景洪134公里,距勐海县城70公里,与缅甸小孟拉接壤。打洛,是傣语译名,意为“多民族混杂聚居的渡口”。
打洛,昆洛公路终点的一个边境游览区,也是勐海对外进行商品贸易的窗口。在这里办个签证就能出国了。
打洛口岸作为云南省省重要的边境旅游贸易口岸,与缅甸接壤,距缅甸景栋80公里,距泰国米赛仅239公里,距泰国清迈550公里,距泰国首都曼谷1250公里,口岸区位优势明显。
打洛自古就是中国通往东南亚最便捷的陆路通道之一。早在明清时,就已成为一个重要通道。在民国年间,中国的茶商将“普洱茶”通过这里销往缅甸、泰国、印度等国,打洛口岸是通往缅甸的重要关闸。2007年11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为国际公路客货运输一类口岸。
口岸之外有中缅友谊大金塔,位于缅甸第四特区首府勐拉境内金连山上,面向缅甸勐拉和中国打洛,是为纪念第四特区与西双版纳两地间和平繁荣、边民世代友好而建的,由两国共同筹资建造。
1995年由两地高僧亲临选址、埋宝开工,1996年举行隆重塔刹戴帽仪式,1997年4月吉祥开光。金塔高48米,基围238米。可惜此行我们只能远眺,不可近观。
从远处看,金塔更是气势辉煌,据说金塔的顶尖还是纯黄金打造的呢。
沿边境在独木成林景区行走,都是热带植物。这种水果,你应当认识吧?
胶林消暑园。这里有大片的橡胶林,在我国,也就只有西双版纳和海南出产橡胶。
铁皮石斛适宜在凉爽、湿润、空气畅通的环境生长。把铁皮石斛缠在橡胶树上种植,盛开着黄绿色花瓣,煞是好看。
夫妻树。引得游客成双成对在树下合影。
中缅边境的220号界碑,立在夫妻树旁的山坡上,碑上一侧写中文,一侧写缅文。可是这里既没有人站岗,也没有人把守。界碑边还有几条小路,路边的牌子赫然写着:“非法通道,严禁出入”。
边防巡逻路旁就是中国远征军抗日作战遗址,勐海县委和勐海县人民政府于2014年2月28日立下了一块“中国远征军抗日作战遗址纪念碑”。
边防巡逻路旁,还有无名英雄纪念碑。中国远征军是一个悲壮而伟大的历史名字,也是中华儿女用热血染红的光荣称谓。西双版纳勐海打洛是祖国西南的门户,它曾是远征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谱写英雄赞歌的重要战场之一,这里随处都留有先烈们保卫疆土英勇抗战的足迹。
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日本在中缅印战区投入兵力总计30余万,被歼灭18万5千余人。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和辉煌的一笔!
导游介绍,缅甸那边的山田都是我们中国人租赁种地,几百元一亩租赁费,主要是缅甸那边的边民缺乏种植技术。
牌子后面的境外小路,像是有人经常走过。导游他们经常过境去缅甸游玩,他们有边民证,来去自由。
国境线上的田野风光。
千年古榕树——独树成林,是一棵高达50多米的古榕树,当地少数民族称之为“美龙卡”,翻译成汉语是“独树成林”。在西双版纳一棵榕树不仅是一道风景线,更蕴涵着深厚的傣族民俗文化、佛教文化与傣家人和谐自然的生态观。常言道“独木不成林”,可是自然界唯有榕树能“独树成林”,打破了“单丝不成线,独树不成林”的俗语。
据植物专家测算这棵树已有1000多年树龄,树幅地面面积2200平方米,树左右两侧的主枝上,有36条大小不等的气生根,垂直而下、相互交缠、盘于根部、扎入泥土形成根部相连的丛生状支柱根。塑造出一树多干的奇特景致,既像一道篱笆,又像一道天然的屏风,是热带雨林中的一大奇特景观和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艺术魅力。
大榕树的支柱根和枝干交织在一起,形似稠密的丛林。
大榕树粗大的树枝上,结满了一个个硕大的蜂窝。
泰国兰花(商品名泰兰)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是热带兰中的珍品,有“兰中皇后”的美誉。姿形娟秀而文静,虽无大红大绿的艳装,可仅凭其一袭朴实无华的纤叶,就具长年耐人欣赏的风采。
长颈族是边境山区的少数民族,缅甸称“巴东族”或“克伦族”,我们中国称他们为“长颈族”。这一民族主要在缅甸东部生活,向来居住在深山密林里,以耕种自给自足,而且族里女人一直都保持着在颈项套上铜环的传统习俗。
把自己打扮成这样,他们认为这样能更好的吸引异性。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
我乘车从边境返程,来到了南糯山哈尼文化园。南糯山位于景洪和勐海的中间,距景洪市区30公里,是西双版纳有名的茶叶产地。这里平均海拔1400m,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很适合茶树生长。这里山茶园总面积21600亩,其中古茶园12000亩。
一路往茶山上行。沿途两侧山坡上长满了茶树,偶尔可以看到橡胶树、竹子、芭蕉树。山里的茶树都很高,必须要爬到树上去采茶叶,久而久之,采茶的妇女都练就了一身爬树本领,爬树的速度也快的惊人,因此“云南十八怪”中才有老太爬树比猴快一说。
在了一处山坡前,路边有巨石堆垒,坡上不远处一棵茶树主干虽然不高,但枝叶繁茂,郁郁葱葱。这就是茶树王。它有超过600年树龄,树高17米,胸径0.66米。旁边一块巨石上刻有“南行万里拜茶王”,字迹布局大方,气韵平和,由著名作家、诗人和书法大师赵朴初先生题写。
1990年,担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先生专门到南糯山参拜了古茶树王,感慨之下,挥毫题词。能在这边远山寨看到赵老的墨宝实属意外和庆幸。这棵茶树按树龄计算大约应在明代永乐年间种植,它得天地之灵气,历经人间沧桑,也不断将自己的叶芽无私地馈赠人类,理应受到人们的尊崇。
茶山间的小路两侧,建有一座座小竹楼。游客一拨一拨地被引进竹楼,里面木板铺地,吊灯电扇,设施还比较先进,还陈列了各种普洱茶的样品。
一位女士向我们介绍了这里普洱茶的采摘、加工过程,并向我们展示了传统普洱茶压制用的工具——一个圆柱形的石墩,下面有部分凹陷,将茶叶放在里面,人踩上去旋转,就能压出一个茶饼。她告诉我们,制茶女屁股要大,才有重力旋压出好的茶饼来。
她还告诉我们,华丽的铁盒包装并不适用于普洱茶,传统采用的是棉纸与笋壳。普洱茶具有降脂减肥、防癌抗衰等种种的功能;生茶清热消暑适合夏季饮用, 熟茶养胃护胃适合其他季节饮用。在品尝了数杯生茶、熟茶之后,大家各自选购了这地道的普洱。
据记载,“西番之用普茶,已自唐时”(清·阮福《普洱茶记》)。可见,以云南大叶茶中晒青毛茶为原料加工制作的西双版纳传统普洱茶,早在唐代就销往西藏等地。宋朝除与滇藏茶马交易外,大理国还派使臣到广西、江南,甚至中原一带用普洱茶作茶马交易。明朝至清朝中叶,位于西双版纳的古“六大茶山”茶叶生产达到了鼎盛时期。
“普洱茶”的原产地不在普洱,而在西双版纳?由于当时西双版纳隶属于普洱府辖治,茶叶靠马帮驮运到普洱府所在地集散贸易,故而得名“普洱茶”。
竹楼下的哈尼族绣花女。
南国街景,俨然佛国。
傍晚时分,来到一个叫景法大酒店的地方。这里实际上是一处集吃住娱购为一体的旅游综合设施。中间是一个大场院,可纳上千人歌舞;正面是一座大戏院;两侧有餐厅和佛寺。
晚餐后,人们聚集在戏院观看节目。
戏院的节目结束后,人们又来到场院,每人点上一支小蜡烛,围着篝火,跳起了傣家舞蹈。
(2018年5月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