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石矿建材领域的拓荒人——陈海波:让砂石开采成为受人尊重的行业

——嘉华建材副董事、华南区总监陈海波专访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与大陆有着显著不同,行政主导、司法独立、行政与立法既相制约又相配合,一切均运行在法律框架下,契约精神的贯彻也更加彻底。

如此迥异的政治环境下,香港砂石行业有着怎样的发展理念?香港自身的砂石产能在逐步下降,占总消耗量比例甚少,作为曾经的香港砂石行业翘楚,嘉华建材又有怎样的打算?

陈海波博士是嘉华建材的副董事及华南区总监,负责公司在香港、澳门和广东珠三角地区的所有建材业务(石料、沥青、混凝土、矿渣微粉和预制件等),面对以上问题,相信他有话要说。

砂石骨料网:嘉华集团是香港本地石矿开采起家的企业,可以说见证了几十年来香港砂石行业的发展。凭借您对大陆与香港砂石行业的理解,两地有哪些明显的异同?

陈海波:就目前行业普遍关注的价格问题,碎石与河砂都在涨价,这一点大陆与香港应该是面临同样的挑战。

嘉华建材副董事、华南区总监 陈海波

2018年,香港碎石价格上涨1倍,目前吨价150-160港币河砂价格堪称“海鲜价”,已达230-290港币。其实,由于香港紧靠珠三角,航运便利,附近砂石船运价约25港币,已经算万幸,如果采用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的货源,运输费用就会高到难以接受了。

在不同点上,除香港砂石自给率很低以外,更多的是双方对建筑用砂的理解不同。早在近10年前,由于大陆供港天然砂的不确定性和相关政策调整,香港主要混凝土用细骨料就已经向石粉转变了。

在香港建筑业的定义中,石粉是在花岗岩碎石生产中0-5mm产品,这更接近于大陆同行以往认为无价值的副产品:石屑。而香港对机制砂的定义则是通过设备将石粉级配调整到最佳的细骨料产品。

在建筑用细骨料的应用方面,香港地区即使是C80混凝土也在使用石粉,且已经使用了近10年,但大陆的大部分同行都认为石粉不好用,这其中主要是观念的不同。

砂石骨料网:2017年,嘉华建材在香港的安达臣道石矿场交还政府,目前主要的砂石产能集中在大陆的惠州地区。未来,嘉华建材是否有继续拓展砂石业务的计划?

陈海波:目前嘉华集团已经多元化,横跨石矿、建材、地产、酒店、娱乐等行业,作为传统业务的建材石矿占比已经非常小了,但我们对石矿领域有浓浓的情怀,也在寻找新的砂石行业机会。

嘉华集团的创始人吕志和博士有着“石矿大王”的美誉,他对自己几十年的砂石生涯感到非常自豪。嘉华建材目前正在吕志和博士的家乡江门等地寻找新的砂石行业机会。吕志和博士此举,是想把自己在砂石行业几十年的经验和培养的人才带回家乡,为砂石行业做榜样,也是一种传承。

嘉华建材拓展砂石业务首选广东区域,是基于嘉华对港澳和广东地区的市场更加熟悉。矿山领域具有地方特色,若进入不熟悉的区域,企业在社会资源、人才资源和管理半径等方面可能存在问题,所以要量力而行。当然,如果有好机会嘉华也不排除会进行尝试。

砂石骨料网:我国人口红利不再,未来可能出现劳动力青黄不接、人员老化等严重问题,这一点在大陆砂石行业已经初现端倪。香港石矿行业是否存在这样的问题?嘉华建材如何解决人才问题?

陈海波:其实,香港建筑行业已经出现用工难问题。由于工作时间较长,建筑、石矿业对当下的年轻人吸引力不大。嘉华建材主要从三个不同维度应对该问题:

一、针对高级人才,嘉华建材主要依靠内部提拔和引进外来优秀人才的方法,当然前提是我们要提供有吸引力的薪金水平和个人的发展机会。需要明确的是,企业的人才理念决定了该企业是否会为高级人才付出相应的成本。

二、技术、管理梯队的建设,嘉华建材有管理培训生制度。嘉华建材每年招聘10-20名合格的大学生进行系统培训,在嘉华各地的项目进行为期3年的轮岗,让他们充分了解企业文化,最终决定该名同事适合的岗位。

三、吸引前线生产人员,主要依靠优化工作条件、工作环境以及智能化。目前香港的建筑工人已经紧缺。为了吸引年轻人,嘉华建材必须推进智能化,优化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并控制工作时间。

目前,嘉华建材的各项生产已经实现相对智能化,惠东嘉华石场年产500万吨的砂石生产线仅需要2-3名员工维护监控运行。此外,香港其实只有周日是法定休息日,但目前嘉华建材也在推行5天或5天半工作制,并招聘员工进行轮岗,让年轻人有更多的私人社交时间。

当然,以上举措会拉高成本,但推行智能化减少员工劳动强度,给予更多私人空间与时间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这些都是管理层需要意识到的问题。

砂石骨料网:在大陆地区,砂石开采从业人员通常会受到社会传统看法的轻视甚至鄙夷。嘉华建材如何看待砂石开采这一行业?

陈海波:砂石行业在传统意见看来是比较低端、粗放的,但却也是基建、各项工程离不开的必需品,我们要从以下两方面做好平衡。

第一,砂石从业者需要自律,要有做强做好的理念,一个心存投机的企业绝对不行。

这也是整个社会向前发展的要求和民众的要求,砂石行业应达到的水平与社会发展水平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以惠东嘉华石矿为例,在法规要求之外,我们在环保、安全、健康等方面做出了更多努力,每一项都需要大量投入,甚至会引起员工的不理解,甚至有行业内人士笑话我们,“搞这么多东西,是不是傻”。但不管外界如何看待,这些都是基于嘉华建材对自身的要求。

第二,政府监管应该做的更多一些、目光要放长远。

在规划设计方面,在矿山出让前就应考虑这片土地的未来规划,不能只考虑眼前的利益;

在开采方面,如何开采、边坡如何固定、排水系统如何设计、如何复绿等都要非常明确地在合约中一一列出。以排水系统为例,国内城市规划的排水系统“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标准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但很少有地区将其纳入矿山建设考虑范围。

在惠东嘉华石矿,由于内陆在复绿方面并没有详细要求,嘉华建材不得不自己做种植实验;而香港地区对种植树种、数量等都有明确规定。

这些其实并不复杂,关键在于政府和主管部门是否愿意去做,然后在于是否认真执行。希望政府和企业能达成共识,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一旦签好合同,大家就按照合约去做。

安达臣道石矿交还香港政府前,嘉华建材特别安排“传承FUN享 安达臣”活动,让员工在这片为香港市民起家奠基的地方共享回忆

砂石骨料网:作为嘉华建材华南大区的负责人,您对大陆砂石行业发展有自己的认识。您有哪些经验想对大陆行业同仁分享?

陈海波:近几年大陆砂石行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变化之迅速让人目不暇接,整体向好向上的趋势非常明显、不可阻挡,但从我们自身的实践来看,也有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

首先,部分重要证件的有效期过短。有的采矿许可证的期限只有几年,部分证件3年就要重新审批,而大型砂石矿山的投资并不能短期内收回,企业不清楚数年后还能否继续合法开采,当然倾向于“大干快上”,将长远发展抛诸脑后。

其次,缺乏矿山长远发展的详细规划。其实开采合约中的各项规划是给企业的定心丸,将各项目标与要求都约定好,企业就能按部就班安心发展,而不是多种规划数年一变的不确定性,让矿山企业不知所措,最终应付了事。

当然,每个地区的自然条件都不一样,发展方式可能也有所差别,香港“寸土寸金”,各种土地与规划发展结合非常紧密,而大陆部分地区管辖范围大,砂石矿山通常地处偏远,规划不能很详细,但长远规划应纳入考虑范围。

至于砂石行业发展经验,我想强调两点:

第一,政府部门必须要牵头。主管部门的思维、设计、监管都要有前瞻性。

第二,行业要自律。企业必须有存活能力、负责任,这有赖于行业门槛的提高。砂石行业需要在法律、合约基础上的严格监管。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对砂石行业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嘉华也将积极参与其中。希望内陆政府在管理上出台更有力的措施,吸引有实力的企业,让砂石行业在各方面做得更好,让砂石开采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行业。砂石为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理应受到尊重。

来源:砂石观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