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走近书法字体——楷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始于汉末,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也即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楷书有不同的类别

(一)按大小分类

1,大楷:指直径在数寸一下、拳头大小的字

2,中楷:直径约1寸以上的楷书

3,小楷:直径约两三厘米一下的小字。

(二)按时代分类

1.晋楷:主要指从汉末到魏晋时期,以三国魏时钟繇、东晋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等人为代表的楷书有《乐毅论》、《黄庭经》、《洛神赋十三行》等。主要特点是笔道爽利,凝重古朴,结构舒朗,体势清逸。

2.魏碑:主要指北魏时期的铭石楷书,有《张猛龙碑》、《元倪墓志》、《张玄墓志》、《石门铭》等。主要特点是总体形态特征趋向“斜画紧结”,以茂密为宗,点画峻厚,结构天成,造型生动,稚拙古茂,雄强朴质。

3.唐楷:指唐代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夫子庙堂碑》、《雁塔圣教序》、《多宝塔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主要特点是点画定型,用笔细致。结构规整,法度森严。

(三)按风格分类

传统意义上的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世称“颜体”、“柳体”、“欧体”、“赵体”

怎么样写楷书

1、横平竖直

我们平时所讲的“横平”,指的是横画平稳,并非水平之意。横向右上斜5--10度,在书法上叫“取斜势”。“竖直”指的是竖画挺劲,也并非垂直之意。根据字形可斜、可正、可曲、可直。如下图:

2、上紧下松

字形上部笔画较紧凑,下部较疏朗。如下图:

3、上开下合

口字,或带扁形口的字,如山字底、草字头等,都应上稍宽而放,下稍窄而收。如下图:

4、上收下放

字下部有撇、捺及长横等伸展笔画时,上部结构单位应收紧;下部应左右伸展以托上,称作“地载”。如下图:

5、上放下收

字上部有伸展笔画时,下部结构单位应收紧;上部左右舒展,以盖下,称作“天覆”。

6、伸左让右

为让右,字左旁的横画被竖画分割为两段者,左长右短。

7、左细右粗

字中多条竖画排列时,左竖较细,右竖较粗。

8、左短右长

凡有长口框的部分,左竖短而佃,右竖长而粗。

9、左断右连

口框或两纵向笔画之间的小横,一般连左竖,而不连右竖。如果有中竖穿过小横时,通常小横在左右两竖间悬空。

10、左小上提

左右结构中,当左小右大时,左小者宜在右大者中间稍偏上。

11、右小下落

左右结构中,当右小左大时,右小者宜居左大者中间稍偏下。

12、左窄右宽

左耳狭窄且稍短以让右;右耳稍宽且 悬针竖长以配左。

13、左垂右悬

字中有多条竖画时,左边竖不能写成悬针。

14、左顾右盼

注意左右各结构单位及小笔画的形态,使之生动,联系密切。

15、左右对称

以中竖为准,左右笔画长短、高低、宽窄协调,以求均衡。

16、左下、左上包围,内部稍偏右

左上包围或左下包围时,内部结构宜稍偏右书写,使整字重心居格中。

17、右上包围,内部稍偏左

右上包围,内部结构单位宜稍偏左书写,使整字重心居格中。

18、撇低捺高

撇尖与捺尾的连线为一斜线(另左右两点写不法与其相同),这也与取斜势有关。

19、空档均匀

有多横或多竖排列时,尽量使上下或左右各个空档均匀。

20、钩对中心

弯钩和横折斜钩,其钩尖的顿笔位置对准或接近本结构单位或本字中心线为佳。

21、四周平稳

凡带方框的字,外框平稳方正,不能倾斜成平行四边形状。

22、内满偏左

方框内的结构单位应占满内部空间并稍稍人偏左。

23、无画包竖

当口内无笔画时,口框左下角横伸出以包竖。

24、有画包横

当口内有笔画时,口框右下角竖伸出以包横。

25、交叉居中

撇捺交叉点宜在本结构单位或本字中心线上。

26、捺不重复

凡有两捺以上存在时,只须伸展一捺,其它变点。

写好书法法则

第一条法则是,写字要端庄平静而重心准立。

晋代书法家王羲之说:“凡是写字贵在平正安稳,首先是用笔的巧妙。有向下的笔势,也有向上的笔势。有倾向一边的笔画,也有歪而不正的笔画;还有斜着的;从整篇看,有小的字也有大的字。有(长)高一些的字;也有(短)矮一些的字。

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说:“初学书法,字体的笔画与字体章法的分布,但求既平安而又方正。”

明代书法家项穆说:“书法有三个要注意的地方:初学写字时要注意防止不均匀和倾斜,继续学下去后知道了写字的规矩,就要防止笔画与字体的不灵活或者出现呆滞现象。最终学的熟练后,要防止任意的狂涂乱造的怪现象和不守规矩的俗气。

第二条法则是,字体形象舒服而上下平稳。

王羲之说:“写字的形象与气势不能上面宽而下面窄,如果这样重与轻显得不相配。字画和字间的空白布置应该远近均称,上下合适。自然就会平稳起来。

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说:“字的结构有上下两部分的,大多是(惟上重下)就是以上面为中心,而重在下面。上面轻的如头上顶戴着装饰物,如:叠、警、声之类的字就是代表。书论《八决》里所说的如:人体长得均称,上下比例协调。又不那么头轻尾重,头小尾大的。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说:“想写字先要预先心里想好字的形象,布置的笔画让它们平正稳妥,或者有意外生出的体势。令其有异样的美感才是巧妙的书法。”

第三条法规是,字的轻重要平衡,左右要均称。

欧阳询说:“开始学写字的人先要立意字的大体形象,横平竖直的安排。对与笔画之间的空白安 排,务必均匀整齐。”

元代书法家陈绎曾说:“所有字的偏旁,都要让它们狭窄而长,这样右边就有余地了。在右边的也是这样。观察它们的轻重,使它们相符合而又相当为最好。就是说大小轻重很平衡美观。”

第四条法则是,布置空白要均匀合体显得字画清爽。

王羲之说:“分配笔画的间隔距离,布置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于行之间的空白,远近要均匀。”

清代书法家蒋和说:“布置空白有三点:一是字中的布置空白,二是逐字之间的安排空白;三是行与行之间的空白。开始学习写字的分布,都必须停止在均匀的地方。知道了停止在均匀的地方,就要求有点变化。倾斜于平正,疏远与密切;参差着落在其间。”

欧阳询说:“字有彼此互相对着的,也有互相背着的。各有各的姿态,不能出现差错。”

第五条法则是,疏密符合,瘦硬得体。

欧阳询说:“四面安排均匀,八遍都具备所需。短的长的合乎法度,(高的矮的比例恰当)粗的细的字画要折中适度。”

王羲之说“要分配均匀点画,远近互相需要。象耕种时播种一样的有条不紊。研究其精细,然后再调和笔墨,让笔的细锋往来于纸上,疏密比较相符合。”

明代书法家项穆说:“人在写字时在于得心应手,千形万状,不过是说性情中正和谐。还有肥一点,瘦一点而已。如写字要高矮合度,轻重协调匀衡。露在外边的笔画和藏在里面的笔画都安排的合适。刚劲或者柔美互相配合好,就像人世间的看相一样,不胖也不瘦,不高也不矮,才算是端庄美丽的人形啊!”

清代学者包世臣也说:“古代碑帖上的字体,大小很有相(径庭)象狭窄的小路和宽广的庭院同时存在。就像老头用手携着幼小的孙子同行,高矮不齐却是情意真挚,心痛的关爱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