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幕后:量身定做40万字剧本却被拒绝,孙红雷走后门当上男主

2007年,导演姜伟的制片人朋友向他推荐了作家龙一的一篇短篇小说。

小说篇幅很短,从头到尾不过一万四千字,却看得姜伟热血沸腾,拍手叫绝。

姜伟当下便决定将这本小说改编成电视剧,只是原著小说的篇幅太短,如果做影视化改编的话,最多只能拍一集。

于是姜伟花了10个月的时间,把这篇短篇小说扩展成了一本40万字的剧本。

写剧本的时候姜伟心中就已经有了男女主角的样子,女主角他最中意朱媛媛,写剧本的时候便直接代入了她的脸。

男主角的人选组内有些争议,制片人张静属意李光洁,姜伟却觉得不合适,他写的时候是心里想的是朱媛媛的先生,辛柏青的样子。

就这么一个几乎是为这夫妻俩量身定做的一个本子,送上门后却被这俩人给拒绝了。

因为那时候朱媛媛已经怀孕了,辛柏青也暂停了工作陪爱人待产。

没办法,姜伟和制作组只好另作他选,后来先后接触了李光洁和王学兵,却都没有谈拢。

眼瞅着春节假期就要结束了,再找不到男主角开机,这项目就要黄了。

就在这时候,姜伟的朋友孙红雷主动联系了他,约他去他喜欢的海鲜餐馆吃饭。

孙红雷比姜伟大一点,俩人在饭桌上一坐,开头孙红雷管姜伟叫老弟,聊着聊着就开始改口叫“大哥”,说是看过他手上那个本子了,写的太好了,他等了六年,就是在等这个角色。

姜伟心中狂喜,孙红雷这样的腕儿,他们导演组最开始是想都不敢想的,因为组里实在是太穷了。

既然孙红雷这么喜欢,那片酬应该可以狠狠地压一压。

孙红雷一看姜伟的状态,就知道自己走的这个“后门”有戏,眼明手快地叫服务员又上了一瓶五粮液。

最后一滴酒滴进杯子里的时候,孙红雷变成了“余则成”,姜伟堵上导演职业生涯的这部《潜伏》,终于找到了能挑大梁的男主角。

在被朱媛媛拒绝后,翠平这个角色,姜伟最先想到的人就是姚晨。

《武林外传》里的“郭芙蓉”这个角色身上完全没有翠平的影子,但姜伟看到了两个角色的共通之处——虎。

他把剧本递给了姚晨,在姚晨读完剧本之后又约了一次见面,结果这次见面,让姜伟心凉了半截。

邪门的是,和荧幕上的“郭芙蓉”完全不同,生活中的姚晨是个非常非常安静的女生。

问她剧本怎么样,她答“挺好的”,然后就没下文了,听得姜伟直挠头,话都不知道怎么接。

姜伟回去辗转反侧了几天,最终还是拍着大腿定下了姚晨。

“翠平”这个角色,这才有了在荧幕上活过来的机会。

比翠平更难找的,是左蓝。

左蓝是个气场非常强大的女性,她有着自己坚定的信仰,是余则成心中的一个符号,一个信仰,更是余则成革命道路上的引路人。

在气场强大的同时,姜伟又需要这位女演员在和余则成相处的时候有温柔温顺的一面。

要想让这样矛盾有对立的两种外形特质同时出现在一位演员的身上,实在是太难了。

就在姜伟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他看到了《金婚》。

“李天骄”这个演员,就是他要的“左蓝”了。

《潜伏》豆瓣评分9.4,是评分最高的内陆谍战题材电视剧。

这部电视剧让观众看到了真正优秀的演员在一起交流和碰撞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化学效果。

其实《潜伏》制作并不算非常的“精良”,孙红雷拿到剧本的时候是08年春节期间,他的下一部戏档期在08年5月份,留给《潜伏》剧组的只有两个月的时间。

30集的《潜伏》拍摄周期是63天,差不多相当于两天就要出一集电视剧,强度非常的大。

在这样的高强度和低成本下,《潜伏》确实存在一些小的问题,也有一些无伤大雅的穿帮。

最大的“穿帮”其实是余则成的眼镜。

余则成在剧中一会儿戴眼镜,一会儿不戴眼镜,让人搞不懂这个人到底是不是近视。

眼镜的造型是孙红雷自己的设计。

在拍摄过程中,这个造型第一次在现场出现是拍军调时期余则成化妆成记者采访的那场戏。

考虑到要塑造那个时期记者的形象,于是造型组就给配了副眼镜。

孙红雷带上之后感觉挺好,一方面有眼镜作遮挡,可以一定程度上弱化他“小眼睛”的劣势。

孙红雷早期拍戏一直都是眼神犀利攻击性强的类型,眼镜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视觉上有遮挡不能直接地看到眼睛,在外形方面也更贴合余则成难以捉摸的人物特点。

什么都挺好,就是导演挺为难。

因为国内电视剧是非线性拍摄,演员拍摄时的时间线和观众最后在电视上看到的时间线是不一样的,观众看到的第一集可能是中后期才拍的,孙红雷这样一搞,余则成在形象上就不连戏了。

孙红雷在这个时候开始“耍大牌”了——反正我要戴,你自己想想办法吧。

“余则成”这个角色是孙红雷演艺生涯中塑造得最成功的角色之一,不夸张地说,在某些细节的处理上真的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翠平撤退时戴着手榴弹炸死了女赌徒那一段,上级因为和翠平断了联系,便以为她牺牲了,于是给余则成拍了电报。

剧本上本来写的是,余则成收到数字电报后按照密码翻译出“翠平同志已经牺牲”这句话,然后开始极度悲痛的情绪表达。

孙红雷在这个地方有自己的处理,他在翻译到“牺”这个字的时候顿住了,然后因为剧烈的悲痛而开始强烈的干呕。

因为在日常汉语中,“牺”这个词儿很少用在“牺牲”之外的地方,孙红雷这个地方的处理,真的是教科书级别。

好演员的演技会因为优秀的对手戏演员而更上一层楼,孙红雷和姚晨以及沈傲君的合作,就是最好的例子。

《潜伏》拍摄过程中,沈傲君在博客上写:“非常喜欢跟孙红雷演对手戏,有力量、有震撼、有感动的共鸣,哪怕一句简简单单的告别,却让人柔肠寸断。”

敲下这段话的时候她刚刚和孙红雷拍完那场久别重逢的激情戏。

他们两个作为各自方面的代表和对方见面,对上暗号后确认了对方的身份,万种情绪涌上心头,脸上一会儿是笑,一会儿是泪。

他们是一对战乱年间久别的恋人,在炮火中获得了上天恩赐的、一点点相拥相见的时间。这短短的时间里,他们要互诉柔肠,又要准确地交换彼此的信息。

于是他们在确认身份后激烈的亲吻,在彼此交换信息时也紧紧握住对方的手,要分开时也不舍得松开。

孙红雷在这个时候亲吻了一下沈傲君的额头,那一下真切地让沈傲君感受到了战乱年间恋人告别时的柔肠寸断。

左蓝这个角色其实戏份不是很多,就是因为戏份比较少,所以每一场戏份沈傲君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演好。

左蓝牺牲的那场戏,最简单的处理办法是晕倒然后闭上眼睛。

但沈傲君心里知道,左蓝心中是有“革命尚未完成”的“死不瞑目”的,于是她睁着眼睛倒在地上,镜头摇过来的时候,她需要控制自己的面部肌肉一动不动。

这听起来很容易,但真正要控制住肌肉群本能的反应非常难,那场戏开拍前的好几天,沈傲君每天收工回房间都在不停地练习这个。

抛去姚晨本人的行为不说,单从她的作品来看,她真的是一位非常优秀且有天赋的演员。

翠平这个角色,塑造的真的是太成功了。

其实翠平有一场戏,是在姚晨的坚持下重新拍的,就是剧中翠平和余则成在机场见最后一面时的那场戏。

姚晨自己每每看剧本看到这场戏的时候,眼泪都止不住地往下掉。

等真正拍这场戏的时候,更是泪如雨下,肝肠寸断。

拍出来的效果很好,导演也非常满意,一边看监视器一边跟着姚晨掉眼泪。

但在导演喊“咔”之后,姚晨很快清醒过来,她意识到自己这样处理是不对的。

她拿着剧本,站在上帝的视角,知道这是翠平和余则成的最后一次见面,所以肝肠寸断。但当时的翠平并不知道,她只知道她还活着,余则成也还活着,她更多的是开心,想着不久之后大家就能见面了,所以应该是笑着的。

在姚晨的坚持下,这场戏重新拍了一次,翠平满怀希望的、笑着和余则成告了别。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潜伏》的另外一个成功之处,在于他每一个配角都立体且精彩。

反派不再是单纯的坏人,他们有脑子、有自己追求的人生和效忠的信仰。

只认钱的情报贩子谢若林也有金句输出,“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

或许你鄙视他的人生追求,但又无法反驳他的观点,毕竟两根金条放在这儿,你无法解释哪一根是高尚的,哪一根是龌龊的。

陷害陆桥山、不守诺言杀死汤四毛的李涯也有“让孩子们过上好日子”的光明理想。

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半身立于光明,半身陷入黑暗。

《潜伏》刚刚播出的时候,业内没什么人看好。

年代谍战戏的受众太单一,想要有一个好的收视率和转化率太难了。

09年4月刚刚播出的时候,媒体都还列出了“三大因素”分析《潜伏》收视率较平的原因。

仅仅十二天后,《潜伏》便靠着口碑力挽狂澜,以超高的收视率收官,和《我的团长我的团》并列09年剧王。

其实《潜伏》有两版结局。

第一版结局就是首播的时候的结局,翠平一个人抱着孩子在家乡的山上,眺望和等待着永远不会回来的余则成。

这个结局播出后很多观众都觉得受不了,太绝望和无望了。

后来轮播的时候这个结局就被掐掉了,改成余则成问他的翠平呢,对方答正在找。

他恍惚间好像看到了翠平,定睛一看,却发现是晚秋。

可惜姚晨没靠这部戏拿奖,飞天奖惜败给了萨日娜的《闯关东》和闫妮的《北风那个吹》。

孙红雷拿了奖,飞天金鹰白玉兰全满贯。

实至名归。

在大家心中,《潜伏》担得起“第一谍战剧”的名头吗?

这部电视剧中大大小小的人物,哪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0)

相关推荐